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这和日本的社会形态有很大的关系,日本不同于中国,日本老人根本不会带孩子,在他们看来,带孩子是媳妇的事情,跟他们没有关系。如果媳妇提出让婆婆帮忙带孩子,会被老人毫不留情的拒绝,并且还会影响婆媳关系。在中国,年轻夫妻忙于工作,家里老人帮忙照看孩
这和日本的社会形态有很大的关系,日本不同于中国,日本老人根本不会带孩子,在他们看来,带孩子是媳妇的事情,跟他们没有关系。如果媳妇提出让婆婆帮忙带孩子,会被老人毫不留情的拒绝,并且还会影响婆媳关系。
在中国,年轻夫妻忙于工作,家里老人帮忙照看孩子是常见的事情,但是在日本,几乎不会存在这样的情况。日本老人非常注重独立生活,老人与儿女各自生活,互不干扰,是日本社会的现状,有的老人宁愿到处旅游,也不愿意带孙子。
于是你常常可以在日本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年轻妈妈抱着或牵着两三个年幼的孩子行走在街头。对于日本的女性来说,家庭和工作很难顾全,因此,一旦有了孩子,日本的年轻妈妈大多会辞职,专心在家带孩子。
在日本其实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没有孩子,两夫妻都在上班,那么下班回家之后,通常会选择叫保洁上门服务。因为他们下班回家之后比较累,不想打扫卫生,所以日本女人在辞职之前是很少做家务的。
但是辞职之后,家庭收入骤减,还要养育孩子,就没有多余的钱请保洁来打扫卫生了。当然,日本有钱的家庭除外。
带孩子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是在有多个孩子的情况下,日本主妇不仅每天都要打扫卫生,还要照看顽皮的孩子们,实在是过得非常辛苦。但即便再辛苦,日本主妇也不敢叫老人带孩子。相比之下,中国的社会形态就更具有人情味,即便老人没有帮带孩子的义务,但是大部分老人在空闲的情况话会帮忙照看一段时间,这给家庭减轻了很多负担。
一个叫做秀子的日本妈妈有两个非常优秀的女儿,而孩子的优秀,是由于妈妈的7条"毒"门育儿秘笈造就的,大家都来学习学习吧!
1两个孩子,只买一个冰激凌
秀子常常给两个孩子买一个冰激凌,对于这一个冰激凌谁拿着,谁先吃第一口,谁的那一口咬得大了,两个孩子发生争吵是常有的事情。秀子通常不作声,只管笑眯眯的看着他们争,只有当其中一个表现得不象话的时候才出手。在外面餐厅吃饭的时候通常也只点一个儿童套餐,里面的内容无论是汉堡牛排还是布丁当然都只有一个,最后领到的玩具也只有一个。
可能很多人看不惯,觉得秀子很小气,干嘛要让孩子们争呢,总让他们高高兴兴的不好吗。冰激凌当然买得起两个,双份儿童套餐也不在话下,这个世界物质越来越充裕,问题是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预备好了双份吗?
当人人渴求独一无二的东西摆在面前,他们该怎么办?躺在地上打滚能够解决问题吗?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幼儿园、学校里,孩子们都会被尊重,被给予平等的一份,分享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所以秀子只好刻意创造出艰苦的环境让孩子们学会分享、忍让以及自己解决的方法。
2 容许孩子们打架
除了争吃的、玩具和顺序,孩子们还为各种各样的东西争执,甚至包括妈妈。比如今天谁睡在妈妈左边,谁睡在右边,其实左边和右边不都一样吗?这也要争。有时商议不成就转成动手,有时打到两个人一起大哭也不停手。秀子通常不去拦架,也不讲姐姐就一定要让着妹妹。
在家里可以通过父母的干预人为地制造出平等的环境,而学校和社会里没有绝对的公平。从幼儿时期就让孩子摸索出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在小社会中的位置,我们必须遵从社会的规则,甚至承认一些潜规则。若不服气,就要自己努力去超越现在这个位置。
3孩子可以不吃饭,但专注不能被打搅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家要收拾得整齐干净,唯独书可以散乱。孩子们的书通常就放在随手就能够到的地方,有时候甚至就是散乱着,好像谁刚刚丢下书去洗手间了一样。孩子们碰到有兴趣的东西就会自己拿去看。这个时候如果到了该吃饭的时间,秀子绝对不会喊一嗓子“吃饭了”,把全神贯注的进入到书中世界的孩子们打断。
饿一顿身体不会出问题,但是如果经常这样被打断,幼儿时代宝贵集中力的养成就永远不会再来了。还有在孩子聚精会神的看书的时候,不要极有爱心的问一句:宝贝你在看什么呢?你的爱心成了孩子集中力的杀手,将来你还好意思说,这个孩子就是坐不住,根本看不进书。
4让孩子把狗当家庭成员
秀子家有一只狗、两条金、两只蚂蚱和十只蝌蚪。养动物不是拿来给孩子玩的,也不光是用来观察,而是让他们学会尊重生命的。6岁的小亚负责给狗和蚂蚱喂食并清理笼子,此外还有带狗散步(包括把狗屎抓回来),4岁的小桃则负责喂金鱼。
两个孩子一生下来从医院抱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他们去给狗看,告诉它这是咱们家的新成员,一定要和睦相处哦。两个孩子在家里闹疯了,狗就会冲他们汪汪叫,警告他们安静一点。小亚和小桃就会互相叮嘱:狗狗生气了,咱们小点声音吧。
5让孩子从小分担家务
不要以为孩子还小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就不可能帮助别人。幼儿很小就会萌生帮助别人的心,大人一定要重视这种心情,不能只认为是“帮倒忙”。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可是在孩子看来,自己尽了全力帮助了周围的人,是一件很有成就和树立信心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促进孩子身心的发育,引导他将来顺利的进入社会。
6 让孩子懂得感谢和道歉
可能有很多人觉得日本的礼节繁琐而造作,而实际上被这样对待过的人几乎没有人表示反感。对父母和周围的人提供的关心、劳动的漠视,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有好的前程。不会道歉的孩子通常和父母一样把所有的过错都归咎到别人身上,可以想像这样的孩子将来会在社会上碰多少次壁。感谢和道歉只在心里是不够的,鼓励他们一定要用语言、文字或者行动表达出来。
7鼓励孩子冒险和尝试
一般说来喜欢冒险尝试的孩子的智商都比较高,即使被禁止也会背着父母做他想做的事情,尝试和挑战能够带来更大的发展。过度严厉的指责会扼杀掉孩子宝贵的天性和潜能。虽然明知有一定的危险,孩子想做什么,只要是合理的范围内,还是要鼓励他去尝试。虽然要面临一些风险,父母要学会适当压抑自己的担心,以平静甚至期待的心态去面对待孩子的冒险。孩子受点伤不可怕,怕的是他学不会怎样面对伤害、困难和挑战。
秀子知道什么是幸福,但是决不会把所有的幸福都送给他们品尝。秀子期待的是比自己更坚强更勇敢的孩子,并期待他们能够品尝自己找到的幸福的滋味。
总结:
在中国,老人帮忙带孩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小区里,几个老人在一起边拉家常边看孩子。上下学时老人拎着孩子的书包负责接送。看到这些情景,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奇怪。然而在日本就恰恰相反,老人不给看孩子才是普遍现象。年轻的日本妈妈背着一个,推着一个,再拉着一个出门一点都不新鲜。即使是妈妈工作,孩子上保育所,妈妈两头忙也轻易不会请老人帮忙,也没有人感觉老人不象样。
日本人重视自立,不依靠别人独自照顾自己的生活是人们普遍的观念。在日本,如果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或是一方确实离不开帮助,老人和年轻夫妇一般分居,即使住在同一幢房子里,楼层、厕所、厨房、电话甚至进出的大门都是各用各的,以免距离过近引起摩擦。当年轻夫妇有了孩子以后,照顾孩子理所当然的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老人的工作只是在年轻妈妈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帮一下忙,偶尔替她看一次孩子让她休息或者出去放松一下,老人绝对不是育儿的主力。那么在年轻妈妈奋斗的时候,日本的老人们都在干什么呢?
首先来说老人的爱好。他们和现在的年轻妈妈一样经历了很辛苦的育儿过程,还可能是以前大家族同居时代的儿媳妇,为了家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现在终于可以轻松了,就放心地去做自己以前一直想做但没能做的事情,比如旅游。他们通常结伴去旅游,和自己的老伴或者和朋友一起出行,朋友既可能是老友,也可能是有类似爱好的新伙伴。说得通俗一些,放松了有了自由的日本老人就像是上了年纪的有钱的聪明大学生。他们懂得事前详细计划,有经济实力进行消费,住好旅馆,品美食,最后还不忘给家人买纪念品或者小吃回来,让在家与育儿苦战的年轻妈妈好不羡慕。婆婆曾经在出门旅游前给看家的媳妇留下一句“名言”:等你到了60岁以后,你就像我一样自由了,想去哪儿就能去哪儿了。要旅游就要趁身体还好的时候,而且花费也大,想要安安静静的呆在家里做点什么的时候,手工就很受日本老人的欢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拼布。
在中小型城市,一般人家都能住上一幢小房子,因此自己的院子就是一个很好的摆弄花草的小天地,院子漂亮与否就代表了这家的脸面。有地的人还可以自己种菜,无农药,百分百安心,老人对孩子的疼爱就表现在精心摆弄好这块地,把地里出产的安心美味的大米、蔬菜等源源不断地送给孩子家。此外还有很多受老人热爱的事情,比如乐器、桥牌、外语、电脑、摄影、舞蹈、音乐、茶道和插花等等五花八门。有些知识和技能很实用,有的可以陶冶性情,有的只是出于个人爱好。老人自己主动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不会对孩子指手画脚,建议孩子去学什么。不管别人看起来有用还是没用,有自己的追求并且采取实际行动这一点就值得尊敬。
日本的老人比年轻人有钱有闲,但既不给要结婚的孩子买房子,也不管照顾孩子的孩子,看起来只顾着忙自己的小资生活,不似中国的老人“关心”自己的孩子。但是养育和教育孩子确实是父母的事情,老人帮助孩子过多,势必会造成年轻父母心理以及经济上的依赖,自己都没有独立何谈教育孩子;老人过多插手孩子的家庭事务,势必会由于接触太密切而引起摩擦,引起教育权等等一系列争端。日本老人忙着享受自己的生活,也是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延缓衰老,将来尽量少给孩子添麻烦。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