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和桂皮区别求图

妈妈 0 33

肉桂和桂皮区别求图,第1张

肉桂桂皮区别求图
导读:1.肉桂:植物科属及发展演进肉桂树是樟树科的常绿植物。野生的肉桂树高10米以上。肉桂是选用新鲜优质的树皮,将其剥下,去除外层的软木质,经干燥3—4天制成,靠近树干中心剥出制得的肉桂为上等品。肉桂是人类最早发现并应用的香料之一。肉桂原产于斯里

1.肉桂:植物科属及发展演进肉桂树是樟树科的常绿植物。野生的肉桂树高10米以上。肉桂是选用新鲜优质的树皮,将其剥下,去除外层的软木质,经干燥3—4天制成,靠近树干中心剥出制得的肉桂为上等品。肉桂是人类最早发现并应用的香料之一。肉桂原产于斯里兰卡和印度南部一带,是古代宗教礼仪及保存埃及木乃伊必备的香料之一。肉桂甘甜且又略带刺激的香气,自古被视为爱情与思念的象征,更是进贡王公贵族的最佳赠礼。传说古罗马有位君主为了悼念死去的爱妻,便搜掠了全罗马的肉桂并集中焚烧,以示对爱妻的挚情挚爱。另有传说:在为亲人送葬时,手捧肉桂也是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在15-16世纪的航海时代,肉桂也是探险家远渡重洋寻找的香料之一。1636年,荷兰商人先在斯里兰卡掠取加工肉桂并垄断了肉桂市场,为了维护高额利润,不惜将生产过量的肉桂烧毁。 2.肉桂和桂皮的比较 桂皮原产于牙买加群岛一带,和肉桂一样同属樟树科,树高约3米,树皮比肉桂厚且粗糙,颜色也深;虽然桂皮和肉桂香味相似,但桂皮比肉桂在甘甜中夹带着苦涩。中国、缅甸、越南等地都生产桂皮,市场上将桂皮粉当作肉桂粉来贩卖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3.肉桂的主要成分 在我国种植的肉桂主要有3个品种:即白茅肉桂(黑油桂)、红茅肉桂(黄油桂)和沙皮桂。以白茅肉桂品质好,含油量高。肉桂主要成分是肉桂醛,其次还有乙酸肉桂酯、肉桂酸等。肉桂不同部位精油成分不同,如锡兰肉桂的树皮中含80%肉桂醛和8%-15%的丁香酚,而在桂叶中含有70%~90%的丁香酚,肉桂醛仅为0-4%;树根中只含50%樟脑,而不含丁香酚和肉桂醛。 4.应用 肉桂在使用时有片状和粉状。肉桂作为中药和重要调味料已有悠久的历史,中医书记载为:补命门火,平肝通四脉,引火归元,有强心、健胃、驱风邪止吐的效用。肉桂在制作中国的五香粉、印度咖喱粉等复合调味料中都是必备的原料,主要用以去除腥膻,腌制泡菜、炖菜、煲汤。有的将肉桂片制成精巧的汤匙,用来盛舀咖啡和红茶,使其甘甜的香气借此融入其中。肉桂粉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在各种甜点中使用,会使甜点味道更为香甜醇厚。肉桂树脂精油也被广泛用于食用香精、烟用及日化香精。 肉桂与桂皮不是同一种,一般我们称肉桂,又称是中国肉桂。是肉桂的树皮及茎部表皮,经干燥而成。成品卷曲呈圆筒状或半圆筒状。原产越南及喜马拉雅山东麓,以我国云南、广东一带所产最多。桂皮(斯里兰卡肉桂),是桂皮树的树皮内层部分。成品内外光滑,由8-10层叠卷成卷筒状。产于斯里兰卡。

1 桂皮和肉桂的区别

桂皮和肉桂的区别 肉桂与桂皮的区别

肉桂与桂皮的区别:

1肉桂为肉桂的干燥树皮桂皮为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川桂等的树皮

2肉桂以皮细肉厚、断面紫红色、油性大、气香浓烈、味甜微辛辣、嚼之无渣者为佳桂皮:气清香而凉,似樟脑,味微甘辛以皮薄、香气浓厚者为佳

3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慎服

桂皮:辛,温归心、肝、脾、肾经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用于腹冷胸满,呕吐噎膈,风湿痹痛,跌损瘀滞,血痢肠风阴虚有火者忌服

4肉桂与桂皮同小异大一般肉桂以入药为主;桂皮以菜肴佐料为主

肉桂和桂皮的区别

樟科(Lauraceae)植物,学名为Cinnamomum cassia。

树皮芳香,亦称肉桂,可作香料,味与产自锡兰肉桂的桂皮相似,但较辣,不及桂皮鲜美,且较桂皮厚。肉桂皮含有12%挥发油,主要成分是肉桂醛(C9H8O)。

肉桂皮用作菜肴的调味品,特别用于利口酒和巧克力。南欧人对肉桂的喜爱胜于桂皮,在北美则肉桂粉不问来自中国肉桂抑锡兰肉桂,均不加区别地一起出售。

肉桂皮从茎和枝条剥取,搁置干燥后,卷曲成卷。有的品种则为刮取。

刮取者薄而为亮红褐色,未刮过的树皮厚而为灰色。肉桂粉浅红褐色。

中国产肉桂的香味稍逊于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产者,三者均具芳香,味甜而辣。越南肉桂(西贡肉桂)质地最佳。

中国肉桂和牡桂(C loureirii)的未成熟果实贴生于硬而具皱的灰褐色杯状花萼中,通常长11公厘(04吋,包括萼筒);上部径约6公厘(025吋),连萼筒摘下干燥即称肉桂芽。有似桂皮的芳香和肉桂皮的甜辣味,用于食品调味。

Cortex Cinnamomi Cassiae (英)Chinese Cinnam, Cassia Bark 别名 玉桂、牡桂、菌桂、筒桂、大桂、辣桂、桂。 来源 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树皮。

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芳香。树皮灰褐色,幼枝有四棱,被灰**茸毛。

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先端短尖,基产楔形,上面绿色,有光泽,离基三出脉;具叶柄。圆锥花序腋生;花被片6,白色;能育雄蕊9,3轮,内轮花丝基部有腺体2,子房卵形。

浆果紫黑色,椭圆形,具浅杯状果托。花期6~8月,果期10月至次年2~3月。

多为栽培。产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

采制 多于秋季剥取栽培5~10年的树皮和枝皮,晒干或阴干。 性状 本品浅槽状或卷筒状,长30~50cm,宽或筒径3~10cm,厚2~8mm。

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横向微突起的皮孔及细皱纹;内表面棕红色,平滑,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硬脆,断面颗粒性,外层棕色,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末淡**线纹(石细胞带)。

气香浓烈,味甜、辣。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含桂皮醛(cinnamaldehyde)、醋酸桂皮酯(cinnamyl acetate)、丁香酚、桂皮酸、笨丽酸乙酸、桂二萜醇(cinnzeylanol)、乙酰桂二萜醇(cinnzeylanine)。

性味 性大热,味辛、甘。 功能主治 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含桂皮醛(cinnamaldehyde)、丁香酚(eugenol)等,并含鞣质及粘液质。

附注 主产于斯里兰卡的“锡兰桂皮”系锡兰肉桂的内皮,常10~40薄片重叠卷成细长筒状或双筒状,每片厚约05mm,外表面黄棕色,平滑,有波状纵线纹。 桂皮 又名天兰桂,广东民间叫“阴香”。

属樟科肉桂之一种。中国广东、福建、浙江、四川等省均产。

用作芳香调味品,此外还可提取桂皮油,为食品工业之重要香料,亦入药。 植物形态①天竺桂(《海药本草》),又名:山桂、月桂(《纲目》),土肉桂、土桂皮、野桂。

常绿乔木,高可17米。树皮赭黑色,有香气。

单叶互生,近枝梢处交互对生;略革质;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9~12厘米,宽3~5厘米,先端钝,基部锐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稍淡;具离基3出脉,中央主脉于上部再分出1~2对侧脉;叶柄平滑。花5~6朵,呈伞形花序,生于新枝的叶腋;花小,基部筒状,花被6裂,2轮,广椭圆形或椭圆形,内轮3片较长;发育雄蕊,9枚,3轮排列,外2轮花药内向,花丝基部无腺体,第3轮花药外向,花丝基部具2腺体,最内面尚有1轮退化雄蕊;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细小。

浆果球形,暗紫色,基部有宿存萼筒,全缘。花期6月。

果熟期12月。 生山野或培植于庭园。

分布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本植物的果实(桂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治腹内诸冷,血气胀痛。 2《海药本草》:补暖腰脚,破产后恶血,治血痢肠风,功力与桂心同。

功效:桂皮因含有挥发油而香气馥郁,可使肉类菜肴祛腥解腻,芳香可口,进而令人食欲大增。在日常饮食中适量添加桂皮,可能有助于预防或延缓因年老而引起的Ⅱ型糖尿病。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桂皮能够重新激活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大大加快葡萄糖的新陈代谢。每天在饮料或流质食物里添加1/4到1匙桂皮粉,对Ⅱ型糖尿病可能起到预防作用。

桂皮含苯丙烯酸类化合物,对前列腺增生有治疗作用,而且能增加前列腺组织的血流量,促进局部组织血运的改善。中医认为,桂皮性热,具有暧胃祛寒活血舒筋、通脉止痛和止泻的功能。

3《四川中药志》:益肝肾,通经脉,散风寒,除湿痹,暖腰膝,止呕吐。治筋骨疼痛,寒泄腹痛,霍乱呕吐,噎膈胸满,膀胱寒疝,腰膝现冷,风湿痹痛及跌损瘀滞等症。

性味 辛、温,无毒。 成分 叶、树皮含挥发油(肉桂醛、肉桂酸甲酷),有机酸(肉桂酸)。

肉桂和桂皮区别求图

1肉桂:植物科属及发展演进肉桂树是樟树科的常绿植物。

野生的肉桂树高10米以上。肉桂是选用新鲜优质的树皮,将其剥下,去除外层的软木质,经干燥3—4天制成,靠近树干中心剥出制得的肉桂为上等品。

肉桂是人类最早发现并应用的香料之一。肉桂原产于斯里兰卡和印度南部一带,是古代宗教礼仪及保存埃及木乃伊必备的香料之一。

肉桂甘甜且又略带 的香气,自古被视为爱情与思念的象征,更是进贡王公贵族的最佳赠礼。传说古罗马有位君主为了悼念死去的爱妻,便搜掠了全罗马的肉桂并集中焚烧,以示对爱妻的挚情挚爱。

另有传说:在为亲人送葬时,手捧肉桂也是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在15-16世纪的航海时代,肉桂也是探险家远渡重洋寻找的香料之一。

1636年,荷兰商人先在斯里兰卡掠取加工肉桂并垄断了肉桂市场,为了维护高额利润,不惜将生产过量的肉桂烧毁。 2肉桂和桂皮的比较 桂皮原产于牙买加群岛一带,和肉桂一样同属樟树科,树高约3米,树皮比肉桂厚且粗糙,颜色也深;虽然桂皮和肉桂香味相似,但桂皮比肉桂在甘甜中夹带着苦涩。

中国、缅甸、越南等地都生产桂皮,市场上将桂皮粉当作肉桂粉来贩卖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3肉桂的主要成分 在我国种植的肉桂主要有3个品种:即白茅肉桂(黑油桂)、红茅肉桂(黄油桂)和沙皮桂。

以白茅肉桂品质好,含油量高。肉桂主要成分是肉桂醛,其次还有乙酸肉桂酯、肉桂酸等。

肉桂不同部位精油成分不同,如锡兰肉桂的树皮中含80%肉桂醛和8%-15%的丁香酚,而在桂叶中含有70%~90%的丁香酚,肉桂醛仅为0-4%;树根中只含50%樟脑,而不含丁香酚和肉桂醛。 4应用 肉桂在使用时有片状和粉状。

肉桂作为中药和重要调味料已有悠久的历史,中医书记载为:补命门火,平肝通四脉,引火归元,有强心、健胃、驱风邪止吐的效用。肉桂在制作中国的五香粉、印度咖喱粉等复合调味料中都是必备的原料,主要用以去除腥膻,腌制泡菜、炖菜、煲汤。

有的将肉桂片制成精巧的汤匙,用来盛舀咖啡和红茶,使其甘甜的香气借此融入其中。肉桂粉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在各种甜点中使用,会使甜点味道更为香甜醇厚。

肉桂树脂精油也被广泛用于食用香精、烟用及日化香精。 肉桂与桂皮不是同一种,一般我们称肉桂,又称是中国肉桂。

是肉桂的树皮及茎部表皮,经干燥而成。成品卷曲呈圆筒状或半圆筒状。

原产越南及喜马拉雅山东麓,以我国云南、广东一带所产最多。桂皮(斯里兰卡肉桂),是桂皮树的树皮内层部分。

成品内外光滑,由8-10层叠卷成卷筒状。产于斯里兰卡。

肉桂,桂皮是一种吗?有区别吗

肉桂和桂皮不是一种,它们的具体区别如下: 肉桂为肉桂的干燥树皮,桂皮为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川桂等的树皮。

肉桂以皮细肉厚、断面紫红色、油性大、气香浓烈、味甜微辛辣、嚼之无渣者为佳。桂皮则气清香而凉,似樟脑,味微甘辛,以皮薄、香气浓厚者为佳。

肉桂与桂皮同小异大。一般肉桂以入药为主,桂皮以菜肴佐料为主。

扩展资料:

1肉桂(拉丁学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是樟科,樟属中等大乔木,树皮灰褐色。叶互生或近对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革质,边缘软骨质,内卷,绿色,有光泽,无毛,叶柄粗壮。

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花白色,花被裂片,花丝被柔毛,扁平,花药卵圆状长圆形,子房卵球形。

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无毛,果托浅杯状。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2桂皮,学名:柴桂,又称:香桂,为樟科、樟属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或川桂等树皮的通称。本品为食品香料或烹饪调料。

商品桂皮的原植物比较复杂,约有十余种,均为樟科樟属植物。各地常用的有8种,其中主要有桂树、钝叶桂、阴香及华南桂等其他种类多为地区用药。

各品种在西方古代被用作香料。中餐里用它给炖肉调味,是五香粉的成份之一。

做蛋糕

水果奶油蛋糕

原料:普通蛋糕坯、时鲜水果

蛋糕馅料:淡奶油400g、糖粉150g、罐头装水果(菠萝、桃等)

做法:

1时鲜水果洗净切块,普通蛋糕坯横切成三等份。

2将奶油与糖粉混合并打发。

3用刀将奶油在第一片蛋糕上抹匀,上面撒些罐头装水果块。

4盖上第二片蛋糕片,在上面抹一层奶油。

5盖上第三片蛋糕片后,用奶油将蛋糕周围抹匀。

6在最上层摆上准备好的时鲜水果块即可。

Tips:制作蛋糕的小秘诀

1制作奶油蛋糕通常离不开平刀、锯齿刀、水果刀,它们分别用来抹奶油等用途的。

2挤袋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购置现成的,也可以买来油纸和花嘴自己制作。方法很简单,把油纸卷成圆锥形的卷后,再放入花嘴即可。

3用挤袋挤花时用力要均匀,尽量避免手部抖动。如果没有把握,可先在别处练习一下。

4在蛋糕最表层摆放水果块时不要过于用力,以免破坏周围平整的奶油表面。

原味奶茶的制作方法

1先将15公斤的水烧开至100度,倒入180克的茶叶,闷3-5分钟后,把茶叶捞出。

(茶叶可以再用,再煮的话煮5分钟左右)

2再加入1公斤白糖(18公斤糖浆,一公斤白糖加一公斤水),再加蜂蜜1公斤

3再加入13公斤奶精和14两巧克力果粉(巧克力板熬成巧克力酱也行)或(14两咖啡粉)搅拌匀,再煮5分钟就好了,如果是冰奶茶再冷藏,热的用保温瓶保温

甜甜圈做法

材料:低筋面粉3杯 发粉1大匙 蛋2个 香草片4片 糖粉、肉桂粉各少许 细糖1杯 牛奶1/2杯 奶油(溶化)2大匙作法 : 1 将面粉 、 发粉及香草碎片混合过筛两次 , 备用 。 2 蛋加上糖打10分钟 至乳白状 ,放入牛奶打匀 。 3 将作法 (1)与作法 (2) 之材料和匀 ,再加入奶油拌匀成面团 。4 面团擀成1厘米厚面片 ,用模型压成圈状 ,入温油中以小火炸金**取出,趁热沾上混合了肉桂粉的糖粉即可。

水果沙拉

原料苹果、菠萝、橘子、猕猴桃、圣女果、沙拉调料(用水果酸奶也成)

制作1.将菠萝、猕猴桃分别切成一厘米和半厘米的扇形片,苹果去皮切成丁,圣女果一分两半,橘子去皮。

2.准备一平盘,将每两个橘子对放,摆放一圈,将半个圣女果放在两瓣橘子中间,然后由外向里依次摆上猕猴桃片、菠萝片,中间放满苹果丁,最后将沙拉调料挤在中间。

冰激凌水果沙拉

原料香蕉2根、桔子2个、苹果1个(不宜太大)、猕猴桃2个、红樱桃20粒左右。

制作

1.将香蕉、桔子、苹果、猕猴桃去籽、去皮,切块(大小随意)与红樱桃一起放入玻璃器皿中。

2.取冰激凌(多少随意,但多点好吃,最好能包住水果块),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巧克力小西饼

材料: 酥硬性面团 300g 可可粉 15g

作法:

1将可可粉过筛,加入酥硬性面团,以刮板来回仔细拌匀成巧克力小西饼面团备用。

2将作法1的巧克力小西饼面团撒上少许高筋面粉,再以手轻轻来回搓揉成整形成圆柱状。

3将作法2的面团,裹上一层细冰糖,再用保鲜膜仔细包起,整条置入冰箱冷冻室内,冷冻约2小时让其冷硬定型。

4将作法3冷冻好的面团切成平均1cm厚的薄片,须间隔平均地排放至烤盘中。

5烤箱先以上火220℃/下火180℃ 预热(家用烤箱则可用200℃),再放入作法4的烤盘,烘烤约12~15分钟即可。

6作法5的巧克力小西饼出炉后必须先置凉,再尽快包装密封,以免受潮回软

人们钟爱红宝石,把它看成爱情、热情和品德高尚的代表,光辉的象征。传说佩戴红宝石的人将会健康长寿、爱情美满、家庭和谐。国际宝石界把红宝石定为"七月生辰石",是高尚、爱情、仁爱的象征。在欧洲,王室的婚庆上,依然将红宝石作为婚姻的见证。国际宝石市场上把鲜红色的红宝石称为“男性红宝石”,把淡红色的称为“女性红宝石”。男人拥有红宝石,就能掌握梦寐以求的权力,女人拥有红宝石,就能得到永世不变的爱情。

血红色的红宝石最受人们珍爱,俗称“鸽血红”。其颜色鲜红、美艳,可以称得上是“红色宝石之冠”。瑰丽、华贵的红宝石是宝石之王,是宝中之宝,其优点超过所有的宝石。有的古书中认为红宝石是“上帝创造万物时所创造的十二种宝石中最珍贵的。”

蓝宝石象征忠诚、坚贞、慈爱和诚实。星光蓝宝石又被称为“命运之石”,能保佑佩戴者平安,并让人交好运。蓝宝石属高档宝石,是五大宝石之一,位于钻石、红宝石之后,排名第三。蓝宝石是9月和秋季的生辰石,它与红宝石有“姊妹宝石”之称。

蓝宝石以其晶莹剔透的美丽颜色,被古代人们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被视为吉祥之物。早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被用来装饰清真寺、教堂和寺院,并作为宗教仪式的贡品。它也曾与钻石、珍珠一起成为英帝国国王、俄国沙皇皇冠上和礼服上不可缺少的饰物。自从近百年宝石进入民间以来,蓝宝石分别跻身于世界五大珍辰石之列,是人们珍爱的宝石品种。

世界宝石学界定蓝宝石为九月的生辰石。日本人选其作为结婚23周年(蓝宝石)、26周年(星光蓝宝石)的珍贵纪念品。

石榴石是一种矿物,石榴石晶体与石榴籽的形状、颜色十分相似,故名“石榴石”。颜色好净度高的石榴子石可以成为宝石。石榴石的英文名称为Garnet,由拉丁文“Granatum”演变而来,意思是“像种子一样”。常见的石榴石为红色,但其颜色的种类十分广阔,几乎涵盖了整个光谱的颜色。[1] 常见的石榴石因其化学成分而确认为六种,分别为红榴石(Pyrope)、铁铝榴石(Almandine)、锰铝榴石(Spessartite)、钙铁榴石(Andradite)、钙铝榴石(Grossular)及钙铬榴石(Uvarovite)。

其中金太福是一家以珠宝的研发、设计、批发、销售为一体,在香港和中国大陆从事钻石网络销售的商家,他家是“实体店与网络店”相结合的O2O销售模式。金太福钻石追求简约、时尚,打造富有东方文化艺术色彩的珠宝,让天下有情人都能拥有独一无二的丘比特钻饰,见证他们永恒的爱情。

石榴石,中国古时称为紫鸦乌或子牙乌[3] ,是一组在青铜时代已经使用为宝石及研磨料(Abrasive)的矿物。常见的石榴石为红色,石榴石英文"Garnet"来自拉丁文"granatus"("grain",即谷物),可能由"Punica

granatum"("pomegranate",即石榴)而来[3],它是一种有红色种子的植物,其形状、大小及颜色都与部分石榴石结晶类似。[2]

常见的石榴石因应其化学成分而确认为六种种类[4],分别为红榴石(Pyrope)、铁铝榴石(Almandine)、锰铝榴石(Spessartite)、钙铁榴石(Andradite)、钙铝榴石(Grossular,变种有沙弗来石(tsavorite)及肉桂石(hessonite))及钙铬榴石(Uvarovite)。石榴石形成两个固溶体系列:1红榴石-铁铝榴石-锰铝榴石及2钙铬榴石-钙铝榴石-钙铁榴石。

石榴石在国际上没有等级的区分。所谓的几A都是依个人的看法区分的。同一款石榴石在不同人手中能说出不同A数。

送妈妈的话 还是送红宝石把。高贵典雅,国际宝石界把红宝石定为"七月生辰石",是高尚、爱情、仁爱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