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应该送回农村让爷爷奶奶带吗?

老人 0 58

孩子应该送回农村让爷爷奶奶带吗?,第1张

孩子应该送回农村让爷爷奶奶带吗?
导读:现在很多妈妈都在纠结,孩子究竟是该自己带还是奶奶来带。自己带,没有时间更没有精力。给奶奶带,又怕乡下带的娃脏兮兮的,农村风气太严重。究竟农村的奶奶能不能带好孩子呢?其实环境并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奶奶本身。农村奶奶究竟能不能带好孩子1从环境

现在很多妈妈都在纠结,孩子究竟是该自己带还是奶奶来带。自己带,没有时间更没有精力。给奶奶带,又怕乡下带的娃脏兮兮的,农村风气太严重。究竟农村的奶奶能不能带好孩子呢?其实环境并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奶奶本身。

农村奶奶究竟能不能带好孩子

1从环境上来看也是有利有弊

我们都知道农村的环境一般都比城市的环境要好,农村没有人来人往,没有城市里的喧嚣,没有快节奏的生活,有的只是绿油油的野菜和金灿灿的大麦。虽然很多大城市现在都在搞绿化,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但依旧没有办法和农村相比。

城市的环境虽不如农村,但发展却不可小觑,出门就是公交地铁,出租车也是方便了不少上班族。作为农村奶奶,貌似不太能适应城市生活,毕竟过惯了农村闲暇的日子。比如农村老人晚上吃完饭,就想看看电视睡觉,但是城市里基本上十一二点才休息。

农村老人更看不惯这种浪费电,又浪费钱的生活。当然是思想与习惯不同,意见也很难统一,时间一久,老人自然想回去。其实呢,孩子在城市生活和在农村生活各有利弊,孩子在城市能收获很多,眼界自然也会打开,见识的东西也很广。但是,在农村却能够呼吸更好的空气,有更多的空间玩耍。

2在教育的问题上,农村奶奶似乎更能带好孩子

现在很多年轻人,一直都标榜孩子应该在自己身边,事实上自己都是个宝宝,每天手机时间都会比宝宝还要多。而奶奶反而更疼爱孙子孙女,他们愿意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孩子,也会根据自己带孩子的经验,取长补短,因为他们毕竟是带过一个甚至很多孩子的人,并且愿意和孩子沟通交流。

事实上很多家长反应,孩子更喜欢跟老人在一起学习,因为在城市里,大部分孩子早早地就进行了早教,从小的压迫感,他们反而更愿意和自己最亲的人在一起沟通交流学习。而农村奶奶,相对有更多的耐心,也不会被电子产品所绑架。

3生活上,农村奶奶和爸妈存在更多分歧

首先在饮食上,农村奶奶普遍在宝宝一岁之前,就想在辅食中添加盐、糖之类的,但是对于新手妈妈来说,这些都是很排斥的育儿观。其次就是衣着问题,很多奶奶恨不得大夏天也要给宝宝穿很多,深怕宝宝冻着,但是我们的新手妈妈都知道讲究科学,大人穿多少小孩也是一样,没有必要过分的保暖。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小问题,只要耐心地进行沟通,彼此相互体谅,理解。我相信作为一个明事理的长辈,也一定会尊重晚辈的意见。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农村奶奶都适合带孩子呢?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适合带孩子,能不能带好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一点取决于老人本身。

以下几类老人不适合带孩子

1 满口脏话

有些老人,会习惯性地爆粗口,而孩子却特别喜欢模仿大人,跟着这样的老人一起生活,很容易学成“出口成脏”的人。

2 自身存在不良习惯

有些老人喜欢抽烟、喝酒、随地吐痰,还有待人并不和善的老人并不适合带孩子,这样带出的孩子会受到不良影响。

3 缺乏耐心的老人

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常性地犯错,但是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细心,有耐心。如果缺乏耐心,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孩子动手,这样老人可不能带宝宝。

4 沉默寡言的老人

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大人不断地引导,当然老人如果性格活泼一点的,小朋友也更喜欢与他们交流,对孩子性格的塑造也有一定的好处。相反沉默寡言的老人,内心也是很沉闷的,在小孩子学语的时候,很容易限制孩子的语言能力,所以这类老人不适合带娃。

所以农村奶奶带孩子,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有利有弊。只要大家权衡好利弊,最终选择一个对家庭更好的方案,一定会对孩子未来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春贺岁活动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有着各种被流传下来的习俗。

除夕上午修供祭祖,正房八仙桌后的墙壁上挂家堂,桌子上摆有熟肉、油炸物、点心、水果等祭品,上面覆盖菠菜叶谓之青头。另外还要置酒上茶。新近老了的人单独祭祀,三年后方上家堂。屋门外设一祭桌供天地三界。都要上香烧纸。中午12点之前上供,然后点鞭炮,一家人(分家过的兄弟都围老人在一起)吃团圆饭。下午包素馅的饺子,包饺子时会随机地在2-3个中包硬币。门上贴春联、屋里贴年画。晚上点鞭炮吃饺子烧老牛。

大年初一4点多起床煮素馅水饺,为了不把回家过年的“爷爷奶奶”吓走,尽量不要出动静。不能拉风箱,不能碎碗、不能砸蒜。因此前一天必须选好柴禾。煮熟饺子都是先上供,然后晚辈给长辈磕头再吃饺子。吃到硬币的会非常高兴,意味着发财、有钱花。无论是包饺子,或者煮饺子,都要十分小心,要派做事细致的妇女,不能出现破饺子,否则认为不吉利。

正月初二,赶早送“爷爷奶奶”,没啥具体时间,原则就是送完后天不亮。所以初二还要早起,由院里某人组织,以炮仗为号,大家集合,上完供后,点香,潜意识里认为“爷爷奶奶”会跟着香火走,必须保持香火不灭。然后走到坟上,磕头、放炮仗。然后回来撤供。等等其他的许多习俗。

我们这里属于关中西部,带有传统的春节习俗,每逢过年,初一要敲锣打鼓走乡串村,图个好彩头。随后走亲访友,初五开始又是游社火,锣鼓赛等,一直热闹到十五结束。春节给老人拜年,一般情况是上学的中小学生,向爷爷奶奶拜年,向伯伯叔叔拜年,都要磕头的,长辈再给压岁钱,给的少不理想不起来,再磕头再得给。年龄慢慢长到18岁以后或工作后,就不磕头了,长辈也就不用给压岁钱了。

磕头习惯保留着,但仅是孩子向长辈,讨要压岁钱的手段。

春节是中华民旅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过去有很多习俗,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方式改变,有些习惯也慢慢发生了改变。但是,春节期间小孩见了长辈第一面,磕头讨要压岁钱的习俗,我们这里一直保留着,也是小孩子最高兴,最喜欢干得一件事。

记得我小时候去舅舅家,见舅舅第一面就跪下磕头,舅舅就忙给压岁钱。有时看到其它小孩跪下磕头,也连忙跪下磕头,舅舅还得给。这也是小孩子欺负最亲近长辈的一个最佳时候。

过年小孩子磕头,有时也是父母跟着起哄。父母亲如果看到今年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谁挣钱多,就叫孩子多磕头,多要钱,不给钱不起来。当然,对于生活比较拮据的,父母也提前给小孩说了,不要多要,给多少都行。这也是春节最热闹,家庭成员最开心的时候。有些人为防止侄儿侄女外甥重复磕头,将他排在一起集体磕头,人聚不齐不准磕,小孩子满院、满街找人,跑得可欢实了。

磕头能使孩子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农村过年有些习俗可以改,但磕头不能丢。这一跪一磕,反映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看似低极风俗,但是从侧面向孩子灌输尊重长辈,长大后要孝敬长辈。传统教肓怎么搞,我想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做起。

磕头也有讲究,磕完第一个头后,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后磕第二个头,同样再磕第三个头,最后起立。不要像“捣蒜”似的,不直起上身就把头接连触地三次,那是失礼的。作为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的磕头方法,不能随便,要保持尊敬之心。这样,才能使孩子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对长辈的敬畏心。

农村有哪些美好的习俗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在生活中,农村和城市总有一些不同。农村有很多城市没有的民间禁忌。传统习俗总是被农村人所重视,但也有一些奇妙的习俗!让我们来看看异国风情。

你知道这些美妙的农村习俗吗?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解放,一些风俗习惯在城市已经看不到了,但是在相对传统的农村,村民们还是遵守这些风俗习惯的。来说说我们农村的习俗和规矩吧。

1、五更。

其实按照我们那里的话,叫“京”,就是大年初一,初五村民要早起,起来煮饺子,吃饺子。先给父母叔伯拜年,然后在村里串门,给村里资历长的拜年,一般是几个兄弟。那场景简直!

2叩头

现在大部分地区都是双手拜年,但是在我们老家还有磕头的习俗,就是拜年的时候给长辈磕头。整个村子都瘫痪了,我的膝盖很疼。

3出嫁的女儿不能回娘家过年。

也就是除夕夜,出嫁的女儿不允许住在父母家。实在没办法住在其他亲戚家。人们认为出嫁的女儿会在父母家庆祝新年是不吉利的。

4农历初二,女儿要回娘家。

大家可能都知道“二月二,龙抬头”表达了一种村民祈雨的意思。在我的家乡,还有一种说法:“二月二,摊煎饼;妓女不来,她受不了。”

农历二月初二,女儿会回娘家帮她摊煎饼。不过,现在没有那么多关注了。毕竟现在很多人都出去工作了,不在家。

农村特有的风俗

在农村,往往有一些独特的习俗。下面也会唤起你的记忆。

1孩子们晚上会哭

孩子晚上哭的时候,长辈一般会拿一张纸,写上“黄帝,黄帝,我家有一夜叫郎。路过的绅士读一遍一觉睡到天亮”,然后贴在路边人来人往的角落,供路人阅读。

2挑个疖子。

孩子哭的时候,一般会找村里一些擅长挑疮的老人检查喉咙。老人把手指伸进喉咙确认,蘸了一点煤灰,直往喉咙疖子里按。

3切断牛奶

孩子贪吃的时候,以为自己“断奶”了。请一些乡村医生或者有经验的老人把它切开。用锋利的小刀刮拇指根部,切掉一些物体。

4呼唤灵魂

当孩子处于谵妄或抽筋的状态时,他认为灵魂受到了惊吓,他必须请一位老妇人或知道如何召唤灵魂的成年人自己来做。灵魂有多种形式。摸着头念叨着,一边揉着头顶,一边喃喃自语。

口头禅:东南,西北,东,南,南,西,西,北,房前屋后,滴水之下,魂来(口头禅保密,不易传。上小学的时候,有个同学从一个老太太嘴里背出来,在学校里背,所以几乎全班都能背);二、喊,大人们大声喊着“某某回家了,某某睡觉了,某某灵魂来了”,丢了灵魂的不断回答“来了”;三是烧骰子,再读咒语烧一张纸骰子;四、盖米,用器皿和布匹盖米,盖在失魂的床头;五是针灸,拉失魂的耳朵,看到明显的血管,用针尖轻轻一刺。

5、点蛇染

农村有些背上长红斑颗粒的人以为是被蛇感染了,要念咒,用一碗水解决。我爷爷是染蛇专家,但这个秘密是男传女,只有我叔叔遗传。作为侄子,我没资格学,所以不知道具体操作方法。

6停止加盐

农村的孩子出生七天后一定要拜菩萨和祭祖,然后大人拿一根筷子,蘸着肉,丢进孩子嘴里

过了七天,就可以矫正了,用小刀在孩子脚的中立位置划几道虚拟的口子,意为切断脚绳,尽快行走。如果农村有孩子很努力,动的太多,别人会叫他们:是不是手脚没有束缚?

8满月

孩子出生一个月,进行祭祀活动,然后剃掉胎毛。也有剪刀作为象征剪掉几缕。

9抓住这一周。

孩子一岁时,举行仪式活动。祭祀结束后,他把笔、硬币和其他东西放在桌子上让他选择。用小手抓住什么东西,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10开学了。

开学前夕,爷爷奶奶送衣服、文具等。

1换牙齿

孩子换牙的时候,掉的牙不要随便处理。他应该双脚并拢,闭上眼睛,在特定的位置抛弃牙齿。上牙一定要扔到床下,下牙一定要扔到屋顶上!

12脊柱

鱼不小心被刺到喉咙,或者和饭团蔬菜一起吞下,或者灌米醋,或者一杯开水,然后用筷子在水里写一只猫。

13、倒夜汤饭

农村如果有人出事或者无端生病,就怀疑是野鬼,一般都要做一顿夜汤饭。简单准备点快餐,用筛子在村口路边祭奠一下,然后丢弃。

14喝茶。

农村订婚仪式俗称彩礼。在宴请亲朋好友的过程中,女方会在介绍人的引导下,逐一见男方的长辈,敬茶,领红包。

15介绍人

在农村,无论自由恋爱还是媒人介绍,婚礼前,都要为男女双方确认一个介绍人,作为必要的程序和男女沟通的桥梁。感谢吃火腿,所以做媒也叫“吃火腿”。

16和我一起睡。

婚礼前一天,新郎必须和一些男性兄弟和亲戚睡一晚。

17、床。

结婚前,男方的新床必须有若干个男人按照预定的时间摆放床铺。

18上轿子。

新娘离家前,大哥必须把她背到桥车的停放处。

19点火

新娘在和新郎一起离开家之前,为她的父亲点燃一支香烟。

20筛酒

在婚宴上,新娘和新郎必须为客人筛选酒。客人趁机刁难,戏弄新郎新娘,或表演节目,或索要礼物。

结论:通过上面的介绍,你知道农村有哪些美好的习俗了吗?在农村长大的人可能都经历过这些事,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没有这样的习俗了。社会在进步,思想在进步,农村人也在进步。看完以上,希望能帮到你!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背后的原因我们都不清楚是什么,有的时候如果我们非要去深究一些事情背后的原因,反而会让我们心里有一些难受。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最讲究的东西就是孝顺了,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良好品德之一。那么不管是任何一个人,他都要孝顺,即使是到了五六十岁已经是别人眼中的老人了,如果自己的父母还在时,那么对他们也一定要孝顺。

可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听到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那些不孝顺的事情。我们看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痛心疾首,为什么这些人的心里是这样的想法?看到老年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搞他的财产,要拿他的养老金。在他死后怎么瓜分他的财产?

一个老人他可能膝下有好几个子女,那么这几个子女讨论最多的事情就是老人的赡养费怎么出,几家人怎么平分,老人每个月应该待在谁的家里,这就是这些家庭讨论最多的事情。

现在要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孝顺这两个字的故事。故事让人有一些心酸,但是却又很无奈。

1隔辈亲

小王小的时候出生在农村里面,刚出生的时候,他的父母还一直陪同他生活在农村里面。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这一对父母也感觉到了焦虑,觉得自己在村里面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也赚不到什么钱,自己的孩子以后将会永远留在农村。

所以说他们便毅然决然的把孩子留在了农村,也就是爷爷奶奶身边,他们两人去到城市里面打拼。

孩子小的时候,他根本没有办法理解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就让他变成了留守儿童。从小他就缺失父母的关爱,但是慢慢长大了之后,小王也变得理解他的父母。

因为毕竟是去城里面打工,又不是去城里面享福,把小孩带上的确也是不方便。所以说小王便从小就留在了农村,留在了爷爷奶奶的身边,那么跟爷爷奶奶肯定是非常的亲。

到了小王八岁的时候,该到上学的年纪了,他的父母就把他接到了城里。每年的寒暑假,小王都会被送回老家陪爷爷奶奶一起。过寒暑假他们也非常的疼他。

在小王的家庭中,一家人也算是和和睦睦,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婆媳关系的问题,小王的妈妈和她的婆婆关系不是特别的好。当然了,当面见到的时候,两个人是不会爆发矛盾的。

但是在很多时候,如果说小王的爸爸给小王的奶奶买东西的话,小王的妈妈就会表现出一些不满。并且还会在小王和爸爸的面前讲他奶奶的坏话,每次讲他奶奶的时候,小王都很不开心,都会和他的母亲争两句。

不过小王很聪明,这些事情他从来没有告诉过自己的奶奶。

2飞来横祸

日子一天天过的飞快,转眼之间,小王也到了念大学的年纪,于是小王便去到了外地一所大学读书。但是就是在他念大学的这段时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他的父亲得了急性脑溢血,去世了。

得知了这件事情之后,爷爷奶奶急得不行,爷爷旧病复发,也因此去世了。连续亲人的去世,对一家人的打击非常的大小,王害怕自己的奶奶承受不住,便请了一个月的假回家陪奶奶。在乡下待着待着的母亲突然来到了奶奶的家里,表示要将奶奶接到城里去住。

小王很奇怪,他一直都认为奶奶和妈妈的关系不是特别的好,但是没想到妈妈竟然会主动要求把奶奶接到城里去住。妈妈表示,既然自己的丈夫去世了,那么他就要承担起赡养母亲的责任。听到这番话,奶奶也是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便跟随小王一家人回到了城里。

可是让小王慢慢没有想到的是,妈妈接奶奶来城里,原来另有目的。那天他听到自己的妈妈和谁打电话的时候说到。原来自己的母亲不是真正的想要尽孝,不是真正的想赡养自己的奶奶,而是知道奶奶手里还有一笔存款,所以打算把那笔钱搞到手了之后在把奶奶送走。

小王听到了妈妈的谈话之后,第二天就悄悄地把奶奶送回老家了,但是送回老家,他也觉得不放心,就把奶奶送进了养老院,并告诫她不要给任何人一分钱。

3让人心寒

看完这个故事之后,其实还是让人感觉到有一些心寒的婆媳关系虽然不好,但是终究还是血浓于水。文章中的这个儿媳妇儿根本就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外人,根本就没有把自己老公的父母当成是自己的父母来看待。

反而认为自己把自己老公的母亲接到家里来居住的原因是因为婆婆的手里还有一笔存款,想要把婆婆的存款搞到手。这样的事情大家不要以为是天方夜谭,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更多比这更阴暗,更恶心的事情都在时刻的发生着。

我们能做的就是坚持住我们自己的底线,保留住我们心中的美好品德,要永远记住孝顺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