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探望刚生孩子的产妇是一门艺术,应该送什么好呢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探望生孩子送什么 1鸡蛋。 鸡蛋对于产妇的身体恢复具有很好的作用。现在医院里的食堂都是可以给加工食物的,送来的鸡蛋,
探望刚生孩子的产妇是一门艺术,应该送什么好呢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探望生孩子送什么
1鸡蛋。
鸡蛋对于产妇的身体恢复具有很好的作用。现在医院里的食堂都是可以给加工食物的,送来的鸡蛋,早晚给产妇增加营养。
2奶类。
各种奶类,也是送礼的首选。这些奶类,第一营养丰富,第二饮食方便。
3水果。
一般来说,为婴儿考虑,产妇是不能食用凉水果的。但适当的水果,也会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4尿不湿。
不知道买什么好当礼物,就去买婴儿尿不湿。因为婴儿早晚都要用,买来一包正好用上。
5婴儿衣服。
如果有心,就去孕婴店购买一套婴儿穿的套装,最好把发票也一起装着,方便产妇调换型号。
6婴儿玩具。
也可以送一些婴儿玩具,比方说摇铃、玩具球等。反正以后也会用到。
产妇分娩后吃什么好第一个阶段(产后3-5天内):这个阶段产妇身体比较虚弱,多吃些补充气血的东西,比如鸡蛋、小米、面条、少量的红糖,这些看似清淡的东西实际对产妇的好处要大于那些很油腻的东西,一味地追求下奶而大量食用油腻的东西,会让产妇很不舒服。除此之外,为了防止腰痛可以吃一些动物的肾脏,为了尽快清除恶露可以吃一些动物的肝脏,不过这个要因人而异,毕竟油腻了一些
第二个阶段(产后5-7天):这个阶段,一般的顺产产妇体质均有比较大的恢复,基本可以进食相对油腻的东西,而且她们本身也对这些东西有了较为明显的需求,这个时候可以适当放开一些,吃些鸡汤、鲫鱼汤、骨汤、蹄汤(猪、羊、牛等),这些汤富含蛋白质,易于被产妇吸收,且易于使乳房更好地进入哺乳状态。在一周左右的时候开始吃鸡蛋醪糟汤,以加快气血的补充,还可以放一些枸杞,每天都吃,效果会更好一些。剖宫产的产妇这个阶段继续维持上述第一个阶段的饮食。
第三个阶段(产后7-30天):这个阶段,可在保持之前两个阶段食谱的基础上,吃些油腻的东西了,但要注意寒凉、辛辣、刺激的东西除外。为了补充维生素和缓解便秘,可以吃一些水果,但一定要新鲜的,不要吃从冰箱里取出来的,建议吃苹果、橘子、香蕉,吃前用热水烫一会儿(切忌煮),对肠胃有好处。
第四个阶段(产后30-60天):这个阶段孩子已经满月,产妇体质基本恢复,饮食上主要是注意营养的平衡。在保持之前几个阶段食谱的基础上,为了保证给孩子充足且有质量的乳汁,产妇的食谱中可以适当吃些瘦肉以增加营养,肉食主要以牛、羊、鸡、鱼为主,少食用猪肉,因为猪肉偏寒性。这里推荐花生大米枸杞粥、鲤鱼肉粥、牛尾汤、黄花炖牛腩、清炖乌鸡、山药炖老母鸡。
第五个阶段(60天-100天):这个阶段产妇已完全恢复,基本上什么都可以吃了,而这个时候孩子对营养的需求更大了,为此在加强营养的同时,食量也要增加,不要太考虑自己的身材,毕竟你的孩子相比你的身材更重要,所以要尽量的为它去摄取营养。有条件的还可以吃榴莲、猕猴桃、火龙果、荔枝、石榴、木瓜、桃子、橙子、樱桃等富含维生素和营养的水果。
产妇可以吃什么蔬菜黄豆芽
黄豆芽中蛋白质、维生素C、纤维素等成分含量丰富。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生长的主要原料,能修复生孩子时损伤的组织。维生素C能增加血管壁的弹性和韧性,能防止产后出血。纤维素有润肠通便的作用,能防止产妇便秘的发生。
海带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尤其是碘和铁含量丰富。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铁是制造血细胞的主要原料。产妇多吃这种蔬菜,能增加乳汁中碘和铁的含量,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可以有效防止呆小症的发生。
莲藕
莲藕营养丰富,清淡爽口,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和矿物质,可健脾益胃,润燥养阴,行血化瘀,清热生乳,是祛瘀生新的佳蔬良药。产妇多吃莲藕,能及早清除腹内积存的淤血,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使乳汁分泌,有利于对新生儿的喂养。
莴笋
莴笋是春季的主要蔬菜之一,营养丰富,尤其富含钙、磷、铁,能助长骨骼,坚固牙齿,可清热、利尿、活血、通乳,尤其适合产后少尿及无乳的产妇食用。
黄花菜
黄花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有蛋白质、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C,可消肿、利尿、解热、止痛、补血、健脑。产褥期产妇容易腹部疼痛、小便不利、面色苍白、睡眠不安,可以多吃黄花菜,对减缓以上症状有很好的帮助。
1、卵生神话说:我国先民在想象中追溯着天地形成、人类起源,综合古籍可总结出“卵生”神话的影响。对于“卵”的原始崇仰,在民间形成了将鸡蛋和出生、传宗接代联系到一起的传统文化。且红色在民间被看成是喜庆祥瑞之色,因此多为红皮鸡蛋。
2、祥瑞之物说:红鸡蛋之功,非单食用,民间自古就有“雕卵画蛋”之工艺品。这在风俗资料中可找到诸多历史记载。直到现在,雕卵画蛋依旧是一种民间工艺品,人们从对“卵”的崇拜,发展到了喜爱红蛋并视之为祥瑞之物。
3、图腾崇拜说:从考古学的角度可探知中国原始文化中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对于“鸟”的图腾崇拜,河姆渡、良渚、马家窑文化中有大量鸟纹形象,而古人所谓“玄鸟”,包括而后成为中华民族代表性图腾之一的凤凰,均以未经驯化的原鸡为原型。于是,“鸡”便成为了人们的原始图腾崇拜在现实中的依托。 从对鸡的喜爱崇仰,逐渐发展成民间的红蛋习俗,渗润着浓郁的历史信息。
4、生殖崇拜说:红蛋习俗是原始社会人类生殖崇拜文化的遗留,蛋既能孵鸡,故人食蛋便能生子,因此古人每以“鸡子”代称鸡蛋。这种基于对鸡蛋功能的认识而形成的思路,可以从一系列具体的行为方式中寻绎出来。云南鹤庆一带的白族**,每逢春耕前多到河塘乞育,乞育者手握两个煮熟的红鸡蛋,到塘里沐浴,并用红蛋滚擦身体,回家后与丈夫分食红蛋。
5、辟邪禳灾说:红蛋习俗也起源于辟邪禳灾的巫医之术的运用。古人以鸡为百禽之长,认为其具有镇伏妖魅的作用,都反映出古人对鸡之神性的认识。鸡从蛋出,蛋由鸡生,则蛋亦有神性是理所当然的。旧时民间还盛行用鸡蛋占卜之俗;古人又以为凡遇喜庆之事,必有妖魅相扰,或某些特定的节气与时辰,必有病疫侵人,所以食蛋防范。像今天中原和西南一些地区的“三月三,吃鸡蛋”风俗,以及民间流行的新婚之夕让新人分食红蛋的传统,都可推探出红蛋习俗实由鸡蛋辟邪的巫术演绎而来。
红鸡蛋的特点:
红鸡蛋一般寓意吉祥,有祈祷早生贵子的寓意。其实红鸡蛋还是通过普通鸡蛋染色或者用红纸炮制而来的,只有外壳被染上红彤彤的颜色,所以一般来说红鸡蛋是可以吃的。
民间染鸡蛋用的红纸没有任何国家标准进行规范管理,对于消费者来说根本不知道染红纸的色素的工业级的还是食品级的,通常是用红曲米浸泡得到的红色溶液或者直接买红曲色素进行染色。如果用染料调成的溶液浸泡鸡蛋,时间一长染料就很可能通过气孔渗入内部,把蛋白也染成红色,而且残留量不可控。
朋友生孩子半年了送鸡蛋合适。刚生完孩子的孕妇需要大补,基本都要吃鸡蛋,给宝妈补充蛋白质、增加营养,所以,送鸡蛋是合适的。鸡蛋的营养成分很丰富,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无机盐、效素等,对补充人体营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生男孩后风俗
生男孩后风俗,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还是全世界少数民族最多的国家,所以我们的民族文化很丰富,那么民间生男孩后风俗都有些什么呢?
生男孩后风俗1中国各地的报喜礼仪大体一致,仪俗却又各有不同。最常见的是携红蛋(或称喜蛋)去岳家报喜,“富者生儿育女则大送红蛋报喜,以示多子多福”。
报喜所携带的东西有时不止一样,有时按当地习俗明显地标示着所生是男孩还是女孩。湘西地区是提及报喜,“女人生头胎的当天,夫家就要备上两斤酒、两斤肉、两斤糖、一只鸡,一般由女婿去岳母家报喜。
娘家只要看报喜带来的是公鸡还是母鸡,就知道女儿生下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公鸡以示生男孩,母鸡以示生女孩。双鸡表示是双胞胎”。
居住于中国西北边疆的塔吉克族用另一种方式报喜:生下男孩时,父亲冲天窗鸣枪三声,并将枪放在孩子的头下,一则报喜,二则祝愿孩子勇敢、能干;生女孩时,言告邻里,并在孩子头下放一把扫帚,祝愿孩子长大后勤俭持家。
生子除向亲戚、故旧、邻里报喜之外,一般还要在自己家门口张挂出诞生的标志。
诞生标志一方面标示出产妇和新生儿的住所,防止不知情者遽然闯入,带来邪秽之气或风寒灾病,影响孕妇与婴儿的安康,也提醒那些特殊的人(如孕妇、著孝者等)自动避忌;另一方面则明确标示男女,用象征物寄寓对新生儿深厚的祝福和殷切的希望。
新生命诞生之初就用某些象征物标志男女,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习俗。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 各地区都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诞生标志,比如说,位于黄土高原的晋西北地区,生男孩在门外贴一对红纸剪的葫芦,生女孩贴一对梅花剪纸。
东北满族人家生子后,生男在门口悬挂小弓和箭,生女挂红布条。由东北迁徙至西北的锡伯族人家生子后,生男,门首用红丝线悬挂一副小人弓箭,生女则挂红头绳。
中国的诞生标志虽然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但是,不管哪一个地区、哪一民族的诞生标志,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这些标志鲜明地揭示出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根深蒂固的性别意识,深深地渗透着传统文化对两性特点的认识和性别角色的期望
生男孩后风俗2首先是生男生女的称法。旧时,生男被称为“弄璋之喜”,璋是佩玉,表示富贵、尊贵,要大庆贺。“弄璋”典故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所以,生女就被称为“弄瓦之喜”,瓦是纺锤,表示女工,庆贺从简。寓意就是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
把瓦给女孩玩,瓦是纺车上的零件,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红。女红,指纺织、缝纫、刺绣一类的工作。现在已经成古董或艺术活儿了。
既然男女有别,“报喜”时的情形也是不同的。在旧时,小孩子出生,首先报出男女的是接生婆。如果是男孩,接生婆就会对生母大叫“大喜”;
如果是女孩就默不作声。婴儿平安出生后,女婿是去外婆家报喜,这俗称为“送喜果”,是我国古代普遍流行的一种习俗,现在大部分农村仍保留有这种习俗。
有去报喜的新生儿父亲,常会携带荔枝、龙眼、花生及染成红色的鸡蛋(俗称“红蛋“或“喜蛋”)等礼物。但以红蛋为主。
红蛋的数目,生男为单,生女为双,有的地方生女不送红喜蛋。外婆家接到礼物后,会准备喜蛋、衣裙等物送还。
接到外婆家所送的喜蛋,要按照男单女双的数目分送亲友,而亲友则以火腿、桂圆馈赠,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发喜糖”、“发红蛋”的习俗就是这种“送喜果”习俗的沿袭和继续。
在浙江一带报喜时,生男孩用红纸包毛笔一支,生女孩则附花手帕一条。也有分别送公鸡或母鸡的。陕西渭南一带是带老酒一壶,上拴红绳为生男,拴红绸为生女。在南一些地方,带伞去岳父家,伞放在中堂桌上为生男,置于大门背后为生女。
有些地方在送“喜蛋”上就能分出男女,生男蛋为单数,生女蛋为双数。岳父母收下“喜蛋”后还必须加倍送还,女婿再将这些返回的“喜蛋”分送亲朋好友。
周宗禧先生在博客中撰文《生孩子“报喜”习俗》介绍,在德化民俗中,还有向天地和祖宗“报喜”的仪式,现摘录在此:其一是向天地“报喜”。
德化的民间建筑习俗中,在正厅中栋向外第三支梁的下面再 增添一支附梁,取其名为“灯”梁,专为正月点灯时挂灯用的,灯为“丁”之谐音。 因此,家里生了男孩当天遂点上一盏灯挂在厅中的灯梁上。
寓意天地有灵,我这座房子有新生一新“丁”了,特向您报喜。其二是向祖宗“报喜”。德化民俗每年正月十五都要点上元灯,因此有的地方生了男孩子的第一个正月十五,要到自家的祠堂挂一盏灯,寄意向祖宗报“添丁”之喜。
过去的礼数,多少存在烦索,但不缺的是人情味儿。现在的人报喜方式就简单而且快捷,来得最方便的就是在微信微博中涮一下,天下人都晓得。至于生男生女,性直爽快的人会直截了当地用戴不戴“把儿”表白,特别干脆。
但这中间也特别地感觉少了一些东西,你觉得是不是的呢!习俗,有的还是不错的,人情味加含蓄,这种生活中的浪漫情调还是需要的。你们哪儿添丁见喜,民间习俗是怎么做的呢!回忆或收集记录下来,有趣。
生男孩后风俗3婴儿降生,俗称“拾小孩儿”,也叫“添喜”。
过去,产房通常是产妇的卧室,要求安静、暖和,门窗关严。分娩时,房内不许有闲杂人等,男性、儿童、寡妇和未出嫁的闺女绝对不许在场。丈夫可在门外等待喜讯。
分娩的方法也不—样,富人常在炕前就地放一个大盆,一般是娘家陪嫁的红木盆。产妇坐在盆上,同辈已婚并生育过的妇女抱着腰,接生婆行接生术。所以,分娩又叫“临盆”,大概由来就在于此。
穷人家的产妇没有这样的福分。他们多躺在炕前铺好的谷草上,由接生婆接生。所以,这种分娩方法又称为“落草”,即小孩生在草上。
有一点富人和穷人是相同的,即不能在炕上分娩,如果污血冲了炕神,对产妇和婴儿的健康、未来都不利。
旧时的生子习俗中,江南一带还有“踩生”一说,即有人有意或无意间走进分娩不久的人家,称作“踩生”。
婴儿降生以后,剪断并扎紧脐带,简单地擦洗一下,用小被包好,由一人抱好。当胎衣落下以后,一切收拾妥当,烧几张黄表,产妇和婴儿才能搬到炕上,安排产妇躺好,这才可以让当丈夫的进屋,处理胎衣和垫草。
胎衣要趁天黑找个僻静的地方深埋,不能让人践踏,不能叫狗吃了,否则孩子不长命。分娩时垫在身下的草,带有产妇的血污,要立即烧掉,如果被蛇虫爬过,会变成精灵的。
有的地方有“挑红”的习俗。挑红,就是在婴儿降生后,在院门上挂块红布,上面除附有桃枝、铜钱之类的东西。另外,弓箭挂在左面的是告诉人们这家生了个男孩;如果附有佩巾而且挂在右边的,那就是生了个女孩儿。
挑红的目的,—是向人们表示这家有喜生了孩子;二是告诉过往的行人,特别是行商的人,不要大声吆喝,更不要在此敲打响器或燃放鞭炮,以免使产妇和婴儿受到惊吓。
产妇分娩以后,就开始坐月子。这时的产妇和婴儿身体比较虚弱,一切生活都在炕上或产房屋里进行,也禁止生人入内,避免带进病菌,影响产妇和婴儿的健康,这就是俗称的坐月子。
在整个月子期间,产妇不能干重活儿,不能用凉水,也不能长时间坐着。民间流俗说法,产妇分娩后,骨缝开了,沾了凉水着了凉风会得关节炎,落下头痛病等,俗称“月子里的病”。所以,在月子里要人伺候,俗称“伺候月子”。
由于分娩,产妇心理、生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脾气比当媳妇时亦有所变化,往往很难伺候,而当婆婆的,看在孙子孙女面子上,往往百般忍耐、迁就,也要尽量把月子伺候完。
产妇在月子里,要吃饱穿暖,在家平时要用头巾包头,以免受凉。产妇的饮食为很稠的小米稀饭、煮鸡蛋、红糖。清末民初,沿海地区有的用猪骨炖海带给产妇吃。
饮食不能咸,免得婴儿嘴唇起燎泡。衡量月子伺候得好不好,境内大都以月子里吃了多少鸡蛋、多少红糖来衡量。
婴儿出生在那一年,那年的干支就是婴儿的生肖属相。生肖共有十二种,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年为一轮,循环往复。
分娩之后,要向产妇的娘家及亲戚报喜。报喜时间,视分娩的'时间而定。如果是头天下午分娩的,则在第二天早饭后去报喜;如果是后半夜分娩的,则在当天早饭后报喜。总之,在通讯不发达的过去,报喜必须在上午才吉祥。
报喜的顺序是新生儿的姥姥家、姑姑家,然后才是其他亲戚及亲朋好友。
报喜的人,过去女婿必须亲往岳父母家,其余多数是新生儿父亲的兄弟,有钱的人家会派佣人前去。
报喜的方式各地有各地的习俗。浙江一带,生男孩的用红纸包裹一支毛笔,生女孩的则另外附花手帕一条。也有直接送公鸡、母鸡以示新生儿性别的。陕西渭南一带是带上一壶酒,生男孩的酒壶上拴红绳,生女孩的拴红绸。
还有的地方是女婿带上一把伞去岳父家,伞放在中堂桌上为生男,置于大门背后为生女。我国大多数地区报喜时送上染红的熟鸡蛋是不可或缺的,只是数量上有所不同,男孩蛋为双数,女孩蛋为单数,个别地方则相反。
男孩送双数的原因,据说是为了孩子长大后好找媳妇,寓意成双成对;女孩送单数是为了将来好嫁出去。
旧时,当姥姥接到喜讯,还要烙一张饼让女婿或报喜的人带回去。报喜人在回去的路上遇到狗时,将饼扔给狗,这意味着狗替孩子咬了灾,婴儿就不会夭折了。
“望欢喜”是生育礼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婴儿出生后的第八天,街坊邻居早晨即来望欢喜,送的礼品数量视亲情而定,多送鸡蛋,或十、十二、十六、十八、二十个不等。
家族以内俗称“门子里”的外加三尺红布,或一床小毯子,或一套小孩衣服。邻居间望欢喜的东西只收不回,亦不招待饭食,因系双方“傍”的,也不讲什么客套话。产妇娘家及其他亲朋则于早晨巳时齐到产妇家望欢喜。
亲戚看喜的礼物比街坊邻居为重,特别是姥姥家,一般要送鸡蛋、小米、红糖、红布、小被等,客到齐后,婴儿被婆婆用小被包好抱出来,请客人观相。客人则说些吉祥的夸奖话,同时将准备好的银钱掖在孩子的小被里,这叫“长寿钱”。
中午,主家设酒宴招待,主食为喜面。之所以选在婴儿出生后第八天看喜,其一是产后疾患感染期已过,婴儿胎盘系也结痂,产妇、婴儿都比较太平。其二是主家忙碌、劳累,不如一次性招待,腾出点时间和精力,照顾产妇和新生儿。
亲戚看喜的礼物全收,主家可以酌情回敬些面食,回多回少,谁都不责怪,都知道伺候月子忙碌,顾不得旁人。亲朋看喜多是四包礼物,或女客登门,或托人送小米、红糖、鸡蛋、布等四包。产妇主食小米,忌食大米。据说小米性温,而大米性凉。
中原地区还有“洗三”的习俗,就是出生后第三天给小儿洗澡穿衣服。洗三那天,女方母亲一般会再备一些尿片过来,过去有这样的说法:“姥姥是个白虎神,不添外孙不上门”。那时候,女方的母亲一般都是等女儿落月才第一次上门。
洗三的水是用艾叶煮的,待水温适度,将小儿放进盆内。如果第一胎是男孩,婆家会很高兴的,他们会拿出祖传的银镯子、银簪子等器物放进盆内开光。据说,这样是为了让小儿沾上珠光宝气,将来能升官发财过上好日子。
女孩是没有这种“待遇”的。洗时,多数由奶奶和姥姥动手,倘若是冬天,她们会配合好,迅速地为小儿抹身穿好衣服,然后,再包好送进妈妈的怀抱。
洗好后,奶奶再在堂间神龛上点三炷香,烧三张纸,奉三杯糖茶,放一挂鞭炮,叩三个头,默念着:“送生娘娘啊,请保佑我的孙子,别让‘偷死娘娘’偷去了。明年周岁时,我给你奉刀首肉(猪项圈肉),请娘娘多多保佑。”
古代缺医少药,医学不发达,经常有小儿夭折,奶奶生怕孙子有闪失,会问那些“拉群”,也就是孩子既多又健康的妇女,讨要一件旧衣服给孙子穿上。洗三时,给娘娘许愿也是必需的。也有满月“送娘娘”的。
送祝米,也称“送粥米”或“吃喜面”,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出嫁的姑娘生小孩以后,娘家要“送祝米”。这个风俗,在中原、湖南、江浙一带颇为流行。送祝米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往往是娘家人接到报喜后,约定的吉利日子,一般男为双日,女为单日。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