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我家离孩子的学校很近,几分钟路程,孩子也读高中,要上晚自习,一日三餐都在家里吃饭。每当下午放学时,我透过窗户发现很多家长给孩子送饭。我也在想学校里有食堂,为什么这么多家长热衷于给孩子送餐?有一天下午放学,我带着疑问来到学校大门口了解情况。很
我家离孩子的学校很近,几分钟路程,孩子也读高中,要上晚自习,一日三餐都在家里吃饭。每当下午放学时,我透过窗户发现很多家长给孩子送饭。我也在想学校里有食堂,为什么这么多家长热衷于给孩子送餐?
有一天下午放学,我带着疑问来到学校大门口了解情况。很多家长说出了实情,不是学校的伙食不好,是家长专门为孩子准备的晚餐,主要担心孩子营养跟不上,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大,当父母的在学习上也不能帮忙,只是希望改善孩子的伙食,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
晚上9点多,我散步路过学校,发现很多家长开车来接孩子,也给孩子准备了丰盛的晚餐,这是爱的体现。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吃饭有人送,衣服脏了有人洗,晚上放学回家有人开车接,想想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回想我们读高中的时候,家里哪有这样的条件?即使父母有这样的想法,苦于农村出生的孩子,也没有这个经济实力,一日三餐全在学校食堂解决,有时候下晚自习肚里饿得慌,还要摸摸自己口袋,盘算一下零花钱是否够用?衣服脏了自己洗,为了节约路费钱,有时放月假也舍不得回家。现在的学生过着皇帝般的生活,真是羡慕呀!
我现在才明白,家长给孩子送餐,不是对孩子的溺爱,更多的是关心,真是天下父母心,谁不希望孩子 健康 成长呢?但愿孩子能够感受到家长的良苦用心,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给家长脸色看,毕竟家长在你成长的路上倾注了所有的希望和关爱!
不瞒大伙,我也是送餐队伍中的一员,因为是走读生,孩子每天晚上要在学校上晚自修,要到九、十点钟才回家,洗漱完毕,作业未做完的还要继续做,每晚要11一12点才能休息,早上五点多钟又要起床,睡眠严重不足。
学校要求走读生晚上在校食堂就餐,可食堂就餐一是人数太多,需排队等侯;二是饭菜味道众口难调,吃厌了就不想吃。
看着孩子读书辛苦,家长当然心痛,但又无法分担。所能做的,只有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尽量让其吃饱穿暖。所以,不少家长都自己做点晚餐送给孩子。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孩子的营养,另一方面也让孩子看到家长在为自己鼓劲,增强其战胜困难的决心。
其实我也知道,这样做并不合适:作为高中生,完全有生活自理的能力,并且即将走进大学校园,必须培养Ta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如今生话条件好了,谁也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受苦受累,只是通过送餐,表表爱意罢了。
家长给学生送餐这种情况我已经看了好多年,这是一场再熟悉不过的备考的场面,在这场送餐的过程中,蕴含着家长对孩子的无限的爱。
第一,家长的孩子送餐,一个重要原因主要是因为时间紧张,孩子来不及回家吃饭。
我们在中高考倒计时100天时,学校会加课,特别是增加晚课和晚自习,晚自习上到十点左右,所以在五点多钟的时候家长就会纷纷来送饭。这样,孩子吃完饭之后可以休息一下,然后继续上课,不影响孩子的上课。说明一下,我所在的初中学校没有食堂,只能让家长给孩子送餐。
第二,家长给备考孩子送餐,也考虑到营养的问题。
女儿所在的高中学校有食堂,孩子吃了几年都不爱吃,伙食太差,所以家长担心孩子在考前营养方面跟不上,所以就精心的给孩子做饭送餐。从这一点上来看,家长主要是做好孩子考前的服务工作。
第三,在孩子考试前,家长准备各种营养餐,主动送到学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调动孩子吃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在一点上我特别有体会,因为我家孩子在高考前,每天压力很大,没有食欲,不爱吃饭,所以我就学习了各种烹饪的方法,换着样的给孩子做饭,调动孩子的味蕾,调动孩子吃饭的积极性。同时在吃饭的过程中,让孩子转移一下注意力,让各种 美食 展现在孩子面前,给孩子一种全新的感觉,这样既可以降低孩子的学习压力,也可以调节一下孩子的心情,增添孩子的生活乐趣。在孩子高三这一年里,我每天都给孩子做各种 美食 ,孩子每次吃饭之前都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我,然后问我:今天是什么饭呢?每次吃完之后,他又会好奇的问:下一餐吃什么?
第四,这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有效方式。
我觉得高考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全家人的团结协作。孩子在学习方面全力以赴的同时,家长也要做好后勤的保障工作,这样孩子获得一种安全感,家长也会再送餐中随时观察孩子的心情,随时与孩子沟通几句,这远远比吃一顿 美食 更能体现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孩子在得到了家长的关爱之后,心情会无比的愉悦,因为孩子在备考过程中是需要家长这个强大的精神后盾。
我是雨后山林静,我非常能够理解这些家长。在我孩子准备中考的时候,我就给孩子送过午餐。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自己的付出是非常值得的。谈谈我那时的具体情况吧!
父母为什么会给孩子送餐呢?有几种原因:
一、为了保证孩子的营养和卫生。
虽然学校里是有食堂的,但是孩子在学校里会吃什么,家长根本就不知道。有的孩子吃菜只吃喜欢的菜,有些菜可能碰都不碰。还有的孩子会在外面自己点菜吃,但是卫生问题很难保证。家长自己为孩子做的菜,可以更好的保证食物的营养,可以做出孩子喜欢吃的口味出来。让孩子多吃一点。我以前也给孩子送过午餐,会给孩子做她喜欢吃的基围虾,蔬菜有西兰花,西红柿。孩子胃口很好。
二、为了让孩子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或休息。
父母给孩子送餐到校门口,孩子可以直接在教室里吃。吃完后可以有更多时间可以休息一下,也可以复习一下。如果孩子去食堂,路上来回要时间,排队打饭菜也要时间。吃完饭中午剩下的时间就不多了。时间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三、父母能更好的与孩子沟通,加深亲子关系。
父母给孩子送餐,也一定会关心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比如,问问孩子学习累不累?中午要注意休息,不要乱吃零食,怕吃坏肠胃等等。我每次去送餐也都会叮嘱孩子一些事情。孩子能感到我是很爱她的。良好的亲子关系能稳定孩子的情绪。让沟通变得更加容易。
现在的父母都愿意为孩子付出,特别是在高中这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孩子面临高考,他们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刷题看书,连休息的时间都很少。 因此,父母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来换取孩子更多的时间。为了孩子能在关键时刻取得更好的成绩。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不能说都是溺爱孩子,更多的是疼爱。这种行为我非常能够理解。
我孩子读高中,星期天中午可以送饭。没有特殊情况我都会送。那么多家长都送,我的孩子没有人送的话,他会失落。
我读书时,老师体罚学生是常态,不管做错了什么都是罚抄生字,如果被罚了中午就不能回家吃饭,如果下雨了没有带伞也不能回家吃饭,那时父母忙于农活不送饭。父母那一代人,能活着就不错了,我这一代,能接受义务教育就可以了,我们都疲于奔命,不会爱人,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我要爱孩子,很多时候并不是没有选择,只是把“自力更生”想的太美好。
现在我和孩子一周见面一次,等上了大学,或许要两三个月才能见到一次,等他工作了,结婚了,一年恐怕也就一两次,多陪陪孩子,有孩子就会觉得很幸福,父母对于孩子不仅仅只有付出
不建议家长给孩子送餐。
家长送餐是出于对孩子的疼爱之心,这情有可缘。但学校食堂的伙食不至于差到难以入口的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之情。
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所以都尽自己最大的可能,那怕自己辛苦一点也希望能让孩子的人生之路更加平坦一些,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但这种做法是错的。
困难和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那怕现在富贵如马云、马化腾之流在创业初期也陷入过困境,甚至绝境,但让他们走出困境的都是那份坚持下去的毅力。而毅力的培养关键在于青春期时的锻炼,如果连困难都没有遇到过,毅力是不可能从天而降的。
国外有心理学专家专门研究了这类现象,就是为什么许多富二代不快乐并且很失败,原因就是当孩子在学习、生活中没有遇到过困境的时候,就无以培养对抗困难和挫折的毅力,所以一旦步入 社会 之后遇到困难很容易退缩逃避,久而久之会影响自己的自信,陷入负面的循环当中。
有句耳熟能详的话是“没伞的孩子才会努力奔跑”,实际反过来也是成立的,那就是“有伞的孩子学不会奔跑”,所以让孩子从小吃些苦是没有坏处的。
我虽然还没有到给孩子送饭的程度,但我非常理解这些父母的做法。
首先,学校的饭菜都是大锅饭,真的没有多少营养。对于学习强度大,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营养真的不够啊!给孩子送饭,是为了增加孩子的营养。
其次,其他孩子都有人送,如果你家孩子没有,他会失落。也许孩子懂事,不会为难父母。但作为父母,更多是情愿辛苦自己,也不愿意委屈孩子的。
第三,这也是一个和孩子见面沟通的机会。虽然有时候孩子会拿饭到教室吃,但也有不少就在外面和家长一起。这个时候,孩子一边吃,家长说一说话,增加彼此的感情。
最后,家长有一种和孩子一起努力的动力。孩子已经高中了,作为父母在学习上什么忙也帮不了,如果能在生活上给孩子足够的爱护,作为家长在心理上会觉得自己也在努力!
家长高兴送就送呗,闲着也是闲着!
高中送汤这一现象我也来说说。
我家闺女上一中,离家比较远,需坐二十分钟的需要7元钱的摩托车到街上,再从街上坐公汽(8元车费)到镇 汽车 站,然后再转1元公交去学校,往返的车费就三十二元。
一中对学生的管制比较严,学生不准带电子产品,手机一律不准带,每周只有只有周六有二小时开放校门时间,其余时间住读生一律不准出校。
婆婆只要有时间忍着晕车的毛病就去学校,只为给闺女送一份自已家做的饭,尽量给闺女炒多多的肉。婆婆说闺女在学校累,有时也会想家,往返的车费其实给孩子孩子能吃顿好的,但自已送去的不一样,去和孩子零距离接触下,了解孩子最近的状态。
偶尔找找班主任了解下孩子在班里的情况。给孩子一种无声的鼓励和支持。
有时对孩子来说她们也希望时不时可以见到家长,学习累了也可以在家长面前撒撒娇。
天天高压读书,没任何休闲 娱乐 ,也只剩对食物的这一爰好啦!女儿高三这年,想着法子给她弄好吃的!
我女儿还没结婚,十年前,她因领队户外登山摔坏了腰,我去照顾她,也是自带薪水,可情况就不一样了,那个委屈多了去了,反正是多做多错,不做更错,没一天舒心的,想想真是前世欠的,自己生的孩子也没办法,只能忍吧。唉,这人嘛总有不称心的事儿,十个手指也有长短,只有自己想开点,也就过去了。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当然受过。女亲家看着我不会做饭,说风凉话,我气的心脏病犯了,眼睛哭肿了,但我没有坑一声,因为儿子在国外读博士,后院不能起火,生男孩格局要大,不能妇人之见,不计较,记住别人的好,儿媳不当妈妈面素质很高,是985保送研究生,对我说,她妈妈比较传统,说我是上班的,有个好媳妇比女儿都强!我是什么都不说,一切听儿媳的,让他们年轻人把精力用到事业上。
受过委屈和贴钱,但是乐于接受,人生短短几十年,希望即是后代发达兴旺,能帮助儿子女儿看顾孙子女,自感非常荣幸。虽然也受过委屈和贴钱,甚至用心看顾不输于年轻照顾自已子女一样。孙子女正是老人家晚年的支撑,做饭委屈和贴钱根本不算什么。
我是企退人员,只有一个儿子,孙女四岁,现在我和儿子一起住。
儿子媳妇一家原来在外地创业,孙女从二个月开始是亲家母带,前年疫情,四月份儿子一家三口回来本地工作,于是我就过来和他们一起生活了,负责照顾孙女。
说是照顾孙女,其实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一个人,我家老头子还没退休,上班地点离家较远,所以平时不回家。家里所有花销都是我的事,也就是说我的退休金包括老公的工资得负责家庭支出,我就一个带薪保姆。
媳妇是独生女,从她进我家门开始,我对她比亲生女儿还好,想想人家把女儿养这么大嫁给我儿子不容易,我必须对她好。
可能是从小娇生惯养,在家里什么也不干,连自己的衣服也不洗,更别说照顾小孩了。她说话很伤人的,还时不时摆脸色。她认为,我们帮她们是义务,天经地义。为这事儿子还和她大吵一架,甚至谈到离婚。但为了孙女,我都一一忍着。
不过,现在我也没有以前那样对她好了。至少不会像以前那样她想吃啥我就做啥,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互的,年轻人至少要懂得感恩,如果单方面付出没必要。
至于孙女,我尽最大努力培养她,就因为我是她奶奶。
前段时间亲家母说想让他们生二胎,我就一句话,生不生是他们夫妻的事,不过,我不会带了,退休了,我也想有自己的生活,等到孙女上小学,我就住回自己家,反正在一座城市,有事也可以相互照应着。
在我的周围,很多老人都是没有办法才和儿子或女儿生活在一起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带薪保姆,和儿子住一起的,几乎没有不看媳妇脸色的,和女儿生活在一起的就好多了,所以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就总是说还是生女儿好,生女儿有福气。
不知道是不是现在世道变了还是家庭教养的问题,从过去的媳妇看婆婆脸色到现在普遍的婆婆看媳妇脸色生活,媳妇真是越来越难伺候了。
我们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的。他们懂得尊重老人,知道老人带孙子的良苦用心,只要他们下班回家,都不要我们做家务,还说: 爸爸妈妈辛苦了,快坐着休息,让我们来'。所以我们从来没受半点委屈。
我们作为长辈,也不能非要在孩子们身上索取什么,只要他们和睦相处,家庭幸福,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就是我们长辈的希望。我们无论是在财力或人力方面,能帮孩子多就帮多,没有能力就少帮。尽量减轻孩子们的压力,这才是我的出发点。
前几年都是外孙女的奶奶在看孩子,照顾女儿他们的家,很是辛苦的,责任也很大。
因为女婿、女儿上班按时,下班回家就没有固定的时间。
亲家要照顾孩子,还要给大孩子做饭,收拾家。
我常跟女儿说:婆婆帮助你们是义务,不是必须的,要对婆婆好,你们三口人是一个家庭。
婆婆照顾你们要知道感恩,不照顾是应该的。
退休后正是享受人生的时候,把大把的时间都用在你们的家庭上,
为了你们搭钱,搭力气。
有些事情可能会有不满意的,但是不要说话难听,脸难看,不要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和婆婆说话要和颜悦色,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婆婆照顾他们的小家庭7、8年,没有过不愉快的事儿发生,婆婆明白事理,女儿我长教育,一家多年都是其乐融融。
孩子的事业也有很大的发展。我想这和家庭和睦是分不开的,要是天天内耗,哪有时间干工作。
这两年我陪着孩子,女婿对我也是很好,他们从来没有说过难听的话,
两年来我一直很开心。这都是和亲家在这儿养成的好习惯分不开的。
借着这个平台,我要感谢亲家,也感谢亲家教育出来的好儿子。
家庭里的人都是我们最亲近的亲人,咱们跟朋友、同事还能和睦相处,和自己的孩子有什么不愉快的,说开就好,别较劲、别纠缠、别赌气、别找事。
相互理解、宽容对待自己的亲人,我想亲人之间,会多很多的人生乐趣、多了愉快,少了家庭中的一地鸡毛。
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几十年的人生,没有和父母、公婆、夫妻、孩子之间有过任何的家庭矛盾,生过任何的气。只要心宽,说话好听,相互理解,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有句话我常说,国与国之间有矛盾是不是很大,都可以和解,亲人之间有什么不能和解的呢?
哈哈哈,这个问题问的好,帮儿子带孩子,听起来是享受天伦之乐里,做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提前就预料到,和他们住在一起一定是不可以的,所以就在他们附近买了房子,他们回来吃饭,吃好回他们自己的家,我从来不去他们家,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减少很多矛盾,小孙子我们接送,吃好送回去,周末带他打篮球,一切事情帮他们做好,儿媳妇也找不到我们的毛病。其实公公婆婆就是受气里,为了自己的儿子免得夹在中间做难,忍气吞声,多干活,少说话!只要这样了!谁让我们养的是男孩子呢!
我敢说在儿女家带孩子的父母,没有不受委屈的,有退休金的倒贴钱,没有退休金的想倒贴也没有。儿女懂事的,还给老人几个零花钱,碰上那不懂事的,觉着你是理所应该的,不但不置情,还挑肥捡瘦的。
我在网上看到,人家有的儿女,每月还给父母几千块块钱,当然父母都是农村人了,人家那命怎么那么好呢?其实老人都是从穷时候过来的,没事谁舍得乱花钱呀,这些钱攒到后来,还不都是再给那些小兔崽子吗?
我们这些人都是苦命人,从小就吃不饱穿不暖,结婚那时候,拼命地打拼也就保个温饱,有了孩子之后,就把自己的小命交给了老婆孩子了,好歹地摸爬滚打地把孩子拉扯大了,这不又给再给他们拉址孩子。
我们这代人,就是注定给儿女当一辈子牛马的命了,现在虽然好混了,又把自己混成不拿钱的保姆了,带孩子做饭还得搞卫生,要是出去干这些活,起码一个月也得挣它个几千块吧?还得免费管吃住。
这在儿女家,活白干一天带孩子还得提心吊胆的。他还口口声声说养着咱,老俩口子能吃多少,一个月一千块钱能撑死。这些你和谁讲去?有苦也就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我现在是深深地理解那些不婚族和丁克族,他们算是悟透了,养儿养女养冤家,没儿没女轻松啦,老了用人才几天?何况还有养老院。
为儿为女,全心全意,只怕有失,何来怨言?
如若不然,子女也太不懂事。
在儿女家看孩子做饭贴钱受不受委屈,这主要看孩子的教育是否失败,你孩子教育的好,孝敬父母,从小就对父母长辈恭恭敬敬,他结婚了也不会对父母不敬,如果你孩子教育出问题了,从小就对父母长辈不尊敬,那他长大了结婚了更会对父母不尊重 。可能你说的受委屈,是说受另一半的委屈。其实大多媳妇女婿,还是看儿子女儿对你的态度了,子女对你尊重,另一半也会对你尊重。当然也有特殊人了,碰到一个素质低,不讲理的也是没办法,大多数是好的。反正作为婆婆,丈母娘你把他们当自己孩子一样看待,一心一意对待他们,我想他们也不会差到哪里。至于矛盾,一个家里相处时间长了,在所难免,互相理解,互相谅解。受点委屈不要把事态扩大化,一切以家庭和睦为主,家和万事兴!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