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纪念奶奶晴雪儿 2009-11-16 19:42 “芳芳,这么大了还要奶奶背啊”,祖孙俩的背影在黄昏的田间小路上是一道风景,“就要奶奶背,我舒服死了”“呸呸,什么死不死的,老天别听小孩瞎说”奶奶慈爱地扭头回去和孙女说“以后不要动不动就说死的
纪念奶奶
晴雪儿
2009-11-16 19:42
“芳芳,这么大了还要奶奶背啊”,祖孙俩的背影在黄昏的田间小路上是一道风景,“就要奶奶背,我舒服死了”“呸呸,什么死不死的,老天别听小孩瞎说”奶奶慈爱地扭头回去和孙女说“以后不要动不动就说死的,你说什么做什么老天都看着的呢”孙女似懂非懂似的点头“好嘛!”,“芳芳,长大了帮奶奶砍柴吗”孙女趴在奶奶的背上想都没想就大声地答“砍,砍好大好大一捆的”拖着稚气的童声逗得奶奶乐极了“芳芳,长大了帮不帮奶奶打猪草啊”依旧是铜铃般的童声“打,打很多很多”,,,
是啊,“打,打很多很多---------”这句话现在就一直萦绕在耳边,好像就在眼前。
日子一天天流逝,如今,奶奶嘴里的芳芳,已经27,是个大姑娘了。可是我最爱的奶奶,已离我而去,4年了。
是的,奶奶已经走了,但是我始终觉得奶奶一直住在我的心里,从未离我远去。
奶奶信命。人可能真的都有一个命。奶奶家本来就很穷,小的时候就过着挨饿挨冻的日子,吃了上顿没下顿,也没穿过一件好衣服,从来没进过学堂,每天就是下地干活,盼着有顿好吃的就不错了。可是,奶奶很小又死了父亲,家里还有年迈老人要照顾。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奶奶母亲便带着儿女们去乞讨,看着稍微好点的人家忍着痛就把小孩留在那里,兄弟姐妹四个走的走,散的散。回来的时候就剩下奶奶一个了。后来奶奶母亲改嫁,奶奶就和姥爷姥姥相依为命,直到21岁才到我们家。
从我记事起,爷爷就一直对奶奶不太好,年轻的时候喝了酒还打奶奶,总是吵架;老了老了还像小孩子一样要分开过,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爷爷病重的时候。奶奶有五个儿女,爸爸是最大的,还有两个叔叔,两个姑姑。含莘茹苦把儿女们养大成人了,帮他们养猪,帮他们盖新房子,操心儿女的婚事。儿女结了婚她又要帮着带孙女,孙子,外孙。一刻没停。我知道的,爸爸是很爱奶奶的,可他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外面,又是负债,没心没力孝敬奶奶,大姑和小姑嫁出去了就很少回娘家,二叔和小叔都娶了个不明事理的老婆,在家也是气奶奶,奶奶在家给他们做家务,下地干活,养猪给了钱还嫌少,有时候还骂奶奶。说出来真难听,儿媳妇几个都不愿意供养,拿点粮食出来各自的媳妇都还要看对方拿了多少,生怕自己吃亏,更不要说拿钱出来了。奶奶身体一直就不好,年轻时太劳累,落下了病根,后来又有心脏病。她有一点小病从来都不去看医生,怕花钱。爷爷去了以后也一直一个人过,现在想想,一个老人,辛苦劳累了一辈子,恨不能自己的肉和血都掏给她的儿孙们,临了临了却得不到一点关爱。到最后儿女们也都不在身边,她熬过了多少孤独和凄苦的日子,简直无法想象!!!
我是奶奶带大的。妈妈生下了我,那时候父母和奶奶还没有分家,住在一起,爸爸妈妈天天在外面干活,妈妈也没有奶喂我,我饿得慌,天天闹,每晚每晚地哭,奶奶就抱着我不离手,哄着我,喂我米汤喝,想找奶吃了,奶奶就把她的焉掉了的奶头放我嘴里,我还吮得津津有味。那时候奶奶他们吃红薯饭,就在上面给我铺层大米,煮好了一口一口地喂给我吃。我小时候一直生病,用我们那的方言说就是“路都跑大了”,屁股上全是针眼,以至于我现在一看到打针就怕。后来妈妈怀了弟弟,就搬了新家,和奶奶分开过了。弟弟就比我小一岁,而且那时家里开了个碾纸厂,妈妈也没有精力带我,奶奶到哪都带着我,我就是在奶奶的背上长大的。奶奶去山上砍柴,去园里种菜,去田里插秧,都带上我。奶奶高兴的时候就会唱歌给我听“山清水秀太阳高,好呀么好风飘啊、”有时候逗我“一绣金鸡头啊,二绣金鸡尾啊,三绣凤凰飞出来啊------”就这样,一直到我四岁半。
那天,外公外婆来接我,我要上学了。奶奶舍不得,抹着眼泪送了我一里又一里。我回头,奶奶就站在坡上,一直这么看着,看着我们,直到再也看不到了-----
大了一点,奶奶经常叫我芳芳,我总是不乐意,觉得好老土,实在是太俗气了,有时候甚至应都不应,任奶奶怎么叫就是不应。我会写字了,就缠着奶奶让她写字,奶奶从来没上过学,只会写自己的名字“李月娥”,还东倒西歪的,我就取笑她。每到暑假寒假回去看奶奶,奶奶总是变法子准备好吃的,知道我喜欢吃腊肉,知道我喜欢吃小炒鸡肉,喜欢吃干辣椒炒蛋,总是省着做给我吃。我并不知道奶奶平时从来不吃,都给我留着,就盼着我回去做给我吃。她自己没钱,买包洗衣粉的钱都抠着,每次洗衣服的时候就放一点点。我去学校的时候还要塞钱给我,一元,两块,全是一毛,二毛,五毛攒起来的,我想都没想就塞在书包里。奶奶喜欢看'动物世界”,觉得里面的大象,蛇,老虎,像是天外来物一样,我总是笑奶奶老土。我说长大了我一定带她去长沙动物园,让她长长见识。奶奶笑得乐开了花,总是说“等着享芳芳的福呢——”-------
我一直在外求学,所以见奶奶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只要有我们同一个学校的孩子回去,奶奶总是让他们捎好吃的给我。瓜子,花生,红薯片,南瓜子------- 日子就在奶奶的关爱和呵护中一点点过去,我长大了。
我上高三二学期了,外公生病去长沙住院了。奶奶硬是和我去了梅城(我上学的地方),和我一起住在小姨家。奶奶从来没离开过家,为了她心爱的孙女,第一次离开小山村去了梅城。她不能坐车,一路上吐得厉害,吐得我满身都是,我竟然还嫌脏,只顾擦裙子上的污物,完全没管奶奶了,真的没良心。小姨在学校旁边开了个饭店,她去那打杂,切菜,收拾,洗碗,每个月300元。最重要的是,可以照顾我的生活,我从小不在爸爸妈妈身边,而且这个时候马上要高考了,怕我分心。那可能是我长大以后唯一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最长的一段日子了。可那时候我一点都不知道珍惜,奶奶给我准备早餐,我总是大呼小叫,“你不知道我不喜欢吃包子啊,我要吃烧麦,以后不要给我买了,我自己知道买”,不知道这句话有多伤老人的心。下晚自习回去,奶奶总是端着一碗汤等着我喝“你最喜欢的板票炖鸡,多喝点啊”,我一喝一个精光,从来没问奶奶“你吃了没有”-----
高考结束了,奶奶也不需要打工了。我说我要学习电脑,奶奶就把自己打工剩下的1500块钱给了我800,我交了350块学了一个月,瞒着家里人揣着剩下的400多块钱和同学去了深圳,住在同学的亲戚那,就挤在西乡流塘的一间铁皮房里。那时我还小,没办身份证,又没见过世面,找工作好难,我们俩天天在外面走,深圳的太阳好毒,我们天天排在工厂的门口,看着有贴“招聘”,就站在门口等。有时候一等就是一个下午。轮到招人了都要熟手,特别难进。我那时候叫一句“先生,**”都害怕,不好意思。也不敢坐车,怕丢,到哪都是走路。到8月底我们实在没办法了就壮了壮胆,去了西乡固戍红宝石餐厅当服务员,给客人倒水端茶送菜。以前真是好笑,觉得餐厅不是什么好地方,客人要和我握手,我不敢握,就跑,摔了一跤,被老板看见了,把我炒了。我拿着第一次打工扣这扣那得的278元钱,不知道明天怎么办?一下觉得好委屈,大哭,这才想起给家里打电话。那时候家里都没电话的,接个电话得头天打到三福桥,约定一个时间,然后电话主会稍信去我家。第二天奶奶走了一个小时出来接我电话,“芳芳,你跑哪去了,家里人急死了。”我只叫了一声奶奶,电话那头就开始哭了,我也哭————,奶奶没有骂我,她告诉我成绩出来了,录取通知书也早来了,问我有没有路费,快回家去,千叮咛万叮咛路上一定要小心。第二天我便坐车回了家。到家已是10月中旬了,学校也都开了学,为了学费的事, 奶奶带我到处借钱,大舅说“女大不中留,以后要嫁出去也是别人家的,读了高中够可以了”,不愿意借。我和奶奶又来到四爷爷家,他开了储金汇,村上人都存钱在他这里。奶奶说了一肚子好话,四爷看我家欠了十几万(那时我爸做生意亏本了一直在外面),怕以后还不上,我差点跪在地上,四爷爷都没有借钱给我们。我彻底灰心了,我便关在家里不出门,奶奶怕我想不开,就把我玩得好的同学叫来陪我,晚上给我打米擂茶喝。最终奶奶给外公打了电话,外公找了关系,顺利贷款了。我可以上学了。
毕业,到了深圳,参加了工作。第一次发工资给奶奶寄了500元钱,奶奶高兴得不得了,逢人便说“我孙女多有出息,我享孙女的福啊”,后来我恋爱了,奶奶便想着我什么时候领男朋友回去看看,还说以后给我带孩子,我总是大言不惭地说“我不用你带,我请保姆”,“我工作好点了,就接你来深圳的”,,,接奶奶来深圳,却永远永远都不可能了。
05年10月回了家里一趟,本来有10天的时间,我在家就呆了三天,心里只顾着去找其他的同学朋友玩,我想以后还有日子呢。没怎么陪奶奶,在家也是到处找儿时的伙伴玩,难得在家吃两顿饭。奶奶那时候行动已有点缓慢,身体大不如前,可我也没怎么在意,总想着奶奶是好人呢,长命百命的。可奶奶还是想着怎么做好吃的给我,家里没有腊肉,到处去别人家问,买了做给我吃。还特意杀了鸡,我给奶奶带了盒“七星伴月”的月饼,奶奶还老舍不得吃,我给奶奶拍照片,奶奶说不拍这玩意,怕自己不好看------。我给奶奶2000元钱,让她买点好吃的,奶奶说什么也不要,说我给家里寄的钱够用了,我在外面很不容易。我走的那天,奶奶在后面一直跟着,送我到小河边,边送边哭,“芳芳,有时间就回来啊————”没想到这就是诀别,我怎么可能想到这就是奶奶最后和我说的一句话呢?如果知道,我愿意用我生命的三分之一来换来奶奶晚年的幸福,让她多活几年。
05年底的时候,奶奶病得不行了,每天呻吟着,几天没吃东西,儿女们这才把她送进医院,医生说镇里设备有限,建议去大医院,可儿女们一来舍不得花钱二来也怕花钱三来也没多少钱,奶奶一定要回去,大家也就没说什么。就是等死的事了。奶奶一直熬着,熬到最后。她走的那天,二叔和二婶还当着她的面两个人打架,奶奶看着自己的儿女,是怎样的心情呢?无法用语言形容,她闭上了眼睛。妈妈为了这个事和二婶吵架,直到现在妈也不肯原谅二婶。妈妈说奶奶是活活被气死的。
奶奶病重的时候家里人一直瞒着我,奶奶过世了,她们才告诉我。我到现在都想不通,理由是出奇地简单:怕影响我的工作。我郁闷,我吐血!我最爱的那个人,就这样去了!听妈妈说,奶奶还能说话的时候,指着柜子,我妈打开了,她说自已做的那几双棉布鞋留给芳芳结婚作嫁妆用的-----
我现在有时间了,我要回去了,可是奶奶,你在哪呢在哪等着我呢?
奶奶,您知道吗 我好想您 真的好想您 当初您说要看我成家,要看我成凤的,奶奶您怎么就这么走了,您怎么不要我了呢,我答应把您接到深圳的,我要照顾您晚年的,奶奶为什么您就这样走了,我连最后一眼都没看到 。我还答应您带您去长沙动物园,结果您连长沙都没去过。您和我差不多高,却只有70斤,疾病和生活压力吞噬着您的身体,可您还一直那么乐观,总是帮别人做这做那,帮别人放牛,喂猪,村里一有丧喜事您总是跑前跑后地忙着,却从不要任何报答。可我以前还一直劝您别老想着别人,要多为自己想。
奶奶,您知道吗 我一直不知道,其实“李月娥”这个名字真的一点不土,很时尚,让人永远都忘不了。
奶奶,您知道吗 我一直觉得“芳芳”这个称呼最好听,只有您一个人才能叫。我再也没有让任何人这样叫过我。
奶奶,您还好吗?现在是冬天了,您冷吗?我知道您在天堂,奶奶您一定能看到我的,我也能看到您,我知道爷爷也在,他会照顾好您的,还有我们家的“进宝”(是和奶奶一起相伴了十年的狗)也在吧?奶奶您再也不用吃苦了,您要记得多吃点好的,穿点好的,我不哭,我以后再也不哭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我答应您,我会好好做人,您说过的“不管说什么做什么,老天都能看到的”,我会记着的。以后成家生子,我会和我孩子说我有个伟大的奶奶,我会经常去看您的,也会带我孩子去看您,我会告诉我的孩子您叫“李月娥”,您在天堂保重身体,我要告诉您,您永远都不会死,您一直活在我的心里。温暖着我。
李月娥,世上最美的名字。拥有世上最美丽的心。奶奶,芳芳永远爱您。
黄昏,奶奶背着孙女,在田间的小路,奶奶问“芳芳,长大了你要做什么呀?孙女答“给奶奶买好多八多好吃的”------一道美丽的风景成了永恒-------
那首经过改编的“山青水秀”一遍又一遍地传来
那天的云是否都已料到
所以脚步才轻巧
以免打扰到
我们的时光
因为注定那么少
风吹着白云飘
你到哪里去了
想你的时候
哦抬头微笑知道不知道
无论用什么样的文字和语言都无法把我心中的爱描述出来。
因为这爱太伟大太神圣太纯洁太无私太深入骨髓了,
我无能为力,没办法让奶奶活在我的笔尖,唯有活在我的心里。
仅以此文字献给我最爱的奶奶
龙芳
2009-11-16 于深圳龙华整理
正值开学季,许多新生都会有家长送他们去学校报到。对于家长来说,这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许多家长不远千里将孩子送入理想的学校,展现了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期盼。
陕西西安科技大学正临开学新生报到之际,一位22级新生班同学在父母和弟弟的陪伴下来到学校报到,让人惊讶的是,他的70多岁的爷爷奶奶也来送他上学。爷爷奶奶都非常高兴,跨越千里专门来送孙子上学。这份沉甸甸的爱,让人为之动容。都说隔辈亲,爷爷奶奶的爱一点也不比父母的爱少。对于老人来说,关爱孩子就是他们最开心的事。为自己的孙子孙女付出多少的都不会觉得累,只要孙子孙女开心,他们就会无比开心。
七旬老人,跨越千里,只为送孙子上学。对于两位七旬的老人来说,长途跋涉是非常累的,但是他们仍然高高兴兴将孙子送到学校,这份沉甸甸的爱,瞬间让人破防。做父母的时候总是想将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孩子,当成为爷爷奶奶的时候,又总是将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孙子孙女,从来都是最后才会考虑到自己,这样的爱既让人感动又让人心疼。
我们总是能从媒体上看到各种平平淡淡的付出,却一直能从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感受到伟大的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时间可能还有很久,但是对于一个老人来说,他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十分珍贵的。对于老人来说,为孩子付出不需要回报,但是作为子孙不能一味的只是享受父母亲人给我们的关爱和付出,也要给予回报,抽出多一点的时间来陪伴他们,对于老年人来说,陪伴就是最好的回报。
为什么农村老人总喜欢把孙子带回老家养?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周围有很多奶奶,她们不愿意跟随儿媳带孩子。相反,喜欢让他们把孙子带回家乡。事实上,原因是隐藏的“小心机”。
姥姥带孩子愿意跟随她的女儿,但大多数人是被迫这样做的。奶奶知道要自己想一想,为什么姥姥愿意跟着女儿带孩子?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是被迫的。因为婆婆不能爱儿媳,不能跟着儿媳带孩子,但母亲应该爱女儿,多想想女儿。结果,祖母们离开了家乡和他们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只要他们的女儿需要带着他们的孩子去任何允许的地方,他们就会带他们去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
就像我最好朋友的母亲一样,她知道女儿的岳母不愿意带孩子,她看到女儿辞职,自己带孩子。虽然她也想在自己的家里过得舒适,但她不想看到女儿为了带孩子而牺牲工作、放弃理想、没有经济收入,所以她毅然跟随女儿带孩子。这是带女儿的母亲。
如果老人自己选择,奶奶和姥姥其实不想离开家。我们不能盲目赞扬祖母的伟大,这很容易陷入“家庭绑架”的嫌疑。毕竟,他们都是老年人,希望晚年自由舒适。奶奶不想离开家,奶奶也不想离开。如果老年人自己选择,他们更喜欢年轻人送孩子回家。
因此,年轻人应该为老人着想,不要强迫老人带着孩子随我们一起移民。在让老人带孩子之前,他们应该先征求他们的意见,看看哪一个孩子最适合带孩子。因为现在很多跟随带着孩子的年轻人的老人,当他们离开他们居住多年的家乡和与他们在一起几十年的老伴侣时,感到有点孤独。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带孩子的老人的心理。
今天高考送考的家长人数有所下降,许多家长在考试开始后都离开了,很多考生都是自己坐车或骑自行车前来,考试开始后很多家长都离开了。“孩子年龄也不小了,锻炼一下他们的自理能力”,一位看着孩子进入考场后就准备离开的家长说,他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就行了,一直等在学校门口也没啥用。
在送考家长中,一位上年纪的老奶奶特别引人注意。她正在填写一份家长高考试卷,很多记者都已经忘记的古诗词她却流畅得填写在了试卷上。据了解,这位姓王的老人今年已经77岁了,她1955年参加高考,是当年省实验中学“保尔班”的学生。“我参加高考那年不到18岁,今天是来送孙女高考的。”王奶奶说,她和孙女相差六十岁,都是17岁参加高考,60年间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她和孙女的求学及赶考也大不相同。
半个窝头当早饭,徒步十里独自赶考。说起现在家长送考甚至为高考豪掷上万,王奶奶无奈的摇了摇头。她说高考那天早上,她和往常一样在家吃了半个窝头,然后从省立医院附近的家步行到山医去考试。“那时候哪有送考这一说,老师父母们都忙着上课的上课上班的上班,高考就是一次普通的考试。”
王奶奶说,六十年前的高中生活要学八九门课程,外语是俄语,老师们很多都是北师大南师大的高材生。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学习成绩都很好,当年班里五十多个同学,除了一个没考上大学,其他都考上了北大清华复旦同济之类的名校。她自己由于眼睛问题,最后被北京农业大学录取。
江西一爷爷奶奶摆摊供养孙子考取清华大学,许多网友看到这个消息以后都表示非常的感动。这个孩子在幼年的时候家里遭遇了非常大的变故,所以他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由于爷爷奶奶没有特别好的工作,所以只能靠着摆摊来维持家里的日常生活。所以这个孩子从小到大的生活都是非常拮据的,他是从逆境中成长的,可也正是这个原因让他明白了,自己应该努力的去生活。
虽然家里面的条件一点都不好,但是这个孩子从小就知道要好好学习,他在五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重点中学的竞赛班,而且自此之后他就接触到了数学竞赛。在16岁的时候他凭借着出色的成绩在很多竞争者里脱颖而出,从而被清华大学所注意到并且直接录取了。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这个少年和爷爷奶奶都非常的兴奋,网友们看到这个画面也表示这家人终于要苦尽甘来了。
爷爷奶奶的工作是非常劳苦的,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让小孩子辍学提前打工来赚取生活费,他们一直都在努力的供养孩子上学。也正是因为一家人的努力孩子最终才能进入清华大学,才能获得一个如此美满的结局。这个孩子也没有想过自暴自弃的放弃自己的人生,尽管生活非常的艰难,但是他一直都在向着前方拼命的努力。
小编觉得这些人对自己的生活都非常的认真,而他们所传递出的正能量也值得大家去关注。不管处于怎样的逆境大家都不可以放弃眼前的机遇,只要一直努力下去最终肯定会获得一个光明的未来。希望这个孩子进入了清华大学以后能在自己向往的路上走下去,也希望在功成名就的那一天他能让爷爷奶奶也过上好生活。
西安八旬奶奶送重孙参加高考,家里出了6个名校生,优秀的孩子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根据老奶奶的说法,自己家中三辈人已经出了六个大学生,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和武汉大学这样知名的高校。而这次出现在考场外面,是送重孙来参加高考的,同时也希望所有参加考试的考生能够考出优异的成绩,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
一、老奶奶送重孙参加考试。高考这两天的天气还是非常炎热的,正当考生在埋头答题的时候,等候在考场外面的人被一个老奶奶给吸引了。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出现在家长们的身边,根据聊天得知,老奶奶也是送孩子来参加高考的,不过是自己的重孙。从聊天中得知,老奶奶今年已经83岁的高龄了,但是身体很硬朗,也非常健谈。
二、老奶奶家中已经出了六个大学生。从聊天交谈中得知,老奶奶家中三辈人已经出了六个大学生,其中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和武汉大学这些知名的高校。老奶奶这种自豪的语气,也是让旁边的人羡慕不已,比较三辈人出六个大学生这样的家庭真的不多见。老奶奶是一名医生,家庭也是医生世家,可能是良好的家庭教育成就了这么多由此与的人才。
三、老奶奶的思路很清晰。虽然说老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但是身体素质却非常的好,除此之外,老奶奶还传授了应试的方法。要多看题,多思考,遇到会的题,要仔细的做,遇到不会的题目,就先跳过去。答题过程中要控制一定的进度,不要碰到不会的题就紧张,要循序渐进的答题,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从这些说法我们就可以发现,老奶奶还是一个思路非常清晰的人。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