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退员工后辞退证明需要给员工吗

员工 0 120

辞退员工后辞退证明需要给员工吗,第1张

辞退员工后辞退证明需要给员工吗
导读:公司在辞退员工后辞退证明当然需要给员工,辞退通知书一般是一式两份的,其中一份交给员工,另一份要留在公司存档,保存的时间至少是两年,此外《劳动合同法》中还规定,辞退员工后公司要在15天内给员工办理社保及档案的转移。 一、辞退员工后辞退证明需要

公司在辞退员工后辞退证明当然需要给员工,辞退通知书一般是一式两份的,其中一份交给员工,另一份要留在公司存档,保存的时间至少是两年,此外《劳动合同法》中还规定,辞退员工后公司要在15天内给员工办理社保及档案的转移。

一、辞退员工后辞退证明需要给员工吗

      辞退员工后辞退证明需要给员工,且辞退员工后,应该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条

      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双方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二、公司可以单方辞退员工的情形有哪些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法定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三、被公司违法辞退的仲裁流程有哪些

      1、提交申请书: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

      2、仲裁受理: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将申诉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3、开庭审理:仲裁庭应当于开庭的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对申请人按照撤诉自理,对被申请人可以做缺席裁决。

      4、仲裁调解: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调解未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裁决。

      5、仲裁裁决: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延长期限不超过十五日。仲裁庭裁决后应当制作仲裁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综上所述,辞退证明并不是给员工展示一下即可,需要亲自交给员工,在辞退通知书中要告知员工被辞退的原因,如果员工认为公司辞退本人的决定是违法的,可以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公司拒绝支付赔偿金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当用人单位在辞退员工时需要提供解除劳动合同证明,那么在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中也是需要写明劳动者的具体信息、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以及日期等信息,如果说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拒不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劳动者也是可以通过当地的劳动仲裁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一、公司辞退员工应出具什么书据

      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应当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应当出具而不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的,劳动者可求助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应依法责令其限期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二、公司辞退员工注意事项

      1、认定员工违规必须依据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辞退违规员工的重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9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规定,行政法规以及政策性规定,并已经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只有依据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做出来的辞退决定,才可以成为仲裁机构或者司法机关的判案依据。所以用人单位一定要建立起合法有效地规章制度,才能将其作为判断劳动者是否违规的客观依据。

      2、规章制度只有公示过才能对员工产生法律效力。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如果用人单位没有证据证明规章制度已经公示或者向劳动者告知的话,该规章制度不能作为辞退劳动者的依据。所以用人单位一定要将该合法有效地规章制度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才能将其作为判断劳动者是否违规的客观依据。

      3、必须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如果单位没有注意搜集保存能够证明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证据,就算是劳动者真的违规,但是在劳动争议中用人单位举不出来证据,就要败诉,法律讲究的是证据。因此在员工发生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该及时取证。实践中要求劳动者做出书面的检讨或者解释、说明和承诺,留档备查是最有效和便利的方法。

      4、履行通知工会和本人的程序。

      用人单位只有掌握好如上几条,才能在辞退严重违规员工时,做到有备无患。在这里,律师也提醒广大劳动者,如果用人单位做出的辞退决定有瑕疵,您可以拒绝服从,并依法主张您的权益。

      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后也是可以解除双方的劳动关系的,那么无论是通过哪一种方式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都是需要为劳动者提供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如果说用人单位辞退员工则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是劳动者主动辞职则不需要支付赔偿金。

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 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即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

公司辞退员工以后,需要签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或者辞退书,要给员工办理工作交接手续,结算工资,支付经济补偿金,再给员工转移社保关系和档案,若能证明公司违法辞退员工的,还可以获得双倍的经济补偿。

一、公司辞退员工需要签的文件是什么

      需要和单位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或者辞退书。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二、辞退员工的补偿金怎么支付

      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补偿金或赔偿金,应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并且结清全部工资。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辞退补偿金的发放日期是解除合同后十五日内,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赔付补偿金。

      如果未及时支付,可以到当地劳动机构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还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三、公司怎么辞退员工的

      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条件:

      (1)当劳动者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直接解除劳动合同,不需向劳动者预告:

      1使用不合格,即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违纪,即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企业规章制度;

      3给企业造成损害,即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企业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承担刑事责任,即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当劳动者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要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预告劳动者本人:

      1劳动者患病或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工作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企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不能就变更合同达成此协议的。

      (3)用人单位还可以通过裁员的形式解除企业劳动合同,但必须符合这样的条件:

      1企业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确需裁员;

      2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员。

      但用人单位应当提前30天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并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劳动者被单位辞退,单位需要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要给经济补偿金,是按照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劳动者的月工资计算的,员工在单位工作半年以下的,给半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就行,在单位工作半年到一年之间的,给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

辞退员工是一项敏感而复杂的任务,公司需要审慎考虑并采取合适的方式来处理。下面是一些公司可能采取的方法来辞退不想要的员工。

1 考虑转岗或再培训:在决定辞退员工之前,公司可以考虑是否有其他职位适合这些员工,或者提供再培训的机会来提升他们的技能。这样不仅能避免辞退的需要,还能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表现出公司的关怀。

2 提前沟通和警告:在辞退员工之前,公司应该与他们进行充分的沟通,让他们知道他们的表现不符合公司的要求,并提出改进的机会。通过明确的警告,员工有机会改正错误并展示他们的价值。

3 提供合理的解雇补偿:在解雇员工时,公司应当提供合理的补偿,以减轻员工的经济压力。这有助于保持员工的尊严,并减少与解雇相关的法律纠纷的风险。

4 遵循法律和劳动法规:公司在决定辞退员工时,必须遵守当地的劳动法规和法律。这包括提前通知员工、支付合适的赔偿和福利、申请法定的离职手续等。

5 保护公司声誉:辞退员工可能会对公司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公司应尽量保护公司的声誉,避免公开讨论或批评辞退员工的情况。

6 保护员工隐私:在辞退员工时,公司应确保员工的隐私得到尊重与保护。不应向其他员工透露不必要的细节或讨论辞退员工的原因。

7 提供支持和资源:在员工辞退后,公司可以提供一些资源和支持,如提供求职咨询、推荐信等,帮助他们重新就业。

总之,辞退员工是一项需要慎重处理的任务,公司需要遵循法律法规,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员工的权益和尊严。通过提前沟通、转岗机会以及合理的解雇补偿,公司可以减少冲突和法律纠纷的风险,同时维护公司的声誉。

用人单位解雇员工,最后的气氛一般都不会太好,所以,务必在员工正式离职之前做好工作交接,否则,一旦员工结算完工资走人,用人单位再去找劳动者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就会比较被动用人单位在解雇员工后,一定要记得及时发放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如果拖延不发的话,则很容易导致劳动者反过来以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为由提起仲裁,主张经济补偿金。通知员工被解雇了。语气坚决地告诉员工这是最终决定,只需描述其违反的政策及其违反该政策的具体行为。公司为了提高其绩效做出的努力以及导致其解雇的其他原因。

宣布解雇决定的生效时期,解释解雇程序的具体细节。解雇决定通常自解雇会议之日生效。允许被解雇员工在公司里闲逛对下达解雇者和员工都是件尴尬的事情,因此你应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此外,应解释解雇补助金等相关事宜,并安排员工整理个人物品,与员工一起填写解聘文件,说明最后应付薪金的支付方法。如果是企业把员工开除了,员工没有明显的过错,那么根据劳动法干满一年,赔偿一个月的工资,超过六个月不到一年,算一个月的工资!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还要付一个月代通知金!依次类推!如果企业不承认,不赔偿员工的损失,我们可以找劳动局维护自己的权益!

前提是一定把所有的资料保存好,工作证,现在也是很方便的!任何一个正规的企业都不会让员工走到这一步!双方通过,协商坐下来谈,好聚好散!这才是上策!员工走这一步是最后的办法!员工跟企业比,毕竟还是弱势群体!说实话,留点情面,日后好相见!在职场中有时候圈子就这么大,闹得太僵,对自己以后的发展也不好!职场的名声是很要紧的!

如果公司的员工,连续三天以上都不来上班,而且没有请假,给他打电话也联系不上的情况下,那么公司可以把这个员工辞退,因为这个员工已经违反了公司的规定。

辞退员工。

辞退员工,不论对企业还是对员工,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然而辞退员工,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又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优秀的人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要素之一,不能达到要求的员工必然要被淘汰,与此同时,经济的大起大落也引来了一浪接一浪的裁员潮。辞退、裁减员工是人力资源经理必须处理,又是最难处理的工作。辞退员工时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劳动纠纷甚至对簿公堂,对公司正常营运产生深远的影响。

辞退员工中经常出问题的基本都是不正确的甚至是违法的辞退。笔者接触的许多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往往都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点,比如,试用期可以随便辞退员工;员工违纪,可以辞退;只要公司给经济补偿金并提前一个月通知,可以辞退员工……

  这些观点都是很危险的,实践中发生的大量案例已经证明,持有这些观点的企业往往都是劳动争议不断并且屡屡败诉的企业。用人单位辞退员工实质上是劳动合同解除的原因之一。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一种法律行为。由于劳动合同解除事关重大,因此劳动法对其条件和程序做了严格的规定,用人单位辞退员工必须要遵守严格的法律条件和法律程序,不是说辞就可以辞。不正确的辞退有很多的情形,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违法的辞退。违法的辞退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情形:

  1、辞退员工事实依据不充分;

  2、辞退员工法律依据不准确;

  3、辞退员工操作程序不合法。

  上述三种违法的辞退,往往会给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根据现行《劳动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双方协议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此种情况下,不问解除的事由,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即可解除劳动合同。

  (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又分三种:

  1、用人单位随时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况,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a、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b、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c、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d、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e、被劳动教养的。

  2、用人单位需要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本人才能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发生下列情况,用人单位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本人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b、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c、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根据上述情况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3、经济性裁员。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出现下列情况,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

  a、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

  b、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用人单位根据上述情况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三)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此种情况下,也分为两种:

  1、劳动者随时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况,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a、在试用期内的;

  b、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c、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2、没有法定事由,劳动者需要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才能解除劳动合同。

  除以上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员工随意解除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辞退员工主要依据以上第一、第二类规定。从实际发生的案例来看,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一般问题不大,辞退员工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上第二类规定即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希望能够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