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送什么礼物最有意义?

孩子 0 46

给孩子送什么礼物最有意义?,第1张

孩子送什么礼物最有意义?
导读: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长也越来越重视“仪式感”了。逢年过节(比如:春节、儿童节)或者一些特别的日子(比如:孩子的生日),都会给孩子准备礼物。对于小朋友来讲,每年最高兴的日子莫过于六一儿童节了,因为在这天,孩子们通常都会收到来自爸爸妈妈的礼物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长也越来越重视“仪式感”了。逢年过节(比如:春节、儿童节)或者一些特别的日子(比如:孩子的生日),都会给孩子准备礼物。对于小朋友来讲,每年最高兴的日子莫过于六一儿童节了,因为在这天,孩子们通常都会收到来自爸爸妈妈的礼物。

也许您认为,给孩子送礼物很容易:小女孩,就送她一个最新流行的芭比娃娃;小男孩,随便买个变形金刚就打发了。 然而,当接过礼物的时候,他们却没有那种欢呼雀跃的惊喜。这让父母非常疑惑,难道现在的孩子已经对礼物失去兴致了吗?当然不是!只是父母没有选“对”礼物罢了。

给孩子选礼物的5大要点

如今的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对于礼物并不陌生。所以,经常会出现家长煞费苦心选择的礼物,孩子的反应却不温不火。其实,礼物的选择,也是有技巧的。礼物选的“好”,孩子满意,家长也觉得钱花的“值”。其实,只要掌握了给孩子选礼物的5大要点,就一定能选到孩子、家长都称心的“好”礼物!

1、趣味性:给孩子的礼物,一定要够“有趣”。

动画片《小猪佩奇》里面有一个片段:猪爸爸和猪妈妈准备了一个玻璃花瓶,作为送给猪爷爷和猪奶奶的结婚纪念日礼物。正在包装礼物的时候,佩奇和乔治进来了,佩奇就说了一句“这个礼物也太没意思了”。猪妈妈说“这是送给大人的礼物,所以看起来可能不是很有趣”。

然后,佩奇和乔治表示,他们也想送一件礼物给猪爷爷和猪奶奶。于是,他们一起去了狐狸先生的商店,在挑选了各种各样的礼物之后,最终选定了一只玩具熊,作为送给猪爷爷和猪奶奶的礼物。

并非所有礼物都能引起儿童足够的兴趣(比如,猪爸爸猪妈妈选的那只玻璃花瓶)。所以,送孩子礼物时要投其所好,不要按照成年人的习惯挑选礼物。对于孩子来说,礼物是不是足够“有趣”,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2、教育性:好的礼物,要有助于孩子的学习成长。

礼物不只是物品,它能表达父母的一片爱心,是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的一种辅助手段。给孩子送一份好的礼物,有时能给他的人生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比如,一些益智玩具,儿童在摆弄、操作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锻炼了智力发展所必需的认知能力、操作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

再比如:学习机、复读机、书籍以及知识的音像制品,它们能使孩子开阔视野,增长见闻,让他们从小对学习产生兴趣,对事物产生好奇心,都是送给孩子不错的礼物。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孩子而言,最好的礼物是能够使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但千万别用“教育”这一框框来限制他们。父母尽量避免直接送孩子一套辅导班的课程或者教材,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山大”。

3、耐玩性:好的礼物,不会轻易坏掉,孩子对它有长久的“热情”。

小孩子“破坏力”强且大多是“三分钟热度”,给孩子的礼物一定要“耐玩”。这里的“耐玩”,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结实、耐用,不容易破坏。二是这个礼物可以让孩子玩(用)很久,都不会感到厌倦。

动画片《小猪佩奇》中,乔治出生的时候,猪爷爷和猪奶奶送给他一只塑料的恐龙玩具。这只恐龙玩偶是乔治最喜欢的玩具,到哪里都有带着它。有一天(那时候乔治已经2岁多了),乔治不小心把那个恐龙玩具的尾巴弄断了。于是,猪爸爸和猪妈妈又给他买了另外一只恐龙玩具,叫“轰鸣龙”。这只新的恐龙玩具,可以走动(带电池的),可以唱歌,还有灯光闪烁,看起来比原来的那只塑料恐龙要“高级”多了。当然,价格也要高多了。

但是,不到一天,乔治就对这只新的恐龙玩具失去了兴致。而且,电池用完之后,它就不能走,不能唱,灯也不闪了,更郁闷的是它还坏掉了。于是,只能被扔掉,乔治又抱着被猪爸爸粘好了尾巴的塑料恐龙玩的不亦乐乎。

对孩子来说,好的礼物,首先要“结实”,不能像那只“轰鸣龙”一样,稍不留神它就坏掉了。其次是要让孩子对它有长久的“热情”,而不是刚拿到的时候很惊喜,转过身就没了兴趣。

4、适合性:好的礼物,应该与孩子的成长阶段、个性、喜好相匹配。

家长在给孩子挑礼物时要考虑孩子的年龄、个性、喜好等因素综合选择。比如:3岁前的孩子,认知能力还比较有限,你送他一台“黑科技”精密仪器,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但是,若换成一套造型可爱的、颜色鲜艳的、趣味性、互动性高的玩具,保证孩子会爱不释手。

所以,送给孩子的礼物,首先要与他的年龄相符。比如:5、6岁的孩子,正是大肢体运动发育的关键期,选用儿童自行车、皮球、跳绳等体育用具做礼物,既有趣味性又能促使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一举两得。

其次,送给孩子的礼物,要与他的个性相符。比如:一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他自然更喜欢一些可以让他“动起来”的礼物,你若送他一只“乌龟”玩具,他恐怕没耐心看着那只“乌龟”在地上爬。相反,你若送他一辆玩具大卡车或者遥控直升机之类的,他十之八九立刻会高兴地跳起来。

最后,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把礼物送到他的心坎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孩子的兴趣送去礼物,将会受到欢迎。比如:喜欢绘画的孩子,一套颜色种类齐全的绘画文具套装,会带给孩子极大的满足。

5、性价比:好的礼物,不在于价格贵,而在于性价比高。

有些家长喜欢用金钱来衡量礼物的价值,认为心意重必须要用贵的礼物来表达。其实,好的礼物,不在于价格贵,而在于性价比高。有些礼物可能价值不大,但是当孩子长大后, 这些礼物却能成为珍贵的回忆。

另外,还有一句话叫“有钱难买我喜欢”。礼物最大的一个用途,不就是让接受礼物的人开心和满足的吗?既然是送给孩子的礼物,那么,给孩子选择的权利,满足一下孩子的“心愿”,把孩子心仪许久的礼物买回来送给他。这样,他们得到的不仅是礼物,更是自己的选择得到肯定的满足感。

六一儿童节礼物推荐

给孩子送礼物,看似一件容易的事情,实际上父母在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许多方面。因为礼物不仅仅是一个物品,它更代表了父母对孩子的一片爱心。

马上就到“儿童节”了,给孩子准备一款心怡的礼物是必不可少的。是不是有许多父母还在苦恼,送什么礼物给宝贝,既不俗套,又有意义,还能让孩子爱不释手呢?若兰妈咪贴心整理了这份特别的儿童节礼物清单,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够送孩子一份称心如意的礼物,让您家的宝贝过一个开心的儿童节!

1、书籍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诗人高尔基有句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睿智,读书可以怡情,读书可以享受和丰富人类文化的成果。书本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以书籍作为送孩子的礼物,鼓励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并且建立充满知识与学习的生活方式,是很多家长的首选。

要让孩子喜欢看书爱上阅读,首先要学会给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下面,若兰妈咪为大家推荐3本很适合作为礼物送给孩子的优质好书:

爱上阅读的秘密:儿童分级阅读启蒙

书,是生命飞翔的羽翼;书,是人类的益友;书,是人们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伙伴。读书能为我们开启知识的大门,读书能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早在50多年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串联孩子的各种能力的基础。

许多家长都知道读书的好处,但又苦恼于孩子不喜欢看书。其实,没有哪个孩子天生爱读书、会读书,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是需要培养的。但是,大部分的家长对阅读力的培养还处于一个懵懂的阶段:为什么孩子读完书就忘?为什么孩子看了那么多书,却讲不出来?还有,孩子反复读一本书怎么办?孩子读书不专注,总是听不完一本书怎么办……

很多时候,孩子不爱阅读,是因为他没有获得科学的阅读工具和环境支持。只要你知道了孩子的阅读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进阶的,就不会有这么多不明白,也不会焦虑了。

爱上阅读的秘密:儿童分级阅读启蒙 大J小D新书 精装书+豪华手账珍藏套装

¥68

淘宝

月销12

购买

这本《爱上阅读的秘密:儿童分级阅读启蒙》就像一个工具箱,为你准备了28个阅读启蒙工具,对应着不同的阅读问题,你遇到什么问题了,就找相对应的阅读工具去解决。

原价136元,六一活动期间68元包邮,还赠送精装手账。让孩子都爱上阅读,这份无价的礼物会伴随孩子终生。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作为家长,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的学习了。近年来,高考改革中最明显的一项就是高考语文试题对古诗文、传统文化的考查比重显著增加。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对古诗文背诵的篇目由过去的64篇,增加到74篇。

随着高考改革,教育部统编版语文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的篇幅,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初中也不例外,更是达到了一半左右。

我们发现:孩子再不学好古诗词就真的落后了!可是怎样带孩子学好古诗词呢?真正有效的诗词教育,不是摇头晃脑地死记硬背,而是让孩子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看到诗词背后的画面,了解相关的创作背景、历史典故乃至文化风俗等,并通过联想,发现和感受现实生活中的诗情画意

1、手表

在国外手表是深受爱戴受和追捧的,首先,手表是一个最好的礼品之选,不管,您是送给情人、亲人、同事、朋友、领导、他们都有不同的表达之意,其次,手表也是一个人的身份象征,好比,珠宝钻石一样,有升值的价值,和收藏纪念的意义。

2、DIY礼物

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件礼物送给他,礼物最重要的就是心意,你亲手制作东西他肯定非常喜欢,可以送给他你亲手编织的棉毛衣。

3、贴心礼物

可以送他一套星期袜,让他的每一天都有你的礼物相伴,他再也不会在为每天穿什么样的颜色袜子还烦恼了。

4、超流钱包

作为孩子成人礼物,钱包具有实际的意义。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加独立,尤其是在经济上有一定的自理能力,送一款潮流的钱包给他,就是告诫他,今后应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钱,并在经济上更加独立。

5、精美的钢笔礼盒

送精美的钢笔礼盒给孩子,作为他的成人礼物也是很有意义的。对孩子来说,成人礼也预示他今后将更多的以自己的名义去生活、去拼搏,因而送钢笔礼盒给他,也是期许他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书写更加灿烂的人生。

6、定制的水晶摆件

成人礼往往是最值得纪念的,为孩子定制一款水晶定格最美好的瞬间。成人礼是人生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很值得纪念的日子,为孩子定做一款水晶摆件,被刻上美好的生活祝福语,让他成人礼更加难以忘记。

        说到这个首先想到的就是《家有儿女》。

        讲述的是刘星,刘星妈妈,小雪和她的爸爸,以及他们共同血脉的弟弟,这两个离异家庭组成的新的家庭的故事,和他们每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这是一部家庭轻喜剧,节奏轻快,剧中的淘小子刘星和弟弟小雨总会犯错误,他们的爸爸夏东海总会用特别的方法教育他们,既让他们体会到了父爱,也让他们记住了自己所犯的错误。

        在这里还有推荐一部日剧《going my home》

        讲诉的大概是主角良多回到长野老家寻找一种被叫做那苦的东西,这部剧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思。

        1、剧中有这么一个片段是良多在餐桌上跟妻女讨论父亲笔记本的问题,但是良多的妻子说这是偷看他人隐私,是不对的,良多说这是一个特里,这时候他们的女儿萌江则问她的爸爸说自己是否也能看爸爸的笔记本?

良多并没有生气,反而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像妻子和女儿承认了错误,看似是生活中的小事,但还是为女儿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2、小孩子嘛总会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剧中的萌江也不例外,总会想一些奇怪的事情,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说:“小孩子别瞎说,哪有那种东西,都是骗人的!”但是良多和他的妻子则回尊重孩子的想法,本着不盲目否定的原则,让萌江自己去寻找内心中的想法,遵从自己的内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热情, 找到自己的天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人生的幸福,而父母和老师很多时候却做了浇灭孩子心中的热情的灭火器,一方面焦虑孩子对什么都没有热情没有兴趣,一方面却在做着阻碍孩子找到自己兴趣的事情。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三组家庭让我们看到父母是如何一步步浇灭了孩子心中的热情。 

方一凡

妈妈要求他放弃艺考, 准备高考

理由:

- 不是那块料, 成不了艺术家。 

- 录取率太低, 成功的可能性太小。 

爸爸觉得,既然孩子那么喜欢,应该给孩子一个机会,一个选择。妈妈的理由是:

“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

我们一定要给他最保险的一条路

帮他选择一条相对正确,相对大众,相对保险的,

将来不被饿死的一条路。

高考,至少有个专业,我们将来好找工作吧”

是不是喜欢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保险, 安全。 艺考的路不熟悉, 不确定,风险太大,所以还是放弃吧。 

乔英子:

虽然她一再说明自己很喜欢南京大学,想要去南京大学学习天文。妈妈还是要求她放弃南大,选择北京的大学。

理由:

- 北京孩子还是留在北京,考那么远,妈妈想见都太不方便。 

- 英子是她唯一的孩子,希望她一直在妈妈身边。

- 又不是成绩不好,为什么要选择北京以外的学校。 

乔英子的妈妈是一个掌控型的妈妈, 离异以后,孩子成了她的全部和希望。当孩子的选择和她觉得正确的选择相悖的时候,她坚持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尊重孩子的想法。 她无法承受孩子要离开她到其他城市去生活。 她做了各种分析想要给孩子证明选择北京比南京好, 却唯独没有认真去倾听孩子的声音。同时,也是因为一直以来她都想要替孩子安排所有事情,让英子想要挣脱她的束缚,考到离她远一点的地方。 

季扬扬

爸爸希望季扬扬专心准备高考,不要总想着开车。 

理由:

- 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才是正事, 总不能像舅舅那样整天开卡丁车。

剧中季扬扬的爸爸是一个政府工作人员,因为工作原因,6年都在外地,儿子是姥姥姥爷和舅舅带大的。 在高考这一年调回北京,但是因为和儿子分离时间太久, 与儿子的关系很僵。 虽然为了了解儿子, 他也跑去体验卡丁车, 但是在内心中,他一直觉得这不是什么可以作为未来发展的正经事情。 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在片中他有一句话:“如果考不上大学他就完了。” 

三个家庭都是爱孩子的,都是为了孩子着想,想要给孩子“正确的”“安全的”, 然而,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真正渴望的。家长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家长自己本身的不安全感, 担心、害怕, 自己小时候就没有机会去选择,首先要考虑做什么好找工作,当自己成为家长,还是遵循旧有的模式。 

比浇灭孩子的热情更可怕的是家长给孩子植入的思维模式。 经过一次次沟通之后, 方一凡跟妈妈沟通决定放弃艺考。当我们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到一凡和妈妈的沟通,能够看到家长是如何一步步的浇灭孩子的热情,让孩子相信,就是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妈妈不仅让孩子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也让他相信: 工作就是不能跟兴趣挂勾的。 这个思维模式,会影响孩子将来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由思维模式决定的, 想一下身边那些找到自己方向,目标,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中的人,不仅仅是他们比较幸运,他们比较努力,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信念,相信应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只有考个好大学,才能找个好工作,考不上好大学,人生就完了” 这些是剧中家长的思维模式,也是因为这样的思维模式,让他们如此的焦虑担心,把重重压力给到孩子, 而不去关注孩子真正喜欢什么。 

如果我们从孩子的角度看一看上面三位家长的想法、做法,和我们自己小时候很多家长的想法差不多。那个时候,作为孩子的我们很希望家长能够理解支持自己, 而等到了自己当家长, 又回到了旧有的模式。

 时代改变了,过去拿着大学文凭,还可以说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而未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有更多渠道和机会去学习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一定需要通过上大学。 上了大学,也不等于就能找到好工作。 如果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愿意投入其中,会有更大的内在动力去做好这件事,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比坚持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更加幸福。 不仅是孩子,即使是家长,现在也有更多机会去学习,不管是网络课程,还是社会的各种课程,都给大家更多机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身边40多岁的家长,谈起自己的生活,最苦恼的往往不是没工作,挣钱不够多,而且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人生活了半辈子,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在物质条件贫乏的年代,我们需要先解决求生存问题,而现在,孩子的生存温饱已经不是问题,应该给孩子更多机会求发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剧中支持孩子的方一凡的爸爸方圆, 自己当年为了找个好工作,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法律,做了二十几年都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40几岁被裁员之后, 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做什么。 因此,当他看到儿子喜欢唱歌跳舞,平时都听老婆的他选择偷偷的支持儿子,帮儿子找专业的老师指导。 

作为家长, 如何成为孩子梦想热情的加油站? 

首先, 升级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教育模式。 通过自我成长和学习,看到人生不是“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就圆满了,而是先找到自己的天赋热情,然后为了这个热情而努力。 陪伴孩子找到他喜欢的事情,给孩子支持。如**《银河补习班》里面的爸爸马皓文,告诉儿子:考大学只是一个过程,不是目的。大学毕业了,你想做什么才是重要的。 人生有那么多事情可以做,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给孩子空间去尝试,去体验,而不是给他一个安全的,不会犯错的路。 也许这个过程会有失败、会有犯错, 但是从人生的角度来说,真正的失败是从来没有去尝试过就放弃了。

从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体会,是在帮助孩子点燃他内心的热情,还是在浇灭孩子的热情。 成为家长之后,已经很难去体会孩子的心情感受, 电视剧中的情节,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看见孩子的感受。 如果在生活中,也带着这份觉知,能够觉察到自己和孩子的状态,就能更好的与孩子沟通, 让孩子敢于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 

最后, 做一个点燃自己内心热情的人。家长怎么做比怎么说更重要。常常听说“我都40多岁了,我现在还来得及吗?”任何时候开始自己喜欢的事情都来得及。 如果在陪伴孩子找到他们的热情的时候,家长能够同时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中,对于孩子是最好的影响。同时,也是孩子送给家长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