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情诗,送老婆

老婆 0 85

求,一篇情诗,送老婆,第1张

求,一篇情诗,送老婆
导读: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5、有美人兮,见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10、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12、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1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14、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1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1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18、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2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2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22、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24、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2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27、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2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29、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箇安排处。-李冠《蝶恋花》3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3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3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3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3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35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3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38、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3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4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4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4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4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4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陈陶《陇西行》45、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4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4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48、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箇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49、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50、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51、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席慕蓉《印记》52、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53、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5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55、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56、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57、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5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59、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60、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61、玲珑骰影埠於梗 牍窍嗨贾 恢 浚 峦ン蕖堆盍 Α62、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63、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64、都道是金玉良

1 送女朋友的古文情书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我者,谓我心伤;心伤者,何也? 为君故也。

昔见伊人,如桃李焉,若惊鸿焉;伊人者,淑且倩者也,实获我心者也。既见伊人,我心悠悠,若飘于九霄之上,若浮于湖海之间;未见伊人,我心荡荡,若天涯孤影不知所向兮,若迷途雏燕难觅归巢。

心之所系,唯君而已,君去焉,吾心亦随之而去,君来焉,吾心亦随之而来,君喜焉,吾心亦飘飘然,虽登极乐亦无以过也;君悲焉,吾心亦凄凄然,虽坠幽冥亦无以过也,既见伊人,余带肉骷髅而已矣,心已去矣,已非吾之所有矣。喜焉,怒焉,悲焉,乐焉,但凭君心;揉焉,捏焉,捧焉,护焉,唯君所欲。

《诗》云“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女如此,余乌能不思之哉,不求之哉?思之不已,求之不得,虽欲不伤亦不得也。

翩翩倩影,悠悠我思,岂不尔见,实我心怯,岂不吾信,如皎皎月。

2 给女友的文言文情书有哪些

1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2 《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3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4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5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上述诗词的意思:

1 您出生的时候我还未出生,我出生时您已经老了。我们年龄相差悬殊,不能谈婚论嫁,所以当我们相逢时,您遗憾我出生的太迟,而我遗憾您出生的太早。您出生的时候我还未出生,我出生时您已经老了。遗憾不是同一时期出生,年龄相差不大,可以天天与您相携手而行。您出生的时候我还未出生,我出生时您已经老了。我在天涯遥望着您,您远在海角。您出生的时候我还未出生,我出生时您已经老了。恨不能一天化为美丽的蝴蝶,夜夜歇在花草上。

2 我住长江上游,你住长江下游。天天思念你而见不到你,却共饮着同一条江河水。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但愿你的心同我的心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一番相思情意。

3 战鼓擂得镗镗作响,战士踊跃操练刀枪;国都、漕邑筑城墙,独我从军奔南方。跟随将军孙子仲,平定他国陈与宋;久久不能把家回,忧心忡忡心儿碎。哪里停军把营扎?慌了神儿丢了马;哪里寻它哪里找?荒野林下卧芳草。生死离别啊聚散悲欢,我们曾经许下山盟海誓的誓言:“今生拉着您的手永结美好,与您永不分离白头到老!”我声声叹息今离散,不能相见多悲叹;我声声叹息天涯远,不能信守誓言把家还。 这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其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至今为世人所传诵,几乎成为了成语或习语。该诗叙述了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4 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除非巍巍群山磨平峰棱,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翻飞白雪,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直到这样的事情全都发生之时,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5 彩云显露着自己的乖巧,流星传递着牛女的愁恨。纵然那迢迢银河宽又阔,鹊桥上牛郎织女喜相逢。团圆在金风习习霜降日,胜过了人间多少凡俗情。莫说这含情脉脉似流水,莫遗憾美好时光恍如梦。莫感慨牛郎织女七夕会,莫悲伤人生长恨水长东。只要是真情久长心相印,又何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3 找一个女人过一辈子古文怎么表达

《诗经》里有许多,还有陶渊明的《闲情赋》,曹植的《洛神赋》,以下为《闲情赋》节选: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4 向老婆求婚的文言文

1 子衿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 蒹葭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 凤求凰·琴歌 佚名

有美人兮, 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旁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1 用文言文写给妻子的信有哪些

《离思五首·其四》

唐代: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赠内子》

唐代:白居易

白发长兴叹,青娥亦伴愁。寒衣补灯下,小女戏床头。

暗淡屏帏故,凄凉枕席秋。贫中有等级,犹胜嫁黔娄。

译文:无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肠断 一作:断肠)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2 “远方丈夫想念妻子”的文言文书信有哪些

1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宋代·李之仪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

2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

3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唐代·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4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越王钱镠

5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

6 把盏独饮今宵夜,晚来风急,月明星稀,天崖海角来相阔,支字片语,只能追忆;胶柱鼓瑟难相守,任人说去,空杯已尽,悲莫悲己空悲切,些许愁怅,失意失意。

在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妻子思念远方丈夫的诗歌,如:

1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2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 古代丈夫写给妻子的信 例如:邹忌修讽齐王纳谏 谢谢各位

是妻子寄给丈夫的,夫妻之间也属平辈,供参考:注意文言书信是竖着写的! 某某亲鉴: 陌头之柳色已绿,而君之音信久杳(音咬),每日登楼,不觉望眼欲穿矣。

我初非效寻常女子,徒以儿女之情,与其丈夫相胶(音娇)扰,特每隔若干时,亦当一通消息,使我知君在外情形,以慰远念。且高堂有白发慈亲,终朝倚闾(音驴)望君消息,君果在外另有佳遇,忘有闺中黄脸妇,独不念生身之老母耶?我作此言,初非疑虑过甚,轻君人格,实以过去情形而言,殊觉心有难安。

须知酒能乱性,色足戕(音枪)身,酖(音丹)毒妖狐,岂容迷乱;前此之事,几至失足,君岂遽(音句)忘?尚望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以近状详为告我。是为至盼!手此,敬颂 旅安! 妹某某谨启 某月某日 下面附带一个写给父母的,供您参考,谢谢: 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暌(音魁)隔庭闱,瞬已两月,孺慕之情,与时俱积。

比维新禧(音喜)安吉福体康强,至慰远怀。女自归某门,深蒙舅姑及夫子垂爱,凡事不令操劳,小姑辈亦互相亲睦,无异同胞,故一切起居,无不惯适,足纾(音书)双亲之垂注也。

惟自幼生长家庭,一旦骤离膝前,不能不时时忆念。一俟(音四)来月初旬,即拟禀明舅姑,归宁一次,藉以亲承色笑,一慰依恋之情也。

先此驰禀,敬叩 福安! 女某某叩禀 某月某日。

4 丈夫写给妻子的绝别信

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

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

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

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编辑本段译文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了。

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体察我的心思,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

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

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

你不要悲伤啊! 你还记得不?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

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我们的家,进入大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厅和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一个小厅,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

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好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又回忆起六七年前,我背着家里人出。

5 老公写给老婆的话

夫妻之间相处,要互相体谅~

从你写的这些来看,我觉得你有点大男人主义,妻子喜欢做的事你不能总是反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要适当的给自己和妻子一点自由,不能总是强迫她做她不喜欢做的事~

~·我要灌输给你的观念~~~·你要灌输给她什么思想,难道她活到这么大没有自己的思想吗?要你灌输?她父母没有给她灌输吗??

你总是把自己的的思想强加到她头上,你们再这样下去,只会除了争吵,还是争吵~~

要我是你妻子,我不会要你~

我为她不值~~

李之仪《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2、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陆游《秋思》

3、如今不忍更思量。——刘彤《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

4、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谢朓《送江水曹还远馆》

5、东篱展却宴期宽。——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6、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留别妻》

7、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8、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汤恢《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9、春到也、须频寄。——程垓《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10、莫嫌白发不思量,也须有、思量去里。——辛弃疾《鹊桥仙·送粉卿行》

11、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2、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游次公《卜算子·风雨送人来》

13、丹桂花开第二番。——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14、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子兰《秋日思旧山》

15、曲屏先暖鸳衾惯,夜寒深、都是思量。——吴文英《风入松·为友人放琴客赋》

16、离恨又迎春,相思难重陈。——和凝《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

1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18、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19、六月北风寒,落叶无朝暮。——吴伟业《生查子·旅思》

20、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周邦彦《六丑·落花》

21、天涯万一见温柔。——史达祖《临江仙·闺思》

22、又何苦、凄凉客里。——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23、正门外、催人起。——程垓《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24、往事慢思魂欲断,不堪回首贺兰东。——朱孟德《西夏寒食遣兴》

25、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26、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27、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8、春思淡,暗香轻。——孔榘《鹧鸪天·却月凌风度雪清》

29、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戴复古《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

30、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31、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32、长相思,在长安。——李白《长相思·其一》

33、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孙光宪《虞美人·好风微揭帘旌起》

34、思妆开已掩,歌容隐而见。——鲍子卿《咏画扇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目录

作者简介

全诗内容

韵译

格律

注释

解说

问题探讨

赏析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和唐朝大诗人李白合称“大李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编辑本段]全诗内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jiàn wài hū chuán shōu jì běi

剑 外 忽 传 收 蓟 北 ,

chū wén tì lèi mǎn yī shāng

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 。

què kàn qī zǐ chóu hé zài

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 ,

màn juǎn shī shū xǐ yù kuáng

漫 卷 诗 书 喜 欲 狂 。

bái rì fàng gē xū zòng jiǔ

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 ,

qīng chūn zuò bàn hǎo huán xiāng

青 青 作 伴 好 还 乡 。

jì cóng bā xiá chuán wū xiá

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 ,

biàn xià xiāng yáng xiàng luò yáng

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 。

[编辑本段]韵译

在剑外忽然听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时悲喜交集,眼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再看看妻子儿女,忧愁哪里还在。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我立即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随即又奔向洛阳。

[编辑本段]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七阳;可"三江七阳"通押。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 ● ⊙ ⊙ ● ●, ○ ⊙ ● ● ● ⊙ △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 ⊙ ● ○ ○ ●, ⊙ ⊙ ○ ○ ● ●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 ● ○ ○ ⊙ ●, ○ ○ ● ● ● ○ △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 ○ ● ⊙ ○ ●, ⊙ ● ○ ○ ● ● △ 。

[编辑本段]注释

1闻:听说。

2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3收:收复。

4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5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6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7 涕泪:眼泪。

8却看:回过头来看。

9妻子:妻子和孩子。

10 愁:忧愁。

11漫卷:胡乱卷起。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12 喜欲狂:高兴的要发狂。

13纵酒:尽情的喝酒。

14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路途有宜人景色相伴。

15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16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长江三峡之一)。

17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18襄阳:今属湖北。

19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20白日:白天

21即从:立即从……到……

[编辑本段]解说

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

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竟激动得喜极而泣。前四句由“忽传”到“初

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作者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后

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

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

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

[编辑本段]问题探讨

问: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古诗词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裳”,读shang呢,还是读cháng?

答:古代汉语中的词是以单音节为主的,而现代汉语中的词是以双音节为主的,因此在教学古诗文时要特别注意不能把两个单音节词当成一个双音节词。

“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中的“衣裳”是两个单音节词,指“衣”和“裳”。在古代,“衣”指上衣;“裳”读cháng,指遮蔽下身的衣服,像今天的裙裤,男女都可以穿。

现代汉语中的“衣裳”是双音节词,“裳”是轻声,读shang。古代汉语中没有“衣裳”这个词,所以这个“裳”读cháng,不能读成shang。

同样,该诗中“却看妻子愁何在”的“妻子”,也是两个词,指“妻子和孩子”,有的资料上翻译为“老婆(老伴)和儿女”。所以,这里的“子”读zǐ,不读轻声。

“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中的“涕泪”的意思是眼泪。“涕”指哭泣,而不是鼻涕。这个词也不代表流泪,因为这里的“涕泪”应作名词而非动词。

[编辑本段]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

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吃食感情宣泄如奔流直下,语言明快爽朗,率性而写,不作妆饰,句句有喜色,被清人浦起龙称为老杜“生平第一快诗。”(《读杜心解》)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杜甫家人

草案 杜甫的家人历史记载比较少,按《杜甫传》看来,他的妻子姓杨,是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

他有两个儿子宗文宗武。有一女名凤儿,安史之乱才出生。随后举家流离,均到过四川,后面到川东,最后流落湖南。杜甫死后,妻杨氏无奈何,变卖衣物,买了棺木,草草成殓,带了宗文、宗武,几个姨姑,把灵柩送到岳阳。又把坐的船卖掉,才在当地勉强殡葬。后来宗文、宗武虽然成长,但是进身无路,家道还是那么穷困。直到宗武的儿子嗣业长大,长年焦劳,费了不少事,求了许多人,才继续先人之志,把杜甫的灵柩送到洛阳惬师。这时杨氏已早病死,嗣业才得把祖父母的灵柩合葬在首阳山。离开杜甫的死已四十多年了。

安史之战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是唐中叶朝廷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分权的一场统治 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斗争。这场战争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 到代宗宝应二年(763年)史朝义兵败,前后长达8年之久,中经洛阳之战、常山之战、 太原之战、睢阳之战、河阳之战等重大战役,最后以唐朝平定叛乱结束。

唐朝中期以后,府兵制度破坏,募兵制逐渐产生,驻守边防城镇的节度使大量招募 军队,在其防地内逐渐取得了政权、财权和兵权,势力渐渐壮大。朝廷权力被藩镇割据 势力分割。节度使不服从朝廷调遣,联合起来反对中央,甚至向皇帝兴师问罪,形成与 中央抗衡的割据势力。相比之下,京师禁卫寡弱,不足以控制外地节镇之兵,形成外重 内轻局面。

天宝元年(742年)唐全国有55万军队,其中49万驻守边境,归各地节度使掌握。 河北边防重镇平卢(今河北卢龙县)、范阳(今北京市)节度使更是兵精将广,势力强 大。各地节度使都以养兵起家,极度姑息将领,士卒骄横跋扈,废易主帅为常事。如河 北幽州(今北京市)、成德(今河北定州市)、魏博(今河北大名县)三镇在位的57个 节度使中,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其余53人或擅立,或为士兵拥立,其中又有22人为 部下逐杀。因此,在藩镇统治地区连年征战,攘夺不休,这种局面使方镇节度使争夺最 高统治权力的野心不断膨胀,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讨伐权相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反唐。

安禄山叛兵由范阳南下,一路攻陷藁城、陈留(河南开封市)、荥阳,直逼洛阳。唐朝 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讨伐叛军。叛军田承嗣、安守忠进 攻洛阳,守将封常清军队被叛军骑兵冲杀,大败溃逃,叛军攻占洛阳,封常清逃走。叛 军追击高仙芝军队,唐军大乱,人马践踏,死者不可胜数。后唐军退守潼关,才阻住叛 兵西进。在河北,平原(今山东德州市)太守颜真卿、常山(今河北正定县)太守颜杲 卿兄弟相约阻击叛军。史思明率兵攻打常山,颜杲卿昼夜拒战,终因粮尽无援,常山失 守,颜杲卿及一家30余人被害。常山之战虽然失败,但却牵制了叛军攻打潼关的兵力, 减轻了关中的压力。

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准备西进夺取长安(今陕 西西安市)。唐玄宗任命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扼守潼关。哥舒翰采用 以逸待劳战术阻击叛军,等待决战时机成熟。但玄宗屡次催促他出战,哥舒翰不得已出 关与叛军决战,结果唐军大败,哥舒翰力战被俘,投降了安禄山。潼关既破,长安已无 险可守,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安禄山兵进长安,纵兵劫掠,搜捕百官、宫女、宦官押赴 洛阳。

当叛兵攻下长安时,玄宗之子李亨逃到灵武,即位称帝,是为肃宗。肃宗整军经武, 准备收复两京,中兴唐朝。唐将郭子仪率兵5万赴灵武,李光弼赴太原抗敌,肃宗政权 始能立足。然而李亨任用志大才疏的房绾谋划军国大事,命他率兵收复两京。房绾于是 分兵3路,向长安进发。他迂腐地效用古代车战之法,用2000辆牛车,两翼由步兵和骑 兵掩护,与叛军安守忠在咸阳附近作战,敌军乘风纵火,拉车的老牛吓得四处乱窜,唐 军死伤4万余人,部将杨希文、刘贵哲投降叛军,房绾只带数千人逃归灵武。 在抗击安史叛军的战斗中,影响最大的是太原之战和睢阳之战。至德二年(757年) 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这年,史思明、蔡希德率兵10万两路围攻太原,准备攻下太原,长驱朔方(今宁夏 灵武县西南),消灭肃宗政权。唐将李光弼率领军民于城外掘濠沟,在城内修堡垒,凭 险固守太原。 史思明率骁骑兵攻城,命令军队攻东城西城接应,攻南城北城接应,百般设计,又 造云梯、土山攻城,双方相持月余。李光弼募人挖地道通到城外,把叛军攻城的人马云 梯陷入地道中,又制造大炮,毙伤叛兵2万余人,史思明才率军稍稍后退。李光弼派偏 将诈降,亲自率军挖好地洞,严阵以待,史思明正在准备受降,突然一声天崩地裂,叛 兵千余人陷入地洞,顿时大乱,唐军乘势出去,杀伤1万余人。史思明留下蔡希德攻城, 自己逃回范阳。李光弼选敢死士出攻,杀敌7万,蔡希德败逃,唐军取得了太原保卫战 的胜利。

与此同时,安庆绪命尹子奇率兵13万攻打睢阳(今河南商丘市南),唐守将许远向 守卫雍丘(今河南杞县)、宁陵的张巡求援,张巡自宁陵率兵进入睢阳城,与许远共同 坚守。二人齐心协力,张巡指挥战斗,许远调集军粮,修造战具,唐军只有6000余人, 但却士气百倍,昼夜苦战,有时一天作战20次,杀敌2万余人,尹子奇率军回撤。三四 月间,尹子奇再度围攻睢阳。张巡杀牛饷军,士卒感奋,全部出战。叛军见唐军人少, 麻痹轻敌,张巡率军直冲敌阵,杀叛将30余人,士兵3000人,追杀数十里,大获全胜。

此后双方相持于睢阳,张巡命令士兵夜间在城上列队击鼓,作出要交战的样子,叛军一 夜不敢休息,唐军则在白天息鼓休整。如此数日,尹子奇不复防备,张巡率领勇将南齐 云、雷万春10余将突袭敌营,直冲到尹子奇大帐,杀敌将50余人,叛兵5000人,南齐云一箭射中尹子奇左眼,险些把他活捉,尹子奇率兵撤围。七月,尹子奇第三次围攻睢阳, 唐军因伤亡无法补充,又无援兵,城中粮食也用完,张巡只好固守拒敌。叛军用云梯、木驴、土囊攻城,张巡随机应变,千方百计破敌,迫使尹子奇做长期围困的计划。由于数月苦战,唐军只剩600人,孤立无援。张巡命南齐云赴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向贺 兰进明求援,但贺兰进明忌妒张巡成功,拒不发兵。叛兵见援兵不到,城中鼠雀都被网 罗以尽,攻城更急,唐军将士力竭不能出战,城遂失陷,张巡、南齐云、雷万春等36将 被害,许远押赴洛阳。

太原和睢阳保卫战,牵制了叛军大量兵力,对扭转战局起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 唐将郭子仪率兵攻取凤翔,平定河东,肃宗由灵武进至凤翔,会集陇右、安西和西域之 兵,又借回纥兵,收复两京。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唐军进攻长安,李嗣业率前军, 郭子仪率中军,王恩礼率后军,与叛军李归仁交战。唐军初战不利,为叛军所败。李嗣 业袒胸持刀,身先士卒,唐军手执长刀,排阵推进,所向披靡。唐将王难得被敌箭射中, 肉皮下翻遮住了眼,他连箭带肉拔去,血流满面,战斗不止。叛军伏兵又被仆固怀恩和 回纥兵击败,士气沮丧。叛军大败,被斩首6万,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唐军乘胜收复 长安。广平王李俶与回纥王叶护、唐将郭子仪等率军兵进洛阳,安庆绪杀所获唐将哥舒 翰、许远等逃回河北,唐军收复洛阳。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圣燕王,史思明由范阳率河北诸郡 兵南下攻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唐将许叔冀出降。史思明进攻郑州。唐将李光弼在河 阳(今河南孟县)拒战。史思明攻打河阳,命勇将刘龙仙出战,唐将白素德追杀龙仙, 叛军惊恐。李光弼又命唐军烧毁叛军布置在黄河中的船只,造浮桥炮击叛军,叛将高庭 晖、李日越、董秦都投降唐军。史思明亲自率兵攻河阳,叛将周挚攻北城。唐将李抱玉、 荔非元礼、仆固怀恩等奋击破敌,杀死千余人,俘虏500人,周挚遁逃。李光弼把俘虏 晓示南城史思明,史思明见大势已去而退走。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史朝义杀史思明,自立为帝。

史朝义率兵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市),为唐将田神功所败。宝应元年(762年), 唐代宗即位,命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仆固怀恩为副元帅,协同李光弼讨伐史朝义。

唐军在洛阳北郊大败叛兵,杀获甚众,史朝义败归河北,唐将仆固炀又在贝州(今河北 清河县)取胜。宝应二年(763年),史朝义败走范阳,穷困自杀,延续8年的安史之乱 被平定。

安史之乱是中唐社会矛盾的产物。由于唐朝社会长期承平,不识战斗,所以叛兵很 快攻下洛阳和长安。然而叛军每破一城,都大肆劫掠妇女、财货,男子壮者荷担,老弱 则被杀死,渐失民心。安禄山攻陷长安后,日夜纵酒为乐,没有进兵四川,使玄宗在蜀, 太子李亨在灵武立足,组织力量反击。唐将颜杲卿、张巡、郭子仪、李光弼等力阻叛军, 不但消灭了敌军大量有生力量,而且稳住了战局,为唐军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颜杲卿、 张巡抗击叛军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为人千古传颂。

今译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