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九节的有关资料?

妈妈 0 23

拗九节的有关资料?,第1张

拗九节的有关资料?
导读:拗九节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据传,古印度僧人目连之父常年经商,家中骡马成群,财宝无数。其母青提则反之,她最恨

拗九节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据传,古印度僧人目连之父常年经商,家中骡马成群,财宝无数。其母青提则反之,她最恨出家人。目连一心向往佛、法、僧。长大后,一次他外出经商,临行时对其母说:"孩儿出外求财,母亲在家要积德积善,对出家人要如同对孩儿一样。"其母应允。谁料目连走后,其母依然如故,凶悍地把登门化缘的僧尼全都赶走,吝啬到一顿饭也不肯布施。

半年后目连返家,听说其母对出家人极不友好,遂向其母查问原因,其母一听大怒,斥道:"你竟不信你母亲我要是对出家人不好,七日之内不得好死,死了坠入阿鼻地狱!"七天后其母果然暴死。目连大恸葬母,随后他抛弃了荣华富贵,归依释迦牟尼,修成了阿罗汉,成了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

目连经打听知道其母死后果真坠入阿鼻地狱。他在地狱找到已变成饿鬼、正受苦刑的母亲,悲哀异常,当即用钵盛饭喂其母。可饭未入口即化成火炭。目连悲号涕泣。如来佛见目连至孝,便对他说:"你虽修成了罗汉,但靠你一人的力量救不了你母亲,须广造盂兰盆会,使天下饿鬼全能吃饱,你母亲才能得救。"

于是目连请十方僧众广设盂兰盆会,超度众饿鬼,其母方得脱离地狱。

寓意两家幸福美满。

根据查阅猪蹄是因猪蹄和祝提同音,所以猪蹄有金榜题名的寓意。另外因为猪是祝人发财的意思,猪脚又叫猪爪,意思是让人把财都抓住。

猪蹄,是指猪的脚部(蹄)和小腿,在中国又叫元蹄。在华人世界中,猪蹄是经常被人食用的部位之一,有多种不同的烹调做法。猪蹄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质。

平潭人把过春节叫做“做年”。这个“年”跟其他地方的传说是相似的。相传在太古时代,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常于岁末出来吞食人畜,人们就把岁末当作一个难关,故有 “过年”、“年关”的说法。平潭人多为中原移民,民间流传的过年习俗,即有中原的古风,又有平潭的特色。

掸尘 春节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节前就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为掸尘日。就是从这天开始到三十日要选择奇数日,对屋里屋外进行大扫除。用粽片或草绑在竹竿上,对天花板,墙壁的灰尘掸除干净。除外还要洗门窗、地板、家具等等。就是要过一个干干净净的春节。

做年仔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过小年,俗称 “做年仔”。就是要准备过年了。旧社会,长工吃过小年饭,就跟主人给结账下工,回家过年。但店铺伙计例外。他们要拿着主人的帐单上债主门催债,但一般不收钱,仅为通知而以。二十五日开始收钱。直到除夕封门为止,封门后任何人不得叫门收帐。从这天起,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年货,裁新衣,杀猪羊,蒸年糕,宰鸡鸭,买年画、春联、鞭炮等等。大人忙忙碌碌操心费神,小孩欢欢喜喜期盼过年。这一天还是民间祭灶的日子。传说此日灶君要回天庭汇报各家的情况,主人家置灶糖、灶饼给灶君、灶妈送行,年正月初四晚,再贴新灶君图,迎接灶君回来。

分年 在春节前夕,已出嫁的女儿要向父母送年货,平潭人叫作 “分年”,其实就是 “分送年货”的缩语。新年的头年“分年”的礼物要求比较严格,一般要送猪蹄一副、线面五斤、五素五荤十件。第二年后,“分年”的礼物件数不拘。“分年”是尊老敬老、孝顺父母的良好风俗,至今平潭仍然延续

贴春联,挂年画 平潭贴春联挂年画的习俗与其他地方相似。一般要在除夕日前贴好春联挂好画,以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凡在本年度有新丧的人家,春节只贴绿色春联以示戴孝。

过除夕 过除夕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吃年夜饭,平潭人称为“三十盲脯顿”,家主人都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做年夜饭,越丰盛越好。但不能做成十道菜,可以是九道,也可以是十一道。平潭有个习俗,给祖先的亡灵祭祀时供品要摆十碗饭菜,因此给活的人一般不摆十道菜。平潭人在平常点菜都不点整十道菜,就是此因不管你年夜饭多丰盛都要煮一些干米饭叫“隔年饭”,寓意年年吃不完,都有隔年饭。一家老小吃完年夜饭后,长辈要向未成家的儿孙辈送压岁钱,叫做分压岁钱。然后全家人围坐一起。促膝谈心,憧憬未来,直至零点,开大门放鞭炮,迎接财神爷。除夕夜还要通宵点灯,取灯明火旺,来年红火之意。

拜大年 正月初一日,又称元旦。午夜刚交,就有人放鞭炮。有“初一起的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这天的早饭各家各户都吃甜线面,还配上太平蛋一双,希望一年之中生活甜蜜,福寿绵长,太平如意。这早餐第一口多吃面或者鸡蛋,不先喝汤,这也成了习俗。因而有“出门逢下雨是因初一早上喝面汤”的说法。

饭后都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妇留家中接待客人。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要作揖回贺,然后请客人享用糖果、蜜饯、果品、瓜子,叫“吃甜”。至亲好友还给小辈互送压岁钱。这一天,凡在路上遇到熟人,无论友善与否,均应点头致意,还要互相恭喜,互祝平安发财。

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谁都希望百事遂意,有个好兆头。因此禁忌很多,集中体现了人们趋吉避凶、祈求福佑的心理。

初一这一天,平潭民间禁忌有:

忌扫地:怕扫掉财气。后来改成从大门口往里扫垃圾,不往外倒,等初四“开假”后倒。

忌操刀:恐动刀不吉。这一禁忌是防止初一日不慎伤了手脚,破坏节日的欢乐气氛。忌不吉语言:免招晦气。实际上是怕人们语言相左,产生争执,有伤和气。

忌打骂小孩:怕哭声不祥。这一天大人都尽量满足孩子要求,让孩子过得愉快。

忌讨债:大喜的日子 不为难别人。体现平潭民间素有仁爱友善的古风。

忌吃稀饭:以防止出门逢雨。

忌打碎碗碟,以防不祥之兆。

这些禁忌虽无科学道理,但新年讨个好兆头,过个欢喜吉祥年,人们都愿意遵循。

拜初二 古称拜新座。这是民间节假日间吊唁死者、安慰死者家属的活动。凡上一年有逝去成人的家庭,这天都给亡灵设灵位,让亲朋好友来吊唁。初二日吊唁死者,这一风俗唯平潭福清独有。传说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年底,戚继光击溃了入侵平潭、福清的倭寇后,逃难的人们回家过年,初一早上见面互道恭喜,互祝平安后,第二天,就到死难者家中吊唁。沿袭下来,成为平潭福清独有的风俗。在平潭初二一般不上亲友家门拜年。

开假 初四开假,说明春节假期结束,开始新一年的劳作。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市场、商场清早就放鞭炮开门营业,渔、农民整理渔具、农具准备生产,在外工作打工的人启程返回工作单位。年前蒸的发糕(不同于年糕,是用面粉和少量的地瓜粉加糖发酵蒸熟,外形似年糕)在开假这一天才能“开笼 ”(用刀切开),重新蒸熟享用。

90后父母反向育儿,看着很爽但又搞笑!

part 1

用魔法打败魔法

孩子晚上不睡觉一直看电视,劝说无用,父母罚他熬夜看通宵,整个晚上,父母甚至轮流 “值班” 监督,孩子有睡意也被叫醒。最后孩子崩溃大哭,在经过爸爸的教育后,意识到错误。

part 2

走孩子的路让他无路可走

女儿上学出门总是磨蹭,某天妈妈就在女儿准备出门上学时,故意拖延时间。女儿眼看着要迟到,不停催促妈妈,可妈妈依旧不紧不慢,最后女儿急哭了:妈妈快点,上学要迟到了

你磨蹭,我比你更磨蹭,反正迟到了挨老师批评的又不是我。

part 3

再甜不能甜了孩子,再苦不能苦了自己,孩子年龄小,以后有的是吃,我不行,我吃一顿少一顿。孩子想吃猪蹄没买,送完孩子上幼儿园,转手给自己买了2个。

part 4

你哭归你哭,理你一下算我输,公共场合,孩子化身“熊孩子”趴在地上撒泼打滚,妈妈就在旁边静静的看着,然后拿出手机:你姿势躺好,我先发个朋友圈。还不起来,那我再打一局游戏。

最后:

反向育儿的本质,是让孩子亲身体验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并为之负责。每一代孩子成长环境不同,教育方式也要随之变通,所以90后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并非胡闹。当然,以上所有的方法都要“行之有度,浅尝辄止”

2023年闰二月女儿给妈妈买鞋子。

闰二月买鞋子。有句俗语叫做:“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指的就是希望老人能够长命百岁。买花糕。不过现在的人早已经不用再自己制作糕点,大多数都会在西点蛋糕店里定制蛋糕,以此来代表自己的孝心。

猪脚线面。我国南方地区在闰月时还有给娘家赠送猪脚和面线的习俗,赠送时也有很多讲究。此外,茶叶、花卉都是不错的选择。

到了闰月年,作为子女要为父母买双闰月鞋穿,俗语讲“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一方面表示作为子女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另一个方面也是为父母祈福,祝愿父母身体健康,平安长寿。管闰不闰月,都不要忘记父母。

称送闰月鞋是中华民族孝敬老人的传统,过去人穷无鞋,光脚劳作,导致脚破流血,异乡游子闰年闰月回家团聚,就为老人买双布鞋以示孝心。

闰二月是为了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因为农历二月后的另一个月只有节气清明,清明后的谷雨顺延到下一个月,这样二月后便出现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把二月后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沿用二月的名称,定为“闰二月”,这就是闰二月的道理。

闰月年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和习俗,人们在这个年份会更加注重家庭和谐、孝道传承等方面的价值观和传统。那么闰月年为什么不能上坟添土?闰月有什么讲究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闰月年为什么不能上坟添土

关于闰月年不能上坟添土的原因,有两种比较常见的解释:一是农历有闰月的一年,一年不能破土建宅墓,或改坟,或迁坟。二是农历有闰月的一年,在那个月值闰,那个月不能建宅墓,或改坟,或迁坟。

虽然早在民间就有说法是“闰月年”不宜上坟烧纸,但这并没有科学依据。事实上,在闰月年上坟添土并不会带来厄运,反而可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在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人们也可以去祭扫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因此,在闰月年上坟添土并不是禁忌,而是可以进行的传统习俗。不过,在进行任何涉及到祖先的活动时,我们都应该注意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尊重祖先和他人的感受,保持安全和谐的氛围。

  闰月有什么讲究吗

1、妇女喝闰月茶:在武夷山地区,闰月年有喝闰月茶的风俗,主要是妇女喝茶,男人不能参加,只有女性才有资格入席。茶宴上以茶代酒,相互敬茶,边喝边聊,可以起到融洽情感、增进邻里和睦的作用。

2、送母亲猪脚和面线:在台湾地区,闰月年有送母亲猪脚和面线的习俗。已经嫁出去的女儿需要买一副猪脚和面线给娘家的母亲,通常是两只前猪脚和六把面线,面线上面绑红丝线和春花。这个习俗寓意着祈求健康长寿、家庭幸福美满。

3、忌迁坟:在一些地方,闰月年有忌迁坟的习俗,认为闰月是多出来的一个月,这个月里鬼门关不开,闰月去世的人要搁到下个月再安葬。

4、回娘家吃闰月饭:在一些地方,闰月年有回娘家吃闰月饭的习俗。每逢闰年闰月,娘家人会将已经出嫁的女儿再请回家中一起相聚吃餐饭,父母还在世的一般要由父母请,如果是父母已不在世的,就必须要由兄弟请了。

5、娘家送女儿雨伞、蕉扇:在一些地方,娘家还会在闰月送女儿送雨伞、蕉扇。这个习俗寓意着避邪驱湿、平安吉祥。

拜年送猪脚好。

近代来讲猪蹄与“祝提”谐音,过年送猪蹄意喻为新的一年祝你提拔高升的意思,一般来说,送年要送猪脚、鱼肉、太平(蛋)、面等“四色”,所以有“养女儿有猪脚吃”的说法。郑重声明:回答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乡土性的土家族社会里,亲属、邻里关系交往密切,一家有事,大家帮助,尤其是结婚、生子、建房、丧葬等大型人生礼仪活动,不仅要去帮忙,而且还要去送礼。“礼尚往来是土家社会中村民们基本的处事准则。谁要是不守这一规则,谁就会陷入村民的文化批评之中”因而,礼金、礼物就成为了村民们交往的媒介物。礼金的多寡,礼物的贵贱在村民中的交往就体现了亲属的远近、朋友感情的深浅。而有的礼物在传统的土家族社会里是不能用价值来衡量的。例如:在土家社会的婚俗交往中就离不开猪脚这一特殊的礼物,本文就是对土家社会婚俗中,猪脚这一特殊礼物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窥探土家社会的乡土文化。

一、土家族社会需要猪脚的礼仪场所

1婚姻过程中

土家族社会,婚姻是指两性的认识,两性的结合、两性的共同生活、及至两性共同生活解体的这一过程。这一过程是复杂而漫长的。它包括求婚、订婚、婚礼、婚礼后生活等多个阶段。

2诞生礼

诞生礼它是婚礼后生活的一部分,在土家社会往往预示着婚姻生活的美满。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在《乡村中国生育制度》一书中写道“生殖本是一种生物现象,但是为了要使每个出生的孩子都能有被育的机会,在人类里,这基本的生物现象,也受到文化的干涉。”土家族社会也有与他们所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生育文化。这套文化集中反映在诞生礼仪之中。在土家社会诞生礼包括,生育前的准备,捡生与踩生、报喜、望月、望外婆、命名与养育等一系列过程。

二、猪脚的功能与文化认同

猪脚,本是猪的脚,与牛脚、马脚、羊脚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动物的一个器官而已。但在土家社会,土家人则围绕猪脚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猪脚文化。猪脚就具有聊文化认同的意义。如果在土家社会的一些礼仪场合,没有猪脚,那么当事人就会被旁人议论和嘲笑,甚至被谩骂。

另外,猪脚本身的使用价值,又决定了它在特定场合中又具备了更为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更是特定思想感情的象征物。在土家婚礼过程中,猪脚是一种特殊道具,它一般会浓重登场五次。在土家诞生礼中,它会浓重登场一次。在部分土家人中会有两次。

三、猪脚在每次场合出现形式和意义

1、看门户。在传统土家社会,求亲一般是男方向女方求亲。因而男方是了解女方的,而女方不是很了解男方,又加上土家社会是从夫居。而看门户就是女方了解男方的一种方式,当男方向女方求亲后,女方会在一个特定的日子(一般在节日里)约上自己的亲朋好友在男方不知情的情况到男方家里,查看南方的家境。家庭自然环境等等。这时男方就热情招待女方,在男方查看三天后(一般是进出三天)男方就会备好猪脚孝敬丈母娘和老丈人。如女方接受猪脚说明女方看上男方,这里的看上一般是指看上家境等,在土家族讲究“门当户对”。

2、放话。在传统土家婚礼中,通过看门户,只能说明女方看上男方的一切,但并没有说女方一定就要嫁给男方。其它男子仍然可以上门求亲。这时,如果男方要让女方同意嫁给自己,必须备好猪脚等礼品,叫媒人到女方游说,直到女方接受猪脚、放出话来同意嫁给男方,这时其他男子则不会再上女方求亲了。

3、过礼。婚前的三天,男方请人到女方送礼叫过礼。向女方送去准备嫁女用的酒肉、衣服、首饰等以及女方个亲属的礼物。女方方根据尚定的规模举办酒席招待接亲的客人。猪脚在这里是专门孝敬老丈人与丈母娘的,接亲的人是不会吃到男方送的猪脚的。

4、回门。新娘出嫁第三天早上要与新郎一起带上猪腿、糖果等礼品回娘家省亲叫回门。回门当天去当天回,如路途太遥远则在娘家住三天才会回来。

5、拜新年。结婚的当年要拜新年。新婚夫妇要给娘家父母及其娘家父母安排要走动的亲戚百年。猪脚又是不可少的礼物,一般要三只,及丈人与丈母娘一只、新娘的爷爷奶奶要一只、新娘的外公外婆要一只。如果丈母娘丈人与新娘的爷爷奶奶同住就减少一只。

6、望月。望月又称“打三招”,指女婿报喜后,娘家人要准备看外孙,土家族叫望月。亲朋好友等都要去女方看看,而猪脚就是很重要的礼品,是产妇的营养品。外婆必须得备上好几只猪脚送去的。其他亲企业有送猪脚的,但也可不用猪脚。望月一般是在生小孩四天之内最多不超过半月内择日进行。娘家人望月,女婿家酒肉招待。望月的全是妇女、小孩。在土家社会娘家的成年男子一般不去望月。

7、拜年。是每年春节已婚夫妇的一项活动,是一种孝敬父母的行为,已婚夫妇带上小孩上外婆家拜年,猪脚是必须的礼品。这种活动一般会持续到外公外婆过世后很多年。

四、猪脚制作的民俗描述

猪脚在婚姻过程中出现的场合多,作用不相同、其制作和包装也不相同:在看门户、放话、过礼、回门、拜新年、拜年这几个礼仪场合猪脚的制作,一般是后脚加上后胛肉,后胛肉用刀划为一圆圈与猪脚连在一起,俗称肘子。在土家传统社会里肘子一般要求不低于七斤有“七方八肘”之说。在过礼、回门、拜新年时肘子上网最下端,即猪脚蹄上要围一圈红纸作为象征。在平日里如看见某夫妇背一猪脚并见红纸权,那你就知道他们是回门。如在春节里,你看见某夫妇的猪脚上有红纸圈,就证明这是新婚夫妇。如没有红纸圈则证明此夫妇不是新婚夫妇了。拜年的猪脚一般是腊猪脚。

在诞生礼中,猪脚作为望月的礼物,一般是丈母娘准备的腊蹄子,前脚、后脚都可以。少则几只多则达数十只,是作为女儿的营养品送来的。

五、猪脚在礼仪中的价值体现

猪脚在土家社会婚姻过程中得以频频出现,是由猪脚的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的。在土家族社会中,人们的肉食主要是猪肉,而猪脚又是猪肉中最美味可口的。因而就决定了它作为礼物的价值了。

在看门户、放话、过礼这几个礼仪场合中,如男方不拿猪脚或猪脚制作不合理,丈人会认为男方不尊重女方而拒绝男的求亲和迎亲。在回门、拜新年等礼仪场合,如缺少猪脚或猪脚制作不当,会认为男方不孝或不懂得孝道,而被旁人嘲笑,而自己也会遭到良心的谴责。如在望月时缺少猪脚会认为丈母娘不能干,或者说无能、或者说是丈母娘堆女儿的关照,因而更易加强母女的关系,联系两家人的感情。

六、现在土家社会猪脚制作礼仪场合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代土家人对“七方八肘”之说已经很模糊,对猪脚的制作不如以前讲究。如家庭适当富裕,猪脚由肘子变为火腿了,也就是猪后脚加上后胛这一整快肉而不是一个圆圈。送礼以前是给丈人送猪脚,而现在则演变为对他所尊敬的送礼。如师傅、老师等。从猪脚文化的这一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土家社会文化也在变迁,猪脚文化的变迁是随着改革开放土家族人的社会观念而改变的,是对外部动力的一个适应过程。

土家族人是重情讲义的,在各种礼仪场合,猪脚的制作与交换就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礼仪。在现在的金钱社会里,猪脚的使用价值虽说没有降低,但与其它的名贵礼品相比其价值还是明显的在降低,但在土家社会中,猪脚文化并没有降低相反还有加强的趋势。本文对猪脚文化的分析是希望在当下推进物质文化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利用上,我们不要忘记猪脚这一些最简单、最常用、最普遍的实质上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