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尊敬的家长朋友、亲爱的孩子们:是否家中有许多七八成新却整天躺在玩具橱中各种各样的玩具呢?孩子不喜欢玩,扔了很可惜,放着又占地方,那怎么办呢?快来参加我们幼儿园的“六一玩具换换乐”大活动吧!通过“玩具换换乐”活动,孩子在体会分享快乐的同时,也
尊敬的家长朋友、亲爱的孩子们:
是否家中有许多七八成新却整天躺在玩具橱中各种各样的玩具呢?孩子不喜欢玩,扔了很可惜,放着又占地方,那怎么办呢?快来参加我们幼儿园的“六一玩具换换乐”大活动吧!
通过“玩具换换乐”活动,孩子在体会分享快乐的同时,也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环保节能、循环利用的种子,实现了我园乐活教育的理念和追求目标!今年的六一儿童节,真诚地欢迎您和您的孩子继续来参加“玩具换换乐”活动!
活动时间:2019年5月31日
活动注意事项:
1此次活动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参加的幼儿请下周四(5月23日)前,带一件玩具来园;
2玩具要求七成新以上,干净无破损;
3请您与孩子共同在小卡片上写上您的祝福或寄语。
亲爱的爸爸妈妈,请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们换回来的玩具,不要在意它的新旧和贵贱,只要记得它是您的孩子所钟爱的,这就足够了!行动起来吧,我们等待您的参与,孩子们期盼您的支持!请踊跃参与,让我们共同传递祝福,传递环保,传递快乐!
愚园路第一幼儿园
2019年5月
昨晚和好友一家聚会过节,我们都带着孩子,还有一位可爱的长辈,吃着吃着就聊起了孩子的教育,又不知什么时候聊到了打孩子的问题。三个爸爸都兴高采烈地讲着打孩子的经历,我插了一句嘴,“打孩子可以,但不要用手直接打,要用工具,木棍子或沙树枝,最好是家里常备一把戒尺。”“就是你有那么多大道理……”这是先生笑话式的回应。
这把戒尺出自故宫文创,年前搬家,把它完好无损地搬到了新家。这是一家之主把戒尺挂在客厅墙壁上,看得出,他还是很喜欢这把戒尺的。当孩子触犯家规需要接受戒尺的惩罚,当然,有一个办法可以减免惩罚,那就是看能背出多长的《弟子规》。就在我刚拍照的时候,小儿子看到戒尺就开始背“弟子规,圣人训……”这是戒尺刚到我们家时全家达成了共识的。
听完这个故事后,还是回到标题所问,我为什么要送招先生一把戒尺?
就我对教育的理解,我认为,孩童一定需要父母的管教,必要时需要用棍子管教,以使孩子走正道,这是父母的权柄与责任。用棍子管教与殴打或家暴是不一样的。
为了证实我心里的认知,我还是谨慎地请教了上小学的女儿,我问璐璐“如果你犯了错,而且你知道到这种错误爸爸妈妈是会惩罚你的,你希望爸爸用手打你还是用戒尺打你?”“用戒尺吧”“为什么呢?”“戒尺没那么痛。”“如果用手和用戒尺打你是一样痛呢?”“那还是戒尺吧。”“为什么?”“因为戒尺打我让我觉得心灵上不会那么受伤!”天啦,天机不可泄路,真理掌握在孩子手里。
璐璐的心声就代表我的观点。我就是这么想的,如果爸爸用手扇打,孩子收到的是“爸爸打我”,但爸爸用戒尺打,孩子收到的是“爸爸用戒尺打我”。前一种是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但爸爸用手直接打,中间没有缓冲空间,孩子可能会想我虽然错了,但爸爸也很恶,他不能允许我犯错,他不包容我不给我成长机会,他反过来再次伤害我。后一种是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但爸爸用戒尺打,孩子可能会想那并不是爸爸想打他,而是爸爸遵守家规履行管教责任。所以这两种方式,很可能给孩子留下的记忆,前者是创伤,后者是挫折,是深刻的教训。
事实上,在真实的生活中,用手直接打相对用戒尺打是更感性更冲动的,尤其是当戒尺在家而人在外碰到孩子不听管教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如果家长有底线是不能用身体去打孩子时,就会告诉他回家等着戒尺,等到启动戒尺时,相对更理智。
我有一位同事,她是非常优秀的,她说很长时间她都是很自卑的,家里爸爸脾气很不好,尽管现在自己已经为人母,但只要想起小时候爸爸在她看电视的情况突然给她重重地扇了一耳光,她就会重新体验当时的痛苦与自卑。但如果到时,他的爸爸告诉她不能再看电视了,再看就要挨打,如果她没有及时停止看电视,爸爸用借助工具按照既定规则打了她,她至少会知道,是因为自己不受信用而被爸爸打的。
所以,“打”作为教育的手段,最终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培养有内在力量的孩子,需要避免给孩子造成创伤,遇到挫折不怕,勇敢跨越就行,但创伤是心灵上的长期折磨,一定要尽量避免。这是我送先生戒尺的初心:请严加管教且传递爱与力量。
戒尺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带孩子通往敬畏规则、向内探索的力量型人的小工具。愿我们手持戒尺,心中有爱!






求最好笑的笑话 最好发多点,一定要最好笑的,不好笑的请勿回答!!谢谢!!.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