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昨晚母亲跟我说周家姑奶奶辞世,操办后事没有叫娘家人,遗亲把仙躯火化后洒到了江里。 母亲叹息说没有子嗣的老人家真的很可怜 周家姑奶奶名字我不记得了,也没听大人说起过,从小我们就这样叫,姑奶奶人很慈爱见到我们这些孙辈都会“我满几”“我寒心”地叫
昨晚母亲跟我说周家姑奶奶辞世,操办后事没有叫娘家人,遗亲把仙躯火化后洒到了江里。
母亲叹息说没有子嗣的老人家真的很可怜
周家姑奶奶名字我不记得了,也没听大人说起过,从小我们就这样叫,姑奶奶人很慈爱见到我们这些孙辈都会“我满几”“我寒心”地叫。(这两词的意思大概就是现在人说的,我的乖乖宝贝,我的小心肝这样的意思)
写到这里让我回忆起了,曾疼爱过我的那些老人们:我的外公,爷爷,奶奶,其它的几位姑奶奶
时光的转轴打开,回忆把我拉回到以前,老人们一个个离去,我也从小孩长成了一个中年人,他们的一生短的六十几载,长的九十几载,有传奇,有平淡,有悲苦,也有欢笑。但是他们也像大多数人一样,尘归尘土归土后留下一支支无词的歌,没人传唱被飘在风中随烟升起……
每年清明回家祭祖,伯父带头说着近亲们生前的故事我都会走神地看看身边的无名墓地,没有鲜花没人焚香,有的能看出坟的大体形状,有的长满藤蔓,毛草沉默在大山里,我都会想他们也应该会有一段故事
姑奶奶其实我不太了解,父亲讲了些给我听
爷爷这辈有兄弟三人,姊妹三人。姑奶奶嫁入周家就成了周家姑奶奶,没有生了个女儿,后边两夫妻收养了一个外阜手艺人,成了自己的女婿,不久丈夫去世。这外阜手艺人也挺长脸在部队参军混了个职位,不久不清楚什么原因这两老人唯一的女儿疯了出走,就一直没有找着人。姑奶奶就从此一个人了,小时候经常看见她在太爷爷的坟上哭
最记得六七十岁的年纪一个人修了一条穿山路给去上学的小孩走,只要她在老家就拿着镰刀锄头上山修路,学生上学的路,商贾上街的路,老井挑水的路……直到后来村村通了水泥路,远近的只要知道没有不夸的。
最逗的是姑奶奶后面吃素,老记不清日期,有时候看着饭菜浪费舍不得,沾了荤
跟人聊天发现犯了忌,就回佛前祈求原谅,嘴里说忘了下次不了,但是下次还是又忘记了
有一次来我家做客,说着吃斋念佛的人不能杀生,就好传神地给我们说一段
看见蚊子飞呀飞,就落到我手臂上了,升出前头那根针,就啾啾忘肉里边钻,说着还伸出左臂,右手比划成钻子,做出钻的动作口里说着,钻进去了,开始还不疼,后边越来越疼了,受不了了,就拿手一盖,右手盖上左臂上。一看,传神的眼睛也到位。蚊子去了留下好多血,然后我就一路念阿弥陀佛……
唉
我沉思,我们这些侄儿,侄孙们也是不孝。
老人家在这几年都呆在市里的养老院,而我们没有一个人去看望过他。
希望老人家这几年是快乐幸福的
呜呼哀哉,仅以此文悼念吧
愿天堂没有苦难
伏惟尚飨
送女友父母礼物最好的还是送一些对他身体有益的礼物,烟酒之类的还是别送了吧,酒当然可以送一些好点的,有助于健康的,能够体现你对他们关心的物品是最好的。
1、可以了解下看你女友父母有什么爱好,最近有什么需要的吧,根据他们的爱好送礼是最好的,送的礼物他会更喜欢;
2、如果你女友父母爱喝茶、喜欢保健养生,可以考虑送他们一套好的茶具,或者送他们保健品、海南黄花梨枕头等,对他们健康的礼物,看到他们健康是我们的幸福;
3、也可以为你女友父母买一些衣服之类的,他们大人是很节约的,舍不得买,我们做子女的不为他们买,谁为他们买呢?
4、喜欢运动的话,你可以送他一些关于运动的礼物,像一些运动器材之类的,按摩器等,希望他健健康康的。
希望能够帮上你,祝你幸福!
二月二能回娘家吗? 农历二月二。我家乡有个非常流行的童谣《拉大锯》,说的就是接姑奶奶的习俗。
歌词是:“拉大锯,扯大锯,姥家门口唱大戏。接姑娘,唤女婿,小外甥,也要去。不穿花鞋怎么去?一笤疙瘩打家去!”
接姑奶奶是我们满族的老礼儿,规矩颇多。家乡的满族以北京八旗移民为文化主流,接姑奶奶的日子为二月二,所谓“二月二,接宝贝儿。”
为什么要在“龙抬头”这天接姑奶奶?据说,按老礼儿姑奶奶不许见娘家正月的灯,亦不能住娘家。即便正月初二到娘家拜年,也必须赶在张灯前离开娘家,特别是新婚的姑奶奶。而二月二则是过了正月的第一个双日,于是就把这天定为接姑奶奶的日子。
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要派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去接姑奶奶。姑奶奶则神气活现地挎着红包袱、穿绿衣服、携着儿女回娘家。当然,也有例外,假如婆家有事不允,接的人免不了要垂头丧气,娘家妈则要哭天抹泪。如童谣所说:“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
辽宁、吉林的满族人,比较善于变通,接姑奶奶的日子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十八、二十等双日,只要避开灯节就可以。
接姑奶奶时,没有童谣里“姥家门口唱大戏”的张扬,但必须正规其事。带上礼品到婿家,要向尊亲长辈(一般由奶奶婆婆或婆婆出面)说明来意,客客气气地给姑奶奶“告假”。如蒙允许,再“请示”住几天。婿家规定的天数也是双日,意意思思地表示出双入对的吉祥。经“批准”后,等得猴急的姑奶奶才可以梳妆打扮,整理东西。凡接姑奶奶都兼接外孙子,对姑奶奶的大姑子、小姑子必须谦让再三。实际上,她们因好搬弄是非而绝对不受欢迎,让一让是怕她们挑礼儿。如遇到少不更事的主儿要跟着去,婆婆必出面拦挡谢绝。临行之际,接姑奶奶的人要向婿家的长辈请安,还要对大姑子、小姑子打个招呼,这才可以动身。
姑奶奶无论贵贱,在娘家都有特别的优待,平素爱吃的东西尽量供给。亲友欢聚一堂,恣意笑闹。满族的习俗,姑奶奶在女婿家多谦卑,处处看人眼色行事,只要一回娘家,便身价十倍,在家几日,当几日的家。批评父母,批评兄嫂,横踢马槽,都是很正常的事。“假期”满了,家人备些礼品,把姑奶奶送回婆家。
与接姑奶奶差不多的活动是回娘家。回娘家是汉族的习俗,没什么讲究,一般都选在正月初二这一天。住几天,决定权在媳妇,亦在娘家。姑爷要陪同,地位高的、阔绰的,去了自然受到欢迎;穷酸去了,就不免看些嘴脸,遭些凌辱。若有《红楼梦》刘姥姥的心气,则可厚着脸皮讨口美食,带回些散碎银子。
这一“回”一“接”,性质大不一样。所以,汉族人的穷老女婿,千万不要听妻子蛊惑,她愿回娘家自己回去,不可陪同;满族人家的女婿本无陪同之说,人家来接姑奶奶,你自管让妻子去,愿意住几天就住几天,说了算的日子美得很!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