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谈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被爱养大的孩子,到底有多幸福?

老人 0 69

尹建莉谈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被爱养大的孩子,到底有多幸福?,第1张

尹建莉谈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被爱养大的孩子,到底有多幸福?
导读: 近日,教育家尹建莉老师,在视频中讲述这样的一件事情: 圣诞节在他们家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日子,等同于女儿圆圆的另一个“儿童节”,每一年,他们都会以圣诞老人的名义,为女儿精心准备她想要的礼物。 尹建莉老师告诉女儿,每年的这个

近日,教育家尹建莉老师,在视频中讲述这样的一件事情:

圣诞节在他们家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日子,等同于女儿圆圆的另一个“儿童节”,每一年,他们都会以圣诞老人的名义,为女儿精心准备她想要的礼物。

尹建莉老师告诉女儿,每年的这个时候,有一个很可爱的老爷爷,会给小圆圆送礼物。

女儿还很奇怪地问她:“为什么我想要的礼物,圣诞老人就知道,还恰好给我送来这个(礼物)呢?”

尹建莉老师笑着告诉女儿:“你跟爸爸妈妈说这个愿望的时候,让圣诞老人给听到了,所以他就正好给你送来了这个(礼物)。”

在女儿圆圆上小学前后,她就已经知道这个(礼物),不是圣诞老人送的,而是爸爸妈妈送的,但是她也愿意配合我们这个“ 游戏 ”。

孩子总要长大童话总要消失。圣诞老人虽然和童年一起慢慢远去,但父母愿意用爱延续这份快乐。

而这份爱,让女儿圆圆愈来愈优秀:学习成绩优异,曾连跳两级,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学生。

16岁时参加高考,语文分数高达140分,更以超清华录取线22分的成绩同时被内地和香港的两所名校录取,后从美国常青藤盟校硕士毕业。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父母的爱所培育出来的人,往往都是有缺陷的人。”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主人公松子有一个长期卧病在床的妹妹,正因为如此,在松子整个成长过程中,父母把所有的爱和关注都给了妹妹。

可怜的松子从童年时就一直被忽视,缺少关爱。所以,在她小的时候,就学会扮鬼脸逗父亲,也是从那时起,松子逐渐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她的一生都在各种亲密关系里寻找爱和接纳,哪怕是被虐待、被欺骗,也不愿意离开对方,最终孤老终生。

曾经看到一句这样的话:童年时缺爱的孩子,将终其一生在各种关系中寻找爱,弥补过去的创伤。

松子把几乎全部的能量都用来寻找爱和自我怀疑上,总是会觉得自己不配被爱,内在的消耗过多。

于是,她用了自己的一生,来找寻童年失去的爱,而忘记用足够的精力和能量去 探索 和成长。

著名心理咨询师说过:“小时候被好好地爱过,用爱养大的孩子,是很幸福的。”

前段时间,河南郑州的一名小女孩羡煞了无数网友,原来在她的生日,爸爸为了给他一个惊喜,在 汽车 的后备箱准备了一份仪式感的生日礼物。

他在里面拉了横幅,放满了气球、蜡烛以及准备好的鲜花和生日礼物。爸爸化身为王子,很绅士地打开后备箱,单手拿出一束鲜花,在女儿面前鞠了一个超大的躬,送给女儿。

看到爸爸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女儿幸福极了,开心地给了爸爸一个吻,随后在爸爸怀中傻笑。

很多网友看到这一幕,羡慕不已,纷纷表示:好浪漫的爸爸,羡慕。更有网友说:被爱养大的孩子,太幸福了。

俄罗斯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干的事,关键是怎样用爱教育孩子。”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

首先,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对于孩子来说, 父母的陪伴与关爱是他们需要的全部,而且他们所有 情感 的萌芽也都始于父母。 所以,不管多忙,都要留些时间给孩子,停下忙碌的脚步。

最近,泰国有个视频广告非常火,一对父母带着5岁的孩子去买IPA,售货员却说:“IPA适合12岁以上的孩童使用,他年纪还小,应该跟您享受家庭时光,好好的去了解温柔与爱,享受父母的陪伴,在他变得太冷漠之前。”

陪伴是让孩子产生安全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多少言语,哪怕是静静地陪着孩子,他们就能体会到父母的爱。

其次,让孩子生活得有仪式感

村上春树说:“仪式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仪式感带给孩子的是父母满满的爱,在仪式感的瞬间孩子的内心无比的笃定自信。仪式感,是对孩子精神的富养。

朋友马姐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儿子也是活泼开朗。每次下班、放学的时候他们都会对家人说声“我回来了”;遇到各种节日、生日时,没有特殊的情况,全家都会一起过节,或出去游玩、也会相互送礼物。

有人说仪式感高大上、假大空,其实不然,仪式感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仪式感其实无处不在。比如早起说“早安”,睡前到“晚安”,出门前给彼此大大的拥抱,相信,每一个人都不会辜负美好的每一天。

第三,多引导、多鼓励孩子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段时间里,父母要做的是多引导、多鼓励,允许他们慢慢成大,慢慢进步。

一个叫大熊的男孩,成绩十分优异,美中不足的是他有点口吃。因为口吃,大熊很少在课堂举手发言,妈妈更是担心孩子会因为自己的这点缺陷,自信心受到打击。

于是,妈妈每天陪伴大熊练习,在朗读或者对话的过程中,即使儿子有意扳着,但还是磕磕巴巴,而她丝毫没有表现出愤怒,依然耐心地鼓励儿子。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大熊的口吃改变了好多,也敢于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了。

有这样的一句话:“只有爱才能培养孩子 ”,正是大熊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加上耐心的引导与鼓励,让大熊重新找到了自信。

《圣经》上有句话说得很好:“儿女与父母之间的一切都是为了彼此成全,使彼此成为更懂爱、更有爱,更会爱,更善于传播爱的人。”

前一阵,是等等10岁的生日,孙俪晒了给等等庆生的照片,并感慨地表达了对等等的感谢。孙俪写到:谢谢你等等。

看完孙俪的微博,让我明白,原来在有了等等的这些年,不仅让她感受到为人母的喜悦,更是在等等身上看到了爱。

等等在意父母的 健康 ,为妈妈泡茶,还用零花钱给妈妈买礼物,并时常赞美妈妈。这些都让妈妈感受到了爱和温暖。

这样一个有爱的孩子,令人羡慕不已,但其实能养出这样的孩子,邓超夫妇功不可没。他们经常陪着等等,陪他打篮球,陪他画画,冬天陪等等去滑雪,周末带等等去看展。

正是因为父母用爱养育着等等,等等才会成为一个更有爱的孩子。正如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说:“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心灵上的抚养。”

而心灵上的抚养,就是给孩子足够的爱,让孩子在爱中成长。 而这样的爱才是有营养的爱,才能让孩子变得更自信,更有爱。

写在最后,我想告诉每一位父母,请不要吝啬于对孩子表达爱,让孩子从小感受到父母的爱,

① 哪个著名的童话故事,发生在圣诞节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的童话故事,它讲述的是一个在圣诞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因为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小女孩一天没有吃东西。她又冷又饿,她擦亮了第一根火柴,看见了喷香的烤鹅;她擦亮第二根火柴,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她擦亮了第三根火柴,看见了久违的外婆,她想让外婆留在自己身边,擦亮了一整把火柴。

然而当火柴熄灭的时候,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见了,小女孩就是这样在圣诞之夜悲惨地死去,没有人知道她在生前最后一刻看到的美好情景。

(1)圣诞老人的故事扩展阅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出自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话》,《安徒生童话》共由166篇故事组成。

该 憎分明,热情歌颂劳动人民、赞美他们的善良和纯洁的优秀品德;无情地揭露和批判王公贵族们的愚蠢、无能、贪婪和残暴。

其中较为闻名的故事有:《小人鱼》、《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等。

《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出版发行。他的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芭蕾舞剧、舞台剧以及**动画的制作。

网络——卖火柴的小女孩

② 尼古拉成为圣诞老人的故事

圣诞老人的传说在数千年前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即出现。北欧神话中司智慧,艺术,诗词,战争的奥丁神,寒冬时节,骑上他那八脚马坐骑驰骋于天涯海角,惩恶扬善,分发礼物。与此同时,其子雷神着红衣以闪电为武器与冰雪诸神昏天黑地恶战一场,最终战胜寒冷。据异教传说,圣诞老人为奥丁神后裔。也有传说称圣诞老人由圣•尼古拉而来,所以圣诞老人也称StNicholas因这些故事大多弘扬基督精神,其出处、故事情节大多被淡忘,然而圣诞老人却永驻人们精神世界。 每年圣诞节,圣诞老人骑在驯鹿上,圣童手持圣诞树降临人间,随着世事变迁,作家和艺术家开始把圣诞老人描述成我们今日熟悉的着红装,留白胡子的形象。同时不同的国度和文化对圣诞老人也有了不同的解释。在德国,传说他扮成圣童把坚果和苹果放在孩子们鞋里。他乘双轮马车四处漫游,观察人们的行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现好,将会得到苹果、坚果、糖等诸多奖品。坏孩子则得到1鞭子。家长们灵机一动纷纷采用此传说来鼓励孩子们听话。如今,圣诞节已经成为西方国家一个大众化的节日。圣诞老人已经成为圣诞节最受喜爱的象征和传统。他赶着驯鹿,拉着装满玩具和礼物的雪橇挨家挨户给每个孩子送礼物的快乐老精灵的形象已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圣诞老人原来的名字叫做尼古拉,在第四世纪的时候,出生在小亚细亚巴大拉城,家庭富有,父母亲是非常热心的天主教友,不幸他的父母早逝。尼古拉长大以后,便把丰富的财产,全部捐送给贫苦可怜的人,自己则出家修道,献身教会,终生为社会服务。尼古拉后来做了神父,而且还升为主教。他一生当中,做了很多慈善的工作,他最喜欢在暗中帮助穷人,圣诞老人是他后来的别号,这个名字是出自他暗中送钱,帮助三个女孩子的故事。 据说在尼古拉不远的地方,住着三个美丽的少女,他们分别是二十、十八、十六岁。父亲是一位清寒的学者,经常靠借贷来过日子。有一次,因为没有能力还债,只好狠心把美丽健康的三女儿,卖给债主带到非洲去做女仆人。三个女儿知道了这件事情,便拥抱在一起伤心的痛哭着,家中悲伤的情形,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尼古拉知道了这件事,跑到她们家中,安慰了一番。到了夜里,尼古拉就装了三长袜子的金子,偷偷地挂在三个少女的窗前。他们有了金子,还了父亲的债,三女儿也就脱免了作女仆的命运。第二天正是圣诞节,她们知道是尼古拉作的好事,便请他来一面庆祝一面感谢。以后每到圣诞节,这三个少女就讲这个故事。孩子们听了,非常的羡慕,也希望圣诞老人,来送给他们一双袜子礼物。 圣诞老人的来源要追溯到上世纪,正如我们所知,他是不同传说和神秘人型的结合体。圣诞老人的前身是土耳其西部港口城市伊兹密尔的主教尼古拉斯,他生活在公元4世纪,是善良、慷慨、对孩子们非常好的有钱人。东正教尊重尼古拉斯,视其为创造奇迹的人。在德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尼古拉斯被称为“圣诞老人”,在英国被称为“圣诞父亲”,被美国的荷兰移民称为后来的“SantaClaus”。孩子们都想知道圣诞老人住在何处,他们何时会收到礼物?答案通常是圣诞老人住在北极,他的作坊生产圣诞礼物。1927年被孩子们称作“Markus叔叔”的儿童节目主持人MarkusRautio第一次透露:圣诞老人生活在拉普兰的(Korvatunturi。)正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饭一样,欧美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节5日美餐。 圣诞节相当于中国的春节一般

③ 圣诞老人的故事出自哪里

圣诞老人有国籍,是芬兰。 圣诞老人叫圣尼古拉斯(Santa Claus)。 圣诞老人在西方世界是圣诞节一个标志性的角色,圣诞节如果没有这个角色那绝对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圣诞树可有可无,圣诞大餐可以不吃,但怎么可以没有圣诞老人呢作为圣诞节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没有他,圣诞节就没有了生气、没有了乐趣,人们过节的好心情也将因此大打折扣。 神话般的故事牵动孩子们的心 关于圣诞老人的故事,在欧洲民间流传的版本很多。但被世界大多数的人们认可的还是来自北欧芬兰的圣尼古拉斯的故事。传说在公元3世纪,也就是圣诞节刚刚形成的时候,有一位生活在芬兰北部名叫尼古拉斯的老人,他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而又乐善好施。他喜欢乘坐鹿拉雪橇漫游各地,遇到穷困人家,总要慷慨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人家渡过难关。有一次,正值圣诞前夕,他走过一座城市,听说有户穷人家的女儿要出嫁,但因为没有嫁妆和漂亮衣服,新娘为此愁容满面。老人同情这位姑娘,便在夜深人静时,悄悄从姑娘的窗户投进一袋金币,作为自己的贺礼。由于夜晚天黑,又投之匆匆,这袋金币正好落在姑娘挂在壁炉旁的长筒袜里。姑娘第二天起床穿袜时发现金币,颇觉蹊跷,又喜出望外。在老人的帮助下,姑娘体体面面、热热闹闹地出嫁了。老人不仅经常给穷人送金币,还乐于在圣诞夜给孩子们送糖果、玩具之类的礼物。不过,他的礼物并不公开地送,每每在夜深人静时,把礼物从烟囱投入,这样孩子们总能在圣诞节的清早得到一个意外的惊喜。时间一长,人们便发现这些礼物是一位慈眉善目,满脸银髯,身穿镶着白绒的红袍,头戴白边红帽,手持拐杖,乘坐雪橇的老人送的。于是,人们便称这位名叫尼古拉斯的老人为圣诞老人。当然,圣诞老人不只是给孩子们送来礼物,对于调皮捣蛋不听劝告的孩子他不仅不给你礼物,反而会扬起拐杖在你的 上来两下。 后来,人们为了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梦想和向往,就习惯于在圣诞节前打扫通向壁炉的烟囱,并告诉孩子在睡觉前将长筒袜挂在壁炉旁,以迎接圣诞老人的礼物。同时对于调皮的孩子,大人们总会以“你想要圣诞老人礼物还是想要圣诞老人打 ”来规劝。于是,听话的或不听话的小孩都会带着热切的期盼乖乖地进入梦乡,第二天醒来,当他们发现长筒袜里装满了盼望已久的圣诞礼物时,还以为真是圣诞老人的恩赐。久而久之,这个赶着驯鹿,拉着装满礼物的雪橇,挨家挨户送礼物的快乐老精灵的形象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圣诞老人也因此成为圣诞节最重要的象征和传统。 身世形象众说纷纭,故乡处所终有定论 尼古拉斯生前曾是小亚细亚梅拉城的主教,死后被尊封为圣。关于他的身世,有人曾推测他是奥丁神的后裔。在北欧神话中,专司智慧、艺术、诗词、战争的奥丁神,习惯于在寒冬时节骑上他的八角马坐骑驰骋于天涯海角,惩恶扬善,分发礼物。其子雷神习惯于身穿红袍以闪电为武器,与冰雪诸神拼杀,并最终战胜寒冷。人们据此联想到传说中的圣尼古拉斯的穿着与品性,便认为他是奥丁神的后裔。其实,今天多数人所认同的圣诞老人的服饰及其戏剧化形象始于19世纪。1823年,一个叫克门特的诗人在他的诗歌《圣尼古拉斯的印象》中,将尼古拉斯描述为慈眉善目,满脸银髯,身穿镶着白绒的红袍,头戴白边红帽,手持拐杖,乘坐雪橇的快乐老精灵。从此,圣尼古拉斯的形象便在人们心目中定型,作为尼古拉斯的化身的圣诞老人也从此以诗人描写的形象深入人心。 11世纪,意大利的传教士把尼古拉斯的遗物从北欧带回意大利,并在港口城市巴里修建了尼古拉斯教堂。很快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纷至沓来朝拜这位圣人。这些朝圣者将尼古拉斯的故事带回他们的本土传颂。也许正是由于口传的不一致性,才导致了今天的多种版本的故事。 关于圣诞老人身世的传说,虽然版本各有不同,倒也相安无事。一直争论不休的,是圣诞老人的故乡。由于圣诞节在全世界的兴起,圣诞老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所以稍与圣诞老人的传说沾边的国家都争着抢着给这个早已只是一个象征的人物追加国籍。参与争论的有瑞典、丹麦、荷兰、德国、芬兰,当然也少不了美国的掺和,印第安纳州就曾一口咬定圣诞老人的故乡就在该州南部的一个小镇。丹麦首相施卢特也曾在1992年信誓旦旦地说“圣诞老人就住在该国的格陵兰岛已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荷兰、瑞典、德国也有他们各自的依据,并按他们的“版本”描绘他们心中的圣诞老人的形象。如荷兰人描绘的圣诞老人是个又圆又胖的荷兰老人,瑞典人描绘的圣诞老人是个调皮的矮个子护林老人,等等。据说荷兰人的根据来源于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的喜剧《纽约的历史》,剧中所刻画的圣诞老人就是一个圆乎乎胖嘟嘟的荷兰老头。而瑞典的护林老人有何来历就不得而知了。 争论直到1995年圣诞节前夕,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将一封发给圣诞老人的节日贺卡寄往芬兰的罗瓦涅米,这才使争论停止。因为加利的贺卡起到了一种盖棺论定的作用———联合国承认圣诞老人的故乡是芬兰的罗瓦涅米。从此,芬兰北部的拉普兰省的省会罗瓦涅米便成了北欧人气最旺的城市。它的兴旺不仅仅表现在客流量上,更重要的是它从此成为全世界的孩子们最向往的地方。 圣诞老人离我们并不遥远 据传说,罗瓦涅米也并不是圣诞老人的第一故乡。圣诞老人的第一故乡在北极的一座外形像耳朵的耳山,这里是芬兰拉普兰省的最北端。1920年,一名很受欢迎的芬兰广播员马库斯罗狄欧曾向芬兰的孩子们宣称:圣诞老人住在耳山,所以能听到孩子们的心愿。孩子们对此深信不疑,便纷纷寄信给耳山的圣诞老人,诉说他们的心愿。但耳山毕竟太过遥远,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孩子们所写的信往往传送到北部的伐木工人手上就无法再传递下去。到1950年,有位伐木工人突发奇想,代圣诞老人给孩子们复信,他的行为引起其他工人的兴趣,便纷纷效仿。孩子们收到回信还真以为是圣诞老人的回复。于是给圣诞老人写信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终于引起芬兰观光局的重视,便于1970年开始组织专人从事圣诞邮件服务工作。为了传递邮件方便,芬兰当局于1985年将圣诞老人邮局建到罗瓦涅米城北两公里的北极圈上,并在这里建了圣诞老人村。从此罗瓦涅米成为圣诞老人的第二故乡。 现在,全世界的圣诞老人邮局共有三家,除芬兰外,还有丹麦的格陵兰岛,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圣诞老人镇”。但他们的规模和人气都远不及罗瓦涅米的圣诞老人村那么旺,罗瓦涅米的圣诞老人村每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圣诞老人邮局每年也会收到世界各个角落寄来的信件数十万封,这里的圣诞老人每年要从中选择20多万封进行回复。同时,到这里的游客也可从圣诞老人邮局寄圣诞卡给家乡的亲友,它的珍贵就在于从这里寄出的信封或卡片都盖有圣诞老人邮局特别的邮戳。 罗瓦涅米圣诞老人村的游乐项目也比较多,除了跟圣诞老人合影、听圣诞老人讲故事、在圣诞老人邮局寄信外,还有圣诞园和驯鹿园两个游乐场,可以在这里观看《圣诞剧》,坐驯鹿雪橇体验一下当圣诞老人的滋味。 对于中国的孩子们来说,要去亲手摸摸圣诞老人的胡子,亲口向他倾诉美好的愿望已不再是什么难事。北京首都机场每周二、四、六有芬兰航空公司往返于北京与赫尔辛基航班。由北京离港时间是北京时间中午12点10分,8个小时抵达赫尔辛基(如有变化可向民航或国旅咨询)。从赫尔辛基再坐55分钟的飞机就到了圣诞老人的故乡罗瓦涅米,然后再坐20分钟的电动雪撬就到圣诞老人的家了。 如果你暂时没有机会去芬兰看望圣诞老人,也不要沮丧,你可以寄信给圣诞老人向他倾诉心声。圣诞老人的地址是:SantaClausPostOffice/SF96930Rovaniemi/Finland 现实生活中的圣诞老人 也许人类生活的美好之处有时候正在于编造传说和谎言,恰如童年的幸福就在于生活在童话之中。成人在用童话慰藉孩子的同时,自己也常常在似真犹假的幻觉中自得其乐。但成人们最为清楚的是,虽然圣诞老人的形象是鲜活的,但毕竟只是一个虚构的形象。为了让孩子们眼见为实,就需要有人来扮演圣诞老人的角色。于是,“真实”的圣诞老人真的就现身了,而且不止一个,在圣诞节的节期中,欧洲、美洲、东南亚到处都能见到圣诞老人的身影。这些地方的圣诞老人起先只是由“儿童基金会”一类的社会团体出资聘人扮演,并派发圣诞礼物,后来,精明的商家从中看到商机,也纷纷加入到圣诞老人的行列中,借派发圣诞礼物来实现其促销的目的。这样的圣诞老人如今在中国的各大城市的商场也不难见到。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的圣诞老人都是些世俗的角色,但在孩子们心中,圣诞老人的形象仍然是神圣的、温馨的、可敬可爱的。他们坚信,他们所见到的圣诞老人就是传说中那位可爱的、给他们派送礼物的快乐老精灵。尽管“圣诞老人”只是一个无从考证的传说人物,尽管孩子们长筒袜里的礼物是父母的劳动成果而并非是圣诞老人的恩赐,但美丽的童话带给人们的总是无限的快乐和希望。善良的人们宁愿相信这一切确确实实真如传说,没有人愿意用理性去戳穿这个美丽的谎言

④ 圣诞老人故事和圣诞村的故事

圣诞老人的传说

圣诞老人的传说在数千年前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即出现。北欧神话中司智慧,艺术,诗词,战争的奥丁神,寒冬时节,骑上他那八脚马坐骑驰骋于天涯海角,惩恶扬善,分发礼物。与此同时,其子雷神着红衣以闪电为武器与冰雪诸神昏天黑地恶战一场,最终战胜寒冷。据异教传说,圣诞老人为奥丁神后裔。也有传说称圣诞老人由圣·尼古拉而来,所以圣诞老人也称StNicholas因这些故事大多弘扬基督精神,其出处,故事情节大多被淡忘,然而圣诞老人却永驻人们精神世界。每年圣诞日,圣诞老人骑在白羊星座上,圣童手持圣诞树降临人间,随着世事变迁,作家和艺术家开始把圣诞老人描述成我们今日熟悉的着红装,留白胡子的形象。同时不同的国度和文化对圣诞老人也有了不同的解释。在德国,传说他扮成圣童把坚果和苹果放在孩子们鞋里。他乘双轮马车四处漫游,观察人们的行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现好,将会得到苹果、坚果、糖等诸多奖品。坏孩子则得一鞭子。家长们灵机一动纷纷采用此传说来鼓励孩子们听话。大大超过了新年,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圣诞老人已经成为圣诞节最受喜爱的象征和传统。他赶着驯鹿,拉着装满玩具和礼物的雪橇挨家挨户给每个孩子送礼物的快乐老精灵的形象已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11世纪末来自意大利的宗教士兵将Nicholas圣人的遗物带回意大利,并在港口城市Bari建造了一座教堂来纪念他。很快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纷至沓来朝圣这位圣人。这些朝圣者将圣人Nicholas的故事带回他们的本土,所以有关圣诞老人的传说在各个国家都各具特色。

12世纪欧洲出现了圣人Nicholas纪念日,以互赠礼物和慈善活动为主。德国、法国、荷兰则将12月6日作为宗教纪念日,给孩子和穷人们赠送礼物。

荷兰殖民者来到美洲时,将他们的Sintirklass主教也带了去,Sintirklass身着红袈裟,骑着一匹白马。Sintirklass的美国形象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快乐的老精灵。起初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在他的喜剧《纽约的历史》中将他描述成一个又圆又胖的荷兰老人。1823年,诗人Clement Moore在他的诗歌《StNicholas印象》中继续将Sintirklass/Saint Nicholas的形象戏剧化,这就是各位在本篇开头看到的圣诞老人。

19世纪60年代卡通制作者Thomas Nash画了一幅胖胖的、慈祥的圣诞老人作为《Harper的一周》的插图。这个圣诞老人的形象开始深深地扎根于美国人民的脑海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圣诞老人的形象传回欧洲,传到南美洲,传遍世界各地。

许多国家都保存了他们自己有关圣诞老人的风俗和传说。在荷兰的传说中,圣诞老人Sintirklass还带了一个叫Black Peter的助手,乘着一艘船于12月6日来到。他带着一本大书,书中描述了所有荷兰小孩在过去一年中的表现。表现好的小孩就送礼物给他们,不好的小孩便让他的助手带走。

德国的圣诞老人也带着一个叫做Knecht Ruprecht、Krampus或Pelzebock的助手,肩上背着个装着礼物的大袋子,手上拿着一根棍子。好孩子可收到他的礼物,顽皮的孩子却要给教训几棍子。

意大利的圣诞老人叫La Befana ;法国的圣诞老人叫Father Christmas或Pere Noel ;瑞士的圣诞老人叫Christkindl或Christ Child;斯勘的纳维亚地区的圣诞人叫julenisse 或 juletomte ;而英国的圣诞老人和法国一样也叫Father Christmas(圣诞之父),他的形象比其它圣诞老人更庄严,更清瘦一些。北美的圣诞老人便是乘着驯鹿拉的雪橇来给孩子们送礼物的。

⑤ 圣诞老人的小故事(故事不超过100字)

圣诞老人源于欧洲的民间传说。通常父母们会对他们的子女解释他们在圣诞节收到的礼物是圣诞老人送的。圣诞老人此一神秘人物带给小孩子们礼物的概念衍生自圣尼古拉(Saint Nicholas)。尼古拉是一位4世纪生活在小亚细亚的好心主教,荷兰人在圣尼古拉斯节(12月6日)便会模仿他送礼物。

在北美洲,荷兰和英国殖民者把这一传统融入圣诞节日的庆祝里,荷兰语的圣尼古拉(Sinterklaas)传进英语成为Santa Claus也就相应的成为圣诞老人的人物了。在英籍美国人的传统中,圣诞老人总是快活的在圣诞前夜乘着驯鹿拉的雪橇到来,他从烟囱爬进屋内,留下给孩子们的礼物,并吃掉孩子们为他留下的食物。他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里,都是忙于制作礼物和监督孩子们的行为。

圣尼古拉法国与圣诞老人类似的形象是Père Noel,他和圣诞老人几乎完全一样,其红白相间的衣服曾经使可口可乐公司获得灵感,在1930年代画出了传遍世界的圣诞老人形象。在一些文化中,圣诞老人身旁跟随着Knecht Ruprecht,或是称作“黑彼得”(荷文:Zwarte Piet)的家伙。一些版本中,玩具作坊里的侏儒制作了节日礼物,有时圣诞老人与圣诞夫人是夫妻。圣诞季期间,在北美和联合王国的很多超市里,都有小孩可以向其要礼物的圣诞老人出现。

在冰岛的传说中,圣诞老人并不只一位,而是共有九位圣诞老人,各有不同的性格,有的挑皮活泼,有的慈祥温柔。

Thomas Nast 笔下的 Santa Claus 1863年1月3日, 由 Harper's Weekly发行在许多国家里,圣诞节前夕,孩子们会准备好空的容器,以便圣诞老人可以装进一些小礼物,如玩具、糖果或水果。在美国, 孩子们圣诞夜会在壁炉上悬挂圣诞袜,因为圣诞老人说过要在圣诞前夜从烟囱下来把礼物放到袜子里。在其他国家,孩子们把空鞋放到户外,以便圣诞老人可以在圣诞夜(或圣尼古拉斯节前夕的12月5日)送礼。

对于圣诞老人在北极的情形的描绘,巧妙地反映了人们对工业的印象。二十世纪早期,圣诞老人有些形象是他亲自以手工制造玩具,就像小工作坊里的工匠一样。后来,印象变成圣诞老人手下有许多小精灵制造玩具,但玩具依旧是各个精灵以传统方式手工完成的。等到二十世纪末,西方大众充分接受了大量机器生产的现实。现代对于圣诞老人的住处的描绘,反映了这点:人们幽默地讲说他的住处乃是高度机器化的生产设施,配备了最先进的制造业科技,由精灵还有经理一般的圣诞老婆婆管理。有很多电视广告将这场景经营成公司喜剧,将精灵描绘为心怀不满的员工,搞笑和作弄老板。

⑥ 圣诞老人的故事英文简洁一点,急!急!!急!!!

It is said that in the year of 300 AD, there was a kind old man and his name was Saint Nicholas He was always ready to help the poor and often gave presents to them

Today, Father Christmas is an imaginary figure, but nearly all young children believe in him They think he is a happy old man with a long white beard and a long red robe

On the night of the enty-fourth of December every year, Father Christmas from some cold northern land es down the chimney of the fireplace to put presents beside the beds of children or to fill their stockings So when children go to bed that night, they hang up their stockings, and on Christmas morning they wake to find them full of presents Of course, it's really their parents who fill the stockings Another name for Father Christmas is Santa Claus

Vocabulary

Saint Nicholas 圣尼古拉斯

imaginary 虚构的

beard 胡子

robe 长袍

Santa Claus 圣诞老人

⑦ 圣诞老人的由来讲的是什么故事

每年的圣诞节期间,在信奉基督教的国家里,“圣诞老人”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人物。

圣诞节是西方许多国家最热闹的节日。公元4世纪时,天主教徒尼克拉斯,迈尔做了一辈子好事,受到人们的颂扬,死后成了“天使”。当时北欧的居民在尼克拉斯去世的12月25日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荷兰移民传播到美国去的尼克拉斯形象,表情严肃、爱憎分明,经常骑着驯鹿挨家挨户地看望孩子,临走给听话的孩子留下一份礼物。美国人对此感到新鲜。尼克拉斯逐渐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偶像,并将“尼克拉斯”的名字译成英语“桑塔克劳斯”(意为圣诞老人)。

1822年,美国人克兰门特莫尔为他的孩子写了一首圣诞诗,名为“尼克拉斯天使的访问”。诗中把圣诞老人描写成一位快乐、矮小的人,坐在一辆由8只白鹿拉着的敞篷车上,每到一家,就从烟囱里丢下一件礼物。这首诗1823年发表后,很快传遍美国。19世纪60年代,画家奈克斯特进一步完善圣诞老人的形象,他发表在报纸上的“圣诞老人”的形象,是个矮胖、微笑的老人,红鼻子,白胡子,穿着一套红色的衣服,腰间扎着一条黑色的腰带。如今,每逢圣诞节,这样的“圣诞老人”到处可见,天真的孩子们期待着“圣诞老人”的礼品。

以上是美国人的说法,英国人也有自己的说法。他们说,“圣诞老人”活动起源于德国。从前,德国有个老人常奖赏小孩。后来,德国人于12月6日仿效这个老人的活动,以兹纪念。直到现在有些地方还是在这一天守夜过节。但大多数地区则把这个活动合并到圣诞节来。这个风俗约于1840年传到了英国。

此外,还有第三种说法。公元4世纪,小亚细亚吕底亚国有一个区的主教叫做圣尼古拉,他常送给小孩礼物,成为奖励小孩的圣人。他曾用一个个荷包装着黄金,向三个少女的窗户里投进去,作为她们的嫁妆。关于他的传说,后来便演变成为“圣诞老人”活动。

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诞节,最早这个节日是从美国流传过来的,现在中国也有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过圣诞节、平安夜。平安夜这天大家都会吃苹果,代表着平安,而圣诞节这天就是收礼物的,不管大人小孩都希望收到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而且还有一句话是说“这世上哪有什么圣诞老人,所有的礼物都来源于爱你的人”,关于圣诞老人有很多传说故事。

12月20日,美国一男子扮成了圣诞老人的模样,开着自制的飞行器,挨家挨户的给孩子们送糖果和礼物。没想到飞到半空中的他被卡在了几根电线上,在空中悬挂了一个多小时,救援人员听闻赶紧赶来解救他,花了近一小时的时间才解救了这位“圣诞老人”,还造成了200多家用户断电,听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这位圣诞老人真是太可爱了。

可以看出这名扮演圣诞老人的男子非常的有爱心和童心,他满足了孩子们圣诞希望收到礼物的小心愿。其实关于圣诞老人只是一个传说,传闻圣诞老人只是一个非常乐于助人的好心人,有一家居民有3个女儿,但是非常的穷,没有钱给女儿办嫁妆,这个好心人听说了,在夜晚偷偷的往他们家院子里扔了一袋金子,大女儿终于出嫁了,后来他又扔了一袋金子,二女儿也出嫁了,等到第三次他想送金子时发现,大门紧闭,于是他便从烟囱中将金子扔了下去,刚好扔在了三女儿的袜子里,后来三女儿也出嫁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圣诞老人的传说也由此而来。

在现实生活中,愿意送我们圣诞礼物的人,都是我们生命中的圣诞老人,其实他们都是普通人,只不过是爱我们的人,愿意在圣诞这天给我们快乐。

据《圣经》记载,来自东方的圣人在耶稣降生的时候赠送礼物,这就是圣诞老人为儿童赠送礼品习俗的由来。在公元354年,教堂的***把12月25日定为耶稣基督的生日。英国少年儿童在圣诞前夕把长统袜子放在壁炉旁,相信圣诞老人在夜里会从大烟囱下来,给他们带来满袜子的礼物。法国的少年儿童把鞋放在门口,让“圣婴来时把礼物放在鞋里面。”

传统意义的送礼时间(针对儿童),我认为是平安夜孩子睡觉的时候悄悄的放在他醒来可以看到的地方,赶快行动吧,给孩子一个意料中的惊喜!

圣诞老人源于欧洲的民间传说。他身材丰满,拥有12只名字各不相同的驯鹿,最大的烦恼是有烟囱爬的房子越来越少了。通常父母们会对他们的子女解释他们在圣诞节收到的礼物是圣诞老人送的。圣诞老人以一位神秘人物带给小孩子们礼物的概念衍生自圣尼古拉。尼古拉是一位生活在4世纪小亚细亚的好心主教,荷兰人在圣尼古拉斯节(12月6日)便会模仿他送礼物。

每年圣诞节,圣诞老人骑在驯鹿上,圣童手持圣诞树降临人间,随着世事变迁,作家和艺术家开始把圣诞老人描述成我们今日熟悉的着红装,留白胡子的形象。同时不同的国度和文化对圣诞老人也有了不同的解释。在许多国家里,圣诞节前夕,孩子们会准备好空的容器,以便圣诞老人可以装进一些小礼物,如玩具、糖果或水果。在美国,孩子们圣诞夜会在壁炉上悬挂圣诞袜,因为圣诞老人说过要在圣诞前夜从烟囱下来把礼物放到袜子里。在其他国家,孩子们把空鞋放到户外,以便圣诞老人可以在圣诞夜(或圣尼古拉斯节前夕的12月5日)送礼物。在德国,传说他扮成圣童把坚果和苹果放在孩子们鞋里。他乘双轮马车四处漫游,观察人们的行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现好,将会得到苹果、坚果、糖等诸多奖品。坏孩子则得一鞭子。家长们灵机一动纷纷采用此传说来鼓励孩子们听话。

这个习俗的来源是因为圣诞老人原型圣尼古拉斯在圣诞夜悄悄给有困难的人赠送礼物。另外,耶稣基督诞生之时,东方的博学之士也有携带礼物而来。

每年圣诞节,世界各地的孩子们都会在前一天晚上把自己的袜子拿出来,挂在壁炉、圣诞树或者床头上。因为他们相信,当他们进入梦乡后,圣诞老人就从北方雪国乘坐9匹驯鹿拉的雪橇前来,偷偷的把礼物塞进他们的袜子里。

说起圣诞老人,就要追溯到好多个世纪以前,他的原型是一位名叫“圣尼古拉斯”(Sant Claus)的好心主教。这位生活在4世纪的主教,因为关爱孩子、乐善好施而家喻户晓,据说当他的父母过世后,他便把所有财产分给了家乡的穷人。

当时,有一个心地善良的贵族,他的妻子因病去世,抛下他和他的三个女儿。这个贵族因为尝试发明,而耗尽了钱财。他们不得不搬到农舍里生活,他的女儿们也只得亲自烧煮、缝纫和打扫。

一晃几年过去,女儿们陆续到了出嫁的年龄,父亲却变得更加沮丧,因为他没钱给女儿置办嫁妆。一天晚上,女儿们洗完衣服后将长筒袜挂在壁炉前烘干。

圣尼古拉知道了她们父亲的境况后,就在那天晚上,来到她们的家门前。他从窗口看到一家人都已睡着了,同时也注意到了女孩们的长筒袜。即,他从口袋里掏出三小包黄金从烟囱上一个个投下去,刚好掉在女孩们的长筒袜里。

第二天早上,女儿们醒来发现她们的长筒袜里装满了金子,足够她们买嫁妆了。这个贵族也因此能亲眼看到他的女儿们结婚,从此便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从此在烟囱下的壁炉上挂袜子,往袜子里放礼物便成了一个传统,并且流传了下来,圣尼古拉也成为了后来传诵的圣诞老人的原型,而钻烟囱也就成了故事里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方式。

圣诞节的送礼时间

在许多国家,圣尼古拉斯日仍然是互赠礼物的日子。德国很多地方,12月25日晚上,小孩儿们把鞋子拿出放在窗台上,第二天早上他们将发现鞋里放满了糖果和小礼物。在德国,主要的送礼日期是12月24日,圣诞老人带来礼物或放在圣诞树下。

在匈牙利也是如此,只是送礼的人是小耶和华,而不是圣诞老人。在很多地区,包括荷兰,圣诞假日仍然保存了它的宗教性质。而在西班牙和其他一些有相似传统的国家里,在1月6日主显节送礼物的人则是祭司(Magi),算命人和异教牧师。

歌曲圣诞十二日道出了其中一个送礼习俗。当中描述了英国人传统上会从圣诞节到显现节每天互送礼物庆祝。在世界大部分地方,圣诞礼物都是在平安夜晚上或圣诞节早上送出的。直至不久以,英国人都是于节礼日送礼给朋友的。

圣诞节是西方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互赠礼物,举行欢宴,还会装饰圣诞树,准备圣诞袜,等待圣诞老人的来临。关于圣诞节的故事有很多,搜集整理了一些,接下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故事一: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的传说来源于欧洲的民间传说。相传,圣诞老人叫做圣·尼古拉,他生活在公元4世纪,是位善良、慷慨、对孩子们非常好的有钱人。东正教尊重尼古拉,视其为创造奇迹的人。

尼古拉的家庭很富有,父母也都是天主教徒,尼古拉的父母早逝,他把财产都揭给了贫穷的人,自己加入教会,终身为社会服务。在他死后,人们称他为圣徒,是一位穿着红袍,头戴红帽的白胡子老头儿。

尼古拉的一生中做了许许多多的慈善事业,他总是喜欢在暗中帮助穷苦人民。慢慢地圣诞老人就成为了人们对他的爱称。

故事二:红鼻子驯鹿-鲁道夫

相传鲁道夫是圣诞老人的驯鹿中唯一的一只红鼻子驯鹿。这令它觉得非常难堪,其他驯鹿也都笑话它。

有一年的平安夜,圣诞老人照旧准备环游世界去给孩子们送礼物。但是浓雾突然笼罩了大地,在这样的天气里根本无法找到烟囱。这时候鲁道夫的红鼻子突然开始在雾中闪闪发亮。于是圣诞老人把鲁道夫带到雪橇前,他们出发了!鲁道夫带着圣诞老人安全到达了每一根烟囱。它的红鼻子像灯塔一样能穿透迷雾!是鲁道夫挽救了那年的圣诞节。

由此鲁道夫成为最有名的驯鹿,受到所有人的喜爱。曾经让它觉得自卑的红鼻子也成了独一无二的特征。

故事三:圣诞袜的由来

相传圣诞老人是圣·尼古拉斯的化身。他为人仁慈,乐善好施,生前做过许多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圣诞老人变成了人们对他的爱称。

据说,有一次他曾经偷偷把三袋金子送给一个穷人的三个女儿做嫁妆,当他悄悄地把金子从烟囱口扔进去时,有一袋恰巧掉进晾在壁炉上的一只长统袜子里。第二天早上,女儿们醒来发现她们的长统袜里装满了金子,足够供她们买嫁妆了。这个贵族也因此能亲眼看到他的女儿们结婚,从此便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于是在长统袜子中装进礼物送给儿童的习俗便流传下来了。直到今天,天真的孩子们还总是在圣诞节前夜郑重其事地把长统袜挂在壁炉上,满怀希望地等待圣诞老人像传说中所讲的那样,从北方雪国乘坐驯鹿拉雪橇前来把礼物送给他们。

故事四:圣诞老人村

据说世界上真的有圣诞老人村,那里有全职的圣诞老人,每位圣诞老人都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圣诞老人们将这个职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一辈子都是圣诞老人,再不会做其他工作。沿着北极线走,就能看到北极圈内那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的圣诞老人村邮局。那是芬兰最繁忙的邮局,听说每年要收到来自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万封信,每封信都会保证有回信。圣诞老人的信箱:Santa' s Post Office F1 - 96930 Arctic  Ciarcle, Piniand

故事五:圣诞树

相传,很久以前,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圣诞夜里,一个农民接待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孩,并给她吃了一顿丰盛的圣诞晚餐。后来,这个孩子离开的时候折了一根杉树枝插在地上并祝福说:“年年此日,礼物满枝,留此美丽的杉村,报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后,农民发现那树枝竟变成了一棵小树,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来是一位上帝的使者。

现在,在西方,每逢圣诞节大家都会准备一棵圣诞树,用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圣诞树一般是用杉柏之类的常绿树做成,象征生命长存。树上装饰着各种灯烛、彩花、玩具、星星,挂上各种圣诞礼物。圣诞之夜,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以上就是我知道的圣诞节的故事了,小伙伴们你们还了解哪些故事呢?

这位老先生一般会在平安夜里送礼物

作为西方神话传说中的代表人物,传说中他会在西方平安夜时,悄悄把自己准备的礼物赠送给小孩子,是耶稣基督诞辰瞻礼的代表角色之一。他普遍被认为是基督教的圣人圣·尼古拉斯(Saint Nicholas)的衍生形象。

传说每到12月24日晚上,有个神秘人会乘驾由9只驯鹿拉的雪橇在天上飞翔,挨家挨户地从烟囱进入屋里,然后偷偷把礼物放在孩子床头的袜子里,或者堆在壁炉旁的圣诞树下。他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里,都是忙于制作礼物和监督孩子们的行为。

不同礼物代表的不同含义

苹果:代表平安。

镜子:你别忘记我。

项链:我要你在我身边。

戒指:你永远属于我的。

鲜花:我希望把我的名字放在你的心上。

巧克力:朋友亲人代表在乎;异性情侣代表爱你。

信:我想念你。

书籍:我相信你很聪明。

本子:我希望看你的天真的爱情。

-圣诞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