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作文我跟老爸回老部队

爸爸 0 81

二年级作文我跟老爸回老部队,第1张

二年级作文我跟老爸回老部队
导读:120多年前,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的诞生。世若棋局,岛如棋子,弹丸之地,却关乎全局。刘公岛,也见证了北洋海军的覆灭。“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七子之歌�6�1威海卫》中的唱词,印在甲午

120多年前,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的诞生。世若棋局,岛如棋子,弹丸之地,却关乎全局。刘公岛,也见证了北洋海军的覆灭。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七子之歌�6�1威海卫》中的唱词,印在甲午战争博物馆古铜色的背景墙上,被无数前来参观的游客诵读、哼唱。不远处传来激昂的军歌声,一支身着海洋迷彩的队伍正朝我们昂首走来。在刘公岛上,有这么一群小伙子,他们的父亲从这支海军队伍当中走出,若干年后,他们也踏上了这片承载着父辈记忆的岛屿,开始续写这篇蓝色的“海洋日记”。

8个月前,大学生新兵魏国祥戴着大红花在来军营的路上,一直沉浸在未来的规划中:来岛上当两年兵,入个党,再回家谋一份好工作。

万万没想到,首次登岛,带给他的,远不止震撼——

走下客船,穿过游人如织的码头,一座现代化军营屹立在霞光里。营区东面,一尊北洋将士举目远眺的雕塑与甲午战争纪念馆交相辉映;再往西看,是昔日雄姿依稀可见的提督府和铁码头。登上营区后山,北洋水师646名将士遗骨深埋于此,巍峨的甲午忠魂碑像针一样直刺人心。

“我父亲当年参军时的新兵训练,就是在刘公岛上完成的。”魏国祥15岁那年,他无意间翻出了父亲的背囊。打开背囊,是一身叠得齐整的海军军装。“我爸跟我说,他在刘公岛当新兵的那段时间,时刻觉着自己身上有一种报效祖国的重担,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至今让他印象深刻。”

虽然魏国祥的父亲在部队服役期间没有上过真正的舰艇,但是,父亲身上的正直、担当一直影响着魏国祥。他觉得,这就是军人的模样。

“如果你没有责任心,那你就不配是一个男人。”这是父亲对魏国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知道,从翻出那个背囊那天起,他对这身军装着了迷。

没过多久,看完**《甲午大海战》的魏国祥心情很沉重。剧中,北洋海军面对入侵无力还击,这种无奈和感慨冲击着他的心灵,让他久久难以忘怀,也愈发坚定了他从军报国的信念。

“那时候我在想,我的一生不能就这么平平淡淡地活,我宁愿当一名战死在海疆上的水兵。”

参军来到刘公岛,甲午国殇的印迹再次嵌入魏国祥的心里。父亲得知他重回自己原先生活过的新兵连,在电话里对他说:“这也许就是缘分,我在岛上训练的三个月里学到了特别多的东西,希望你也能在这里成长。”

成长是每时每刻的,在甲午战争博物馆里,一口曲氏井的故事让魏国祥记忆深刻:1894年,日军攻破金州城,破城之际,曲氏一家妇幼10人为免遭日军凌辱投井自尽……提到这里,魏国祥紧握着拳头,眉头紧皱,对记者说:“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恨不得抄起个家伙就去跟敌人拼命!”

追昔抚今,忘战必危的警钟时刻在鸣。“当兵就要当打胜仗的兵,只有时刻准备打仗,能战才能止战。”新兵训练结束后,魏国祥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核,如今的他在学兵连还被推选为模拟连兼职副连长。“当一天兵,就要尽一天当兵的责任。”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登上舰艇做一名水兵,也为父亲圆梦。

2

学兵杜威龙的父亲1992年入伍,在刘公岛呆了3年。退役回到地方后,每年都要和战友们聚会,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杜威龙跟着父亲参加过几次聚会,看着父亲每次跟战友们聊起新兵连的话题都神采奕奕,战友之间浓浓的情谊让他对军队的好感愈发强烈。

杜威龙的大伯曾在东海舰队服役十几年,还曾上过战场。虽然大伯经常给他讲起战争的残酷,但他依旧对海军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飞机、坦克、枪炮等军事玩具似乎占据了每个男孩的童年记忆,对杜威龙来说同样如此。这个河南小伙儿从小就爱戴父亲的水兵帽,4岁起就学齐步走和敬军礼。上小学时,父亲买回一艘舰艇模型,他就经常嚷嚷着让父亲给他讲舰艇上的装备、构造。十几年里,不论搬家还是添新家具,这具模型始终摆在家里最显著的位置。

“那时候看着舰艇模型我就想,长大了我要当一名海军,登上真正的军舰。”

去年,杜威龙如愿从地方高校入伍成了一名海军,被分到刘公岛进行学兵培训。年底,父亲还特意上岛看了老部队,再一次踏上当年参加训练的操场。那晚,父子俩坐在操场上,聊起了刘公岛,聊起了这座装满了二人新兵记忆的军营。

“前几天,我爸给我打电话,督促我在部队好好干。他说,现在海军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建议我未来几年努力考学,目标就是大连舰艇学院的指挥专业,将来做一名舰长!”在学兵连的这几个月,杜威龙每天抽休息时间记单词、翻看物理公式、背记专业题库,开始为他的“舰长梦”预热。

3

同样是军人子弟,教员王鹏与其他几个“岛二代”不同的是,他从小就在岛上长大,直到小学四年级才离开。父亲从入伍到转业,在刘公岛一呆就是二十多年。

王鹏的父亲在岛上是名军医,2005年转业到地方公安部门工作。父亲刚转业两年,王鹏从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导弹专业毕业后选择继续上岛,当一名教员。

很多人不理解王鹏,一个只有315平方公里的小岛,这么多年还没有呆够?好不容易举家搬到了威海,为什么又当海军回到这里?王鹏笑笑说:“还是对岛上有感情,就回来了。”这份感情被他带到了工作中,成为了源源不绝的动力。

“王鹏教员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儒雅,他很懂我们。”学兵陆猛说。

或许是继承了父亲的职业特点,身为教员的王鹏处理教学难题像耐心的医生诊断病情一样,懂得学兵喜欢什么样的授课方法,哪里不容易被理解就要想办法找到“病根”并“根治”它。他推崇的“快乐教学法”深受学兵欢迎,解决学兵们提出的专业问题也是“百治百效”。

王鹏说,现在大学生士兵越来越多,有时候他们也会提出一些很有深度的专业问题,这让他感觉到自己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教员有时同医师一样,授业解惑的同时也需要对新的“病情”进行研究,才能“手到病除”。

2015年,王鹏与父亲约定,两人要同时在岗位上立功。当年,在海军优秀“四会”教员授课比武中,王鹏取得了士官组第一名的好成绩,他的父亲也因工作出色被表彰,父子二人在军地双双荣立二等功。当被问及“岛二代”的“特殊身份”时,王鹏嘿嘿一笑:“决不能给‘老海岛’丢人。”

在北海舰队某训练基地学兵四大队,“岛二代”的光环在为这些心系军营的海军官兵增添光彩的同时,也赋予他们一种特有的使命感。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爱舰爱岛爱海洋”的“人民海军精神”,“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也是他们的共同理想。

海岛砺兵一甲子,强军火种遍海疆。这里没有军舰,但军舰的每一块“钢板”都在这里铸造;这里没有将军,但将军的历史从这里写起。

有这样一群人,从青葱少年到两鬓微白,他们把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部队和国家。为了保家卫国,为了部队建设,他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然而,当女儿长大后,他们却又把“掌上明珠”送到了部队。有很多人不理解,当兵那么苦,军营那么严,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为什么还要让女儿去当兵?

这是八位军人父亲的回答——

“女儿,爸爸真的爱你。”

父亲:刘鹏勋,曾服役于武警森林总队某部

女儿:刘雪玥,武警工程大学

我在把女儿送进军校大院转身离开的路上,默默地流泪了。从此后这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将和别人家闺女不同,告别了五彩斑斓的衣裳,没有了花前月下的浪漫,失去了自由,得早早学会坚强、隐忍、吃苦、寂寞……有时我在问自己:是不是很自私?可我明白,这种情怀,恐怕只有当过兵的人才会有。

高考时女儿高出一本线一百分,我却偏偏替她报考了军校,或许在别人看来是女承父业,而在我看来,这是与我一样报效国家。

有时候,我后悔和她一起做出的这个抉择。一个花季女孩,本该有自己烂漫的生活,可是我偏偏让她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处在一个安全风险很高的岗位上,作为一个父亲内心着实不安。但女儿是坚强的,在我和她的母亲送她进入学校门口后,她还用微笑为我们送行,可是她到宿舍后也哭了,她知道这将是自己新的生活的开始,也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日子的开始,需要勇气、坚韧、责任、担当。

或许多年后她会怨我,也或许会感谢我,但我们都知道,既然迈出了生活的步子,就不得不向前走。听女儿说,有很多话想要跟我们讲,并要带着军装回家展示给我们看,我听了也很高兴。她正在一天天懂得军装的意义。

那些年我守护着他们的成长,往后由她们来为我守护优雅的老去。

账就是这么算的,每个人都应该这么去算,这才能构成一个大国防。我和侄子、女儿一起,把各自宝贵的年华付给了戍边事业,也算尽了责任罢。

祝福雪玥以后的人生之路平安顺畅,快乐丰富,或许二十年以后,她会懂……

父亲:巨化平,武警某院校

女儿:巨文辰雪,武警兵团指挥部

33年前的深秋,已经下了三场大雪,白雪漫天,就在那时我穿上了橄榄绿军装,自此把所有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边疆和军营。4年前的秋天,还没有下雪,秋高气爽,我把自己唯一的女儿送进了军校,心中感到欣慰又有些失落。

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有哪个父亲会忍心把暖心的小棉袄推出去任凭雨雪风霜?但是,温室里养不出娇艳的花朵,作为父亲,深知要爱自己的孩子,但不能溺爱。我当然明白军人的艰辛,但是我觉得那是谁都给不了的财富,严明的纪律会让她脱胎换骨,艰苦的训练会让她坚强刚毅,过硬的作风会让她更加出类拔萃……

如今,看见她的成长和变化让我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初入军营,她在电话里哭鼻子叫苦叫累;后来在电话里自信地告诉我她如何喜欢现在的生活,要当一名合格的军人;再到后来作为武警部队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学联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

现在,希望已步入工作岗位的她,能戒骄戒躁,勤奋进取,为自己的军旅事业,谱写更绚丽的篇章。

父亲:艾合买江,曾服役于武警新疆总队

女儿:伊帕尔古丽,武警工程大学

女儿小时候就有当军人的愿望,无论谁问她,她都会立即说出“我要当军人”。她像我一样喜欢看《我是特种兵》这部电视剧,她着迷那些军人的生活和训练,女儿总说,她也想成为像他们一样英勇的战士。她总是偷偷穿我的军服,学军人的姿势,她常常问我:“爸爸,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像你一样的军人呢?”我告诉她:“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考上军校,才能成为一名军人”。

女儿渐渐地长大,终于如愿考上了军校。她说,她在学校默默许下为祖国奉献的誓言,她为自己感到自豪。

每当想起自己当兵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种自豪感。我爱部队,我相信女儿也会爱上部队。虽然有时候我会心疼女儿,但她穿上军装、戴上徽章时,我会忘掉对她的担忧,为祖国效力是她应该做的,我同样也希望我的二女儿参军。如果我有个儿子,我会毫不犹豫地让他参军,因为作为男人,更应该为祖国的平安效力。

做军人是一个光荣的选择,我在这个选择上从没后悔过。最后,我想跟女儿说:“女儿,我为你自豪,你在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严格遵守校规校纪,愿你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军人。”

父亲:张勇,武警森林总队某部

女儿:张雯博,武警黄金总队某部

作为一名森林“老兵”,我深深爱着这身神圣的橄榄绿。组织的培养和关爱,让我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不断地成长进步,让我从一名地方青年成长成为一名团级干部。

我的军旅生涯将近30年。都说军人苦,军人累,我也亲身经历过抗洪抢险的危险,勇斗火魔的艰辛,那是一种苦中有乐,勇于拼搏的血性军人本色。都说当兵时间越长,心中的军人情结就越浓,的确如此,送女儿参军入伍,成为一名职业军人是我对女儿最大的期望,也算是我军旅生涯的一种延续。

看着女儿穿上这身神圣的橄榄绿,报效国家,我内心深处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为我是一名军人感到自豪,更为女儿成为一名军人感到自豪。我相信数年后,女儿会真正理解作为一名军人父亲的良苦用心,她会像我一样把对这身军装的爱、对组织的爱一直传承、延续下去,这是我作为一名“老兵”感恩回馈组织的一种最直接最真实的报答。

送给女儿:

飒爽英姿,好女儿,建功军营。

戎装恋,数载成长,苦乐掺半。

人生最美是军旅,改革浪潮勇向前。

寄心愿,赶流年,经坎坷。

不蹉跎,不虚度,不言败,意志坚。

父亲:苗向东,曾服役于武警兵团指挥部

女儿:苗露,武警兵团指挥部

作为军人的父亲明知道部队的艰苦、劳累、严格,为什么还是要义无反顾地把自己最宝贵的女儿送去部队?看到这个问题时,我不禁哑然。我想,是时候给自己、给女儿,一个正式的答案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于2013年转业,但对部队的眷恋是一生的。当我看到女儿穿上军装,彷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心中无法割舍的情结,就让女儿给我延续吧。

25年军龄,我一直问自己:怎么才算真正的爱兵?作为曾经的一名军队基层干部,我认为:“最大的爱兵是对兵严格要求。”我想,大多数父母把孩子送到部队都是为使孩子接受这种特殊的管理教育和训练,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特殊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严格要求”,我作为父亲中的普通一员也不例外。为了她更好的成长,军营是最好的选择。

从阿克苏、阿拉尔再到乌鲁木齐,我的双脚走过的路,未走的路,便都交于她去历练,去成长!

父亲:郭方,曾服役于武警云南总队某部

女儿:郭梦媛,武警云南总队某部

我是一名从军27年的退役老兵,2014年1月正式退出现役。我感恩部队,是部队成就了我的今天,有了当兵的历史,是我一生的荣幸。让我欣慰的是,女儿在面临人生重大转折时,毅然选择离开安逸的生活,到部队去接受磨练。

从女儿入伍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跟她说,你将迎来思想和生活上的重大变化,未来社会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吃苦耐劳,敢于牺牲奉献的精神。每一个成功者都会经历很多的磨难,这是你人生的必修课,到部队去锻炼,将是你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相信,女儿到部队后一定会脱胎换骨,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因为部队是一所大学校,可以学习政治、军事和科学文化知识,学会许多道理,学到许多社会和家庭中学不到的东西;可以锻炼一个人的坚强意志,历练高尚的品质;可以培养出过硬的军事素质,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良好的工作生活作风;可以锻造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培养一个人勇于担当的职业道德和务实工作的责任心;可以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为一名父亲,我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

父亲:成功弟,曾服役于武警新疆总队某部

女儿:成婕妤,武警新疆总队某部

我在部队度过了24个春秋,2013年退役,离开之时心里乱糟糟的,就像孩子离不开家一样的留恋。如今,那种紧张、有序、宁静、沸腾、令行禁止的警营生活渐渐离我而去,退役到地方3年多了,已基本适应。回首警营生活,战友情谊记忆犹新,领导教诲醒人深思。

女儿在警营长大,从小就渴望想当兵,让女儿到警营接受锻炼是我们的共同心愿。2013年9月终于如愿以偿,女儿跨入了武警院校大门,如今已毕业,在武警新疆总队某支队工作。看看女儿这几年的警营生活:

一、没有更好只有最好。部队提倡“比学赶帮超”,事事争先创优,哪怕是叠个被子、放件衣服都要统一比一比,这是在社会上其他大学难以想象的。在这样的环境氛围里比训练、比工作、比作风。从不适应到适应、从训练考核排名靠后到跃居前列,从稚嫩到成熟、从依靠父母到自我约束等,她品尝到了奋斗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可以比较轻松 地面对新的工作和新的压力,用实际行动诠释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17年的时间在人生的长河中不长也不算短,但警营生活的经历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这里可以锻造不怕吃苦、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她入校不到一个月时流泪想家,后来通过教育引导后刻苦训练,努力学习,今天已经成为一名少尉警官。

三、苦中有乐。俗话说,“吃得草根,百事可做”,有了吃苦的底子,生活中别人认为的“苦”甚至成了女儿生活中的“甜”。愿她在警营不断磨练,化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