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汽奥迪人力资源怎么样

员工 0 69

杭州一汽奥迪人力资源怎么样,第1张

杭州一汽奥迪人力资源怎么样
导读:杭州一汽奥迪人力资源很好,主要原因如下:1、员工培训。一汽奥迪每年都会花费大量资金用于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2、员工福利。一汽奥迪为员工提供完善的福利制度,包括医疗保险、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让员工享

杭州一汽奥迪人力资源很好,主要原因如下:

1、员工培训。一汽奥迪每年都会花费大量资金用于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2、员工福利。一汽奥迪为员工提供完善的福利制度,包括医疗保险、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让员工享受到更好的福利待遇。

3、员工晋升。一汽奥迪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为员工提供广阔的晋升空间和职业发展机会,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

现在的打工人太惨了,想装病请假,哪怕能瞒得过老板,也逃不过AI的火眼金睛了。

近日,以色列 科技 公司 Binah 发布了一款人工智能工具,这款人工智能检测工具可以安装在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上, 通过人脸识别远程监控员工的心率、氧饱和度和呼吸速率等生命体征。

只需要在应用内看向镜头45秒,这个AI工具就能检测出员工的各种生命体征,从而判断员工的真实 健康 状况。这样一来, 老板就能远程看到你的 健康 状况,一分钟之内就能知道你是真病还是装病。

主要是用了rPPG成像技术。和Apple Watch一样,能够不接触人的身体就能检测心率。

该应用程序只需要一个设备的摄像头,利用AI检测用户皮肤颜色的微小变化,由于这些变化太过细微,人眼无法注意到,但它们真实反映了用户身体的物理状态。这项AI技术根据这些变化得出使用者相关生命体征的数据。

而且这项技术 对摄像头的分辨率要求并不高 因为颜色对于摄像头来说很容易检测。甚至脸上有遮挡物也能完成检测,他能找到暴露出来的皮肤。

目前来说, 唯一限制它的就是光线 。如果亮度不够或者背光,这个工具就采集不到色调的变化,就会出现检测错误或者无法工作的情况。

看到这里,打工人们是不是马上兴奋了起来?果然没有一款软件是没有BUG的!不要高兴的太早, 官方很快的就给出了解决方案:打开手机自带的手电筒补光即可。

该公司也强调,其应用程序"不保存图像与相关视频",不会侵犯用户的隐私安全。

虽然这款检测工具非常先进、科学,可以被用作"人力资源领域的另一种工具",但是检测员工是否生病会侵犯员工个人隐私,员工可能拒绝使用它,而且 AI 检测会存在误报情况,导致检测工具判断员工病情准确度的波动。

目前该应用支持在平板、笔记本和台式机上使用,手机暂时只支持iPhone 8以上的苹果手机。因为它 除了rPPG成像之外,还需要进行相机校准、人脸检测、皮肤区域选择、运动补偿和光照正常化等技术配合。

看到这里,打工人们又开始兴奋了: 想用它?建议公司先给员工人手配一个iPhone8再说!

对此,有网友表示,现在AI也太强了,以后请假“摸鱼”都不容易了。虽然这个系统是针对“装病”的,不是真的不让请病假,但是也有很多网友说它给打工人带来了更大的压迫。

还有网友认为这项技术也太厉害了,可以对老年人的身体 健康 进行远程监控,医疗康复股票又要涨价了。

其实随着 科技 的发展,AI技术的成熟,这些高新技术应用到生活中和企业的管理中是大势所趋。

但是企业要做的并不只是简单用用,而是要在如何运用AI、如何运用AI提高管理效率、如何体现AI企业的情怀上做好功课。

对老员工有排斥感的人,常常会用这几个词来形容:“油条”、“不上进”、“混日子”、“说不得”、“能力不行”。

其实不管老员工还是新员工,这些评价的状态都有可能出现,只是当老员工犯了这些毛病,在一般人的眼里就会显得特别地突出。

老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和核心力量,经过多年的磨合和打磨,往往都处在公司的重要岗位,具有明显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所以,老员工一言一行的影响范围就会加大,越是老员工应对自身的要求要越高。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老员工,都不希望被新入司的员工所诟病。那么,如果我们现在已经是一位老员工了,请检视自己,是否有这4点毛病,避免让人讨厌。

1、不做负能量的老员工

老员工负能量是个很可怕的现象,他们在企业中传播消极思想,散漫情绪,甚至依仗着自己的资历,公然与上级领导唱反调。

一些人对于新事物的惯性思维严重,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认为是企业在故意为难员工,这种心态让这些人慢慢沦为负能量员工。

越是老员工,负能量威力就越大,领导若不及时予以警示和调整,他们会对整体企业文化产生更大破坏性影响。

2、不做简单执行型的老员工

简单执行型的工作可替代性很高,例如普通文职人员、搬运工人、低门槛技术员等。可替代性高的岗位,不管你的工龄有多少年,你的工资都很难有提升。

公司如果生意好还好,生意一旦不稳定,第一个被淘汰的就是这种类型的员工。所以,即便你在公司的时间很久,如果你只会做简单执行的工作,就别幻想有什么前途了。

3、不做偷懒耍滑的老员工

越是熟悉一家公司的制度和流程,就越容易钻空子。偷懒耍滑的老员工会迎合领导的喜好,知道领导喜欢什么就在领导面前表现什么,领导不重视的地方,能偷懒就偷懒。***前一套,背后又一套。

都共事这么久了,你这些小心思领导还是知道的。耍小聪明的老员工,领导只是给你面子,不揭穿你罢了。

4、不做安逸型的老员工

安逸会让老员工丧失斗志,丢失职场竞争力。

这段时间,面试了许多其他公司的老员工,今年以前,他们非常地信赖公司,从未思考过公司有一天也会面临倒闭的问题。

当市场危机来临,公司失去了竞争力准备关门时,他们才突然醒悟,这么多年以来自己过得太安逸了。如今面对一群年轻的竞争者,高不成低不就的处境让他们特别尴尬。

没有什么企业会因为你是老员工就给你“免死金牌”,面对市场,不管老员工还是新员工,机会和挑战都是同样存在的。老员工在获得公司的厚待和尊重时,更加要思考自己如何能够让这份厚待持久保持下去。

上个月,我由于个人原因向公司提出离职。虽然总监一再挽留,但我去意已决。离职说出口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人走茶凉,发誓以后再也不会回来了。

我在目前的公司已经工作三年了,与领导和同事相处非常愉快。总监对我不错,很肯定我的工作。去年公司业务受到疫情影响,下滑得很厉害,公司为了节省成本,不得已将一部分人裁员。但是在今年年初,总监还特意为我争取到了加薪的机会,这令我非常感动。我们部门内部是一团和气,同事之间没有什么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公司的办公环境和工作氛围都让我感觉非常舒服。

但是,我认为在这家公司工作,自己的职业发展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已经顶到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没有什么成长和进步。比起舒适的办公氛围,个人的职业发展更为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面试,一家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给我发了offer,职位比目前高,薪资也有很大提升。最关键的还是自己能够在新的平台得到锻炼,获得更大发展。

我向总监提出离职,他直接问我离职原因是什么。我想自己和总监关系也不错,说出来也无妨,就对他说要去行业内的一家龙头企业工作。他听到后,表情不是很好看,和我谈了两个多小时,劝我再考虑一下。看总监当时没有同意,我就没有再说什么。第二天,我又去找总监谈,再次坚定自己的想法,总监看我那么坚持,只好同意。对我提出一个要求就是必须按一个月的时间办理好工作交接,不能提前离开。我想这也没有什么不合理,就答应了。但是实际上,我的工作在一周内就可以完成交接。

我要离职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部门同事都知道我要离职,已经拿到一家行业内龙头企业的offer。但我渐渐感觉到,从此之后,大家对我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

总监安排部门的两个同事和我做工作交接。在工作交接的过程中,这两个同事并没有动脑子,工作中的事情事无巨细,基本上什么问题都要问我一遍,生怕我藏着掖着不告诉他们似的。我手头还有几个快要收尾的项目,基本接近尾声,转交给别人跟进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这两个同事说一定要我把项目收尾,他们才可以接过来。说这是总监的意思,弄得我非常被动,天天加班。

一次周五,那天正好是总监的生日,晚上下班总监请大家一起去吃饭,但是唯独没有叫我。好像我已经不是这个部门的人了。

在提出离职之后的这段日子,我突然发现和大家的距离更远了,我在办公室就好像是一个陌生人一样,平时和同事们有说有笑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大家都变得不太爱和我说话。

终于熬到了最后一天,我收拾工位,整理一下自己的东西。同事们都在埋头工作,把我当作了透明人。我收拾完之后,想去和总监道个别。但是他一直在会议室开会,我就想等等吧。毕竟同事一场,这样不辞而别不太礼貌。一个同事起身从我身边经过,竟然直言不讳地对我说:你都收拾完了,怎么还不走啊,等谁呢?这话听得我真是不舒服。

好不容易等总监开完会,我过去和总监告别。没想到总监几乎眼睛也不抬地冷冷和我打了声招呼,就立刻去忙别的了。看到他那极不情愿样子,我心想还不如不和总监打招呼呢。当我拿起背包准备离开办公室的时候,部门里只有二、三个同事坐在座位上和我挥了挥手。那种感觉真是让人心寒。

不知道大家离职都是这样,还是我这次比较特殊,从这件事上,我深刻体会到:

1、 不要向领导和同事说出你离职的真实原因,尤其不要说你要求哪家公司工作。如果你去了更好的发展平台,更不要随便向领导和同事透露。现在社会的人心太复杂了,职场中的领导和同事说白了就是互相利用的关系,是以共同的利益为纽带的。你在职场上发展得越来越好,更多是遭到别人的妒嫉。

人性有的时候很奇怪,不会和最好的比,也不会和最差的比,总喜欢和周围能看见的,跟他水平差不多,有真实人际关系的人去比。除了你的至亲,没有人会真心盼着你好,尤其是萍水相逢的职场同事。

2、 既然已经提出离职,就要尽快办完交接手续,快点离开,也好留下充足的时间为新工作做准备。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离职是一个月交接期,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交接时间长短可以和公司协商,前提是把工作做好交接。

3、 既然快要离开公司了,就不要把领导对你的态度太放在心上。大家都是职场上萍水相逢的同事,不要苛求领导和同事在你离开的时候,表现得对你那么热情和留恋,即使做到了也未必发自内心。

一个上市公司会不会开除一个员工,或者是轻易的开除。

公司一般不轻易开除员工,特别是上市公司,那么它管理制度,相对完善,如果员工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那么公司不随意开除员工的。

老板会不会随随便便就开除一个员工,又或是什么原因才开除员工

老板不会随随便便就开除一个员工。

因为不能胜任岗位工作又或是违纪才能开除员工。

员工产假休完不来上班,公司会不会开除我

劳动者产假后未到用人单位上班,经用人单位催促后仍然拒绝上班的,用人单位可以按旷工处理。旷工累计到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的严重违反公司制度的程度,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39条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该劳动者经济补偿或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员工投诉公司会开除吗

如果一个公司无法接受别人的监管,因为这样的合法方式投诉都产生小人心态,这样的公司也做不长久。但是投诉的时候你就要做好离职的准备,因为就算公司不处理你,难免也有小人给你脸色看。

如果公司开除一个员工需要补偿多少

1、公司辞退你的原因是什么,原因不同,补偿或者赔偿是不一样的。

2、如果是你有以下的情形的,公司是不需要对你补偿或者赔偿的: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3、如果是以下的情况,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n+1个月工资的补偿):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4、如果公司与你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你也同意的,按照一年一个月工资的标准进行补偿。

5、如果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劳动合同的,按照一年两个月的工资的标准进行赔偿。

6、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 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效益不好,开除几个员工会不会好

效益不好,应该主要问题在于:销售、经营方面吧!开除员工只能解决单方面和一时的问!不是长久之计呃

挂六科会不会开除或者留级

挂科不可怕的,可怕的是补考不过,

只要是你没有作弊,在补考的时候没有不过,

那就是可以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的,不用担心。

我每天都旷工,公司会不会开除我啊?

公司肯定会与你终止劳动合同的。

用什么理由可以开除一个员工

问题:一、调岗调薪1、 调薪、调岗属于企业的自主决定权吗?2、 在什么情况下调薪、调岗才算合法?3、 强制无薪休假、停薪留职、待岗合法吗?4、 薪酬必然随着岗位的变化而变化吗?5、 违法降薪、调岗的风险及补救方式有哪些?6、 如何通过劳动合同的约定规避调岗、调薪的法律风险?7、 员工同意调整岗位后,企业应该与员工办理什么手续,才避免法律风险?8、 调整岗位能否载明:收到本通知后5天内不回复的,视为同意?9、 合同约定的岗位已经发生变化,且双方已履行一段时间,劳动者能否要求按合同约定的岗位执行?10、强制调岗调薪,劳动者能否提出解除合同,并要求企业支付经济补偿?二、裁员解雇与经济补偿(穿插3个以上的案例)1、 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有哪些,非法解除的理由有哪些?2、 如何化解非法解除劳动合同所带来的支付2倍经济补偿的责任?3、 如何避免用人部门经理擅自辞退员工所产生的风险?4、 到底由人力资源部还是由用人部门,向员工发出解雇通知?5、 劳动合同的无效给用人单位带来哪些利弊,该如何灵活运用?6、 劳动者提出口头辞职,又拒交书面报告,有什么风险?7、 劳动者利用业余时间在其他组织 ,用人单位能否作出解雇处理?8、 用人单位故意不给劳动者安排工作,给劳动者“放假”,合法吗?9、 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雇“三期”女职工?10、企业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书面约定经济补偿的数额;但劳动者事后反悔,要求企业支付经济补偿的差额部分,到底谁会胜诉?11、对于“三期妇女、工伤员工”能否协商解除,其操作技巧有哪些?12、如何妥善处理违纪违规问题员工?用人部门经理应注意的日常问题有哪些?13、如何书写《辞退通知书》/《处分通知书》,以保证合法处分、辞退员工。14、如何计算《劳动合同法》生效前后的经济补偿年限?15、离职程序有哪些技巧,既能保障用人单位利益又不触犯法律?三、劳动合同法真空地带1 企业自行拟定的劳动合同是否需要到劳动局备案,不备案是否影响其法律效力?2 在校学生到公司实习,双方是否建立、存在劳动关系?3 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是否受劳动法的调整?4 公司、企业高层如何签订劳动合同,跟董事会还是上级主管部门?5 劳动者离职2年后再次入职的,企业能否与其约定试用期?6 试用期间,以“不胜任工作,经调岗或培训后仍不胜任”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7 “同工同酬”如何理解及操作技巧有哪些?8 如何约定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范围,以保证试用期间辞退员工没有任何风险?9 如何约定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范围,以保证辞退问题员工没有任何风险?10 如何约定重大损失的范围,以保证辞退过失员工没有任何风险?11 以“严重违纪”辞退劳动者,在新法下需要支付经济补偿,为什么?14 婚假究竟在什么时候安排,企业能否自行说了算?可不可以分开休?15 医疗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如何支付?

公司的股东有没有权利开除一个员工

公司的股东一般不会亲自插手公司内部管理细节,也没有规定有没有权利开除一个员工,具体根据其个人行为。

股东是股份制公司的出资人或叫投资人。

股东是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中持有股份的人,有权出席股东大会并有表决权,也指其他合资经营的工商企业的投资者。

股东有以下权利:

1知情质询权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有权查阅、参照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记录、董事会会决议、监事会会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有权查阅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公司债券存根、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对公司的经营提出建议或者质询,董事、管层人员应当如实向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妨碍监事会或者监事行使职权;有权知悉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从公司获得报酬的情况;股东(大)会有权要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列席股东会议并接受股东的质询。

股东在向工商部门行使上述知情权,调取相关资料时应当向工商部门提供自己的身份证件。工商部门要求提供其他证明股东身份的材料如股东证书的,股东可以申请公司协助制作并出具。鉴于利害关系,股东不希望在查询工商档案资料时被公司知悉的,也可以请律师代理查询。隐名股东不适用证件查询工商信息的方式。因为工商部门无法直接核实股东的真实身份。隐名股东查询公司工商登记资料只有通过公司协助或者律师代理查询。[3]

2决策表决权

股东有权参加(或委托代表参加)股东(大)会并根据出资比例或其他约定行使表决权、议事权。《公司法》还赋予对违规决议的请求撤销权,规定:股东如果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

3选举权

股东有权选举和被选举为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

4收益权

股东有权依照法律、法规、公司章程规定获取红利,分取公司终止后的剩余资产。

5解散公司请求权

《公司法》第183条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10%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6股东代表诉讼权

“股东代表诉讼”,是指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执行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而公司又怠于行使起诉权时,符合条件的股东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的诉讼。

(1)机理: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代理性,具有公益性目的。有别于共同诉讼(代表人诉讼)以及集团诉讼。

(2)原告资格:有限公司的任何一名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180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代表公司提起诉讼。

(3)被告范围:一类是《公司法》第152条规定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另一类是第152条第三款规定的“他人”,即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符合条件的股东也可以提起股东代表诉讼。这里的“他人”应当包括任何侵犯公司利益的自然人和企业,例如大股东、实际控制人,或不法侵占公司资产的债务人等。

(4)责任事由:具有违反第六章规定的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的行为(原因),该行为导致了公司损害结果的发生。

(5)举证责任:在归责原则上规定了“过错责任”,原告方举证。

(6)前置程序:股东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而应先征求公司的意思,即以书面形式请求监事会(监事)或董事会(执行董事)作为公司代表起诉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他人。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30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股东可以依照上述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7)诉讼结果归属:归属于公司,而不是股东个人。股东只是按照其股权比例的数量在财务上分享因胜诉带来的股东收益。

注意: 股东代表诉讼解决了过去在公司权益保护方面的主体的缺位问题。

7直接索赔权

全名为对董事或高管的直接索赔权

当董事或者高管的个人行为对股东个人造成直接的利益损害,股东有权直接向董事或高管进行索赔。

8优先权

股东在公司新增资本或发行新股时在同等条件下有认缴优先权,有限公司股东还享有对其他股东转让股权的优先受让权。

9提议召集权

全名为临时股东会的提议召集权

在非股东会的正常召集时间,但是又有特别情况时,为了能够更大程度的扩大公司利益和实现股东利益,若符合一定条件时,股东可以提议召集临时股东会。

日前,据外媒报道,奥迪首席执行官马库斯·杜斯曼(Markus Duesmann)表示,全球半导体短缺正迫使奥迪逾1万名员工休假,并推迟了部分新车生产工作。

此前,马库斯·杜斯曼曾表示,奥迪2021年总产量应该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公司打算在下半年弥补损失的产量。奥迪将“尽其所能将第一季度损失的产量控制在1万辆以下(生产的车型更少)”。

马库斯·杜斯曼表示,此次供应挑战来自于消费者对奥迪汽车的需求意外上涨,其中主要是中国市场需求反弹。

目前,由于芯片短缺,奥迪、大众、福特和戴姆勒都正在德国工厂减产。

奥迪将于1月18日至1月29日在其因戈尔施塔特(Ingolstadt)和内卡苏姆(Neckarsulm)工厂减少工人工时,A4和A5车型的生产将受到影响;从1月18日至1月29日,奥迪墨西哥San Jose Chiapa工厂将实行单班制;从2月1日至2月12日的周三到周五,将实行两班制。

1月13日,大众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将在德国沃尔夫斯堡工厂减少途观、途安和西雅特Tarraco车型的产量。从1月18日到1月29日,大众德国埃姆登工厂也将减少工人工时。

福特表示,其德国萨尔路易工厂将于1月18日至2月19日停产,该工厂负责生产福特紧凑型汽车Focus。

同样由于供应问题,戴姆勒正减少奔驰的产量,但将优先生产奔驰电动车和高利润车型(如S级)。戴姆勒将减少其德国拉斯塔特和不来梅工厂以及匈牙利凯斯基梅特工厂等生产紧凑型汽车的工厂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