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写牌位的几种格式注明:为方便下面立牌位格式标名,现举例假设父母姓名以下:父亲姓名:李仁法母亲姓名:杨淑英一、儿女给父亲立灵牌位第一种:家中还有比父亲更高辈份的人在(如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有其中1人在)父亲先走一步了,在牌位前写“先”、“
写牌位的几种格式
注明:为方便下面立牌位格式标名,现举例假设父母姓名以下:
父亲姓名:李仁法
母亲姓名:杨淑英
一、儿女给父亲立灵牌位
第一种:家中还有比父亲更高辈份的人在(如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有其中1人在)父亲先走一步了,在牌位前写“先”、“考”代表父亲
牌位格式:
先孝李公讳仁法府君生西莲位
注明:牌位正面左侧写上阳人儿女的名字,右侧写上亡
者家乡镜主。
牌位背面写上亡者生时,死时日期(农历)这样阴槽地府、鬼王就好找了。以下所例举的牌位格式一样。不再注解。
第二种:父亲已过世,在他走之上已没有任何长辈在世,已有孙子辈
牌位格式:
顕考李公讳仁法府君生西莲位
二、儿女给母亲立灵牌位
第一种:家中还有比母亲更高辈份的人在,母亲先走了,
在牌位前写“先”字。“妣”代表母亲
排位格式:
先妣李母杨孺人闺名淑英生西莲位
注解:
1、“先”在辈份高的人前先亡
2、“妣”代表母亲
3、“李母”代表儿女们的母亲
4、“杨孺人”母亲在娘家的女生。“孺人”
作小孩时的专称,一生下孩子都称“孺”
5、“闺名”XX 母亲在娘家未出嫁时的名字
第二种:母亲过世了,在她之上已没有任何长辈在世,同时已有孙子辈,可称“顕”
牌位格式:
顕妣李母杨莲孺人闺名淑英生西莲位
第三种:母亲过世时,丈夫已不在人世(也就是儿女爸爸在妈妈之前走了)上又没有更高长辈在,可称“顕”,还要在“孺人”前加一个“太”字,区别妈走时,爸爸已不在,“先”与“顕”区别于长辈是否“在”或“不在”。
牌位格式:
顕妣李母杨太孺人闺名淑英生西莲
三、丈夫给妻子写灵牌位
牌位格式:
第一种:妻子已生育儿女的
先室李母杨氏闺名淑英生西莲位
第二种:妻子没生育儿女的
先室杨氏闺名淑英生西莲
第三种:妻子给丈夫写牌位
先室杨氏闺名淑英生西莲位
四、妻子给丈夫写灵牌位
牌位格式:
先夫李公讳仁法君生西莲位
注明:妻子给丈夫写牌位不能称“府君”,只能称一个“君”字,只有儿子给爸爸称“府君”
五、父母给儿女写灵牌位
牌位格式:故男XXX (长子或次子或老几)故女XXX (长女式拉女或老几)
注明:父母可以直呼儿女的名字,不犯异讳
六、兄弟姐妹之间写灵牌位:
第一种:弟妹给长兄,姐写牌位
格式:
先兄XXX
先姐XXX 第二种:兄姐给弟妹写牌
格式:
亡弟XXX
亡妹XXX 不能称亡兄、亡姐
生西之莲位
七、孙子、孙女给祖父母、外祖父母写灵牌位
牌位格式参照前面“考”“ 妣”的写法。但称谓应该是顕祖考、顕祖妣或顕外祖考、显外祖妣。
但这条应值得注意的问题,如老人家有儿子、女儿、儿媳、大伯、伯母、叔、婶、姑之在世(任何一个)还轮不上你来主事,你如在阳上签名,人家一看,这牌位上老人家的儿女全死光了,你敢吗?
八、助念现场写招魂幡
我们在助念现场,除了给亡者立个牌位以外,还要给亡者的冤亲债主立写牌位,同时,还要给亡者再立一张招魂幡,这很有必要,助念团如果你不懂,牌位写了,招魂幡没立,他的神识会乱跑,如果我们给亡者写个招魂幡贴在哪里,他神识跑不了,这个管用,招魂幡的写法和牌位写法的格式基本一样,牌位的写法上面的冠名的佛力超荐:先考或者顕考……府君生西之莲位(女亡者就按女亡者与阳人关系的格式)招魂或者先考„„后面要加上府君乙位之正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写莲位,放在这里,能够使他的神识很安稳,不会乱跑,这非常关键。
祖先灵牌位的写法
写祖先牌位各地方有不同,但格式和字数是有讲究的,需要严格遵守黄道公式:“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书写,就是中间正文一行大字的最后一个字要落在(道、远、通、达、遥、还) 带走之旁的字上,依上述公式文字排列循环顺数,可以是5,6,8,11,13,14,17,18个字,都算合规范,反之,则不合规范,说明你不懂,而闹成笑话。为了方便实际操作,特举如下实例,看:
这是父逝世时的牌位写法,刚去世要写“新逝”,三年“满服”后可以为其立碑,立碑是世代久远的事,所以碑文中间正文大字开头写“故”,母亲写“故显妣”“老孺人”。为祖父母打碑写“故祖考”“故祖妣”,“0公00”(名字),“0母000”(姓名),“老大人”“老孺人”灵位。一般的中间正文大字字数,男用13个字,女用14个字(加上姓就有14个字), 也有用17,18,20,23个字的 表示阴阳有别,最后一个字要落在带“走之旁”的字上,表示道路通达之意,否则,就不通达。有的地方风俗习惯则按小黄道“生旺死绝墓”的公式套写,最后一个字要落在“生”字上为吉,大同小异而已
对已经去世的爷爷奶奶称呼的方式,在不同地区和文化中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 祖父母:这是对已故爷爷奶奶最常见的称呼,即称他们为祖父母。在中国大陆及其他一些中文使用地区,这种方式比较普遍。
2 大爷、大娘:在一些地方方言中,称已故的爷爷奶奶为大爷、大娘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
3 爷爷奶奶 + 姓氏:这是一种更加亲切的称呼方式,可以称呼成“爷爷张”、“奶奶李”等等。
4 取谥号:在一些地区,可以根据已故爷爷奶奶的生前事迹和地位,取一个谥号,例如“忠烈祖父”、“德行奶奶”等等。
总之,对已故的爷爷奶奶称呼方式,最重要的是尊重他们,以对他们的怀念之情为主导,称呼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
根据中华民族的传统家族观念,称呼方式通常是尊卑有序的,严格按照亲戚关系的称谓规定。在这种观念下,爷爷和祖父是不同的称谓,且祖父是比爷爷更尊贵的称呼。
因此,如果孙子的爷爷已经去世,不能再使用爷爷这个称呼了,应该使用祖父这个称呼。如果祖父已经去世,那么可以称呼祖父大人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
当然,对于称呼方式也有地域差异和家庭习惯,有些家庭可能不严格遵循传统的称呼规定。在具体情况下,要根据家庭的习惯和尊卑关系来决定如何称呼,尽可能遵循传统的尊卑之分原则。
对已逝亲人的称呼一览表如下:
1、已离世的父亲:先父、先人、先严或先考。
2、已离世的母亲:先母、先妣或先慈。
3、已离世的祖父:先祖。
4、已离世的父王:先君,先大君。
5、已离世的祖母:先祖母、祖妣。
6、已离世的有地位的女性:太君、老太君。
亲属关系包括:
我国法律所调整的亲属关系包括夫妻、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孙子女和外孙子女、儿媳和公婆、女婿和岳父母、以及其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如伯伯、叔叔、姑母、舅、阿姨、侄子女、甥子女、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
亲属不等于家庭成员,有亲属关系的人可能分属于多个不同的家庭;家庭成员并不绝对有亲属关系。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