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李四光幼年的故事 从黄冈市向北走25公里,有一个云遮雾罩、丘陵环抱的小村子叫张家湾,这是李四光的家乡。20世纪初,李四光还只是个十多岁的孩子,当时的名字叫李钟揆。 钟揆十二岁时,跟父母亲提出想到省城里读书。李卓候早就存心送二儿子上学深造,只
李四光幼年的故事
从黄冈市向北走25公里,有一个云遮雾罩、丘陵环抱的小村子叫张家湾,这是李四光的家乡。20世纪初,李四光还只是个十多岁的孩子,当时的名字叫李钟揆。
钟揆十二岁时,跟父母亲提出想到省城里读书。李卓候早就存心送二儿子上学深造,只是忧虑家里收入不宽裕,学费、路费不好筹措。现在儿子自己提出了上学要求,他马上答应,第二天他求亲告友,凑了一些钱,母亲龚氏不识字,可她嫁给这样一个读书人家,完全清楚孩子读书上进是第一大事。她连夜给儿子缝了一件蓝棉袄,准备了简单的行囊。于是钟揆告别了父母,告别了村庄,毅然上路,直奔省城武昌去了。
这个第一次出门的少年一路打听,终于找到省学务处,水路街守备衙门。这里门庭若市,拥挤着报名考学的人们,比过去的科举还热闹。钟揆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场面,明白这是决定命运的关头,心里非常紧张。到了报名处,人家递给他一张表格,上面有姓名、籍贯、年龄等栏目,他是头一次拿到这东西,填写时心里慌乱,把年龄填到姓名一栏里,写了“十四”两个字。办事人员嘱咐不能再给表,不许填错,钟揆发现写错了,心里一惊。可是他灵机一动,把十字加八加子,成了他的姓,于是姓名成了李四,但他觉得这个名字太俗,抬头思索,眼光正碰到堂前的匾,匾上四个字“光被四表”,令他心中一喜,在四字后面加了个“光”字。他就用自己偶然间的命名参加了入学考试,成绩很好,于是李四光被录取。分配在武昌五路高等小学堂(分东西南北中路)的西路学校。学生住宿、伙食和学习用品有学校供给,每月补贴六块大洋。
立刻给父母写信报告。一个从农村来的孩子,能有这样深造读书的机会多么可贵!李四光完全明白,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少,有读经、修身、算术、中文、历史、地理和格致(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当时称格致)。学校规定每月考试一次,前五名可以享受官费。保送到外国(英、法、德或者是日本)留学。李四光入学后三次考试都列在第一名,但是几次公布的保送出国留学的名单里却没有他。四光觉得奇怪,一个要好的同学悄悄地告诉他,“你是农村来的穷人家的孩子,一无门第,二无靠山,他们把你挤掉了。”四光听了少年气盛,一怒之下离开学堂表示抗议。一个陌生的大城市,他能跑到那里去呢?最后学校把他找回来,学堂的监督见了他竟斥责他说:“你要逃走吗?把学费交回来,二十一两银子!”李四光气愤得脸气通红,眼含泪水,质问到:“学堂规定,考了前五名就送出国留学,我三次考都是第一,凭什么不送我?”校方本想压制无钱无势的农村孩子,不料遇到李四光的抵制。他们极力狡辩,却也怕事情闹大。这时有位姓张的教师,做过李卓候的学生,得知李四光受委屈,就出来说情,建议校方准许李四光再考一次,如果落榜,怪他自己不争气,如果仍旧名列前茅,学堂理应按规定保送他出国留学。这也是关系学堂声誉的事。学校接受了这位教师的建议,在下次考试中李四光的成绩仍赫然列在第一名。1904年7月,李四光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被破格选派赴日本留学。湖北省督抚致外事部的呈文中李四光的名字列在上面,呈文称:“第二高等小学学生李四光……等,均堪有官费派往日本留学,以资造就。”与他一起被保送的武昌高小学生一共四名。李四光回黄冈家乡,辞别父母,吃了一顿丰盛的团圆宴,欣然上路。这一次的出门是留洋。他到上海会同九名留日学生登上了赴日本的海轮。
黄冈密卷指黄冈中学的考试卷,题型比较复杂,难度高,一直被学生们调侃。
黄冈密卷是湖北省黄冈市的名称而来,而这其中的题型并不是只有黄冈市出的,也有很多其他城市的教授出的,黄冈密卷的题型比较复杂,对于中等偏上的学生可能要多动动脑筋。
3月21日,支援黄冈任务的576名山东医疗队队员平安抵达济南,杜庆为孩子带回“黄冈密卷”这一“土特产”也登上热搜,引发网友调侃。21日晚,杜庆的儿子看到爸爸带回的礼物的视频。妈妈:“什么感想?”儿子:“我以后会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网友:“求生欲太强了!”
黄冈密卷主编
受考生追捧多年的《黄冈密卷》的总主编是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考试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后雄。王后雄就是湖北黄冈人,以前是黄冈县一中的化学老师,曾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并多次参加高考命题工作。
出版《黄冈密卷》的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编辑部一位赵姓工作人员6日透露,王后雄和其团队主要负责编写《黄冈密卷》,出版社方面主要负责校对、编辑等工作,他从未听过《黄冈密卷》来自黄冈中学。
记者联系到了王后雄的一名助理,他表示,《黄冈密卷》确实是王后雄主编的,还有其他一些教师也参与到编写过程中,但是《黄冈密卷》的内容和黄冈中学没有关系,《黄冈密卷》中的试题也并非来自黄冈中学。
此外,作为书名的《黄冈密卷》已经被注册为商标了。
偶的心血哦,一定要采纳啊!!!!!!!!!!!!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文言整理
一、 文言实词
(一) 古今异义
1、 远吞山光:吞,古:眺望;今:大口吃
2、 第见风帆沙鸟:第,古:只;今:用在整数的数词的前边
3、 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同志,古:有相同的志愿;今: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
4、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江山,古:这里指山光水色;
今:泛指国家大片土地
5、 小前世虑:消遣,古:这里指排除;今:指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或消闲解闷
6、 皆竹楼之所助也:助,古:给予的,带来的;今,帮助
(二) 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1) 宜鼓琴:鼓,弹
(2) 宜围棋:围棋,下围棋
(3) 夏宜急雨:急雨,降下骤雨;
(4) 冬宜密雪:密雪,飘着大雪
2、 形容词作动词
(1) 竹工破之:破,砍伐
(2) 宜,适宜
3、 名次作状语
(1) 夏宜急雨:夏,在夏天
(2) 冬宜密雪:冬,在冬天
(三) 一词多义
二、 文言虚词
1、 之
(1) 黄冈之地多竹:的
(2) 以谪居之胜概:的
(3) 竹之为瓦:取消句子独立性标志
(4) 竹工破之:代词,代竹子
2、 然
(1) 比屋皆然:这样,代词
(2) 子声丁丁然:象声词词尾,……的声音
3、 以
(1) 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为
(2) 吾以至道乙未岁:自从
4、 而
(1) 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并且,表并列
(2) 嗣而葺之:表修饰
5、 而已
(1) 烟云竹树而已:罢了
6、 其
(1) 刳去其节:代竹子
(2) 以其价廉而工省也:代用竹楼造
(3) 待其酒力醒:代自己
三、 文言句式
1、 省略句
(1) 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之)代陶瓦
(2) 子城(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予)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3) (此)皆竹楼之所助也。
(4) (于)公退之暇,(予)披鹤氅,戴华阳巾,……
(5) 吾闻竹工云:“(以)竹之为瓦,仅十稔……”
(6) (于)四年之间,(予)奔走不暇;未知(予)明年又在何处
2、 定语后置
(1) 因作小楼二间
应为“二间小楼”
(2) 收支《周易》一卷
应为“一卷〈周易〉”
3、 判断句
(1)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2) 皆竹楼之所助也。
(3) 亦谪居之胜概也。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言整理
一、 文言实词
(一) 文言通假
1、 与可没与陈州:没,通“殁”,死亡
2、 少纵即逝矣:少,通“稍”,稍微
(二) 古今异义
1、 初不自贵重:贵重,古:看重;今,价值高
2、 月落庭空影许长:许,古:这样;今,也许
3、 废卷而哭失声:废,古:停下,放下;今,废弃
4、 吾将以为袜:以为,古:把……当作;今,认为
5、 发函得诗:发,古:打开;今:发送
6、 而读书者与之:与,古:赞成;今:给
7、 以书遗余曰:遗,古:赠送;今:遗失
(三) 词类活用
1、 形容词做动词
(1) 吾将买田而归老焉:老,养老
(2) 余因而实之:实,证实
(3) 与可厌之:厌,厌恶
2、 名词作状语
(1) 自蜩腹蛇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剑拔,像剑拔出鞘一样
蜩腹蛇腹,像蝉破壳腹部有节,蛇腹部长鳞一样
3、 意动用法
(1) 初不自贵重:重,以……为贵重,觉得……贵重
(四) 一词多义
执笔熟视:仔细
1、 熟
而操之不熟者:熟练
今语士大夫:告诉
2、 语
有“车过”“腹痛“之语:说法
不学之过也:过错
3、 过
有“车过”“腹痛“之语:经过
二、 文言虚词
自视了然:……的样子
1、 然 予不能然也:这样
然二百五十匹绢:然而
以追其所见:来,从而
2、 以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把……,表对象
与可以书遗予曰:把……
吾将以为袜:把……当作
竹之始生:取独标志
3、 之 一寸之萌耳:的
生而有之也:代词,代节叶
临事忽丧之:语气助词,补足音节
士大夫传之:代词,指与可之言
而读书者与之:代词,代轮扁讲的道理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表对象
4、 于
与可没于陈州:在,表地点
而节叶具焉:助词
焉 而临事忽焉丧之:无义
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兼词
5、
乃见其所欲:代词,代“画家”
6、 其 以追其所见:代词,代“画家”
其所以然:代词,代提到的事情
岂独得其意:代文与可
而节叶具焉:但是,表转折
生而有之也:酒,表承接
7、 而 废卷而哭失声:表并列
三、 文言特殊句式
(一) 被动句
(二) 判断句
1、 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2、 庖丁,解牛者也
3、 轮扁,斫轮者也
4、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三) 省略句
(1) 子由为《墨竹赋》以(之)遗与可曰
(2) 吾将以(之)为袜
(3) 士大夫传之以(之)为口实
(四) 倒装句
1、 疑否宾语前置
2、 定语后置
(1)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3、 状语后置
(1)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3) 足相蹑于其门
(五) 固定句式
1、 岂复有竹乎:岂……乎:哪里……呢?
2、 世岂有万尺竹哉?:岂……哉?:哪里……呢?
偶的心血哦,一定要采纳啊!!!!!!!!!!!!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诗句的意思是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有人带着雨具先走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注释:
1定风波:词牌名。
2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3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4已而:过了一会儿。
5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6吟啸:吟咏长啸。
7芒鞋:草鞋。
8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9料峭:微寒的样子。
10斜照:偏西的阳光。
11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12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赏析: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上阕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下阕由雨中情怀的抒发转入对雨后放晴的描述。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创作背景: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1 《黄冈竹楼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您看下题目对不对
黄冈竹楼记①
王禹偁
黄冈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幽静,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②,华则华矣;止于贮 ,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读本)》)
注:①王禹偁(954-1001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是改革派的先驱,其诗文创作都体现着关心人民疾苦、注重国是的积极进取精神。本文是作者被贬黄州时所作。②齐云、落星、井干、丽谯:都是古代名楼的名字,高大华丽。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屋皆然 比屋:比一比这些屋子 B不可具状 具,同“俱,副词,全,都,详细地。
C亦谪居之胜概也 胜概:往事,美景 D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第:但,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廉颇肉袒负荆,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樊)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荆轲顾笑武阳,前谢曰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D以勇气闻于诸侯 属予作文以记之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描绘了竹楼清幽的环境,表现作者潇洒淡泊的生活情趣和被贬后豁达自适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不满的情绪。
B文章引齐云、落星、井干、丽谯四座历史上有名的高楼与竹楼作对比,表明作者喜爱竹楼、甘愿清苦、鄙夷声色、不慕荣华的高尚情怀。
C本文详略得当,文章先略写黄冈多竹和用竹造屋的好处,再详写了竹楼内所适宜做的四件事情:夏听急雨、冬听密雪、鼓琴咏诗、围棋投壶。
D文中多用排比,着力渲染,叙中夹议,寓情于景,特别是对于竹楼各种声响的生动描绘,更是各具特色,极富诗意。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3分)
(2)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4分)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四 年 之 间 奔 走 不 暇 未 知 明 年 又 在 何 处 岂 惧 竹 楼 之 易 朽 乎 幸 后 之 人 与 我 同 志 嗣 而 葺 之 庶 斯 楼 之 不 朽 也!
参考答案()
9A比屋:挨家挨户。比,紧挨,靠近。 10B 之,都是代词,它 11C 所做并非只四件事。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夏天适宜听落得很急的雨,有像瀑布一样的声音;冬天适宜听下得很密的雪,有像碎玉洒落一样的声音。(3分)
(2)我听竹工说:“用竹做瓦,只可以用十年。如果铺两层(“连续更换也可),就可以用二十年。(4分)
(3)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3分)
2 《黄冈竹楼记》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黄冈竹楼记》原文片段: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 ,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参考译文:我因而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闻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象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3 黄冈竹楼记文言现象整理您看下题目对不对黄冈竹楼记①王禹偁黄冈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幽静,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②,华则华矣;止于贮 ,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读本)》)注:①王禹偁(954-1001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是改革派的先驱,其诗文创作都体现着关心人民疾苦、注重国是的积极进取精神。
本文是作者被贬黄州时所作。②齐云、落星、井干、丽谯:都是古代名楼的名字,高大华丽。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屋皆然 比屋:比一比这些屋子 B不可具状 具,同“俱,副词,全,都,详细地。C亦谪居之胜概也 胜概:往事,美景 D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第:但,只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廉颇肉袒负荆,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樊)哙拜谢,起,立而饮之C荆轲顾笑武阳,前谢曰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D以勇气闻于诸侯 属予作文以记之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描绘了竹楼清幽的环境,表现作者潇洒淡泊的生活情趣和被贬后豁达自适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不满的情绪。
B文章引齐云、落星、井干、丽谯四座历史上有名的高楼与竹楼作对比,表明作者喜爱竹楼、甘愿清苦、鄙夷声色、不慕荣华的高尚情怀。C本文详略得当,文章先略写黄冈多竹和用竹造屋的好处,再详写了竹楼内所适宜做的四件事情:夏听急雨、冬听密雪、鼓琴咏诗、围棋投壶。
D文中多用排比,着力渲染,叙中夹议,寓情于景,特别是对于竹楼各种声响的生动描绘,更是各具特色,极富诗意。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3分)(2)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4分)(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分)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四 年 之 间 奔 走 不 暇 未 知 明 年 又 在 何 处 岂 惧 竹 楼 之 易 朽 乎 幸 后 之 人 与 我 同 志 嗣 而 葺 之 庶 斯 楼 之 不 朽 也!参考答案()9A比屋:挨家挨户。比,紧挨,靠近。
10B 之,都是代词,它 11C 所做并非只四件事。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夏天适宜听落得很急的雨,有像瀑布一样的声音;冬天适宜听下得很密的雪,有像碎玉洒落一样的声音。(3分)(2)我听竹工说:“用竹做瓦,只可以用十年。
如果铺两层(“连续更换也可),就可以用二十年。(4分)(3)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3分)。
4 求问古文观止中最短篇目的25篇的名字最短篇唐·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其他短篇前出师表 陈情表 滕王阁序 悼古战场文 过秦论 治安策 苏轼《前赤壁赋》 驳复仇议 桐叶封弟辩 箕子碑 捕蛇者说 种树郭橐驼传 梓人传 愚溪诗序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 小石城山记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待漏院记 黄冈竹楼记 岳阳楼记 丰乐亭记 醉翁亭记 秋声赋。
5 急求文言文及其译文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出自《黄冈竹楼记》 爱问知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 ,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 、丽谯,华则华矣。
止于贮 ,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已亥闰三月到郡。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译文: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因而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
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 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闻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象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
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
这里江山形胜之外,但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此亦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那齐云、落星两楼,高是算高的了;井干、丽谯两楼,华丽也算是非常华丽了,可惜只是用来蓄养 ,安顿歌儿 ,那就不是风雅之士的所作所为了,我是不赞成的。 我听竹匠说:“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铺两层,能用二十年。”
唉,我在至道元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至道二年调到扬州,至道三年重返中书省,咸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贬往齐安的调令,今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 四年当中,奔波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我难道还怕竹楼容易败坏吗?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6 《黄冈竹楼记》翻译《古文观止》·黄冈竹楼记 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因而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
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闻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象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
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
这里江山形胜之外,但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此亦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那齐云、落星两楼,高是算高的了;井干、丽谯两楼,华丽也算是非常华丽了,可惜只是用来蓄养 ,安顿歌儿 ,那就不是风雅之士的所作所为了,我是不赞成的。 我听竹匠说:“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铺两层,能用二十年。”
唉,我在至道元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至道二年调到扬州,至道三年重返中书省,咸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贬往齐安的调令,今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四年当中,奔波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我难道还怕竹楼容易败坏吗?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考虑以下因素:
1、学校的环境和设施,校园的环境、教学设施和活动设施是否适合孩子的发展需求。
2、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情况。
3、教育理念和特色,教育理念和特色,以及学校对学生的关注和照顾程度。
4、学费和生活费用,经济状况和负担能力,以及学校的生活费用和住宿条件。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