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扫墓,带孩子去合适吗?

孩子 0 21

清明节扫墓,带孩子去合适吗?,第1张

清明节扫墓,带孩子去合适吗?
导读:3岁以内的孩子到墓地看到一个很难控制的环境,很容易致使宝宝生病,如果是哺乳期更不宜带宝宝去。小孩子抵抗力低,很容易受到山风的侵袭而受凉感冒。所以建议清明节不要带太小的孩子去上坟,避免宝宝受凉感冒。上坟是有禁忌的:孕妇幼儿不要去上坟;扫墓时不

3岁以内的孩子到墓地看到一个很难控制的环境,很容易致使宝宝生病,如果是哺乳期更不宜带宝宝去。小孩子抵抗力低,很容易受到山风的侵袭而受凉感冒。所以建议清明节不要带太小的孩子去上坟,避免宝宝受凉感冒。上坟是有禁忌的:孕妇幼儿不要去上坟;扫墓时不要在墓地照相;外人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坟头长草必须要休整;扫墓时一定要庄严不能嬉闹非议先人。

带孩子扫墓,真的需要禁忌的,很显然儿子在扫墓的时候可能不懂事说了些不该说的,做了些不该做的,虽然童言无忌,但还是惹祖宗不高兴。祭祖时是一定要带贡品的,但是要知道这些供品是禁食的,当然也不是说贡品不能吃,而是不能在祭祀结束前被食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习俗,虽然有的地方认为贡品不能吃,但是有些在结束后会将这些贡品带回家食用,这是因为我们认为祖先在“食”完贡品后,会将祝福寄托在这些贡品上,会有美好的寓意。在祭祖时,不要做出一些嬉笑打闹的行为,尤其是小孩子,有些人觉得小孩子不懂事,闹点没什么,但其实这也是对祖先的一种不尊重,这也是很多父母不带孩子去祭祖的原因,带孩子扫墓,需要很多禁忌。还有就是不要污言秽语,大声喧哗,要明白逝者安息的道理。3岁以内的宝宝对祭拜先人懵懂无知,根本不知道大人在做什么,所以带孩子去等于徒劳。孩子6岁以后,可以和宝宝讲祭祖 的一些相关事宜,掌握祭拜的意义。

清明节最好不要带孩子去扫墓。有以下禁忌:

一、孩子年龄小不懂事。有家长说带孩子去上坟,可以让其懂得感恩,不忘先祖的恩德。其实,三岁以下的孩子,压根记不住太多往事。即便是刻骨铭心的事件,长大后也忘个差不多了,压根起不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闲暇时给孩子聊天,说他小时候很淘气,不是破坏家具,就是挨打受气,而他听后只是嘿嘿一笑,全然记不得了。小孩子忙的只顾成长,哪里还记得挨打受气的事,更不用说清明上坟的小事情了。

二、季节变换气候反常。古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最容易下雨的时节,雨后的清明空气湿冷,如果这个时候带孩子去上坟,容易使孩子患上感冒、咳嗽等流行性疾病。

尽管清明在天暖地苏的春天,然而这个时候的天气,是最容易喜怒无常的,一周之内过完春夏秋冬也是常有的事,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不建议带孩子出门上坟。

三、容易使孩子受到惊吓。众所周知,墓地阴气比较重,而小孩子的大脑还是一张白纸,如果过早地让其接触阴气重的环境,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心理健康。尤其是经过雨水浸蚀,露出棺材的坟地,更不应该带小孩子去,以免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心理上的阴影。

最后,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上坟,尤其三岁以下的孩子,这样可以让孩子有个健康的心理、快乐的童年。如果家长非要带孩子去上坟,最好穿上加厚的衣服以预防感冒,同时还要给孩子带上口罩,避免出现花粉过敏的情况。

我们那里的扫墓不叫扫墓,而是叫“行山”。男女老少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以参加,扫墓也不是专门在清明,而是在清明之前的一两个月间。一家老小带着肉食糕点和纸钱,经常是大鹅大肉烧猪,烧猪是富裕的象征,很多富裕人家都会抬大烧猪上山。

一大家子抬抬担担,扁担挑着东西,欢天喜地地出发,就像春游一样,没有严肃没有哀伤。

到了墓地,小孩子疯跑在林子间捉迷藏、摘野果、在草地上打滚。

拜祭完之后,大人们会先扯一些鹅掌、鹅翅给嘴馋的小孩子吃,然后“叮叮咚咚”在墓地旁用菜刀把肉类砍成一块块,糕点分成一盘盘,最后全部人聚在一起“吃大餐”。

偶尔还有还“串门”的,墓地旁田间劳作的陌生农民,嘴馋了可以站在一旁等待邀请,一般都会被邀请进来一起吃。

扫墓是孩子们每一年期盼的节日,并且每年的这段时间,孩子们遇到村里其他家庭扫墓都可以去“串门”,大多出于嘴馋,因为食物丰盛得就像过年一样。

大概我们那里的人们认为,先辈们乐意看到快乐生活、丰衣足食的后代吧?当然也会存在严肃的一面,就是大人们拜祭时要说上祈福的话,小孩们不能在墓上攀爬以表尊重。不过说真的,我还真喜欢这样的风俗。

适逢最近不少爸妈留言问:清明节该带孩子扫墓吗?几岁的孩子才能扫墓?

其实真的没有统一的标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只要父母不恐吓不误导孩子,真的没什么不良的影响,从我老家的奇葩风俗足以证明一切。

有些地方,祭祖不准6岁以下的孩子参加;有些地方把年龄降到2岁;有些地方,不准女娃娃参加;有些地方,不准外地媳妇儿参加;还有些地方,不允许孕妇参加;甚至有些地方,扫墓前后生日的家人不允许参加;而有些地方呢?无所谓,男女老少都可以。

国外没有这么多禁忌,凡是人都能扫墓怀念先人。但对于中国的家庭,幼儿说建议——尊重当地风俗,听老一辈的。为啥呢?这不是迷信不迷信,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犯规”后风俗的暗示往往会造成心理压力,大多数人心里多少有点疙瘩。

老肥的扫墓“后遗症”

说说我一朋友老肥的故事吧。

老肥丈夫的老家在西北某农村。去年清明节,她和丈夫带3岁的儿子回老家扫墓。老家扫墓不许穿鲜艳颜色的衣服,3岁以下的小娃儿不许参加,否则就是对先人的不尊重,也会给孩子带来噩运。老肥遵从了,但扫墓时被一亲戚发现孩子穿了一双花袜子,被指责不懂事。后来那个亲戚还说她儿子是3虚岁,不是3周岁,阳气弱会招引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