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需不需要去上学前班呢?

孩子 0 33

孩子到底需不需要去上学前班呢?,第1张

孩子到底需不需要去上学前班呢?
导读:我们身边应该都有一群矛盾父母,就是家里孩子出生月份太小,小学夏季招生时,孩子的年龄不够上小学。这时,是该让孩子继续在幼儿园上大班,还是让孩子去上学前班?很多家长都拿不定主意。如果让孩子继续上幼儿园,孩子是可以快快乐乐地度过童年。但是,家长们

我们身边应该都有一群矛盾父母,就是家里孩子出生月份太小,小学夏季招生时,孩子的年龄不够上小学。这时,是该让孩子继续在幼儿园上大班,还是让孩子去上学前班?很多家长都拿不定主意。

如果让孩子继续上幼儿园,孩子是可以快快乐乐地度过童年。但是,家长们也担心孩子以后上一年级会跟不上学习进度。可是,让孩子去上学前班,明明年纪还小,却学了小学的内容,家长又担心孩子吃不消,心疼孩子受苦。

宝妈排斥给孩子上学前班,结果自信过了头

我闺蜜,就是这么心疼孩子,不想让孩子吃苦的宝妈。她家孩子去年不够年龄上小学,身边人建议她送孩子去上幼小衔接,但她说什么也不愿意。在她看来,让年纪不到小学的孩子去上学前班,等于是提前把孩子送入了小学,孩子每天要读书、写字太辛苦了。

她是一个奉行快乐教育的妈妈,觉得孩子的童年就应该玩。至于上小学,不就是学写字、学算数,能有多难?她在家里简单教教孩子,等以后真的上了小学,多辅导辅导就行了。所以,闺蜜对不让孩子上学前班,直接进入小学很自信。

可是,今年孩子上一年级了,刚开始她还能跟得上老师的进度辅导孩子学习,可是一学拼音母子俩就抓瞎了。因为,老师用一个月就讲完了拼音,孩子学得十分吃力。而她,虽然学历高,但是辅导小学拼音实在不在行。当然,还有现在孩子写字的笔顺问题,也跟她小时候学的不一样了,她频频辅导出错。所以,现在她不得不承认,不让孩子上学前班,真是她自信过了头。

小学一年级的内容到底有多难,让很多家长纷纷被打脸?

①需要写的东西多,没怎么握笔的孩子会感觉吃力

我们知道,现在提倡幼儿园不学小学的东西,尤其是不能过早握笔写字。所以,很多孩子上了幼儿园大班,可能才刚刚学了握笔姿势,写的字也歪歪扭扭。但是,上了小学一年级,需要写的东西会很多,哪些幼儿园没怎么握过笔的孩子,以及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就会感觉很吃力。

②识字、算数、笔顺、拼音,没有基础学起来也吃力

上了一年级,基本的识字、算数、笔顺、拼音这些都要学习,而且老师讲课的进度又有规定,不可能等那些学习比较慢的孩子。所以,没有一点识字、写字和拼音基础的孩子,真的学起来也吃力。

③要有听课、写作业、考试等“学生意识”,否则上学也吃力

孩子上幼儿园,准确地说,不算是上学,而只是“玩”。学的内容都是基本的自理能力,以及如何通过玩耍跟身边的老师和朋友进行交际。也就是说,完成从家里到家外的过渡。所以,孩子可能没有听课、写作业和考试的“学生意识”。

但是,上了小学一年级,课堂45分钟老师要讲课,孩子听课要坐得住。然后课下要写作业,还得应付考试。但是,那些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坐不住,也不适应写作业,在考试时还可能东张西望,学习上自然也吃力。

如果家长真不愿让娃上学前班,就要早做规划

学前班,或者说幼小衔接,生活中其实很普遍。有条件的幼儿园还会设置学前班,帮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但是家长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要不要让孩子上学前班。

只不过,不上的孩子真的可能在上小学后学习很吃力。对此家长要有心理准备,可以提前帮孩子避免。

①提前让孩子接触识字、算数和拼音

如果不想让孩子上学前班,家长也要提前让孩子接触一下识字、算数和拼音。比如,在家里买一些识字卡,让孩子边玩边学,多认识几个字。在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算术能力,最好能让孩子学习新式的手指算法,而不是掰着手指查数。至于拼音,最起码让孩子先背会拼音表。这样,孩子上了小学,不至于对任何学习都一脸懵。

②培养孩子的“学生意识”

所谓“学生意识”,就是告诉孩子,他已经是一个学生了,每天要按时起床上学,并养成习惯,不能动不动就不去幼儿园。让孩子课堂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放了学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哪怕是背首诗。还可以跟孩子玩模拟“考试”的游戏,让孩子知道学到多少东西要经过检验才可以知道到底学会没学会。

这样,就算孩子不上幼小衔接班,也能在上一年级之后顺利过渡,而且学习也不会感觉太吃力,自然不会产生厌学情绪,家长也可以放心了。

社交互动是你的孩子在这么早的时候能学到的最伟大的技能,因为它将决定他如何与其他人一起度过余生。当你把他送去幼儿园学习时,他会学习如何与人交流。

将孩子送往幼儿园的优点

1、幼儿园将帮助孩子培养重要的技能,例如每个人轮流,倾听他人,互相帮助等。与同龄的其他孩子互动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交流。

孩子开始去上学又迈入了人生下一阶段。

2、学前班可以为孩子提供所有必要的识字技能。孩子将获得字母,数学技能和其他基础知识的基本知识。

3、学前班将为孩子在上学期间提供更好的时间,让孩子知道在教室环境中会发生什么。

4、由于学前教育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在年幼的时候学习适当课堂行为的空间,因此它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一种自我感和独立感。

5、当然,幼儿园确保你的幼儿有很多乐趣,所以孩子整个时间都会保持活跃。

而且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照顾孩子的照顾者也可以有一些喘息的空间。

可是通常妈咪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希望孩子赶紧去上学这样自己会轻松点,但是另一方面又舍不得孩子长大了!

就说当妈妈以后,很多事情都变得很奇妙吧!

延伸阅读:幼儿的社会和情感发展过程 爸妈须重视

将孩子送往幼儿园的缺点

1、学龄前教育计划需要经过专业起草,以便孩子学习所有正确的事情。

2、学校应该有经验丰富的老师,他们知道孩子在这个特定时期经历的独特情况。

3、如果课程不好,可能会损害孩子的学习过程,注意力和对课堂的态度。如果该计划或教师不够好,孩子的学习和体验知识将受到阻碍。

4、如果学校的孩子没有受到密切监控,他们可能会采取消极的习惯。

这是孩子了解他周围世界的时期。如果他在这个年龄段遭受欺凌或战斗,它将继续向未来发展。

一个糟糕的学前班可能会损害孩子与同龄人或老师的联系能力,或者更糟糕的是,会破坏他对学习的好奇心。

只有当你确信你选择的学前班只雇用最好的老师并拥有最好的教学计划时,你才应该考虑将你的孩子送到幼儿园去。

不管婆婆是什么样的工作,在宝宝4个月大的时候将宝宝送去给婆婆管其实都不是合适的,因为这对于孩子来讲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照顾方式。虽然说在当今这个社会上有奶奶照顾孩子已经变成了非常正常的一种事情,而且大多数的奶奶都渴望着孙子的到来,因为奶奶都希望能够照顾孙子。但是如果将4个月大的小宝宝就直接送给婆婆照顾自己不管不顾了的话,对于孩子来讲也有着一定的心理创伤。

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长

因为孩子都希望能够在爸爸妈妈的身边长大,所以大多数的孩子其实都希望自己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能够受到爸爸妈妈的陪伴。有些爸爸妈妈因为工作的原因,于是就将孩子留给了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爷照顾,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孩子确实也会受到无无微不至的关注,但是孩子就觉得这种教育的方式其实并不是特别的正确,因为小孩子更希望能够在爸爸妈妈的身边长大。

共同照顾孩子

爸爸妈妈对于孩子来讲永远都是不同的人,而且爸爸妈妈在孩子的心目当中的地位也是非常不一般的。如果说爸爸妈妈随随便便的就将孩子交给其他人照顾的话,对于孩子来讲也是一种打击。因为孩子总归是希望能够在爸爸妈妈身边成长的,所以说爸爸妈妈这样的所作所为很有可能就会给孩子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当然婆婆是办幼儿园的,就意味着婆婆在教育上孩子这一方面有着一定的经验,在这个时候自己可以选择和婆婆一起照顾自己的孩子,这样小孩子既不会离开妈妈也不会得到不好的教育。所以说在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和孩子的奶奶一起照顾小孩子,这样对于小孩子的照顾就会更完善一些,对于孩子的安全感也会更好养成一些。

    给孩子报幼升小学前班,我认为毫无必要!以前没有幼儿园,适龄儿童直接上小学,也没有什么不妥。

孩子从小就这么被家长安排,没有自由自在的童年,对一个人来说,不是很可怜吗?当孩子成人后,回想自己的童年,他们是应该感谢父母还是会怨恨父母呢?昨天,同一个幼儿园老师胡侃,听她谈起她一个亲戚的孩子,才上小学三年级,被父母安排的没有了双休日,没有了一点自己支配的时间,没有了自己的快乐的童年,说这个孩子自己诉苦,真想从楼上跳下去!我很吃惊,上小学三年级至多十岁,就有了如此的想法!

    我们周围的人,攀比心理都有。见不得一个行动,唯恐被人说落后,唯恐被人看不起,于是不管孩子乐意不乐意,完完全全真正成了孩子的主人,导致孩子一点儿都做不了主!久而久之,孩子能有自己的主见吗?我觉得,让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于辅导机构的过度宣传,有极大的关系!“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利用了家长们的,功利、攀比等心理,装满了自己的钱包,害了孩子!

    学前班上与不上,完全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状态来,这里不仅要看孩子的知识接受量,更要关注孩子对校园的适应情况,以及和小伙伴的社交培养。这里有家长觉得学前班上肯定比不上好,毕竟花了钱了,肯定多少还是能学到知识的,但我想说的是,这里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以及情绪

    如果很抵触,我个人是不建议的。孩子还小,可塑性都很强,不必要看着身边的谁谁上了这个班,报了那个辅导,就跟着着急忙慌地在孩子的学习上砸钱。不是所有能力的提升,砸完钱后就能奏效的。我始终认为,在孩子还小时,给足孩子尊重和爱,比培养一个拥有好成绩的孩子更重要。

    总之,家长们应当冷静一下,认真思考一下,怎样做才是对孩子有利!

我个人觉得还是送幼儿园更好,因为自己带孩子终究会越来越不方面,毕竟大人有工作和其它事情要忙。而且家长带孩子最多是可以给到子女更多关心和爱护,可以保障他们的安全,但在教育这块能传授的东西是非常少的,而且大都非常基础,至于具体的素质教育和学科教育肯定是需要进入到幼儿园才能得到系统的学习。而且上幼儿园还有一个非常独有的优势,那就是可以培养孩子的沟通和社交能力。毕竟这里有很多同龄人,孩子跟他们相处的过程也是促进性格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一个有利条件。

第一,幼儿园可以帮大人节省时间和精力

只要一个家庭有了孩子,那么父母的负担就一下子变重了很多。首先奶粉钱还有孩子以后上学的费用,让家长经济压力一下子就大了许多,他们必须更加努力赚钱。其次家庭多了新成员,父母必须花时间和心思去照顾他们,比如喂孩子喝奶,帮他换尿布,哄其睡觉等等。家长在生活上会忙得不可开交,自己休息享受的时间大大减少了。等到孩子稍微长大一点,这时不需要家长如此细心地照顾,但如果还让其天天待在身边那必然是个不小负担。

你自己带孩子肯定没时间因为每天要上班,如果把他送到工作地点,自己很容易分心并且会降低干活的效率。这时送幼儿园无疑是最佳选择,因为老师会替你好好地看管孩子,父母就可以安心工作,每天只需要承担送孩子上学和接他们放学的工作。

第二,幼儿园可以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

幼儿园里有大量同龄人,孩子更容易跟他们打成一片。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沟通,然后无忧无虑地玩耍,友谊自然就会慢慢产生了。孩子在幼儿园交到了朋友,这对于性格塑造是非常关键的,他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才能赢得对方好感,这种社交能力在长大以后都会发挥巨大作用。

第三,孩子在幼儿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在家里父母最多是教子女说话,写字,或者一些简单算术。而且大多都是闲暇时间里教的一些零零散散的知识,孩子学得并不全面。而在幼儿园,老师会传授孩子系统的知识比如发音,画画,算术等等,还会复习功课和布置作业,这让孩子学东西变得很快,而这种氛围也给了小孩更大的动力。

学前班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不只学会怎样与小朋友相处,还能学会日常标准,为上小学做好准备。

众所周知,孩子一上幼儿园,在教师与同窗的影响下,他能做到自主吃饭穿衣,自主恪守次序,对人礼貌,与小朋友一同分享。能依照教师的各项口令,疾速做出应有的反响。各种游戏与益智课,更是开心。而这些,是在家里所没有的,顺应了集体生活,就为上小学打好了坚实的根底。小学里一个班人数比拟多,教师也顾及不到每个学生,所以班内孩子大局部都会的状况下,教师的教学进度会很快,所以孩子应该要理解一些学问。

幼儿园课堂上教师会带着孩子们做游戏,小学里就不一样了,每节课都要好好坐在本人的位子上听教师解说学问,在幼小衔接班孩子可以渐渐习气这些。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不提早学点拼音,到了小学真的跟不上进度,假如孩子从一开端就完整跟不上进度,真的会丧失掉学习的自信心。但是在幼小衔接班里学问的教授只占很少的一局部,最重要的还是培育孩子面对学习和生活的一些思想。

父母在帮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时分,不只注重环境,更要注重师资力气以及所教学的内容,看看能否注重带孩子玩,还是学习。关于孩子来说,玩是天性,过早地注重文化课,关于孩子,并不是那么爱承受。选择怎样的幼儿园便是父母必需做好的第一件事了。

学前班的内容不只是学问类,更包括社会顺应才能和社会交往才能的培育。有的学前班内容就很丰厚,包括语文阅读了解,数学,空间,图形,英语,心理安康,觉得统合锻炼,心理沙盘游戏等综合课程。环境漂亮,教室多,活动空间开阔,教员资源丰厚,课程设置合理,能够很好的培育学龄前儿童的各项才能。

孩子让爷爷奶奶带分两种情况:一是如果爷爷奶奶有知识会管交孩子当然是再好不过了。如我们同事的父亲是教师,带孙子有一套,孙子以710分考上人大,这是特例。只要能从小把孩子的做人、做事及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就好。二是爷爷奶奶溺爱孩子,养成娇生惯养的毛病,那可就影响孩子的将来,所受到的挫折将会很多,父母也为之苦恼。建议如果爷爷奶奶只会在生活上照顾孩子,还是自己带,上幼儿园。自己在忙完工作之余,别忘了多学习带孩子成长方面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