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的作文500字

爸爸 0 65

写人的作文500字,第1张

写人的作文500字
导读:父亲的爱 父亲的爱像一杯咖啡,第一口是苦的,但是越品越甜;父亲的爱像一块夹心糖,外表是硬的,心确是软的;父亲的爱像一本书,表面平淡无奇,书里却充满知识。 我的父亲是严厉的,但深爱着我。记得有一次,我叔叔给我买了一块滑板,当时我兴冲冲的和爸爸

父亲的爱

父亲的爱像一杯咖啡,第一口是苦的,但是越品越甜;父亲的爱像一块夹心糖,外表是硬的,心确是软的;父亲的爱像一本书,表面平淡无奇,书里却充满知识。

我的父亲是严厉的,但深爱着我。记得有一次,我叔叔给我买了一块滑板,当时我兴冲冲的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广场练习滑滑板,我先把一只脚放到滑板上,另一只脚在地上使劲地蹬,可是怎么也站不稳,越不会滑,心就越焦急,越焦急就越滑不好,我不想学了,就对爸爸妈妈说:“我们回家吧。”爸爸大声地说:“不行,还没有学会呢?怎么就能回家,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我心想:何不让我妈妈扶着我来学呢?我正要实行我的计划时,爸爸好象看出我的心事,就对我说:“学什么都要靠自己,这样才能学得更好、更快,依赖性太强了学不好。要不这样,我俩比比,看谁先学会,行吗?”我敢怒不敢言,不高兴地说:“行,比就比。”心想:不信,你能学会,年龄一大把了。

看着爸爸笨拙的身躯,不停滑着那不听话的滑板,可笑极了,“咚”的一声,不好,爸爸摔跤了,这时,只见爸爸不慌不忙的从地上爬起来,蹲在地上看着滑板,好象在思索、又好象在研究,不一会儿,爸爸踩上了滑板,一只脚掌握着方向,左右摇摆着,另一只脚用力的滑着,慢慢的身躯变得那么轻巧、那么优美了。“我会滑了,你来看。”爸爸高兴地喊着。我惭愧地下了头,觉得爸爸都能学会,我还有什么不能学会的呢,在爸爸榜样的影响下,我终于也学会了。

还有一次,我在学校不小心扭伤了脚,爸爸看到我一拐一瘸的样子,心疼极了,忙扶着我坐下,关切地问我:“怎么了。”听完我的述说后,他赶忙从药箱里拿出红花油,帮我边搽着伤口,边用嘴吹着疼痛的地方说:“你忍着点,开始会有点痛,当血慢慢的散开后,就不痛了。”在爸爸的“治疗”下,渐渐的我觉得好多了,脚也不痛了……

啊!爸爸,我想告诉你,我也爱你。

我的老爸

一提起老爸我就头疼,别看他在外人面前像个面冬瓜似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可他的话都给我留着呐。他只要一见到我,那永远不知疲倦为何物的上下嘴皮就吧嗒吧嗒个没完没了——我想他真应该去当演讲家——害的我每天都要聆听他的谆谆教诲警世通言。老爸的教学水平实在不敢恭维,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话:要好好学习啦,不要贪玩啦,应该像个女孩子样啦……有时我听烦了,就会捂着耳朵大声抗议:“知道了!知道了!知道了!少说两句行不行?没人把你当哑巴。”每次他听了我的抗议,不但不生气,反而讲得更起劲了,真拿他没辙。

上学期期末考试,由于考试时粗心大意,数学考砸了。领成绩单那天,我心情沉重的离开了学校,学校离家不远,平日里五分钟就到家了,那天我却走了十几分钟,感觉就像过了一个世纪。我怕老爸,怕他那张不依不饶的嘴,怕他给我上没完没了的政治课。

回到家,刚进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静静,这次考得咋样?”言语里透着关切和期冀。“不咋样……”我低着头,怯生生的回答。“我天天跟你讲,平时要多看书,多做题目,‘磨刀不误砍材功’,累不死你,可是你呢……”我的心里充满了恐惧和懊悔,我不敢看他的脸,我知道他此刻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和失望,我又何曾没用功呢,每天不都做到十一二点钟吗?我低着头,默默地流着泪,根本没有听清楚他讲些什么。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老爸说得口干舌燥,终于不讲了。我抬头瞥了一眼墙上的钟,老爸竟然足足讲了一个钟头。哎,命苦呀!

中午当我端起碗筷准备盛饭时,发现老爸似乎又要说些什么,忙说:“爸,《午间新闻》到了——新闻节目是老爸的最爱。”老爸一听,三步并作两步,飞快地走到电视机跟前,打开电视,关心他的国际国内大事去了。好险呀,又逃过一劫。

吃过午饭,我便打着“学习”的幌子,到同学家玩去了。然而,晚上一回到家,老爸就又给我上起了政治课。憋了半天的话的确厉害,那一串串语言,如同一架机关枪不停的“扫射”,害得我左右耳得了“神经性耳聋”。为了避免更严重的后果,我便冲进卧室,“咣”的一声把门关上,躺在床上,戴上耳机,听起阿杜的新碟来,任凭老爸在门外暴跳如雷也好,伤心欲绝也罢,就是不开门。

第二天一大早,老爸还没有起床,我就背起书包去了补习班。当初老爸给我报名时,我是很不情愿的,但为了避免“耳膜炎”再次发作,两难相较择其轻,也只有硬着头皮去了。一出门,我的心里顿时乐开了花,“翻身得解放了”——这一下老爸就没有机会给我上政治课了,这样的时光真爽!

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中午回家时,一上午愉快的心情又让老爸给破坏了,刚进门,还没有来得及喝口水,就听老爸问道:“今天学什么,学得咋样,都听懂了吗?吃一堑要长一智,学习不是一日功夫,要日积月累,做到日日清月月清,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MY GOD!政治课又开始了。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老爸也真够辛苦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看着老爸眼角眉梢一天天增多的皱纹,我暗暗发誓,今后一定好好学习,争取优异的成绩,让老爸劳累了多年的上下嘴皮歇一歇,因为我爱我的“政治”老爸。

卖麻团的老人

卖麻团了,卖麻团了……"又是这该死的叫卖声把我从梦中吵醒,不用说,现在是五点三十分,离我该起床的时间还有半小时。

不知怎地,就在最近,我们这来了一个卖麻团的老头子,他每天五点半的时候就开始叫卖了,无论是平时,还是周末;无论是晴天,还是刮风下雨,都雷打不动。每天都是他搅乱了我的好梦,我本应在六点起床,这时候被他吵醒,让我睡又不敢睡,起又不想起,只好在床上翻来覆去,白白浪费半小时的时光,别提有多难受了,为此我对这个卖麻团的十分痛恨,听到这个叫卖声就头痛心烦,不知在心里恶狠狠地骂过他多少次了。

然而直到有一天,我对这个卖麻团的老爷爷的看法,一下子改变了。

那是一个很晴朗的星期天的早晨,我照例还是被这可恶的叫卖声吵醒,我用被子紧紧捂住头,心里别提有多狠这老头了,难得有这么一个休息日,也不让人好好睡个懒觉,真是可恶!忽然,在声声刺耳的叫卖声中,传来了一声又一声百灵鸟的啼鸣声,清脆悦耳,宛转悠扬,我的心不禁一动,反正也睡不着,不如出去看看早晨的景色,顺便看看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老人,手艺究竟如何,于是我掀开被子,麻利地穿了起来。

我拿了点零钱,走出家门,嘿,好晴朗的天哟,天空一碧如洗,阳光灿烂,我的心一下子也开朗起来。我顺着叫卖声找寻那位卖麻团的老人,远远就看见一个老人被一大群孩子围着,我心想,怪不得天天来叫卖,原来生意不错。我赶忙紧走几步,走近一看,心中不由得有些吃惊,我心中卖麻团的是一个全身沾满油污、邋遢龌龊的人,没想到眼前的这位老人他穿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却上下整洁得体,显得干练精神。我暗暗产生了几分好感,递过手中的零钱,说:"给我来两只。"老人一手接过钱,另一只手拿起一双筷子和一只方便袋,夹出两只麻团放到袋子里温和地说:"小心,拿好。"我接过来,拿出一只,咬了一口,真是又香又脆,口感极佳,味道好极了,我不禁对他喜欢起来,细细地打量着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留下道道岁月刻磨的皱纹,身体硬朗,脸上始终对孩子洋溢着可亲的笑容,怪不得孩子围了一大圈,怪不得孩子这么愿意吃,怪不得天天来叫卖……我满怀惬意吃着麻团往回走……

谁知刚走了几步就被老人叫住了,我的心不由得"咯噔"一下,心想我不是刚付过钱吗,怎么,想讹我?我心中刚升起的对他的好感一下子风吹云散,荡然无存了,我愤怒地转过身,刚想发作。谁知这位老人从口袋里掏出四块半钱递给我,歉意地对我说:"小同学,刚才忙,没功夫找你钱,实在对不住。"我莫名其妙,他忙说:"你给了我五块钱。"我恍然大悟,原来因为着急,没在意错把五块当成五角了,望着老人递过来的钱,想起自己头脑里的念头,我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不知怎么办才好,老人看到我这样,关切地问:"小同学,怎么啦?哪儿不舒服?"我无言以对,我真恨我自己,我怎么能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这样一位用辛苦劳动养活自己的老人呢?我忙把老人递过的钱又伸了过去,说:"没什么,全买了。"老人将剩下的麻团全给了我,说:"多两只,免费赠送。"我说什么也不肯收,可老人笑呵呵地说:"这就算是亏本大甩卖,买五赠一吧。"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望着老人越来越远的背影,我对他产生了无比的敬意,我的心中也不禁感慨万分:平时所接触的小商小贩们,他们都是以次充好,以少充多,欺骗顾客,人与人之间哪有什么诚信?今天,这个老人为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人间需要诚信,更要爱惜诚信!

怀孕四个月了,老公的爸爸今天去世了,我能去火葬场吗?按理说你是她的儿媳妇,你是可以去的,但是老年人很忌讳这个,即便是你怀孕了,不想让你去火葬场,因为害怕对胎中的婴儿不好,这都是老年人的看法,现在的年轻人确实不很在乎你,要真想去的话,能去,因为毕竟是老公的爸爸去世了,那你也是叫爸爸的去了,是没有妨碍的,你最好是听从人家家里的安排,人家家里叫你去,你就去不叫去你也可以不去,在这个事情上,还是听从他家的安排

文/ 叶丹颖

看书的时候,我好像已经几乎不食人间烟火了。正好太阳也要下山了,金光灿灿的一片,空气透着清新和凉意,12月的冬天,明天就下旬了。淡淡的温暖,淡淡的伤感。

像是看了一部公路片,剧终的时候总不免唏嘘感慨一下。在路上,没有尽头,正如公交车驶向没有目的地的城外。每一次送行后,长途跋涉在昏昏沉沉的回城高速路上,窗外的风景是不变的萧索。马路贯穿着童年和成年、乡村和城市……

但又远不同于影片——把一切都确定好了,每一个人的容颜、神态、该在什么时候响起什么样的背景音乐,也就没有想象的余地了。沉进一部小说,脑海是自由的,任凭想象和回忆无边无际地蔓延。沉浸在伤感里的时候不愿意出来,似乎伤感本身就是一种让人特别舒服的享受。

虽然我没有笛安小说里那么轰轰烈烈、曲折离奇的人生,可是《西决》里一个个场景又是那样熟悉,似乎很多片段都可以从回忆里捞出忽明忽闪的碎影,过去的画面一直浮现……清清爽爽的凉风和傍晚,桃花山的篮球场和灯光,我们也曾是用心给老师过生日、给老师惊喜的那帮孩子。隔壁班的男生,也像东霓那样当众要把老师赶下台,嚣张而叛逆。“当我和她们一样大的时候,我也像她们一样,并不知道自己手里握着的,是最好,最放肆的时光。”突然因为共鸣,所以无比感动。包括办酒席、收礼金、医院、葬礼、死亡、争吵、新生的婴儿……才发现谁也不是没有故事的人,只是很多故事,被尘封被遗忘,文字又重新捡起了那份亲切,尽管亲切并不一定意味着美好。

幸亏,独生子女政策是从我们这一代才开始,我的家族里也有如《西决》里那样类似的家庭关系,所以还可以在小说里说到大伯的时候想想我的大伯,说到哥哥的时候,想想我的哥哥……似乎每一个主人公都可以在现实里找到那一张熟悉的脸。在我没有记忆的时候,小叔就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车祸身亡了,至今我也只能在每次回奶奶家时看到摆在贡桌上带灰的照片,知道那是我的叔叔。婶婶后来去了台湾,叔叔的两个孩子,也就是我的堂哥和堂姐,后来怎么在没有父亲的颠沛流离下长大,我不知道,因为我印象里,他们就已经是现在的模样了。听说姐姐那时还小不懂事,所以没有受到太大打击。哥哥那时已经懂事了,看得出哥哥比姐姐缄默很多。虽然爸爸和大伯也挺关心他们,可是来自伯父们的爱毕竟和父亲远远不同。

小说里医院的场景似乎也不陌生。初一那年寒假——2007年的正月初二,全家人一起回去看望爷爷奶奶,小孩一桌,大人一桌。吃完饭,爸爸开车送几个亲戚回去。我和姐姐在一间闷闷的房间里看哥哥给我们放的搞笑片。可是我一点也不觉得好笑,哥哥也自始至终严肃的样子。时间过了好久好久,心里莫名其妙地开始不安,爸爸怎么还不回来?隐隐约约的烦躁塞满胸腔。最小的堂弟突然闯进房间喊:“伯伯的头被撞了!”弟弟的报告打破了一片死寂,我才知道一切不安的预感竟都如此的灵验。

灰蒙蒙的天,挤在忘了是哪个亲戚的车上匆匆赶往医院,车快开到十字路口,我和妈妈都惊呆了。那辆我们都再熟悉不过的绿色小奥拓被撞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地铺在地上。妈妈哭了,我也哭了,包括现在……我们以为,爸爸是不是要死了。狰狞的具体画面不愿意再去回想了。后来清疮完爸爸醒了,可是两眼变得麻木,我们熟悉的爸爸,突然很陌生。隔着一扇门,我听见大人们在议论关于记忆的事情,突然惊恐地意识到,爸爸会不会失忆了?我问爸爸我期末考考了多少分你还记得吗?他茫然。我问爸爸我叫什么名字?他答不出来。我问爸爸我和姐姐你还认得吗?幸好,爸爸还记得我们的脸。

那天夜里,我和姐姐睡在了一个床上,那是我们第一次两个人独自在家里,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我们没有睡着,寒冬彻骨的冷,头昏脑涨,刺入骨髓的害怕。第二天天一亮,我们就紧紧手拉着手去招呼的士了。万幸,爸爸只是短暂性失忆,后来医院里一天天发生的一切,占据了我们剩下的寒假。情人节那天,爸爸出院,带着一盒给妈妈的爱心形状的巧克力,情人节真好呀。后来爸爸换了新车,车牌上写着“一路平安”。每一次爸爸出门,我们都要跑到门口,跟个小麻婆一样千篇一律地交代“爸爸路上开车小心!”

高二那年春天,忘了是2010年的几月,我们的爷爷已经奄奄一息,爸爸把他从医院接到了姑妈家疗养。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爸爸依旧长年累月坚守儿子的责任。一天,爸爸回家,跟我们说:“去看看爷爷吧,可能是最后一面了。”我们突然意识到爷爷的走可能是很快就会发生的事。虽然从小和爷爷没什么接触,只是在每年过年回家时,看见年复一年瘫坐在轮椅里的木讷老人,知道他就是我的爷爷。我们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喜庆洋洋地向他说些“新年好、祝爷爷身体健康”之类的祝福语。爷爷就在那里微微地笑,不过这些笑更像是一种呻吟,我似乎从没听过他说话。

爷爷的葬礼,对于我来说,更像一场闹剧。看见爸爸、伯伯、叔叔们身上披着浴巾、扎着腰带、头上裹着毛巾的滑稽样子,我和姐姐真的很想笑,非常非常想笑,可是我们知道这时候的笑是不合时宜、是要被诅咒的,我们只能躲在厕所里偷偷地压抑着笑。第一次看见哭丧师哭天喊地地唱着戏曲,脸上梨花带雨,分外夸张。第一次和一群或认识或不认识的亲戚绕着圆圈走过灵柩、按事先排好的次序挨个握两根香“虔诚”跪拜。第一次爬陡得不得了的泥土山,地上还残留着雨后的湿漉漉,终于到属于爷爷的坑,人们放起了鞭炮。这些第一次竟让我如此兴奋。

来到殡仪馆的火化车间,穿堂的凉风一路袭来。当工作人员把爷爷裹着白布的尸体用力推进焚化炉的刹那,火焰弥漫,真像《西决》里描写的那样——“大伯车间里面的高炉,一锅液体的太阳,一个杀气腾腾,热情四溢的火树银花。一个人若是掉进铁水里面,会化成无,会化成奔放的血液。”爷爷就这么被扔进那惊心动魄的“火树银花”里,然后化成无,只剩下一盒灰烬。我小心翼翼地看着爸爸的眼睛,看他落下的泪。

爷爷死后不久,姑妈也被查出得了晚期胃癌,多么害怕死的姑妈不久也死了。最后一次见姑妈,同样是事先有意识到见面的不同寻常。在姑妈家里,她说她每天身上都很痛。姑爹去楼下取报纸,日子还是日子。记忆里的姑妈瘦瘪瘪的,总是快嘴快舌,每次来我们家都会去超市买一打促销的蔬菜当作“见面礼物”。小时候,我和姐姐还在议论姑妈就像鲁迅小说里的祥林嫂。

不觉想起《后会无期》里的一句经典台词——“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同样,小孩才会缠着大人问故事里的某个人物是好人还是坏人?小孩也会很坦率地说我喜欢谁,我讨厌谁。所以直言不讳说出“坏人把坏事做成功了,于是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的人正是南音。只有慢慢长大,才懂得喜欢或讨厌一个人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好人和坏人也并非泾渭分明。模棱两可的暧昧,本来就是人性的复杂。

小说里东霓和西决的一段对白印象深刻:

“西决,我是个好人吗?”

“你不是。”我斩钉截铁。

“和你比,没有人是好人。”她的手指轻轻的扫着我的脸颊,“你要答应我西决,你永远不要变成坏人,如果有一天,我发现连你都变成了坏人,那我就真的没有力气活下去了。”

这样的对白像是在故事快要结束时一个温馨的和解,和解的对象是东霓与她自己。其实我从来没有觉得东霓是一个坏人,她内心深处和大伯一样,其实都渴望和解。只是破冰之旅并非易事,要放下所有的不甘和仇恨,要鼓起巨大的勇气。遗憾的是最后他们还没来得及等到达成彼此默契的一刻,大伯就离开了。

“那种整个人被仇恨或者痛苦变成了一颗燃烧着的炸弹的感觉,在爆发的那一瞬间才知道,原来那么巨大的,推着人发疯的力量不是滚烫的,是冰冷的;不是仇恨或者痛苦,是命运。”看到这段文字很欣慰,把理由归结为“命运”,称心如意。一切的“罪大恶极”都不是无缘无故,所有不可理喻的疯狂都有了来龙去脉。

不同于南音,东霓是个苦命的女人。南音是艳阳天下成长的快乐“兔子”,东霓是从小就漂洋过海的叛逆少女。南音有一个温馨的家,有一对充满生活气息的爸爸妈妈。东霓的记忆里,爸爸不是爸爸,家里遍布硝烟。每一个最后走向堕落或疯狂的人,追溯她的沉沦史,总会想每一步是不是真的只能这样走。或者说因为是她——郑东霓,所以注定会这么走。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不是没有道理,而命运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那股推着人发疯的无形力量。

西决说:“她太任性,太自私,太糊涂,太莽撞。她其实是因为这所有的任性自私糊涂莽撞才美丽妖娆的。所以我才必须为了她在这艰辛的人世间赴汤蹈火。因为我别无选择,因为她值得有人为了她这么做。”很感动西决说出的这番话,把东霓的形象塑造得丰满、真实而不可恶,亲情在字里行间,血浓于水。“美丽妖娆”,多有魅惑性的四个字,因为这分深入人心的“美丽妖娆”,她拥有了被原谅的权力。她是美的,会抽烟会喝酒的女人,天生就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女人味,何况又是这样一个任性、自私、糊涂、蛮撞的女人。偶尔的怯弱和孩子气,让她更加值得被人怜悯了。

总感觉“大团圆”的结尾有些匆匆,但完满的结局终归是让读者心情愉快的。南音又追回了苏智远有些牵强,但又不得不佩服故事里每个人物的潇洒,这是一群敢爱敢恨到可以放弃常人眼中所谓“理智”的人。就像那句为青春打鸡血的名言——“去爱去疯去浪费,去追去梦去后悔”。尽管成长是个“错误”,郑成功是个讽刺。

挺有意思的问题。我本想,谁死了哭不是都一样的吗?细想起来好像不是。

不一样是由于哭者和死者的关系是不一样的。感情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亲爹亲妈走了,那种哭是发自肺腑的难舍,不管是无声的哭,还是嚎啕大哭,都是一种痛彻心扉的难过。

如果是朋友过世了,那种哭是一种不舍和留恋。很难见,朋友走了又扶棺嚎啕大哭的。

婆婆过世了,哭的是另外一种心情,感情比较好的念其在世时对自己的照顾,也会默默的流泪,或哭出声来。

若关系不好,也要逢场作戏的流一些眼泪。若和婆婆关系不好,又强势于夫君。也可能连哭都懒得哭,在一旁看看热闹。

不是我说话刻薄,我确实见到过这样的媳妇,婆婆刚刚离世,在医院里边,就一点面子都不留的,对着婆婆的遗体痛骂,而她的丈夫看见媳妇,骂自己的亲生母亲,连吭都不敢吭一声,气得我这个外任都愤怒至极了。

所以我说,婆婆走了,儿媳妇怎样哭,那就看你们以前的关系如何了。

活着不孝,死了乱叫,怎么哭都是哭给外人看的,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是了,而做给外人看的面子事,无论怎么做,都是会有人说三道四的。

当年我妈妈过世的时候,我没有嚎啕大哭,就惹得我二姨和我小姨很是不满,不满又怎么样?

我妈妈生病病了五六年,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思维也在逐渐的退化,脾气不好,骂人打人是常事,我离的远,不能时时刻刻在身边照顾她,但也是一有节假日就回去看她,帮她洗头发,洗脚,掏掏耳朵,陪陪她,照顾照顾她,她生病的那几年,我们也都是尽量的回娘家陪我妈过年,家里人都知道,陪她过一个年就少一个年了。

我给买了各种规格的隔尿垫,能洗的,一次性的,纸尿裤,移动马桶,裤子每次买都是十几二十条的买,家里我弟弟一家跟我爸妈同住,我弟上班,照顾我妈最多的就是我爸和我弟媳妇。

我妈过世,是在我们全家人的意料之中的事,该做的准备也都提早都备下了,在她最后的那段日子,家里人尽可量的满足她所有的需求,哪怕我妈吃中午饭的时候,念叨一句晚上想吃包子,我爸收拾完碗筷,马上就开始做包子。

妈妈离世,我们很难过,很伤心,可在妈妈离世之前,我们全家人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她的需求,而我妈过世时最大的遗憾就是在她娘家人身上。

我妈最后那一年的时间里,很想回娘家,我爸给我姥姥打了几次电话,老太太八十多了,不是在这家就是在那家,她不在家,我妈去哪都不是回自己的娘家。

我二娘说,她在镇上的集市上,遇到我二姨三次,每次她都跟我二姨说,让她去看看我妈,说我妈病的挺重的,就想娘家人,可我二姨跟她说,她没时间,等有工夫再说吧,一直到最后,我妈病危,已经昏迷了,她才去,那个时候,她去不去的有啥用啊?

我妈是凌晨四点多咽气的,我爸,我和我老公,还有我弟两口子,我们一直守在她身边,我二姨和我小姨,在我弟那屋,从十点多就开始睡上了,一直到我妈咽气的时候,过来的,嚎啕大哭,哭的惊天动地的,说她在那受罪,她们跟着一样难受,难受的一宿都没合眼。

第二天停灵的时候,我和我弟媳妇一直在屋里,我妈昏迷了差不多四天的时间,四天里我们都没脱过衣服睡觉,最多就是趴在我妈身边迷瞪一会儿,到后来,人真的憔悴到自己都没有感觉了。

我二姨和我小姨坐在屋里,没人来的时候,姐妹俩一直在那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在说啥,一有人进屋了,就开始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数落着她们的姐妹情深,等人走了,她们又继续在那嘀嘀咕咕的。

可能是习俗上有那样的说法吧,可我嚎不出来,我觉得生病那么多年,我妈妈活的太难了,她终于解脱了。

她那样要强的一个人,从年轻的时候就特别要强,她不能容忍自己变成那个样子,我给她买拐杖的时候,她死活都不要,她宁可扶着墙站着,她也不要拿拐杖。

她说那样太难看了,她没到那个程度,后来我给她买了一个很漂亮的拐杖,带半导体的,带灯的,带伸缩的,她才勉强接受。

在她意志还没有退化的时候,她每次大小便失禁拉到裤子里或者尿到裤子里的时候,她自己都哭的可可怜了,她不想那样的,她真的不愿意接受那样的自己。

她从来不让我给她收拾大小便,她最信任的人只有我爸,甚至在我爸给她收拾的时候,她也不让我在屋里,她不想破坏她在我们心中的形象。

那样一个要强的人,过了几年那样让她自己都不愿意接受的日子,或许离开真的是一种解脱。

哪怕是在我妈火化的时候,看着她被推进去,到最后我们亲手去收骨灰的时候,我眼泪都流到了脖子上,可我依然还是嚎不出来。

二姨和小姨可能就是因为我没有跟她们一样嚎啕大哭,对我很是不满,不满就不满吧,我觉得她们的哭嚎更是讽刺,没有那姐妹情深,硬装出来的,有什么意义?

而我弟媳妇,我妈妈唯一的儿媳妇,从头到尾也没有哭嚎,她的眼泪都是默默的流的,自己悄悄的擦掉的,当然也有很多人说她不好,但是好与不好,我们自家人是很清楚的。

除了我爸,我妈最信任的就是我弟媳妇了,她大小便失禁的时候,除了我爸,她只让我弟媳妇收拾,因为除了我爸,我弟媳妇给收拾的时候最多了,嫁出去的女儿,无论是远嫁还是近嫁,对父母的照顾都是没办法跟同吃同住的弟弟弟媳比的。

我妈过了头七之后,我离开之前,去看我姥姥的时候,我姨说,一看我弟媳妇那样,就能看出来,她不可能对我妈好。

我说她对我妈的照顾,是我这个亲闺女都比不了的,看人不能只看表面。

可怜我妈妈的亲姐妹,竟然都不知道她病到后期,究竟到了什么程度,所以她们对于我和我弟媳妇在我妈过世时的表现满意与否,我们并不在意。

往事已矣,过世的人已经离开了,无论是婆婆也还,还是亲妈也罢,活着的人总还是要活下去的,过好自己的日子,也是对过世亲人的告慰。

至于婆婆过世了,媳妇怎么哭?无愧于心,怎么哭都是对逝者的告慰,何必去在意不相干的人的意见呢?

婆婆过世了媳妇怎样哭?看丧事在农村办还是城市办?

在城市办很简单,表现出很悲痛的样子就可以!

在农村办,儿媳妇一般戴大孝,有白布遮脸,不停地吼就可以啦!怕哭不出来在眼睛下面抹些香油,看起来眼泪汪汪的样子,办事人规划好了路线,你前面有吹锁呐的、举花圈的,你随着送葬队伍走就行!

2017年10月,120最后一次接走婆婆,婆婆抗拒,她不要最后一步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两天后带回了家。婆婆四个孩子,医院回家的当天,全家老小都回来了,眼睁睁得看着她脚发紫,腿发紫……几个子女分别给她搓脚,搓手,不停地在她面前问:要喝水呢、要喝水么,我们一起说过去的那些好笑的事情,说我们再胖都会说:正好,不胖,总是说不能节食减肥啊……陪了她一整夜,第二天10点安静地走了。

我是真伤心了,不会有个人关心我了,我们夫妻两吵架我去告一状,当我的面骂两句他儿子,骂完了会说:他这个人就脾气有点臭,别的都挺好。每次去她家,她总是说:来吧,瓜子,自己拿哈,水果自己切……

反正,有关她的所有的关心都不再了,再也没有了,婆婆从此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我的哭,是对过去生活的告别,是对婆婆的感激,同时我也想到了自己的妈妈,辛苦了一辈子,却没有过上几天好日子的,还有借机释放了一下生活中的压力。

不过,告别婆婆,伤心难过是真的,虽然婆婆89岁寿终正寝,毕竟以后没有机会聊天了。

借此机会跟婆婆说:老妈,三年了,你还好吧,谢谢你在我妈妈去世以后的那些年对我的关心,作为婆媳我们不是天敌,我们就是婆媳,我敬重你,你尊重我。老爸摔了一跤,现在恢复得还可以,你保佑他平安度过每一天啊,大家都会想你,念叨你,你能接受到信号的吧

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很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问题,对规矩习俗基本不懂的媳妇来说,真的是个好问题。

婆婆没了媳妇怎样哭?

这是门学问,有很深的道儿。

我见过吊孝哭灵的,特别 搞笑 ,同时又让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呲牙]

本来关系并不近,但农村讲究白事必须到,否则等于自绝后路,所以,十里八舍的乡邻,沾亲带故的朋友,听说了都要到场。

首先,一定要有一个手帕,农村院子一般有大门,进大门就要大声的“嚎”,(特别为了让后面守孝的人听到,也要开始哭),要让所有的人听到,在开嗓那一个同时所有人都侧目、回头、抬头。

帕子不能全遮住眼睛,下面一定要留一道缝隙,好看路啊,直奔灵堂前面,磕头,大哭,嘴里念叨:我哩姐呀姨呀老婶子呀等等,腔调一定要拉长了喊,台词就那几个字,太快了不行[偷笑]。

跪下,边哭边磕头,这时就有招呼事儿的人,来把她拉起来,手帕可以去掉了,哭声也就停止了,只是后面守孝的人听到人来了,又开始一阵哭。

所以,吊孝的人多了,那哭声肯定是一浪一浪又一浪,非常热闹。

然后呢,到后面和守孝的人拉两句话,无非就是这人怎么就走了?这个不可以时间长,一二分钟为宜,然后再安慰两句。这礼数结束,人就该走了,绝不拖泥带水的。

为啥说这么多呢?下面该说说媳妇该怎么哭婆婆了,一个嚎哭是必须的,不管生前婆媳关系如何,农村媳妇这个哭婆婆非常有讲究,可以借鉴上面说的一些规定动作,比如号啕大哭,手帕不用弄,身上穿的孝衣带的孝布,用不完,来了吊孝的,大声哭,声情并茂地哭,声音越高越孝顺似的。

送灵时,更是见真章的关键时刻,一定要呼天抢地。时而仰天大哭,时而俯首悲恸,喊娘喊得撕心裂肺,哭娘哭得捶胸顿足!哭得很多近亲邻居上前搀着扶着劝着……

但,弄大事儿的媳妇总会把握节奏,该哭的时候哭,该管的事儿必须管,能做到两不误两手抓,这就是媳妇中的战斗机,人才。

我描述的画面感强不强?[偷笑][偷笑][偷笑][偷笑]我自己都忍不住了。你呢?[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有句老话说:儿哭一声惊天动地,闺女哭一声抓天挠地,儿媳妇哭一声虚心假意。(笑)

题主问婆婆过世了媳妇该怎样哭?挺好,说明还是个注重礼仪的媳妇。

其实从心理学上讲,有个名词叫“群体性喧染”,只要感情正常,在婆婆祭祀、出殡时哀乐一响,大家一起哭时,会不由自主的跟着哭的。当然,如果和婆婆处的有感情,这种哭肯定是发自肺腑的,哀痛不已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何况是己家的老人?当然,如果是没有多少感情,甚至学时下一些年轻媳妇恨婆婆恨的牙痒痒,那也就不必不硬装,反而让大家看得太虚假,徒添笑话。

相由心生,这话到什么时候都是真理。

有句话很有意思。意思是老人过世了,是老太婆过世,闺女哭妈真心实意,儿子哭妈惊天动地,姑爷哭丈母娘青草驴子放屁,儿媳妇哭婆婆虚情假意。让人不得不深思了,这个冷笑话不冷,一语道破了世间百态,让人唏嘘不已呀!

如果婆婆媳妇朝夕相处,彼此之间很有感情,长者婆婆懂得疼惜儿媳妇,儿媳妇又知道感恩。如果这样的关系,儿媳妇会很伤心。毕竟,婆婆往生极乐世界了。此生再也见不到了。有的儿媳妇会哭的很真切,嗓子都会哑了。舍不得婆婆呀!或者是心疼,有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啊!

如果有的婆婆不善于处理和儿媳妇的关系,又碰到蛇蝎心肠的儿媳妇了。婆婆死了,儿媳妇可能会开心得不得了!怎么会哭呢?即使哭,也是假装个样子吧!因为,又老又病的婆婆,早就讨厌了,哭什么呢!人不伤心不落泪!眼泪硬挤不出来呀!强颜悲伤,难呀!愿天下的婆婆都善待儿媳妇。愿儿媳妇有个好婆婆!能得到他人的真心实意眼泪,得靠自己的修为!有的时候,婆婆对儿媳妇付出了所有,可是,儿媳妇并不感恩,这样的当然了,也不会悲伤,又怎么会哭!有的儿媳妇真的感恩婆婆的好,可是,不会当众大声白气的哭,无声的流泪,这种眼泪也最珍贵!婆婆也是妈呀!

羊群走路看头羊,做为一个媳妇众女孝在后面全看你大显神通。

过去女孝都有遮脸布,哭不哭只要干嚎也没人知道你真哭假哭。现如今不时兴遮脸布,如果你假哭将被人耻笑没教养。

古话说的好,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没到伤心处。常思和你朝夕相处的婆婆的好,从此后再没人为你做饭带孩子,再没人问寒问暖床前侍候你,再没人把你媳妇当亲生女儿来看待,想一想生离死别再难相见,想到此你肯定悲痛欲绝哭得伤心泪流满面。

一般情况哭丧关键有几个,烧纸时哭丧,悠道时哭丧,最关键是封棺时生离死别最后一刻,那时候只哭的天昏地暗,天人悲伤。这时候才是你媳妇大显身手之时,孝不孝亲不亲眼泪就看出来了。

大凡孝女哭丧送葬媳妇走在女儿前面,也是跟在男孝后面第一人。你后面紧跟的众孝女就看你的表现了,哭的越伤心,你丈夫越心疼你,哭的越伤心,你后面的姐妹妯娌和女儿们越敬佩你。

我一个女朋友在公公去世时只哭的两眼泪纵横,瘫坐在地下不起来。两个小姑子和儿媳妇哭着拉不起来,只看得众乡邻也满脸泪花,都说是这个不亲的后公公有这么个好儿媳妇。其实不然,这个婆婆再招的后公公好色,她一眼也不待见这公公。事后我问我女朋友你就这么伤心,是真哭还是假哭?女朋友白了我一眼说道,不管真哭与假哭,大庭广场之下都要做个表率,不能让人家看笑话。也不能让小姑子们隔门缝看人,只能让她们尊敬,不能让她们小瞧。有心思的女人真佩服你呀。

我是农民我在农村,我关心我们农民的美好生活。

你若是一个真诚的人,绝对不会为这个问题困惑,这个问题有点二!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与婆婆相处融洽,一旦永别,想到她的种种好处,念她慈母般的温情,感恩感激,伤心难过,悲伤之情油然而生,眼泪自然而流,还需要学吗?

当然如果与婆婆关系一般,甚至交恶,人走了,死者为大,请以善良之心相待,必竟她是你爱人的母亲,哭不哭随着感觉走,真不必刻意!假的装的没有任何意义!

不是有古话吗?父母去世时,姑娘哭一声,真心真意,儿子哭一声,惊天动地,媳妇哭一声,人来客气(去)……这里就表明,家里老人去世了,有些亲属过来了,人家来者流泪,做媳妇的也要跟着流泪,别人痛哭,你就痛哭,别人难过,你就难过……别人走开了,你就忙其他的事情……总不能别人哭你还在那有说有笑吧,无论怎样一家人多少还是有些感情,适当就好,太过悲伤,家里的很多事情也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