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作文,在家里过的,爷爷去世了

老人 0 79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在家里过的,爷爷去世了,第1张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在家里过的,爷爷去世了
导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肠。 冥钱飞起白蝴蝶,人声啼哭似杜鸟。 又是清明时节,又是纷纷细雨,又是面对黄土荒丘或冰冷墓碑而黯然洒泪的时刻。一代代人都在问自己: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尽管我们每一个人从孩童时起就这样问父母,也这样问别人,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肠。 冥钱飞起白蝴蝶,人声啼哭似杜鸟。

又是清明时节,又是纷纷细雨,又是面对黄土荒丘或冰冷墓碑而黯然洒泪的时刻。一代代人都在问自己: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尽管我们每一个人从孩童时起就这样问父母,也这样问别人,直到长大后问自己,可谁也无法清醒地回答自己。因为避讳,也因为禁忌,还因为难以表述的窘迫心境。所以,佛教的禅宗就有了一个很著名的偈语:从你来的地方来,到你去的地方去。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如同提出这个问题一样,不需要什么思考。当我们在清明细雨中缅怀逝去的亲人或先祖,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仍然如同他们一样,从虚无间由父母将自己带到了这个人世,又从这个世界回到了一抔黄土中。而在这个世界走过一遭后,给这个永世永存的时空留下的最珍贵的东西,除了一段为时不会太长的名声,让亲友和后辈存念怀想,再就是这“一抔黄土掩风流”的坟茔,让同样不会延续太久时间的后人们来祭奠。

但是,就是这种总会被淡忘的祭奠,却以不出三代的亲情怀念和环环相扣的链接方式,在血缘亲情的怀念与哀思中,让中华民族子孙的血亲世代相传,并产生了巨大的认祖归宗的情感凝聚力——这就是中华血统与炎黄子孙的后裔,这就是百家姓赋予每个姓氏的族群意识或家谱情缘。而这种认祖归宗的亲情意识和情缘,在清明时节便得到最极致的张扬与宣泄。

清明节,它是一个属于中华民族祭奠逝去亲人的日子,属于怀想先辈恩德与功绩的节日。当飘飘洒洒的细雨淋湿了原野青草,洒落在冰凉无言的墓碑,润泽着祖先的黄土坟茔之时,这片在平时并不会进入我们的生活视野,并不会左右我们的苦乐情感的清寂之地,顿时就被淅沥淅沥的如丝细雨牵进了我们的生活,绵延在我们哀惋悱恻的心灵,并且让我们再一次回想逝去的亲人或先祖,重新警醒一回自己别忘记了不该忘记的,也别太在意了那些不应该太在意的。清清醒醒地活好自己的每一天,感受幸福在人间的愉悦,也珍惜生命对于尘世的依恋。

伫立在清明细雨中,沉思在逝去亲人的坟茔前,让纯洁得只剩下亲情与生命意识的哀思伴随清泪,淡淡地和着雨珠轻轻流淌。也许,它能清洗沉积太久的红尘世俗的纷杂无奈,给自己一份清新和明白,给远去的亲人或先祖一份醒悟清朗的告慰。相信自己能活出清清爽爽的生活,拥有自己清清白白的人生。那么,我们民族的清明节就在面对亲人在天之灵的忏悔中,真正成为了人生的清醒站了!

清明雨在飘洒,人生思绪在轻扬。对冥冥之中的祖先或亲人的景仰与怀念,重温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天问,也许我们能再次从心灵深处感受一种人生的超越,体会一份血缘亲情的真纯,在祖先血脉依存的凝聚力与感染力中,梦寻一段娇花照水、杨柳临风的美好境界……

遗像前放祭品有什么讲究

遗像前放祭品有什么讲究, 遗像,这是死者留给活着的人的,老人遗像主要是逢年过节或者老人生日对老人进行祭奠和怀念的,在遗像面前通常会放一些祭品,遗像前放祭品有什么讲究。

遗像前放祭品有什么讲究1

从供品的品种上,大体有两类,一类是吃食,即点心水果,一类是猪牛羊的肉,简单点的,一碗红烧肉也就行了。从摆放格式上,一般是以按照三或三的倍数的数量关系摆放。

比如,一个盘子中的水果起码是三个,或者是六个、九个等等,千万别随意摆上一两个。而上供的盘子也应是三个,或者六个等等。比如可以一盘水果、一盘点心、一盘肉。但不能只放一盘就认为可以了。

家里摆放贡品可以放在清静之地,切忌不可放在卧室内,应向西或向南,意味着向西方极乐世界遥拜。正中放主灵位或是相片,相片两边放两束(盆)花,相片正前侧方各放一支烛(也可不放),再前面是贡品,可八样(果四糕点四)、可六样(果三糕点三)可五样,不可四样,贡桌正前方香炉一只。大概就是这样,这是家中平时祭拜,如果是家中人刚去世,方位可以不讲究,以客厅为好,贡品除果品糕点外还要有菜,荤素各半,以双数为宜,不可取四。

白事丧葬物品准备:

(1)、摆放供品:灵柩前供桌上,除殡仪馆现有的电子蜡灯、香炉外、还必须摆放;

1、两盘水果(每盘3-5个);

(2)、三盘糕点(每盘3-5个);

3、放一杯酒、会吸烟的可放香烟;

4、一双筷子;

5、用两小碗半生不熟的大米饭扣到一起,拿掉一个碗,然后插上三支带棉球的筷子,放在供桌前面(其中一支开光时用);

6、灵桌前面还应摆放死者的遗像。2、压口钱:放在死者嘴里。

(3)烧纸、香、金、银元宝等:

1、三天须烧的纸(包括每天早、晚两次、烧大纸一次、到火葬场一次);

2、烧香、金、银元宝与上相同;

3、烧纸用的丧盆一个;

4、岁头纸:按阴历岁数,每岁一张纸,每三张一叠,用白绳系好并上下各加一张即:天一张、地一张、在烧大纸时`,长子披在肩背上带入烧大纸处,指明路后,连同衣服披在男纸马、女纸牛背上烧掉,并带一瓶酒、剪刀一把、烧大纸用;

5、用烧纸剪买路钱,用筷子穿成一串(出殡到火葬场路上用)。

(四)、灵幡:准备好出殓时用(由长子打到属相室烧纸时烧掉)。

(五)、孝布、孝带:

1、买黑孝布(按应带的人数准备,和别针);

2、白孝带(儿女辈的七尺长白布分两份,孙子辈的长七尺 白布分四份);

3、红布一尺,孙子辈的黑孝布上别上一小条红布;

4、另外红布车上用一点。

(六)、遗像:

1、放一张黑白大照片,带黑镜框和黑纱(由长孙抱着)

2、一寸照片一张,颜色不限(放骨灰盒上)。

(七)、买骨灰盒:在选骨灰盒时,按习俗不要用手去指,大家商

量时只要说是多少钱的那种即可。

(八)、准备好要烧掉的死者遗物(三天出殡到火葬场大炉烧掉);出殡的前一天晚上烧大纸时烧死者生前喜欢的衣物1—2件(不要太多)。

(九)、买一般的白酒两瓶、饼干两斤(在死者属相室烧完纸后出门时使用)。

(十)、硬币7枚(最好**),死者入殓时交给白司仪摆七星北斗使用。(如果骨灰盒要摆放,再准备七枚)

遗像前放祭品有什么讲究2

老人遗像怎么处理最好:

1、在老人去世三周年的那一天,和老人的衣服一起烧了。

2、下葬的时候,和骨灰盒一起埋了。

3、遗像可以不挂起来,用红布将它包裹起来,然后放在房顶。

4、可以在朝南的阳台上做上一个供台,将遗像供养起来,经常供奉在一个地方的`遗像是不能说随便拿走,要拿走,要提前烧纸说明。家里如果要装修的话,那就要用黑布将遗像包裹起来,等装修完了之后,再将遗像挂出来。

先人遗像摆放有何禁忌:

1、东北和西南,这两个方位就是鬼门方位线,这两个位置不适合放遗像。

2、卧室毕竟是属于自己的私密地方,不适合将遗像放在卧室里面,这是对先人的不尊重。

3、不对着门放,这对阳气弱的女人和孩子是有影响的。遗像毕竟是阴气比较重的,虽然供奉是表孝心,但也会影响家里的风水。

4、遗像放阳台是最好的,不会轻易的被来访的亲朋好友们看到,还比较隐蔽。有阳光的位置是可以缓解遗像的阴气的。

遗像前放祭品有什么讲究3

遗像的摆放都有一定的讲究

首先,老人去世后,第一时间,要给老人选择遗像,就是从过去的照片中选择最适合做遗像的照片进行放大、加框(黑色。在过去,当地农村没有照相馆,一般到公社或者县城有照相馆的地方放大,如果老人的照片模糊或者没有照片,可以找画像师根据照片画像,或者根据亲人的描述画一个遗像。

做好的遗像首先要在老人出殡时使用。出殡前,在停放老人尸体的屋子设灵堂,遗像就摆放在灵堂的中央,两边是长明灯,遗像前是香炉和各种祭品,前来祭拜的亲朋好友要跪拜、鞠躬和上香。

出殡时,由老人的次子手捧老人遗像(长子帅孝子盆),走在最前面,如果是独子,遗像由长孙或者外甥捧着,后面是孝子孝女和亲朋好友送殡队伍。老人下葬后,将遗像捧回家中。

之后的时间里,就是儿孙后代对老人的怀念和祭奠,那么,老人的遗像摆放在家中哪个地方比较合适呢?

在旧社会,农村有钱人家都有专门摆放祖先牌位和“遗像”、祭奠和供奉祖先的屋子,只是“遗像”不是照片,而是各代祖宗的手绘像,以此代替遗像。每逢过年过节,或者家族商议大事,都要到摆放祖先牌位和“遗像”的屋子祭奠祖先,或者议事。

比较富裕但没有更多屋子专门设立祭祀堂的农民,会专门腾出一间屋子摆放祖先的遗像和牌位,供逢年过节家人祭奠。

一般贫苦农民没有房子,或者房子比较少,不仅建不起专门供奉祖先牌位和遗像的屋子,甚至连一间空房都没有,那就平时把祖先的遗像放在柜子里,逢年过节的时候,请出来放在堂屋桌子上,临时设一个祭奠的地方,摆上香炉和祭品,供家人跪拜祭奠。

我老家过去就是农村的,那时候,也没有多头房子,爷爷、奶奶也没有照片,记得每年春节时,父亲会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布卷轴,展开挂在堂屋的桌子上方墙上,记得当地叫“牙魄”(方言),我认为应该是“爷魄”,就是爷爷(祖先)的魂魄。其实,就是祖先的“灵位图”,上面是标题是“X氏堂历代宗亲昭穆考妣之神位”,西面是按辈分排列的已逝祖先名讳。这大概就是现在摆放遗像的渊源。

这种“灵位图”在文革中被当作“四旧”批判和销毁了,留下的不多。我岳父家还有一个,每年过春节都会请出来挂在专门祭奠祖先的屋子里祭奠,屋子里还同时摆放着已逝岳父的黑边遗像。

总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农村有钱人家都有专门供奉祭奠祖先的屋子,常年设有灵堂,摆放有贡品,普通人家的老人去世后,遗像都是逢年过节才请出来祭奠,一般都是在正房或者正屋的厅堂(客厅)设立一个临时祭奠灵堂,将老人遗像摆放在桌子中央,两边是蜡烛,中间是香炉,前面是贡品。

1、参加葬礼整个过程要严肃、庄重。

作为孙子,参加葬礼要严肃,葬礼的场合是庄重的,要让真情自然流露,营造一种肃穆的气氛,不能虚情假意、装腔作势,那是对死者的不敬,会引起其他宾客的方案、厌恶、谴责。      

2、参加葬礼不可穿艳丽衣服

如果身着艳丽服饰,不仅与葬礼气氛不相融合,而且还会引起公愤,尤其要避免款式怪异的服装,女性尤其要注意避免大红大绿、穿着暴露、避免浓妆。

3、参加葬礼要注意神情举止

参加葬礼应表现出沉痛哀悼的表情,行动不要夸张,应缓步行走、轻声说话,避免挤眉弄眼、发笑、高声喧哗等,更不能随便拿走礼品或者看似无用的东西。

葬礼的流程

1、小殓

为尸体净身、整容并穿上寿衣。这个步骤要尽早,通常情况下是逝者断气后立马进行。因为过了几个小时后,由于肌肉细胞死亡而导致四肢僵硬的现象,会影响工作人员为逝者穿寿衣。

2、报丧

正式通知各处的亲友逝者的死亡时间、情况以及葬礼安排。

3、奔丧

亲友携带礼品、礼金、挽联、花圈等从外地来参加葬礼。

4、停灵

即将逝者遗体停放于灵堂,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在古代停灵有助于确定逝者是否真的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

5、守灵

停灵期间,逝者的晚辈需在灵堂轮流守护逝者,接受其他亲友的吊唁。在整个葬礼期间,死者直系以及亲近的晩辈,被称为孝子/孝女,他们需要穿不缝边的白色粗麻布褂子或衣服,腰系麻绳或草绳,脚穿草蛙,即为孝服。

6、大殓

当着逝者家属的面,将逝者遗体移入铺有褥子的棺材,盖上被子,钉上钉子封棺。

7、出殡和下葬

即把已封好的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孝子将一个瓦盆摔碎,即俗称的“摔盆儿”后出殡就正式开始。然后由孝子执“引魂幡”带队,沿途有乐队吹打,并散发纸钱直到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