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购商品赠送客户的会计分录是什么?

客户 0 56

外购商品赠送客户的会计分录是什么?,第1张

外购商品赠送客户的会计分录是什么?
导读:为了提高销售量,和客户增进感情,不少企业在节日都会外购商品作为礼物赠送给客户,对于外购的商品,应如何做会计分录?外购商品赠送客户的会计分录对于无偿赠送,这种情况属于视同销售:购入商品时借: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

为了提高销售量,和客户增进感情,不少企业在节日都会外购商品作为礼物赠送给客户,对于外购的商品,应如何做会计分录?

外购商品赠送客户的会计分录

对于无偿赠送,这种情况属于视同销售:

购入商品时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赠送时

借:销售费用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其他形式的赠送会计分录怎么写?

1、外购原材料免费赠送给客户的,不确认收入,但是由于税法规定视同销售,还是要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成本方面还是按成本价结转成本,按售价计算销项税额。

借:营业外支出

贷:原材料——样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对原材料买多少赠多少的,有偿赠送,实质上是销售折扣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产品—赠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产品—赠品

直接赠送低值的物品吸引消费者,随原材料的售出而赠送

在购进该赠品时:

借:原材料——赠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无偿赠送促销赠品:

借:销售费用

贷:原材料——赠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交税费是指用来核算企业应缴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房产税、所得税等等。属于负债类账户,借方登记实际缴纳的各项税费,余额反映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税费,贷方登记按规定应交的税费,余额则表示企业尚未缴纳的税费。

在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为了促进顾客消费或增加信誉,一般会采取购买购物卡赠送客户的措施。企业购买购物卡时,怎么做会计分录?

购买购物卡赠送客户分录处理

企业购买购物卡送客户属于业务招待费,业务招待费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1、企业购买购物卡时: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2、企业将购物卡赠送客户时: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

贷:预付账款

3、企业发放购物卡时:

借:管理费用——福利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贷:预付账款

(公司发放购物卡给职工应与当月工资共同计算并缴纳个人所得税,若职工的福利费超过工资总额的14%,应按超过部分纳税调增)

业务招待费包括哪些费用?

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用于接待应酬而支付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业务洽谈、产品推销、对外联络、公关交往、会议接待、来宾接待等所发生的费用,例如招待饭费、招待用烟茶、交通费等。

业务招待费包括:

(1)因企业生产经营而赠送纪念品支出的费用;

(2)因企业生产经营而宴请或工作餐支出的费用;

(3)因企业生产经营而发生的旅游景点参观费和交通费及其他费用的支出;

(4)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业务关系人员的差旅费的支出费用。

一般而言,企业外购礼品用于赠送客户的,应视为业务招待费,但若礼品是纳税人自行生产并对企业的形象、产品有标记起到宣传作用的,应视为作为业务宣传费。而对于给客户的回扣、贿赂等非法支出,则不能作为业务招待费,而应直接作纳税调整。

有些生产型企业,会将自家工厂生产的机械设备送给客户,那么对于赠送给客户的设备,该怎么做账呢

赠送给客户的设备怎么做账

一、自产,按照相关税法规定,将视作销售。

1、赠送的时候,以自产产品为前提,该怎么做账会计分录怎么写

借:营业外支出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

2、结转成本的时候,如何做账,会计分录怎么写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二、外购

1、入库: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贷:银行存款

2、赠送: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赠送客户礼品个税问题的处理

1、根据《关于个人取得有关收入适用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项目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年第74号)规定:企业在业务宣传、广告等活动中,随机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个人取得的礼品收入,除企业赠送的具有价格折扣或折让性质的消费券、代金券、抵用券、优惠券等礼品以外,应按“偶然所得”计算缴纳个税。

2、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促销展业赠送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50号)规定:如果企业赠送的礼品为自产产品,则个人应税所得以该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来确定;如果赠送的礼品为外购商品,则个人应税所得以该商品的实际购置价格来确定。

若是将产品赠送给客户,属于视同销售行为,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送客户的红酒如何做分录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

贷:银行存款等

小规模纳税人购进手机用于赠送客户的账务处理

如果是用于赠送客户,那么购进时即应

借:销售费用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视同销售是增值税申报时需要视同销售,填入相应的应交增值税,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账务处理

公司购买预付卡赠送客户是否代扣代缴个税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取得有关收入适用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项目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74号)第三条规定,企业在业务宣传、广告等活动中,随机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包括网络红包,下同),以及企业在年会、座谈会、庆典以及其他活动中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个人取得的礼品收入,按照"偶然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但企业赠送的具有价格折扣或折让性质的消费券、代金券、抵用券、优惠券等礼品除外

前款所称礼品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促销展业赠送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50号)第三条规定计算

如果您不属于上述规定的在业务宣传、广告等活动中,随机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也不属于企业在年会、座谈会、庆典以及其他活动中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则不属于偶然所得,不需要代扣代扣个税

送客户的红酒如何做分录由于是赠送给客户的关系,放在"业务招待费"科目里是可以要是赠送客户的红酒金额比较大,也比较多,那就要按照视同销售行为来处理账务如果红酒是送给员工的话,则可以当做福利费来入账处理

按照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将自产的货物在节假日无偿赠送他人时,应当视同销售处理。对于该行为,具体会计分录应如何编制?

无偿赠送视同销售会计分录

例如将自产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应当视同销售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哪些行为被视同销售?

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一)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二)销售代销货物;

(三)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四)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五)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六)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七)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

(八)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什么是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如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在日常经营中,企业会将生产的产品送给客户,对于这种情况需要进行视同销售处理。那么企业自产产品送给客户的会计分录该如何编制?

企业自产产品送给客户的会计分录

若是将自产产品赠送给客户,属于视同销售行为: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由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包装费各种运杂费等。此外,在有销售折扣的情况下,还应考虑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等因素。

应收账款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因此,应收账款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密切相关。通常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应收账款。该账户按不同的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视同销售的行为有哪些?

(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2)销售代销货物;

(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5)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

(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7)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企业购买送客户的礼品可以根据具体的部门计入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或者销售费用—业务招待费科目,如果是带有广告性质的赠送,还可以计入到广告费等科目。 其具体会计分录是,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

销售费用—业务招待费,

贷:银行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