家长亲自送小朋友上下学是好事还是坏事?

孩子 0 54

家长亲自送小朋友上下学是好事还是坏事?,第1张

家长亲自送小朋友上下学是好事还是坏事?
导读:父母接送孩子除了出于安全方面的考量外,也关乎着亲自之间的交流。自从孩子上学以后,除开每天吃饭睡觉的时间,父母与孩子有效接触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家长可以利用接送孩子上学的时间,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孩子在学校的见闻和感受,增进亲自之间的感情。一

父母接送孩子除了出于安全方面的考量外,也关乎着亲自之间的交流。自从孩子上学以后,除开每天吃饭睡觉的时间,父母与孩子有效接触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家长可以利用接送孩子上学的时间,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孩子在学校的见闻和感受,增进亲自之间的感情。

一、父母亲自接送孩子上学有哪些好处?

安抚孩子的情绪。露露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爸妈为了图省事,给她报了校车接送。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发现露露对上学的抵触情绪很大,每天校车来了,她总是哭着不肯上车,碰到有耐心的老师,会把她接过去抱着哄一哄,碰到那种不耐烦的,就任由她坐在座位上哭,妈妈看了很是心疼,决定自己亲子接送露露。虽然为了接送露露,每天要早起,但是自从妈妈亲自接送后,露露慢慢地不那么抵制上学了。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学校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心中难免会感到害怕,父母如果直接让孩子坐校车,只会增加孩子心中的恐惧感。如果父母亲自接送,可以在上学的路上,多与孩子沟通,疏解他们心中的不安情绪。

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父母亲自去学校接孩子,可以及时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什么困难,父母也能够第一时间问清原由,今早帮助孩子解决。

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如果父母每天坚持接送孩子,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心理就会有所期盼,他们知道到了一定的时间,爸妈一定会来接她。爸妈这种仿佛遵守约定的做法,会让孩子心里感到踏实,因此他们在学校也会呆的安心了。

父母亲自接送孩子上学,可以化解孩子心中的不安情绪,父母利用接送孩子上学的时间,也可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心理的想法和在学校的动态,给孩子心里带来安全感。

骑车上下学当然对身体很有帮助,因为骑车上学有很多好处,首先最直接的一个就是,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毕竟现在的孩子都是宝贝,除了读书就是放学在家里面玩游戏上电脑,基本上都没有运动的习惯。如果能够让他们骑车上学,那么自然的他们就能够在这项运动当中得到锻炼。除此以外,骑车对于正在发育当中的孩子,能够促进他们的身高,而且还能够提升他们的身体免疫力,让他们远离疾病的侵扰,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现在交通出行方式的发达,使得很多孩子上学都成为了一件小菜一碟的事情。很多父母不管路程是否遥远,他们都喜欢开车去送孩子上学。有一些时间比较忙的父母,他们就会让孩子自己坐车去上学,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免除很多麻烦和功夫。但是其实,要送孩子上学,还有一个更加便捷和健康的方法,那就是让孩子自己骑车上学。如果家里和学校距离不是很远,同时路况很好,车流量不多的话,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骑车上学。

在决定让孩子骑车上学的时候,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培养出一种安全骑行的意识,告诉他们必须要遵循马路上面的交通指示,并且为他们购置一些安全帽等等配置,保障他们的骑行安全。那么他们就可以在骑行当中享受到更加快乐的体验,而且还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父母也可以更省心。

有很多家长都反映自家的孩子想要购买自行车,但是又不知道这种自行车是否适合。其实对于一般还在读书上学的孩子,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他们都不适合太早接触这一类型功能性比较强的自行车产品。因为毕竟自行车速度非常快,而且要有一定的技术才能驾驭得好。但是作为学生,对车的要求只要舒适和安全并达到健身效果即可,所以没必要这么大费周章。

  孩子刚上幼儿园,每天放学都会有人在校门口拉着你,让孩子学英语,画画,钢琴等各种各样的辅导课。

  通常我都以孩子太小的理由来拒绝,他们会说,有些两岁多的孩子都报了好多门课程。其实现在的环境大体是这样,一到放学时间,大家不是奔跑着去操场上面玩,而是,大包小包的背着,往辅导班里赶!所以在游乐场,玩的地方都是那些抱着的,蹒跚学步的孩子,四五岁学龄的孩子却见的很少。

  不输在起跑线,是每个家长都抱有的心态,似乎到了学龄期不报几个辅导班都不是学生。但是起跑线固然重要,坚持到终点的体力却是必不可少!所以,我拒绝了让孩子上辅导班,而是从小开始锻炼她的体能。

  体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都特别注重锻炼,因为他们知道,体力,真的特别重要。越是精英的家庭,越是重视孩子的体能,越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要让孩子多学习体育项目!

  而现实情况是,现在有很多的孩子动不动就要抱,整天坐着,没事就喊累。现在孩子上学,家长为了追求快速,很多孩子不是被推车推着去上学,就是坐着小车或者摩托车,更有甚者,甚至出门就要抱。体能的锻炼不是说你报几个体育项目就可以了,而是日积月累,一点点的在生活中去锻炼。

  怎么样去锻炼孩子的体能呢?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玩就是最好的方法,让她放学了,放下书包,全身心的投入到玩跑跳中。在玩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体能,而且还学会了怎样与别人交流沟通,怎样处理与朋友们的冲突,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当没有朋友的时候,要体会孤独,学会与自己相处等等。即使不说融入自然的诸多好处,单就这些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难道比不上辅导班上课的那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书本知识今后有的是时间来学习,而玩的机会,与人相处的能力,情商的培养等等却是要在生活中学习的,而这种机会如果全部被辅导班占有其实不利于孩子的发展的。就像你要学游泳一定要投入水中,光在岸上看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

  第二种锻炼体能的方法对于我来说就是:每天走路上学。大家都知道复利的作用,把复利用在体育锻炼上面就成了这样,一天可能走100步就累了,第二天200步,第三天400步…直到可以走完全程。刚开始的过程肯定都是痛苦的,第一天可能很累,经过几天之后,已经适应了这个距离,再走起来其实一点都不累,甚至还可以走更远。在慢慢行走的过程中,不仅孩子的体能得到了锻炼,也增强了她的耐力。当看到其他孩子抱着或坐在车里的时候,也想放弃,要求抱抱。可是我告诉她:不是妈妈不抱你,或者说是其他什么原因,仅仅只是因为走路很舒服,还可以锻炼你的身体。当你坚持每天走完全程一两万步,身体得到了锻炼,那以后甚至走三四万步对你来说都不在话下了。就像你刚学走路的时候总是摔跤,但是当你得到锻炼会走路了之后呢,那就再也不会摔跤了。你现在觉得,走路很累,但是当你锻炼出来了,走路就是很轻松的一件事情了。就这样,我们每天都是走路上学,风雨无阻。从刚开始,一路上要歇无数次,到现在的一口气全程走完也不觉得累。我知道她的体能得到了锻炼,而这种锻炼是潜移默化的。没有强加自然而然的,而且现在在走路的过程中的一小段时间,是我们很好的亲子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手拉着手一起唱歌,或者学英文,讲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儿,互相讲故事。放学了要玩,和她的好朋友们相处,属于我的时间只有这上学放学的走路时间,所以我格外珍惜。有一次,老师让她们回家背课文,也是在路上进行的,背的声音很大。周围的路人也都赞不绝口:这孩子真爱学习,读的真好!嘿嘿我就当他是做了一次公众表演!胆子练出来了,以后上台演讲也不怕!

    我每天让孩子走路上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效果得到了验证,有一天孩子和一个每天都要坐车或抱着去上学的同学遇到了。同学的妈妈就要求孩子下来和我们一起走,那她就下来,两个人刚开始还手拉着手走,后来居然发展到比赛跑步,这个时候宝贝已经走了一半多的路程。她的同学也还只是刚开始下来走。跑步的过程当然是我们家赢了,每一次即使是同学,先起步跑,最后胜的也是我们,她甚至可以一口气跑到学校,而她的同学在半路都已经咳嗽气喘的停下了。

  第三种锻炼体能的方法,那就是做家务了。别看年纪小,其实能做的事情还挺多的。擦桌子擦板凳,摆放收拾碗筷,自己穿衣洗澡,洗袜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有扫地拖地,只要她感兴趣,都可以做一做。生活中的事贯穿始终,是每一天都要进行的。通过这种原始积累的方法,可以让她的体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不会像说跑步玩球之类的,只是一时的锻炼。你只有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再结合一些球类的锻炼,游戏的锻炼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体能。很多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或者,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五六岁还要喂饭更别说收拾碗筷了。人的潜力都是无限大,你觉得可能那就是可能,同样觉得不可能那就真的做不到了,意念都在于你自己。

  锻炼体能的方法有很多,甚至有专门的学校,培训机构去锻炼还有各种游戏例如学小动物走路了,球类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重要的是我们要遵循所有的锻炼都是日积月累的,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也不利于体能的锻炼,方法有很多,贵在坚持。很多所谓的懒孩子也许真不是懒,因为他们的肌肉力量不足,体力不行。体能的锻炼,特别是对于喜静的孩子来说,动起来是第一步,动起来,并不是每天非要出门暴走一两个小时,也许就是从身边这些点滴的小事开始,慢慢的,孩子的体能上来了,再逐渐增加活动量。

  另外家长千万不要有舍不得的心态,孩子真的学累不坏,学龄前的孩子就需要充足的运动疯玩来发展自己各项能力,为今后做准备。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体能需要从小打造!

“小学发通知禁止骑三轮车接送孩子”一事引起热议,没想到,用三轮车接送孩子居然成为了社会问题。

在我们小区附近,也有一个学校,每天放学的时候,仅有两车道的小路都会被挤得水泄不通,在路边停放着很多电动三轮车(四轮汽车开不进去,都停在大马路的路边上)。如果要从学校门前的路穿过去,就需要从车辆中间的缝隙里挤过去。

天天如此,大家习以为常,也就意识不到有什么问题了。

当看到“禁止三轮车接送孩子”的事情时,还是感觉有些不明觉厉。

可能网传的事实并没有那么严重,但没有空穴来风,应该是开始整治了。

据事发地尉氏县城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解释:现在由三部门联合整治三轮车违规上路问题,之所以不让三轮车接送孩子,是因为存在安全隐患。如有接送孩子的需求,可以选择公交、私家车等其他方式。

另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不是不让用三轮车接送孩子,是禁行区内不让骑三轮车,禁行区之外可以骑三轮车。

很多网友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分为3个观点:

现在的孩子太娇气,上学还要接送,怪不得那么多巨婴,以前的孩子都是自己挂个钥匙上学,也很顺利。

不能以安全为理由一刀切,只要是交通工具都有安全问题,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使用交通工具了。

三轮车该禁止,影响市容市貌不说,在路上横冲直撞,安全隐患不少。

大家说的也都有自己的道理,现实情况很复杂。一个禁令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大程度上获得最好的结果。

孩子上学为什么要接送?

过去的孩子为什么都是自己上学?过去车辆少,信息简单,孩子多,大多是孩子结伴而行,安全系数很高,所以,家长也都很放心孩子自己去上学。

现在不同了,不管农村还是城市,马路上车辆众多,交通安全问题比较大,孩子一个人上学有很大安全隐患。现在孩子少,人们思想复杂,孩子被拐卖、被伤害、离家出走的情况常有报道,家长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要目送孩子进入学校才会放心。

而且,现在学校也要求12岁以内的孩子都需要接送,如果家长不能接送,还要写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儿子上6年级的时候,因为离家近,就让他自己回家,我就写过说明,所以这点是很清楚的。

为什么要使用交通工具接送?

有朋友说现在孩子上学都是划片,离学校距离都在2公里以内,步行就可以上学,为什么非要乘坐交通工具呢?

事实上,并不是这么完美,有很多孩子距离学校超过2公里,还有的会选择私立学校,距离也会更远。

有个朋友家的孩子在片区内上学,到学校需要过5个路口,步行超过半小时,行程过于紧张,对于很小的孩子来说,还是很辛苦的。如果乘坐交通工具,孩子能多睡一会儿,路上轻松,上学的时候精力也充沛。

为什么很多家长使用三轮车接送?

小学上学时间在8点左右,放学是4点多,父母的上班下班时间和孩子的上下学时间冲突,大部分父母没有时间接送孩子,多是老人接送孩子。老人骑三轮车更方便,因为三轮车比走路快、比自行车省力气、比电动车相对安全、学习起来难度不大。

现在提倡多生孩子,有的家庭两个或三个孩子,可能存在同时上学的情况,家里没有那么多人接送孩子,大多只有一个人接送,用三轮车可以同时带几个孩子,一次性完成,非常方便。

下雨天、很冷的冬天,三轮车可以采取保暖措施,孩子淋不到、冻不到,舒适度相对较高,对孩子也是一个很好的保护。

从分析来看,三轮车接送孩子现实情况下的最优选择。如果只是禁止,没有替代方案,还是不能彻底解决接送孩子问题,家长会很为难。

为了保障孩子安全,可以提出一些改进方案,让大家方便执行,就很容易管理了。

加强家长的安全意识

一些老人骑三轮车是有一些不安全因素,他们虽然骑行速度很慢,但有很多不遵守交通规。比如,在路上看到红灯不停;有人行道不走,非要在车流中穿梭;停车也不规范,横七竖八,看到一个空就往里插。

如果老人能遵守规矩,保证交通秩序井然,孩子的安全也能保证,那用三轮车接送孩子就没有可诟病的。

上学放学期间,学校门口道路禁行

有很多学校管理很好,每次上学和放学的时候,都有家长或者保安执勤,设置障碍物,禁止机动车通行。

家长把孩子送到接送点,直接把车开走,第二辆车再跟上,并不会造成交通拥堵。孩子自己走到学校,路上没有机动车,还有保安保护,很是安全。

接孩子的时候,车辆停在指定地点,大家有序停车,一辆一辆排开,从接送点接到孩子,领导停车地点,上车走人,又有秩序又安全。

提供校车服务

对于很多小城市来说,公共交通并不是很发达。从家到学校没有刚好经过的公交车,或者公交车班次少,等待很长时间,上学花费的时间非常多,还是用自己的交通工具方便。

如果学校针对距离远的同学设置班车,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接送孩子,家长只要把孩子送到校车处即可,那就无需三轮车接送孩子了。

写在最后:家长用三轮车接送孩子,是因为一些现实情况引起的。三轮车接送孩子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大概率和骑车方式有关系,如果加强教育,设置规范,有望得到改观。实在要禁止的话,那就需要提供一些保障性服务了。只要综合考虑,总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干嘛总是要回家?难道家里有我这么可爱的老婆?

作为一名4年北漂的人,周初盼周末,周末怕周初!来回奔波很辛苦。

我们家离单位不到70公里,我回家照样坐火车回去。而且是火车倒公交车。没办法,长途大巴没有火车快,而且火车不堵车。家住在张家口的同事,以后还想着等京张高铁开通后,每天高铁上下班呢

我每周坚持坐8小时火车上班往返30年了!

体会就是,每周能回家真好,那怕要坐300公里的车。而我离家好几千里,每年都是过年才能回去,而你每周能回去,你知足吧。

一 你每周都回去,那肯定放心不下老人,媳妇和孩子。你的工作肯定不错,双休,收入还不错,工作城市到你家的城市还通高铁吧,快的话一个小时就到家了。是我的话,每周也回去啊!

二,要问你了,为什么你不把你父母,媳妇,孩子接到你工作的城市一住啊!其实都知道,,工作的城市房价贵,物价高,生活成本高,而你家的城市就三,四线城市吧 什么都不高,所以家人不愿意你在工作城市买房定居 。

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收入挺高的,甚至你还是一公司的老板,在工作的城市有车有房,也把家人全部接来一起住了,住了一段时间后,老人可能住不习惯了。你俩口子白天都忙于工作了,老人做什么呢?早上送孩子上学,在去菜市场买菜,下午接孩子,做好晚饭等你俩口子下班 周围的邻居有不认识,又不会练剑,又不会跳广场舞,周而复始 就不适宜,老人们就回去了。所以你每周要坐车回去看他们。

放在现在很正常,好多在上海上班的一部分都在昆山或者花桥千灯居住,多数因素是上海的房租太贵2000元也就租一个小房间,生活费用高,工资能到手的少,上海上班大部分是9点,所以住远一点,早上早点起床还是可以的,加上路上还能小睡一会,部分人还是能接受的。都是生活所迫啊!

应该是比较幸福的,北漂每天花一个半小时挤地铁到公司,加完班后,再花一个半小时回家,这就是3个小时,工作日天天如此,无数北漂都是如此,忙于生计,生活姿势没有舒服的。楼主一周回家一次,其实是很幸福。

当然楼主发出来,肯定是觉得五味杂陈,但是比较一下其他人,会找到心灵的安慰的。

每周坐火车300公里往返家和单位。每一周和300公里这两组数据,应该得不到太多人的共鸣,尤其是对于没有类似经历的人,可能还感觉到像休假一样的惬意。你提出这个问题,也应该不是为了这两组数据而抱怨,而是这两组数据背后的那些无力和无奈。

家庭的天伦之乐是人之向往,家庭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琐碎之事,也需要时间和精力打理。特别是有小孩儿的父母,更需要花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远离家庭,到另一个城市去工作。既是为了追求更好的薪资,更好的工作前景,更好的发展平台,也是一种万般无奈的选择,鱼和熊掌不能得兼呀!

相信你奔波于两个城市之间也有一定的年头了,此时你提出这个问题,感觉你想重新做一次选择啦!至少,你心动啦。

你们知道每周坐火车往返家和单位的体会吗?家离单位不到300公里。你这个确实别人不好体会,但是我的单位离家的距离超过上千公里,而我每次回家也是坐火车。所以我也有一点点感受。想来分享一下。

1:距离不是问题

说到出远门儿打工,我觉得在很多人心里都是不能接受的,除非万不得已。所以我在刚来到我这个单位报道的时候,我们领导就问了我一个问题,说你从你家到这边儿距离超过1000多公里,你来回一趟都需要十个小时左右。请问你是如何想到来这边工作的?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问题。你猜我当时是怎么回答的?我说我是搞运输的,如果我都怕距离远,那那些不搞运输的怎么办?其实就是一句话,就是我们这个工作性质属于全国性的,你可以到任何一个地方去找工作,不过恰巧找到这边儿而已,那样说比较好听一点儿。也就是这句话,让我们领导对的印象比较好,他觉得这个小伙子还是比较有上进心的。

但在我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呢?它就是不是这个。只是我的这个工作性质确实是这样,我选择了他,我就要接受这个现实。而且我还年轻,我不在乎离家的远近。我可以去闯,所以我选择了在外地打工。

2:从单位回家的感受

先说说从单位回家:从单位回家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题主的距离只有300公里,而且周末就能回去。而我离家的距离超过1000km,可能半年才能回去一次,甚至有时候一年才能回去一次。所以每次从单位得知可以回家的时候,我就特别的兴奋。提前早早的准备好火车票。值得一提的是,我从单位回家坐火车要早上六点多起来出发,才能赶晚上到家里。回家时候的那种动力,我感觉我是在工作中任何一个场合都找不到的那种状态。特别兴奋,特别积极。早上六点多出发,我五点多就能自然醒过来收拾好东西出门。

虽然距离远,从单位回家需要十个小时左右,但这十个小时在回家的路上我几乎是感觉不到的,因为我全程都处于一个亢奋的状态,我可以在窗口看看风景,在车厢看看其他人。我都觉得时间过的非常快,一会儿,一个小时,一会儿,两个小时,不一会儿就一半都过去了。甚至有时候我一上车,我就想到我到家的时候要吃什么。晚上几点睡等等一系列的在家的生活都在脑子先过一遍,因为这个生活,我太想要了。

3:从家到单位

看到从单位回家时的兴奋,那从家到单位来,那简直就是一场心理斗争。这个比较怎么体现呢?我举个例子,有一次我从单位回家没有票,买的是站票,整整十个多小时,我从单位这边儿一直站到家那边儿,我从没有感觉到累。而在回来的时候,票比较宽裕,我就坐的是卧铺票。我在车上睡到单位,但是我感觉就非常的困,甚至有时候心里还会有点儿抵触。当然这个状态在我开始上班以后就全然不见了,因为上班嘛工作心态还是要调整过来的。

4:单位是我第二个家

看了上面的一些描述,有的人可能认为既然这么不愿意在外地上班儿,为什么不回到家乡那边上班呢?对此我就想说,虽然有那种想法在,但是在综合考虑和判断下,我还是比较适合留在这边发展。其次再就是到单位以后,单位也非常的照顾外地人,因为他们知道我们从外地到这边来上班是非常不容易的,要克服很多心理上的障碍。所以会对我们有一些补偿也不能算是补偿,就是特别关照。时间久了我也慢慢的融入这边的生活,开始说这边的方言,开始和这边的周围的群众去交流沟通,打成一片。相当于重新构建一个我的交际圈,这时慢慢的我也把单位视作我的第二个家,这些感觉什么的也有好转。

不知道大家都是怎么样一个心态呢?欢迎分享。

这点距离算什么?不比没有工作强太多?

     当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之后,当家长的都非常高兴,毕竟金榜题名也是人生的一大喜事,上大学的时候,有些人会亲自送自己的孩子去学校,忻州一家5人驱车700公里送娃上学,这么做是否过于溺爱孩子了?

一、我认为这样做是表现出了父母对孩子的爱。

     孩子入学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比较担心,怕孩子在一个新的环境中不适应,尤其是那些孩子没有离开过自己身边的父母,更是忧心重重。九月份也是大学开学的日子,很多新生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到了喜爱的大学之中。很多父母都会送孩子到学校,看一看孩子以后学习和生活的地方,这样才会比较放心。在山西忻州,有一个孩子到西安上大学,全家五口人,开车1000多里地,送孩子到了学校,我认为这也代表了家人之间比较和睦,家人也很爱这个孩子,毕竟孩子第一次出远门都是有些忧虑的,儿行千里母亲担忧,正是这个意思,有了孩子的人,都是深有体会的。

二、上了大学之后,孩子总会独立,在他开学的时候,家人去送,这种的爱会一直给他勇气。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多么娇惯的孩子,上了大学之后都会得到锻炼的,或许有很多人不适应,觉得父母不在身边,很多事情没有办法拿主意,这一家人送孩子上大学,这是一种深深的爱,这种爱会陪伴着孩子走完以后的道路,大学四年,以后工作,结婚生子,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应对,但是家人的爱会一直鼓励他,勇敢的去前进,因此,我们看到,这种事情之后,不要总是觉得太溺爱孩子了,而是应该看到这种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