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3岁男孩偷酸奶被奶奶坚持送派出所,这位老人的做法是否“偏激”?

孩子 0 74

娄底3岁男孩偷酸奶被奶奶坚持送派出所,这位老人的做法是否“偏激”?,第1张

娄底3岁男孩偷酸奶被奶奶坚持送派出所,这位老人的做法是否“偏激”?
导读:我觉得这位老人的行为确实有一点过激,毕竟三岁孩子本来就非常的不懂事,所以作为长者应当给予一些理解,而不要和这些小孩子一般见识,这样只会拉低自己的身份,而且这个男孩偷的酸奶价值也不是很高,没有必要因为这件小事而斤斤计较,如果把小孩送到派出所之

我觉得这位老人的行为确实有一点过激,毕竟三岁孩子本来就非常的不懂事,所以作为长者应当给予一些理解,而不要和这些小孩子一般见识,这样只会拉低自己的身份,而且这个男孩偷的酸奶价值也不是很高,没有必要因为这件小事而斤斤计较,如果把小孩送到派出所之后,肯定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打击,甚至会留下一辈子的阴影。

湖南娄底一位三岁左右的萌娃偷拿了邻居家的一瓶酸奶,被奶奶发现之后,立即将这个酸奶退还给邻居,可是这个小孩却不停的哭闹,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奶奶为了更好的管教这个小孩子,并坚持要将这个萌娃送到派出所,对于奶奶的做法,大家也各抒己见,有不少网友觉得奶奶的做法过于的粗暴,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但也有网友认为,奶奶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奶奶之所以这么做,肯定不是真的要将孩子送到派出所,只不过是为了吓唬一下孩子让孩子能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但我觉得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分寸,特别是从小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另外不要过于的对孩子太过于宠溺,特别是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这样反而会让孩子养成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发现孩子犯错之后,千万不能选择视而不见,而是及时指出孩子问题,并且立即督促其改,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父母一定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严加看管,并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奖惩制度,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家长就要及时批评,如果孩子表现非常优秀,家长可以适当的进行夸赞。

拾金不昧一直是人们赞扬的良好品质。12月13日,安徽亳州两名初一的学生在路边捡到了手机,随后将手机送到派出所的民警手中。民警在第二天就前往两名学生所在的学校给予其奖励,奖励的是练习册。此事也是遭到了不少网友的调侃,纷纷表示做好事竟然奖励的是练习册,还好不是一套试卷。还有网友表示在看到是练习册的那一瞬间,两名学生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直到消失,不得不说,形容也是十分的贴切了。

一、两名初一学生捡手机交到派出所被表扬

12月13日,安徽亳州的两名正在读初一的学生在路边捡到了手机,随后就将手机送到了派出所的值班民警的手中。第二天,派出所民警就带着奖品对两名学生表示奖励,赞扬他们拾金不昧的精神。

二、在看到被奖励的奖品以后网友纷纷予以调侃

本来这件事是基于对两名学生进行表扬的,但是在看到奖品的时候,网友们都表示不是很淡定了。奖励的竟然是练习册,哈哈哈,网友都纷纷调侃,看到练习册的那一刻,两名学生的笑容都渐渐凝固了。还有的网友表示,还好是练习册,不是试卷。哈哈哈,不得不说,网友的形容真的是蛮符合学生内心的呀。

三、良好的品质应该从小培养

对于两名学生拾金不昧的精神还是需要赞扬的,并且给予鼓励。同时对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家庭应该身体力行,自己作为表率,给孩子做好榜样。其次要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只有对祖国热爱了才能更加融入这个社会,热爱这个社会。并且还要对孩子的独立性进行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孩子的教育,也是让父母们最头疼的一件事,这不发生在江苏南通一对夫妻身上,直接把孩子送去派出所进行教育,不仅民警觉得匪夷所思,更是让很多的家长议论纷纷啊,这样的教育真的可取吗

民警对双方进行了教育,小朋友向父母承认了错误,得到了父母的原谅,约定了做家务去换零花钱这样的协议。

民警表示,孩子犯了错误,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这种用警察来吓孩子的方式万万不可取。因为孩子心智并不成熟,这种方式会使孩子害怕警察。一旦发生什么事情,孩子也不敢去求助警察。

孩子犯错带去警局,到底是不是过度教育呢网友们各有各的看法。说到教育,家长很难把握其中的尺度,随着时代在变化,教育观念也在屡屡刷新,孰对孰错难以判定。但回到事件本身,孩子为什么要偷拿父母的钱,为什么不直接问父母要钱这或许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别解决孩子,要一起解决问题。如果动不动就报警、送派出所,但不去看小行为背后的沟通问题,就是一直在把孩子往外推,就是在告诉孩子“这是你的错”“跟我没有关系”。孩子固然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对于亲子关系而言,可能会越来越疏远。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看到行为,接纳情绪,解决问题,才是应该做的。这次难得的争议,或许能让更多父母反思该如何与孩子沟通,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成功的基础。是必要补充和有力助手。

家庭教育观念缺失,具体反映是“过度教育”与“过度爱”。有一句口号误导父母,甚至误导教育界。

家庭教育追求缺失,是指家庭教育中精神追求不足。更多追求的是物质富裕,忽略精神富有。

要教育如果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与知识,就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固有的血源情感,伦理道德上的内在关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因此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起热前提性,长期性必要补充和助手作用。

男孩偷酸奶被奶奶坚持送派出所!我赞成奶奶的这一教育方式,首先,奶奶这样做其实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让他心生敬畏。 其次,我觉得奶奶当时只是吓唬孩子,并且行为适当。 

近日,一名3岁男孩偷酸奶,结果被自己的奶奶坚持要送去派出所,当时有目击者认为奶奶的方式有点野蛮粗暴,有的网友也认为这是三观最正的教育。我个人觉得奶奶这样做没错,奶奶的方式也是有度的。另外,有的网友认为直接教育孩子就可以了,孩子太小,根本不懂得偷的概念,我觉得这样的想法不对。 

首先,奶奶这样做其实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让他心生敬畏。奶奶当时看到孩子口袋里的酸奶,询问之后知道他是偷偷拿的,所以才把酸奶还给邻居,但是孩子却哭了起来,并且在这件事上反复哭闹,所以奶奶才抱着孩子说要把他送到派出所。我们看到奶奶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其实是有前提的,就是孩子知道是偷的,但是却哭着闹着还要酸奶。奶奶这么做是为了让他意识到这件事是很严重的,让他对法律有敬畏之心。

其次,我觉得奶奶当时只是吓唬孩子,并且行为适当。奶奶在吓唬孩子的时候,只是把车门打开说要把他带到车内,所以孩子才反抗承认错误,表示不会当小偷了。之后孩子的情绪就平复了,奶奶告诉他,如果想喝的话可以带他去买,但是不能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奶奶的做法完全是合适的,并没有真的太过野蛮粗暴。

另外,有的网友认为直接教育孩子就可以了,孩子太小,根本不懂得偷的概念,我觉得这样的想法不对。我们认为三岁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偷,那就大错特错了。他想喝酸奶,偷偷地在不经过别人允许的情况下装进了口袋,而不是拿起来喝,这就证明他知道偷的概念。如果我们只是教育孩子,孩子接受,那当然是最好的的。可是,孩子在酸奶这件事上反复哭闹,依然还要这瓶酸奶,根本听不进去任何话,我觉得就应该采取一些特殊手段。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