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这个时候可以采取罚站,而不是退学培养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罚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当然,我不否认有“生来”独立的孩子,但属于很少数。独立的根本含义,是独立负责,对自己的事情独立负起责任。而独立负责的根本含义,是独立承担事情的代价。说白了,孩子不
这个时候可以采取罚站,而不是退学培养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罚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当然,我不否认有“生来”独立的孩子,但属于很少数。独立的根本含义,是独立负责,对自己的事情独立负起责任。而独立负责的根本含义,是独立承担事情的代价。
说白了,孩子不吃苦,是不可能有独立性的。只有当一个孩子自己做出选择,自己承受选择带来的痛苦,他才有可能把事情当成自己的事。
生活里有两类情况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一类是用事情本身惩罚孩子(的选择),比如中饭不好好吃,下午肚子饿了,就必须忍着,前因和后果,都是他的选择;另一类是一些无法用事情本身来惩罚孩子(的选择),比如做作业磨蹭,学习不用心。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做作业磨蹭有一种抓狂的感觉,哄也不行,骂也不行。规定必须写完才能睡觉,耗到十一二点,孩子都爬在桌子上睡着了,你又会心疼。坐在旁边陪着吧,又不能陪他一辈子。
这时你就需要惩罚,让他为自己的选择吃苦头。他一旦吃苦了,他便会在磨蹭和吃苦之间做衡量,利弊得失之间,他定然会选择那个对他最有利或最无害的选项。当你把吃苦的代价增加到大过磨蹭给他的好处,没有孩子会傻到选择更坏的结果。
你能选择什么来让孩子吃苦头呢?除了罚站,其它的方式都可能让孩子与大人陷入扯不清的纠缠里。
有两种罚站的方式:一是规定过了晚上七点就必须站着写作业,直到作业完成。这时可以耗他,因为耗的时间越久,对你越有利,对孩子越不利。越来越腰酸腿疼,他慢慢会明白过来,越耗就是越跟自己过不去。二是规定过了晚上八点半,如果没有完成作业,则罚站一个半小时,立刻执行。一个半小时刚刚可以让孩子感到有点痛苦。
有些家长罚站的时候,常常罚孩子半个小时站。这有点可笑。孩子不吃点苦头,是不会长记性的。
分离焦虑严重的孩子怎么办?
第一,培养宝宝独处的经验和能力。
让宝宝独处,并不是意指丢下他一人,让他真正的“独处”,而是在喂过奶、换过尿片之后,把孩子安顿在妈妈的房间里,或客厅中,让他自己玩。只要他能专注于自己的活动,父母都不要去打搅他。万一孩子遭遇挫折,也尽量让他自己面对。当孩子脱离幼稚期,行为能力逐渐发展成熟时,会慢慢表现独立的倾向。
第二,平时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家长需要经常给予孩子高质量陪伴(比如一起投入地玩游戏),大人要以身作则,尽量实事求是,不要去欺骗、吓唬孩子,说话算话,给孩子足够尊重,而且要自孩子出生以后就一直长期坚持这些原则,这样,孩子才能产生足够的安全感,对于分离才不会过度焦虑。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沟通和交流的方式,让孩子尽可能的消除不良情绪。这对改善幼儿焦虑症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能减轻儿童焦虑情绪。
第三,转移目标。
当宝宝有分离焦虑出现时,接替者可采取转移目标的方式,让孩子转移对父母的思念,如抱他去找他喜欢的动物,像小狗、小猫、音乐。选择一些轻音乐,对大脑神经有促进作用,并且可以消除皮肤孩子的不良情绪过程当中,还可以兴奋孩子的大脑,令孩子的身心保持愉悦,从而控制孩子的不良情绪。
第四,给予认同和拥抱。
当孩子有分离焦虑哭得很伤心时,接替者可采取拥抱的方式,抱着孩子、拍拍他的背,和他说说话,让他了解你知道他很伤心,你和他是同一线上的,你可以陪他、帮他打电话给妈妈,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培养其开朗的性格。
第五,用频繁的短暂的分离来让孩子逐渐适应。
如果你预先知道要离开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为了让孩子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可以不时不时离开孩子一会儿,例如去邻居家待一会儿或者快速地出门办点琐事。和宝宝演习一下短暂的分离,告诉孩子你要去隔壁的房间,但马上就回来。
第六,高高兴兴地离开。
如果你想让宝宝把你的来去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的事情,就不要偷偷摸摸地走。尽管偷偷走开会让你觉得更好受一些伤,但对于孩子可不是。你应该让他看到你离开,即使他眼里含着眼泪。如果你总是溜走的话,他会更加担心你会随时消失。你要说再见,然后尽量让他忙于一个有趣的活动来分散注意力。
第七,不必内疚。
最后一点是不要因为孩子的眼泪而有负罪感。要知道这都是暂时的,你和孩子都会熬过来的!但不要不在乎孩子的痛苦,也不要因为孩子吵闹着不让你离开而对他们发火。父母亲时而会因为孩子的依赖而感到满足,但时而也会因为他们的黏人而感到焦躁和厌烦,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情绪。
90后的 育儿 方法太值得学习了。
一名90后的上海家长,家里有一个爱磨蹭的女儿。每天上学都磨磨蹭蹭,基本都是最后一个到学校。妈妈为了治一下孩子的毛病。故意拖延不出门,没想到女儿看不下去了,急哭了,要求慢慢快一点。
女儿本性并不是拖延,知道自己着急,会着急的孩子,未来一定会改变,懂得换位思考,未来也一定不会太差。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都有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不是磨蹭,就是不爱学习,在教育的这条路上,我们都吃了太多的苦。
上海一名90后家长,用了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让女儿就范。
女儿上学总是磨蹭。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看状态,女儿并不是很着急,于是妈妈决定用女儿的方式来教育女儿。
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妈妈故意磨蹭,而且在出门的时候,故意把衣服穿上又脱下几次,女儿实在看不下去了,大喊妈妈快点,然后哭了。
女儿能哭,说明她心里是希望快一些,而不是真的喜欢磨蹭。如果换作其他孩子,家长磨蹭,可能他就去玩一会,根本不急。女儿能哭,说明着急了,着急的孩子未来都会改变。
我也试着用着用的方法,但是家里的孩子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根本不着急,上课迟到也无所谓,就要成老油条了。每天写作业到凌晨,就在那坐着,你不催,她就不写。
上海这位90后的妈妈,自己的孩子懂得着急,未来一定会有改变。像我们这些孩子不着急地,如果家长用这样的方法,孩子有可能会到学校告诉老师,自己迟到是因为妈妈太磨蹭了。
我们听过拔苗助长的故事,有时候就会在教育上催促孩子成长。这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表现。小孩子本来就是喜欢偷懒,需要我们去引导,有的家长没耐心,直接开打,打骂教育,往往会取得相反的结果。
教育孩子,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家长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孩子的心智还不够成熟,无法从成年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单纯的催促是没用的,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去引导。上海这位妈妈的做法,实在是太机智了。
人生就像是一盘棋,每个人都在和自己对弈。不懂换位思考,生活会举步维艰。
从前有一个人,请瞎子的朋友吃饭,吃完饭回家的路上,朋友给瞎子点了一个灯笼,瞎子很生气,认为是朋友在嘲笑自己。
朋友告诉他:就是因为你看不见,才给你点灯笼,这样你在走夜路的时候,别人能看见你,就不会撞到你了。
瞎子很感动。
同样的事情,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见解,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上海这位90后妈妈,就是通过换位思考,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当孩子的心智成熟后,也会效仿妈妈换位思考。懂得换位思考的人生,一定不会太差。
视频曝光后,无数家长纷纷表示赞许,认为这位90后的家长实在太高了,都在跃跃欲试,想给自己的孩子尝试一下。
当然,同样的方法,在不同孩子身上的效果也不一样。切勿生搬硬套,还是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性来制定相应的策略,不然会适得其反。比如有的小孩子,家长磨蹭,他就更磨蹭。
小孩子之所以会磨蹭,多半是他们觉得,父母不会让他们迟到。在他们心中,父母是避风港,不会让他们受委屈,一切都有父母帮忙搞定。
这位妈妈的做法,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值得赞扬,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远离打骂教育,生活里会充满阳光。
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换位思考,认为就会变得不同。有时候,思考方式稍微变一点,人生就会绽放出不一样的色彩。
幼儿园小朋友上学前一直磨蹭,这是家长们常常会面临的问题。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家长们能够正确地处理,就能让孩子们克服磨蹭的毛病,走上快乐的学习之路。
首先,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尊重孩子的自我意志,切忌强迫,让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孩子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样才能让孩子有自信心。同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孩子能够把上学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一件艰苦的事情,帮助孩子去克服排斥学习的心理,让孩子对学习有更积极的态度。
此外,家长也要注意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去学习,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休息,让孩子有安静的空间去思考和探究感兴趣的事情,这样才能让孩子有充分的精神去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有磨蹭的毛病。
最后,家长也要给孩子提供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指导,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让孩子在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不再有磨蹭的毛病。
总之,要解决孩子上学前磨蹭的问题,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尊重孩子的自我意志,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孩子提供正确的引导,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克服上学前磨蹭的毛病,走上快乐的学习之路。
孩子若是只是一个幼儿园小朋友,那在上学的时候会磨蹭,大概是对那些上学该有的日常事务,不够熟悉。对于成人来说,那目标感是很强的,即知道自己这时候要上学,那就往往会是让自己的所作所为,都紧紧围绕着那个目标来转,并会设法快速抵达目的地,完成目标。那父母就要帮助孩子细化动作,并将那各个动作,都给一一写出来,贴在某个显眼的地方。而即便是让孩子在早起之后,每做完一个相应动作,完成某个目标,就去做标记。如此一来,孩子在出门之前就不容易忘东忘西。做事的次序对于儿童来说,那是很重要的。
同时,我们还要教孩子“时间”,让他们的内心深处,有时间的概念。绝大多数的低龄儿童上学磨蹭,就在于缺乏时间观念。这通俗来说即是,他们还不曾有学习“时间”,以至于觉得这不过是瞬间的功夫。却不知,这都已是磨蹭了快一小时的了。
让孩子有自主管理的能力。第一步,让孩子感受到时间的概念,需要让孩子有一种自主支配的感觉,这个时间是属于他的。让孩子意识到每天有几个小时是他自己拥有可以支配的,另外,让孩子想象这几个小时的时间里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多少?这个步骤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有权力和资源。
第二步,让孩子对于自己的时间和自己的想法做一个评估之后,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时间规划。这是一个帮助他们独立思考和自我认知的过程。
第三步,给到孩子肯定和鼓励,包容孩子犯的错误。相信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候要鼓励孩子坦诚,不犯错也没有办法成长,如果快到时间了,我们提醒一下他,但怎么选择是孩子的事情。在孩子与世界接触的这个过程中,他们做错了没有关系,因为他们的成长就是在不断的犯错中完成的,但是重要的是他们的成长是在不断犯错中知道怎么才能做的更好完成的。所以家长们,学会放手吧 。
其实频繁的催促和责骂可能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相反的可能会越催越慢,因为有些孩子会有逆反的心理,你越催他,他就越想跟着你对着干,也容易让孩子习得性无助。我们要做的就是:建立孩子的休息时间,让他早睡早起,当孩子早睡早起的时候,他的精神是充沛的,因为已经睡眠充足了所以他在早上的时候就会很有精神,不会有一副睡不醒的样子,那么他在早上的时候就会效率更高一些,动作也不会那么拖拖拉拉,而且他在这一天的心情也是非常好的,因为早晨没有妈妈的叨唠,心情当然会更加美好。
自主管理是一种能力,学习只是一种体现。学习上管理不好的孩子,在玩游戏时间上自律性同样不好。为什么父母只关注孩子在学习上的管理,却没有思考一个孩子他的时间管理应该是运用到所有的内容当中。
家长真正关心的是孩子的能力,还是孩子在学习上的能力?这两点导致的是孩子会觉得你是爱他,还是爱那个学习好的他?然而这些问题最后的矛盾点会出现在青春期。大多数孩子在这个阶段会不愿意去上学,因为他们学习只是为了父母,学习好像是父母的,他们没有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