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妈妈(续)

妈妈 0 61

陪读妈妈(续),第1张

陪读妈妈(续)
导读:今天上午又见到了之前讲过的那位陪读妈妈,见她又在急慌慌地打电话,不禁叹息。 上次写那篇《陪读妈妈》的时候,我们和孩子还都在苦苦煎熬着备考。那时,我为了不太焦虑,把自己的闲暇时间都用在了写作训练营里,而那位大姐,(我姑且称她玉妈吧)把自己整个

今天上午又见到了之前讲过的那位陪读妈妈,见她又在急慌慌地打电话,不禁叹息。

上次写那篇《陪读妈妈》的时候,我们和孩子还都在苦苦煎熬着备考。那时,我为了不太焦虑,把自己的闲暇时间都用在了写作训练营里,而那位大姐,(我姑且称她玉妈吧)把自己整个儿的身心全部放在了女儿身上。她不仅自己调着样地给女儿做饭,还隔三差五地去附近一个餐馆给女儿端个菜。学习上,学校里发的文综题她都一笔一划地帮女儿抄好,甚至因为担心我们这个普班抄的不全,去借了实验班孩子的教材来抄。为了女儿可谓操碎了心!课外班的补习一直坚持着,直到中考的前一天还在补习语文。

好容易熬到中考,一早我们这些家长都把孩子送到了校门口,颇有些送儿上战场的气氛。在校门口儿看到了玉妈,她看起来还好,不像往常那样愁眉苦脸。

中午十一点多,我们又都去校门口接,巧的是又碰到了玉妈。她说,闺女不让我来,我把饭做熟了就来这儿接接她。六月的太阳火辣辣的烤的人像是要熟了,她一身麻质的裤褂都已经透出汗渍,自己却是浑然不觉。用手里接到的广告纸遮着阳光,双眼一刻不停地在陆续出来的学生中寻找着。那时我接到儿子先往回走了,走到半路,玉妈从后面风风火火地骑自行车赶了上来。我问:孩子呢?

“早到家了”,她答,“刚才给我打电话了。”看着她风似的从身旁驶过,我只觉得可怜这位妈妈。

中午让儿子午休半个小时之后,我们又出发去了学校。看着儿子消失在人群中,我飞快的往回走,天太热啦!玉妈又在此时冲到我眼前,依然是骑着她那辆旧自行车。她急得要命:“妹子,我闺女的手表忘带了,你说这时候能进学校去送吗”我也跟着急起来“那给老师打电话,让小玉来校门口取吧!咱们进不去的。”于是我帮她给班主任打电话,她再三跟门口的警卫商量,可是老师一定是忙的没时间接电话,警卫也自然不会放她进去。看看没别的办法,玉妈就将表放在了门卫室。我劝:没事儿,考试当中如果怕时间把握不好可以问监考老师的!

第二天中午,我接了儿子往家走,远远看见前面的玉妈一手推着车子一手在听着电话,走到跟前,儿子照例向她打声招呼,我们就朝前走去。她却一把拉住我,将自行车往我手里一推,说:“老妹帮我推着,我家小玉的准考证好像丢了。”我推过自行车,看着手把上挂的一杯鲜榨柠檬汁,知道那是她买给女儿的。

那边她一个劲的跟电话中的人道谢:谢谢刘老师了,谢谢您,我现在就问问小玉。

然后她一边拨电话一边飞快的跟我说:“可能是我闺女的准考证落在考场上了。”电话通了,她急火火地冲着电话那一端的人喊着:你的准考证呢什么?你不知道在不在?你去找,快点!我等着给你们老师回话呢!

这个电话刚放,她又拨了一个号码,张嘴就说:你快点帮她找,看看有没有话没说完可能闺女的电话又打进来,她又开始冲小玉嚷起来:“你找不着了?啊?没有准考证你下午还怎么考试?”

我劝她:别喊了,还有一场呢,现在赶紧跟老师联系,是现在去取还是中午再取,反正老师是有眉目才会给你电话的。

她听了忙又给老师打,后来筋疲力尽地回家去了。

考试成绩揭晓,小玉仍是平时的分数,好高中没的上,连一般的高中也不够分数。玉妈仍在忙着给女儿找学校,说实在不行就去读个私立高中,谁让女儿不去职教呢。

这几天也陆续接到她几个电话,有的是问报志愿的一些具体问题,有的是女儿出去玩,不接电话她找其他同学的号码,还有的因为啥事我忘了。总之我是听着都累!

今天,我们是被叫去签字的,家长学生都要求去,刚一到那儿,就看到玉妈又在急得跳脚,说是小玉从姥姥家坐公来,到现在一个多小时了也没到。我默默转身,没上去说话。后来,她放下电话后看到了我,长舒一口气说:找着了,这就到了。原来是这小玉自己坐公交不知道公交到哪一站了,也不知还有多远才到,于是给她妈妈电话,玉妈让她问问司机或者身边的乘客,她不问,再给她打电话她不接,急得玉妈怕是丢了这个娃。玉妈又说,这个不接电话忒不好,那天和同学去看**也是,中间接了个电话,我就听到她喊:“别碰我”然后就挂断了,我就担心是遇到坏人了,打电话吧,就是不接。

我这时突然憋不住说了一句:要搁我,到家就揍她一顿。

我的天啊,这位妈妈的内心是得有多强大,我看着,听着,写到这儿,都要崩溃了。

陪读妈妈为了孩子,放弃做自己,值。孩子是父母的骄傲,自古以来,母以子贵,没有那个母亲为了自己,而不管不问孩子的, 这就是母爱的伟大所在!

陪读不仅是妈妈对孩子的看管,更是爱的陪伴,孩子寒窗苦读,妈妈风雨陪伴,不管将来孩子如何,只要孩子努力了,妈妈尽责了,就无怨无悔,一切都是值得的。

陪读的妈妈,会很辛苦,而且又很寂寞。无论寒暑,为了孩子学习,都要一直陪伴左右,不能休息。冬夜,因为晚自习时间很长,并且晚上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的冷,又比较危险,所以妈妈一般都是会陪同孩子一起去晚自习,接送孩子上学回家。

陪读的妈妈很无奈,在自己最好的年纪,最好的时光,做了陪读妈妈,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有的人甚至辞去了得来不易的工作,一心陪伴在孩子身边。

有的母亲发出内心呼声:我也不想陪读啊,可是为了孩子以后没有怨言,也为自己不留遗憾,别人这样做了,我没有理由不这样做。

当我们不再单纯的渴望下课,渴望放学吃饭的时候,青春就已经凋零。每天送孩子上学,上班,下班,接孩子放学,做饭,辅导作业,日复一日,忙的晕头转向。

可怜天下父母心!

第一,陪读是由母亲的生活状态决定的。

我觉得能为子女做出“牺牲”的家长多半是因为他们自己的人生没有什么值得“牺牲”的。

这完全不是因为母爱的高低做出的选择,而是由母亲本人的生活状态来决定的选择。

假如你只是一个小职员,没有什么朋友,也没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夫妻感情比较平淡,让你背井离乡陪孩子读书,那你可能不需要做过多的考虑,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程。

假如你工作出色,有很多闺蜜,有很多爱好和特长,夫妻感情密切融洽,让你背井离乡陪孩子读书,那你肯定先考虑的是如何双方兼顾,既给孩子提供好的环境又不至于完全抹灭自己的生活。(我记得我看过一个高票答案,是说自己的妈妈如何在工作上十分出色,又照顾好了家庭又培养好了她的。这才是牛逼的妈妈,典范的妈妈)

换句话说,有本事的妈妈也不会面临非要牺牲自己才能成全孩子的局面。——她一定会尽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提供孩子需要的资源。

换句话说,没有本事的妈妈格外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本事。——她不过是在自己没本事的情况下,把无用的人生叠加到孩子的生命里,让孩子来帮自己实现价值罢了。

就像评论中 @刘泽洋 说的,个体的生活越完整,越成功,就越能为下一代提供好的条件和想象空间。把自身的信念全部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很容易出问题,并且某种程度上是不负责任。

当然,事实情况是,有很多出色的孩子都是由全身心投入到他们身上的母亲养出来的。(孤注一掷的成功欲望,忍辱负重的成功行为等)

非常出色的母亲倒不见得孩子也一样那么出色。

就像穷人家的孩子有时候是很有成功欲望的,我一定要奋斗到那样的目标。

而中产家庭的孩子有时候野心反而没那么大,我过快快乐乐的日子就行了。

再说了。这种牺牲,不是真的像大家看起来那么痛苦。

对于陪读的妈妈来说,如果不需要自己再工作赚钱养孩子,只是陪着读书而已。其实是很轻松的。大家自己想想上学的时候和上班的时候比起来哪种日子更轻松吧,特别是你根本不需要学,不用操心自己的成绩,只是看着边上某个同学学而已。然后做一下一日三餐。难道比那些全方面兼顾,工作、家庭、父母、亲朋、个人爱好都处理好的妈妈要累吗?

再说很多孩子选择走音乐这条路,是父母引导的。那么孩子有这方面的天份,有资格去更好的地方奋斗,已经算是一种成功了。他们愿意送孩子去进修获取更大的成功,等于是种什么种开什么花,不过是各家念各家的经,不比别的家庭难。而且有经济条件让孩子学习这种很花钱的东西,还能支撑妈妈不上班,这已经算是很优渥的家庭条件了。这样还叫牺牲,让那些真正辛苦的妈妈脸往哪搁。

第二,陪读是由母亲的教育观念决定的。

中国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不争的事实,这造成了很多异地求学。可是在国外也有这样的资源不均吧。真正想去追求自己梦想的少年们都是怎么做的?人家大多是独自去外面求学吧。即使在中国,独自求学的孩子也不少啊。比如乡里的孩子到镇上,镇上的孩子到城里,城里的孩子到别的学校。学校是有寄宿的好吗???又不是非在外面租房子。。。

学校是有食堂的好吗?又不是非要自己做饭。。。学校是有洗衣房的好吗?甚至不需要你自己洗衣服。。。难不成那些寄宿的孩子都没有出人头地?有父母陪着的孩子都成功了?

何况还有那么多没有读书却早早在外打拼的孩子呢,也没见他们父母跟着照顾。。。

年纪小小当兵的也n多,有父母陪着去部队吗?

只是在陪读的父母的观念里,读书的孩子,除了读书其他什么都不用做/不能做/不准做。

所以不仅仅是这种学特长的有陪读的,高考中考的都有陪读的。我阿姨为了我弟弟每天中午能方便的吃到她的饭,放学后不浪费时间在路上,特意在学校边上租了房子。(不过还不至于夫妻分离)。但我阿姨就是典型的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的人,她聊天的3句话里两句是和我弟弟相关的。

第三,陪读是由孩子的情况决定的。

孩子不属于能独立生活的人。或者说孩子不能很好的规划时间分配,不能有效的管理自己。需要别的照顾、监督。我认识的人有9岁就让孩子自己坐飞机从上海去广东玩了一圈回来的。也有15岁了妈妈不在家不知道去哪吃午饭的。你当然不能指望后一种孩子能在妈妈不陪读的情况下在外求学。

孩子太小了确实需要陪伴,这个毋庸置疑,但是在陪伴的同时,关键还是教会她对自己负责,学会时间分配和管理自我。父母可以一边陪一边教会她对自己负责,然后慢慢就撒手了。陪个7、8年?在我看来就不应该了。没有教会她自己管理自己,到了大学父母一撒手,该变坏还是变坏,你说呢?

总结:陪读不陪读,无关牺牲与否。不过是母亲基于自己的生活、育儿观念、孩子的情况作出的选择而已。我不觉得这样的母亲更高尚。

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从小就会让她明白人生是她自己的选择,而不是我帮她安排的道路。如果她要走自己的路,首先要有自己照顾好自己的本事,能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其次才是为梦想打拼呢。让我为你的梦想牺牲我的人生,我办不到。但若让你为我的梦想牺牲你的人生,我更办不到。

你去异地上学,得国际大奖,我当然不会拦着你,但我也不会跟着你。

(如果儿女去的是很流弊

陪读妈妈为孩子放弃做自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个人价值观和家庭权衡。然而,我会尝试从主观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陪读妈妈为孩子放弃自己的事业或兴趣可能会对她个人的成长和满足感造成影响。有自己的事业或兴趣可以让人感到自主、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如果陪读妈妈完全将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可能会感到自我价值缺失和心理压力。因此,个人发展是重要的,陪读妈妈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然而,第二点要考虑的是陪读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陪读妈妈的陪伴和关注对孩子的情感发展和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她的投入可能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种牺牲是为了孩子的福祉和全面发展,这是陪读妈妈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因素。

第三,家庭经济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陪读妈妈放弃自己的事业或工作意味着家庭可能会失去她的收入来源,这对于家庭财务稳定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挑战。在一些情况下,陪读妈妈为了确保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不得不做出牺牲。然而,家庭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因素,并找到平衡点,以确保家庭的持续稳定和发展。

接下来,社会对陪读妈妈的看法和评价也会对她产生影响。陪读妈妈的角色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肯定或贬低。在一些社会中,陪读妈妈可能被视为献身和责任感的表现,而在其他社会中,她可能被认为是缺乏独立性或能力。这种社会压力和评价可能会对陪读妈妈的心态产生影响,使她在做出放弃自己的决定时感到困惑或内疚。然而,重要的是陪读妈妈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并不受外界观点的干扰,坚持自己认为对孩子和家庭最有益的选择。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家庭和情况都是独特的。对于一些陪读妈妈来说,放弃自己的事业或兴趣可能是必要的,因为家庭需要她的陪伴和支持。而对于其他人来说,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追求个人发展可能更为重要。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使得陪读妈妈可以同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

总结起来,陪读妈妈为孩子放弃做自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个人发展、孩子的需求、家庭经济、社会压力等多个因素。重要的是,陪读妈妈应该在权衡利弊后做出最适合自己和家庭的选择,同时寻找平衡点,以满足个人和家庭的需求。

  为了儿子的前途,她将儿子送到国外读书,自己也跟着来照顾他,当起了“陪读妈妈”。可没想到的是,当她们母子出国之后,厄运却接踵而至:先是留守国内的丈夫变了心,十几年的婚姻画上了句号;紧接着,儿子就读的那所学校被勒令关闭;后来,儿子又因为砸坏了酒吧的玻璃,需要赔偿一大笔钱,否则就要被送进警局……在一连串的打击面前,这位坚强的母亲没有消沉,她不辞辛苦地在旧书里“淘金”,开始了独特的海外创业生涯。到后来,她不仅将儿子培养成材,而且在创业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连遭打击,万般无奈之下卖书救急

生活,到底是什么颜色的?站在新加坡的街头,38岁的王慧敏心中充满了困惑。

一周前,她接到了来自国内的电话,半年未见的丈夫,竟在电话那头说出了“离婚”两个字,令她如雷轰顶。

想想十几年前,他们刚结婚那会儿,生活虽然清苦点,却甜蜜无比。后来,有了宝贝儿子。再接着,在沈阳一所高校当老师的丈夫下了海,他挣到钱以后越来越不顾家,儿子在学校也不求上进。春天的时候,百般无奈的王慧敏,将13岁的儿子汪小强送到新加坡读书,自己也辞去工作,一起跟过来照顾他。没想到时间仅过去半年多,从国内就传来丈夫变心的消息。更可怕的是,儿子所在的新加坡学校,竟然由于不具备办学资质而被勒令关闭了……

该怎么办?一时手足无措的王慧敏欲哭无泪。

这是2007年冬天。一连串的打击,逼得王慧敏几天都没有说话,她对生活充满了绝望。

“妈妈,我们现在怎么办啊?”向来大大咧咧的汪小强也慌了神,他守在母亲身边,眼神里充满惊恐。

王慧敏搂住儿子,不停地叹息。

也许是儿子的无助给了身为母亲的她振作起来的勇气。后来,王慧敏想尽了办法,辗转再三,运用一切关系帮儿子办妥了转学手续,将汪小强转入了具有正规资质的一所学校。那是一所治学严谨的传统学校,学费也相当高。入学后,儿子仍然寄宿,王慧敏则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安顿下来。当时,王慧敏与丈夫汪江的离婚手续已经办完,她拥有的钱并不多,生活一下子拮据起来。

2008年5月初的一个周末,王慧敏正在收拾屋子,儿子突然出现在门口,满身酒气,身后还站着两个彪形大汉,自称是酒吧的保安。

“夫人,您的儿子违反了不准未成年人喝酒的规定,还砸坏了我们酒吧的玻璃。本来,我们可以把他直接送回学校或者警局,但如果你赔偿我们的损失……”对方提出了条件。

“妈妈,不能报警啊!那样的话,我会被学校开除的!”早已吓得酒醒的汪小强,哭着哀求王慧敏,“妈妈,我以后再也不敢了。求求你,别让他们报警……”

眼泪,随着王慧敏的叹息声一起滚落,她看着不争气的儿子,点了点头。

那是一笔不小的赔偿,王慧敏从银行取出了母子俩全年的生活费,可还是缺一点。怎么办?她打量着简陋的屋子,目光落在了屋角的那只略显破旧的皮箱上。

那是两箱旧书,是当大学教授的父亲珍藏多年的宝贝。出国前,老人家曾千叮万嘱叫她替汪小强带着,告诉孙子千万不要忘记了学习祖国的文学。想到这儿,王慧敏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街上有收旧书的摊子,她曾经注意过。现在,也只有这样才能救儿子了。

擦干眼泪,王慧敏挑选了lO本旧书出了门,心里充满了对父亲的愧疚。她没想到的是,10本旧书竟卖了不少钱,除了还清酒馆的钱之外,她的手里还余下了一部分生活费。

那晚,汪小强在灯下读书,王慧敏在思索生存的办法。她想到收书人的话:“新加坡有许多华人华裔对这样的旧书非常感兴趣,很有市场。”

不如就开一家旧书店吧,出租旧书,没准也能赚到钱。她这样想。

“书香”结缘,英国汉学家走进了她的世界

2008年9月,王慧敏回沈阳变卖了在国内的房产,然后回到新加坡。她租下了一处旧式小木楼,楼下做旧书收售门市,楼上当卧室。“书香”旧书店就这样开张了。

当时,父亲送给他们的那两箱子古书几乎成了店里全部的陈列。“书香”显得空空荡荡的,路过的人进来转转,三两分钟就转身离去了。王慧敏意识到,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必须多进些旧书来充实书店,二来也得有些经典的藏品吸引顾客。于是,她请父亲从国内寄了一些中文版本知识的课本来,白天开店,晚上就挑灯苦读专业知识。稍稍懂了一些之后,她就开始出去收旧书。

收书是个苦差事。当时的王慧敏,对居住的环境还不太熟悉,她边打听边问路,找到华人较为集中居住的社区,挨家挨户地问。很多人家把她当成了推销员,连门都不愿意开;还有的时候,人家热情地把“旧书”搬出来了,她却发现那只是看旧了的书,根本不是自己要的旧版本的、年代久远的书,并不具备收藏价值……这样漫无目的地找,效率自然相当低。后来,王慧敏自己做了许多的小卡片,写上自己的姓名、电话,每到一户,都恳请对方,如果有旧书就打电话通知她。如此一来,效果还算不错,到年底,“书香”终于书香渐浓,顾客也多了起来。

生活的艰辛和母亲的日夜操劳,使得汪小强也懂事起来,他终于痛下决心潜心学业。那个期末,汪小强竟然考了全班第9名,王慧敏高兴得涌出了泪花。

从2009年春天开始,有一段时间,一名40多岁的白人男子几乎天天都来光顾“书香”。王慧敏和他打招呼,忍不住问他为什么对中国文化有如此浓厚的兴趣。那男子告诉她,他叫杰克·约翰森,英国威尔士人,母亲在新加坡的一所大学执教。早年,他曾赴中国留学,获得了汉学硕士学位,研究的就是东方文化、民俗。他还有个中文名字,叫乔杰文。约翰森的工作不是很忙,他没事的时候经常来店里向王慧敏讨教一些中国文化,一来二去,两人就渐渐熟稔了。

有一天,约翰森从一个标明“非卖”的柜子里发现了一本1922年汇文版的《中国民间剪纸汇览》,兴奋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捧着那书,前前后后翻了好几遍,连声问王慧敏:“这本书,你能不能卖给我?”

“这是我父亲的藏品,是很珍贵的东西,不能卖的。”王慧敏微笑着摆摆手。

遭到婉拒的约翰森遗憾万分,他几乎不舍得把书放回架子,下意识地张开口,微微颤动地伸出右手,手心向上作乞求状,喉咙里发出一声“呃呃”的怪调,仿佛是开口“行行好”的前奏。王慧敏见状又好笑、又着急,问他:“先生,你真的喜欢这本书吗?”约翰森忙不迭地点头,说这是他寻找了多年、向往了多年的一本古本。

答:陪读妈妈的优点

首先,陪读妈妈能够更好地照顾孩子。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能够与孩子更多地交流沟通,配合老师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其次,陪读妈妈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有时候家长比老师更了解。通过与孩子的日常接触,家长可以更好地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及时辅导和纠正。家长和孩子更亲密的关系也可能会让孩子更加乖巧听话。

再者,陪读妈妈还可以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孩子的成长受家庭教育影响最大。通过家长的精心陪伴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助于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

缺点

然而,陪读妈妈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方面,孩子过分依赖父母存在可能性,无法面对挫折。另一方面,陪读妈妈由于长时间不参加工作,可能会导致自身的知识、技能不再跟上时代潮流,或者丧失事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是否值得

那么,陪读妈妈是否值得,还要看具体情况。家庭经济情况、教育理念、孩子的性格和学习情况等因素都需要考虑。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经济未来发展前景较好的情况下,母亲可以考虑不进行全职陪护,带着孩子一起面对更高的职业发展。如果家庭经济压力较大,或者孩子的学习情况需要着重提高,陪读妈妈则可以考虑辞去工作、半工半读、在家办公等方式,全身心陪护孩子。

综上所述,陪读妈妈为孩子放弃自己的职业发展是一种伟大的爱,但是否值得却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母亲需要再作出决定之前,科学地权衡利弊,做出最合适的选择。陪读妈妈应该和孩子做一个学习、生活的规划,妈妈做些适当工作,不要整天围着孩子,应该有一些自己的支配时间才对,给彼此一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