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姐姐去世,孙子要送葬吗

老人 0 63

奶奶的姐姐去世,孙子要送葬吗,第1张

奶奶的姐姐去世,孙子要送葬吗
导读:孙子不需要亲自前往送葬,这是因为送葬是一种传统的礼仪习俗,主要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之情。根据中国传统家庭的规矩,送葬由逝者的子女和孙子辈以及其他亲属代表进行。但是,孙子特别亲近逝者的姐姐,或者逝者的子女希望孙子能够亲自前往送葬,则可

孙子不需要亲自前往送葬,这是因为送葬是一种传统的礼仪习俗,主要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之情。根据中国传统家庭的规矩,送葬由逝者的子女和孙子辈以及其他亲属代表进行。但是,孙子特别亲近逝者的姐姐,或者逝者的子女希望孙子能够亲自前往送葬,则可以考虑孙子前往。此外,在一些地区或家庭,也存在孙子要求亲自前往送葬的情况,这需要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和孙子的意愿来决定。无论是否前往送葬,孙子都应该尊重家庭传统和礼仪习俗,表达对逝者的悼念之情。

奶奶去世孙子的悼词可以这么写,各位亲属,各位亲邻,朋友们,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悼念我们敬爱的奶奶最最亲爱的奶奶,您就这样静静地睡着了,默默地走了,去了遥远而美丽的天堂。您辛辛苦苦的走完了您的一生。现在您已儿孙满堂,家境渐丰,可是您却不声不息地永远离开了我们。

奶奶去世孙子的悼词

亲爱的奶奶,您,勤劳、俭朴、坚强、整洁、善良、您语温礼让和睦四邻您,热爱您的儿孙,我们的一举一动在您的眼里都是乐章,我们的吵吵闹闹您总是笑着面容,我们的喜怒哀乐就是您生命的全部。

奶奶,您不懂得用什么深奥的大道理教育子女,您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朴实无华,但就是这样朴实的言语和实际的行动通过数十载不懈的言传身教,将几代子女教育得通情达理、孝顺能干。奶奶,您那满脸皱纹和坚强瘦弱的身躯,流露着您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

奶奶您走了,带走了我们童年的泪与笑,留给我们无尽的思念,您勤劳一生、艰辛一生、无怨无悔的走完了您朴实的一生。从此以后,我们再也没有机会见到您慈祥的笑脸,再也没有机会品尝您炒的菜、做的饭了,再也听不到您对我们的叮咛与嘱托了。也再没有机会为您捧上一杯热茶、端上一杯水酒、添上一件喜爱的衣裳了。

    根据中国古传统,只要是本姓儿孙辈都必须守孝,而外姓子孙辈可以不守孝或守孝时间不长。

  所谓本姓儿孙辈,就是指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等直系血亲,而外姓子孙辈是指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外孙子、外孙女等有血缘关系但不是直系血亲的子孙辈。中国重孝,所以一般老人去世时,直系血亲必须守孝,古时旧制为父母或祖父母死后,儿子或长孙在家守孝二十七个月,在此期间,不任官、应考、嫁娶等。其余儿孙则不此之列。

  守孝期间,孝子须遵礼做到如下几点:

  (一)科举时代,不得参加考试。

  (二)不缔结婚姻(不娶不聘),夫妻分居不合房。

  (三)不举行庆典。如不能庆寿(办生日)、给小孩办满月或百日等。

  (四)新年不给亲友、同僚贺年,并在门口贴上“恕不回拜”的字条(有于过“破五”方往贺,但不拜叩的)。汉人过年时,在门楣上贴上蓝灯花纸的挂签,贴蓝对联,上

  书哀挽行孝之词,如“未尽三年孝,常怀一片心”。有门心的一律贴蓝纸,上书“思齐思治,愚忠愚孝”,以代替“忠厚传家、诗书继世”之类的对联。

  不过当今社会一般都不这样守孝了,根据地域不同,守孝时间在七天到一个月之间。此时间内是禁止做一些喜庆的事情的。

奶奶去世后,孙子是否需要守孝三年,这取决于当地的习俗和家庭地位。

在某些地方,比如父亲去世,儿子需要为父亲服丧/守孝三年,如果祖父母去世,也需要守孝三年。这是按亲疏来决定。在其他一些地方,会根据五服制度来判定,即五服以内的关系,包括孙子都需要守孝三年。

但是,请注意,各个地方习俗有一些差别。在一些地方,只有儿子以及未出嫁的女儿为父母守孝三年,对于孙子辈并不强制。但如果母亲比父亲先去世,则只需守孝一年,这是五服里最高等级的规定。如果孙子未出嫁的孙女为祖父母守孝三年。但如果是祖父母去世,一些地方习俗并不包括孙子这一辈人。

所以,奶奶去世,孙子是否需要守孝三年,这需要根据当地的习俗和家庭地位来决定。

奶奶与孙女是有血缘关系的隔代亲人,长此以来,奶奶很多好东西宁可自己不吃也要给孙女留着;孙女办了错事家长训斥,奶奶会义不容辞的开始反过来呵斥孩子的家长,把孙女保护起来;这份感情,是祖孙难以割舍的亲情。

▶奶奶过世了,作为孙女应该做些什么?

节哀顺变。抑制哀伤,顺应变故。接受这个突如其来或已有预知的重大的变故。仔细想一想,有很多孙女可做之事:

如果奶奶生前喜好干净、利索,可以为奶奶用温湿毛巾擦擦脸、梳理一下奶奶的头发,为奶奶梳好头;擦干净奶奶的双手,为奶奶剪一剪手指甲,让奶奶干干净净的离去,自己会心情好受很多。

如果孙女还没有进入到成年人的行列,这些事情不建议孩子去做;进入成年人的孙女也要看是不是孙女自己个人有这种意愿。

最好不要由长辈们指派去做。

这类事最好还是孙女本人有这种愿望想去做才好。

没有这种愿望可以不考虑。

▶整理好奶奶的面容以后,可以为奶奶整理好寿衣,里里外外都要整理好,不出褶皱,让奶奶干净、利索的仪容,最后展示在众位亲友面前;

奶奶的寿衣,通常都是闺女来置办和购买的。如果奶奶没有闺女,也会由家中的自己的妈妈或婶婶们去张罗此事。待奶奶穿戴整齐以后,作为奶奶的亲孙女就可以做上面整理的程序了。

▶清理奶奶的遗物,各种照片、各种证券、奶奶写的日记一类的文字东西,最好保存下来。不要全部都烧掉。整理这些物件,要细心,有用的物件一定要保留下来。将来奶奶写的一些文字的东西,不知道什么年月查找什么资料可能会用得上,一把火都烧掉是不对的;

▶在去派出所为奶奶销户口之前,仔细看看奶奶有没有需要取出来的“存单”或各种有价证券,这需要有奶奶的身份证才能办理。这些事想在前面,销户口的时候,奶奶的身份证会收归派出所销毁了,这些事一定想在前面。

▶去殡仪馆火化以后,随即就会驾车直奔墓地。

在此时,已经由长辈们选好了墓地,在现场不要说三道四,不挑毛病,多打圆场。尽快让奶奶入土为安。

在墓地如果有人挑毛病,说些不该说的话,特别伤害亲属的一片好心。

一般情况下,这些事情都是年长者组织,家族中人也是匆忙中参与的操办,很多参与的人会在这三、两天里只能睡几个小时的觉,按照组织者的临时吩咐办事,很难免会出现纰漏和不周之处。

不挑毛病,多打圆场,不在墓地产生纠纷,尽快让老人入土为安。

孙男媂女在这种场合,就应该多说吉利话,对诸位参与忙碌的人,道一声“辛苦,”“谢谢您帮忙”这样的话,让这些帮忙的人心里有一些安慰。

多打圆场为好。

不挑剔,不惹事。

▶老话里说“挑喜不挑丧”。

这是说,喜事有时间来预备,也有时间办理礼数不周的话,别人要挑礼的;办理丧事则不同,丧事都是临时动议的事情,匆忙之中丧家很可能有疏忽或礼数不周,最好不去挑礼。

安安静静、四平八稳的为奶奶送终。

▶家家户户在老人过世以后,老人的孙女辈份的人有大有小,没有到成年人的也会有之。在老人面前,属于小辈分的人;所以说,奶奶过世,小辈分的人,只能是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给大人添乱,尽量把奶奶的丧事办的稳妥、圆满。

能给大人提醒一些事情、甚至亲自去参与到其中这是最好的。

我的W战友他母亲逝世,W战友的女儿23岁,大学毕业后,当时刚刚在我们市一个单位任职。她从小是奶奶一手拉扯长大的。她跟奶奶很亲。此番奶奶过世,她爸爸是坐镇的“总指挥”,他女儿是“副总指挥”,她爸爸吩咐以后,她指挥家族中的人前去操办。使得各项大事井井有条。一点也没有乱。

最后办完大事,我们几位战友在一起议论W战友的闺女,这闺女可是W战友的得力的帮手。

当你在提问中强调"几个月的宝宝""十个小时"这些关键字的时候就能看出你不想回去,你是嫌麻烦,而不是应不应该的问题,不谢

家里爷爷去世了,所有的后代必须送上最后一程,虽然路远坐车辛苦,但是死者为大,还是不要找借口推托了事,不然你会为此内疚一辈子。

爷爷还活着,念着你叫你回,那就必须回。如果已死,那都是做给活人看的,你父母也是因为面子才叫你回,八个月的孩子路上出点事你担的起吗?也就不不把你当回事,心疼你的父母不会叫你回去的

如果是我妈,肯定说:宝宝太小,你千万不要回来了。

你爸妈有毛病吧?农村葬礼人本来就多,你爷爷儿孙又多,你还是个孙女儿,不差你这一个。别犯傻带着孩子回去遭罪。八个月的孩子经不住这么折腾。

我的观点 ,要理性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 ,毕竟是路程太远了 ,几个月的宝宝经不起颠簸 ,不回去的话, 亲人们也会理解 。

你不回去, 你老公必定要回去 ,老公可以代表你们送老人最后一程 。

老人在世的时候, 作为子女一定要好好孝顺 ,死了,死了 人都走了 ,那些葬礼那些仪式 ,还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如果怕小孩小,考虑到路途太遥远 ,可以把这个情况说给婆婆 ,相信婆婆会理解你 ,也会给亲朋好友做出合理的解释。

当然这要跟你老公协商好 ,这毕竟是家事 ,外人只是起到参考的作用 。

我见过一个儿子,亲妈死了都没有回来送最后一程。

一看这个问题,就是不想回来的意思。如果想回来,不问为什么?有这时间,早就去准备回家的行李了。

爷爷奶奶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爸亲妈,因为隔着一个辈分,亲情自然淡了许多。

与其在这种事上纠结,还不如问一下自己的父母,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结果就一目了然了。

很理解这些远嫁的女儿们,大多都是有心无力,所以,遇到突如其来的事情,就自己定夺不了了。

拿这事问网友没有错,但是别人又怎么知道你们家的内情呢?

这种情况,都是根据各自家庭而言的,万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公式的。

从小跟爷爷奶奶亲近,不来就觉得是终身遗憾,如果能来的话,自然想尽办法回来。但是,如果跟爷爷奶奶的关系一般,或者是不好,只是为了堵别人的嘴。长自己的面子,那还是别回来了。

来了也没有什么意义,还带着孩子,路途遥远,大家也都理解。

我们村里的一个老人死了,她的儿子都没有回家。

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更理解。因为儿子有出息了,读书读到研究生博士生,最后走出国门,去加拿大了。

如果他要回家的话,要坐三天的飞机,落地还要在当地隔离十四天,因为疫情没有彻底根除,这是规定。

这样,儿子回来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他老母亲去世了,信都没有给他,让他知道了除了涂增悲伤,也没有什么意义。

说实话,爷爷奶奶去世了,真正悲伤的又有几个?回家来也都是走走形式而已,来不来的也不要紧,离家那么远,还带着小宝宝。

宝宝太小,举行葬礼的时候,人多嘈杂,哭声一片,确实对小宝宝不利。万一惊着吓着,长病生灾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所以,建议那些有爷爷奶奶的远嫁的,在外地工作的孙子孙女们,尽量在老人家 健康 的时候,能来就多回家看看老人,不能来就经常打电话开视频问候一下老人。想给老人买东西别找借口,网购快递方便的很,不用亲自回家面对真人的。

如此以来,万一老人家哪一天突然归西了,也不致于因为没有尽到孝心,就后悔得哭天喊地,抱恨终身。

别说那么多废话,你想回去就回去,不想回去就不回去,孩子太小真是真的,活着的时候只要你孝敬了,你心里会心安的,如果生前没有尽孝心,你回不回去都没用。

问:老人去世,孙子辈一定要回去奔丧吗?

老人去世,能称上老人,就一定要过六十岁,如果是六十岁的老人,孙子最小也应该是入学的年龄了,去世的老人如果是七十岁呢?孙子就高中将毕业或已上大学了。六十岁的老人孙子还不会爬,这现象会极少的。

爷爷去世,十来岁或二十多岁的孙子能够奔丧而不去奔丧,你说合适吗,如果六十岁的爷爷去世,孙子在冬天还不会爬,而且和他妈在三百里之外,这和他妈不去给爷爷奔丧,倒也情有可原,必竞婴幼儿是怕感冒的。

如果孙子已经懂事,他的脑子里是有爷爷这个形象位置的,现在不之上他去奔丧,他 情感 上过不去是一回事,等他长大成人后,他会一辈子对爷爷有内疚的,不要给幼小的心灵埋下对亲人的忠憾。如果是做儿媳妇的不愿意去奔丧,不要把下一代给带坏了,必竞孙子是爷爷的后辈人,是爷爷的一条根脉,与爷爷是血浓于水的。

孙子穿的是花花孝,孝帽上要缝一个红布葫芦的。

孙子如果是二十左右岁,已是成人,有了独立的认识,他更应该去给自己的爷爷去奔丧了。爷爷去世,成年人的孙子除去父亲叔伯外,孙子就是主孝子,如果是长孙,头孙是顶一子的。长孙在父亲不能扛幡时,长孙就要顶起父亲扛幡。

所以,爷爷去世,已经记事的孙子,是应该去奔丧的。

奶奶过世了,所有儿孙都急忙回去祭奠,唯独堂姐没有回去,当她说出不回去的理由,所有亲戚朋友都对她唾骂,还说以后不认她这个侄女了

奶奶是在10年前过世的,当家里通知我奶奶过世了,第二天,我哥、我以及堂弟他们都急忙赶回老家。当我赶回家时,已经是晚上十二点了,奶奶当时已经入殓了。奶奶是在我家过世的,是母亲在临终前一直照顾她直到离世的。在房子前面的空地上,用蛇皮纸搭建的一个很大的棚子,用来办理丧事。

依据家乡的风俗,家里老人去世,子孙们需每天晚上守灵,直到下葬。尤其是出殡前的晚上最重要,有些人家为了将丧事办得风光,还会请人来哭灵,唱戏,为逝去的亲人长脸,算是对亲人尽最后一份孝心。

白天,大伯、父亲以及小叔他们已经商量与计划好了丧事的相关事宜,并请来了道士给奶奶超度,也请地仙看了下葬地点,看好了下葬日子,在奶奶去世后的第六天准备下葬。当时这个日子的话,合配每个家人的生辰八字,相冲的影响最小,只有我和大伯的儿子两个人需在出殡前,不要在棺材前出现,避免煞气冲到我们两个。

我们几位孙子都早已回家了,为奶奶的丧事忙前忙后。农村办白事也讲究一个脸面,从丧事的举办情况可以反映子孙后代们是否孝顺。父亲、叔叔他们出钱出力,我们5位孙子辈每人出了800块钱用来买鞭炮,买花圈,以告慰奶奶的在天之灵。在农村 ,鞭炮的声音就是脸面。鞭炮声音是否响亮,放的时间的长短,是一项很重要的衡量标准。

然而在临近出殡的前一天,堂姐却还未回来参加奶奶的丧事。堂姐是大伯的女儿,我们请大伯打电话问堂姐,为什么奶奶过世不回来,大伯转告说,堂姐以及堂姐夫都请不到假,公司不批。听到这句话,小叔以及姑姑他们马上生气了:

堂姐是大伯的长女,大伯还有一个儿子,堂姐也是我们这个大家庭唯一的一个孙女,三叔、小叔生的都是儿子,所以当孙子众多的时候,孙女反而成为家族的团宠。整个家族以及姑姑他们都很重视侄女,不像别的家族一样,重男轻女排斥孙女;奶奶也是对堂姐照顾有加,给予了很多的关爱。

可以说我们几姐弟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小时候还是缺吃少粮的时候,父亲、大伯他们这些顶梁柱,长期在外地搞副业,经常是很长时间都不在家,母亲以及婶她们平时也是忙于农田里的农活,没有多少时间来照顾我们,我们就是被奶奶一手拉扯大的,想起以前奶奶将堂姐以及我们背在身上,还要去干农活的事情,一切还历历在目,仿佛是不久前的事情。

大伯对堂姐也是很生气,由于堂姐不回来,被亲朋好友们骂不孝孙女,还让自己脸面无光,在亲戚朋友间抬不起头来。大伯多次打电话给堂姐,可她还是坚持不回来。自己的奶奶过世,我想不管哪个公司,碰到员工家里出现丧事,不会拒绝请假吧,谁还没有亲人,谁还没有经历过亲人的去世呢?

所以堂姐表面上说是请不到假,实际是怕回来要花钱,而且请假会扣除很多的奖金。在堂姐的眼中,钱比奶奶重要,比亲情还重要,为了挣钱,可以不参加自己奶奶的葬礼。事已至此,我们也不愿再提及堂姐。

在亲人过世,准备封棺前,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风俗,那就是所有家人要剪自己衣服的一小块布,再用布包在一起放在逝者的胸前,作为逝者与子孙后代的沟通纽带。村里的老人说,这样逝者可以托梦给亲人,保佑亲人。堂姐没有参与奶奶的丧事,自然就没有剪衣服上的布,不知道奶奶会不会介意这个从小带大的孙女为何没有送自己最后一程。

在出殡后,儿孙这些男丁们会戴着孝布,在棺材前面,依次排队进行跪拜,直到扶灵的人走到身前,才起身往后走,继续跪拜,以感谢奶奶的养育之恩;女儿、儿媳,孙女等女眷们会披着麻布,在棺材的后面弯着腰,低着头拉着一块很长的麻布进行吊唁,代表依依不舍奶奶的离去,从家里出殡开始,一直沿续到下葬的地方。

我们将奶奶的丧事办得很风光。我们也请来了哭灵的人来增加气氛,还请了人来唱戏,因为奶奶喜欢热闹,喜欢听戏;还请了乐队来助阵,我们请了一个乐队,姑姑她们也请了一个乐队,洋鼓洋号很是热闹。鞭炮从家里一直摆到了下葬的地方,基本是三步放一箱鞭炮,鞭炮是那种冲天的鞭炮,整个过程差不多鞭炮声不断。没有堂姐在,奶奶的丧事照样办得体面。但是通过奶奶的过世,让我们看清了堂姐的为人。

后来过年的时候,堂姐回娘家拜年,给我们家以及小叔,三叔他们拜年,三叔以及小叔他们将堂姐、堂姐夫她们提过来的东西丢出门外,不让她们进屋,“你们还有脸回来,你不是挣钱比奶奶过世还重要吗,以后不要再来了”。

堂姐后来知道自己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后来再三请自己的父亲:大伯出面来说好话,看在大伯的面子上,三叔以及小叔他们让步了。来年堂姐与堂姐夫来拜年,也不再赶她们走,将她们的东西丢出去,但是也不去堂姐家走动,曾经叔叔、姑姑他们把堂姐当亲身女儿一样看待,可堂姐伤了他们的心。一直到现在,叔叔他们与堂姐的关系都没有恢复到以前,亲情一旦出现了裂缝,就无法再弥补。

通过堂姐的事情可以看出,自己的爷爷与奶奶去世,孙子辈必须要回去,说请不到假的话纯粹是借口,只会招致亲朋好友的唾骂,被村里人瞧不起。子欲养而亲不待,生前不能尽孝,在爷爷、奶奶去世的时候,孙子辈送他们最后一程是最起码的尊重,何况还是最亲的人。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去世可以不闻不问的人,也不值得交往。

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人心,也照出了堂姐内心的丑陋一面。钱没有了还可以再挣,但是亲人失去了,是再多的钱都无法弥补的,何况还是将自己带大的最亲的奶奶。希望天下的爷爷、奶奶能 健康 长寿,所有的儿孙都能孝顺自己的爷爷奶奶。老有所养,幼有所依!

奶奶去世孙女花圈挽联怎么写

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

老婆的奶奶花圈挽联怎么写

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挽联是一个人死后家人对她的人生一个概括的总结以及对她的怀念之情,不是一个固定的模板。

奶奶去世孙女婿怎么悼念

沉痛悼念尊祖岳母大人千古 愚孙女婿乄乄乄 敬挽

注;祖岳母是正式称呼。平常背称,奶丈母娘、祖丈母娘。

妻的祖父称祖岳父。妻的祖母称祖岳母。 你是孙女婿。

妻的外祖父称外祖岳父。妻的外祖母称外祖岳母。 你是外孙女婿。

妻的伯父称伯岳父。妻的伯母称伯岳母。 你是侄女婿。

妻的叔父称叔岳父。妻的叔母称叔岳母。 你是侄女婿。

妻的舅父称舅岳父。妻的舅母称舅岳母。 你是甥女婿。

妻的姑父称姑岳父。妻的姑母称姑岳母。 你是侄女婿。

妻的姨父称姨岳父。妻的姨母称姨岳母。 你是甥女婿。

悼念女婿的奶奶花圈挽联

生勤俭持家有道儿孙满堂,

匆匆离世举家哀痛音容犹存。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上联: 人间八旬登鹤去

下联: 天国一岁重生来

一生俭朴留典范

半世勤芝传嘉风

慈竹风摧,鹤唳一时悲属纩

西山日落,鸠扶只影恨含饴

左写;沉痛吊唁岳母大人仙逝,右写;孝左婿xxx,右女xxx敬挽!

爷爷去世孙子怎么写挽联奶奶去世好几年了 爷爷姓王名军成 奶奶姓郭名春萍

那我先送一句话给你:细节决定成败!无论大事小事都应该诚实对待,无论善意恶意,我们不需要谎言其实,交友第一原则就是诚信你要看好了

奶奶去世孙女上礼1000元少吗

还要买菸,1000反正不算多的,看个人情况吧、手上富裕就多给点

家里奶奶去世孙女带孝多久

每个地区不一样,就拿我们这里来说吧,按说是三年才除孝,但实际上,过了十来天后,只是去上坟时才带。三年后,上坟也不带了。

刚去世奶奶挽联

一生勤俭持家有道儿孙满堂,

匆匆离世举家哀痛音容犹存。

上联: 人间八旬登鹤去

下联: 天国一岁重生来

一生俭朴留典范

半世勤芝传嘉风

慈竹风摧,鹤唳一时悲属纩

西山日落,鸠扶只影恨含饴

xxx载甘苦尝尽两袖清风辞世去

四世同堂春晖未报一生常念哺育恩

横批:音容宛在

慈颜已逝,风木与悲

长记慈惠传后世 ,永留典范在人间

同事的奶奶去世挽联应该怎么写

一世勤俭相夫教子德荫后辈,毕生辛劳持家惠眷光照秋千。

孙女送奶奶挽联如何称呼

祖母功德修圆满,驾鹤西游离尘去!孙女挥泪送之行,一家托福顺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