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总生病要不要坚持去

孩子 0 20

孩子上幼儿园总生病要不要坚持去,第1张

孩子幼儿总生病要不要坚持去
导读:孩子如果在幼儿园总是生病,而且还有反复发作的情况,这种状况建议让孩子在家静休一段时间,调养一下身体再重新去幼儿园。孩子去幼儿园为何会经常生病?首先是环境变化的原因。有些小朋友在家的时候身体没啥问题,一送幼儿园就经常感冒,发烧,咳嗽,拉肚子,

孩子如果在幼儿园总是生病,而且还有反复发作的情况,这种状况建议让孩子在家静休一段时间,调养一下身体再重新去幼儿园。

孩子去幼儿园为何会经常生病?

首先是环境变化的原因。有些小朋友在家的时候身体没啥问题,一送幼儿园就经常感冒,发烧,咳嗽,拉肚子,这是为什么呢?现在大部分家庭成员比较少,孩子接触的人员比较少,上了幼儿园后、

每天接触的人骤然增多,接触的细菌和病毒也大幅度增加,于是被病毒感染的几率也加大了。而如果孩子的抵抗力没有及时跟上,就很容易被传染生病。

其次是心理的变化。小朋友刚去幼儿园,会有分离焦虑,心情紧张,哭闹不安的情况,一些刚换幼儿园的孩子因为不熟悉环境,和老师或者小朋友相处的并不是很好,学校的饮食不喜欢等,这些负面的情绪会导致孩子的免疫力下降,给病毒可乘之机。

孩子生病好后,要不要马上送幼儿园?

很多家长在孩子生病好后,身体在恢复的阶段就赶紧送去幼儿园,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对的。小朋友的身体恢复能力不如成年人,大人感冒发烧了吃两片退烧药,第二天不发烧了就可以回去上班,但是小孩子不行。

生病期间,病毒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破坏,孩子吃药后,病症虽然被抑制住了,但身体需要一些时间来修复,这时候正是虚弱期间,如果这时送孩子去幼儿园,不仅得不到良好的休息,还会因为病后虚弱的期间,被病毒重新感染,出现了反复发作的情况。

因此,孩子生病过后,对于原本体质比较差的孩子,家长不要急于重新送幼儿园,在家休养几天,让孩子身体恢复最好状态再重新上学会更好。

上幼儿园,肯定是要上的,因为这是让孩子社会化的一个关键环境。作为父母的我们,陪伴一程后,最终是要选择放手。

时间分离法,你可以从短短的1小时或是2小时开始,让孩子先适应新环境,坚定并温和的和孩子说再见,给孩子一个拥抱,告诉孩子妈妈一个小时回来。此时,需要提醒和警示自己的是,不要犹豫逗留,迅速离开孩子的视野。

因为,成人的“断舍难”,行为上的反复,反而更容易激化孩子内心的不安,促使孩子无法形成对你的信任。一个小时后准时出现在孩子面前,并及时告诉孩子:妈妈一个小时到了,现在回来接你了。这个信息很重要,让孩子学习和形成对妈妈的信任,同时开始学习时间概念。

2天后再增加一个小时,用同样的方式,只是时间要改为两小时。再过两天后,增加到3个小时。随着时间推移,继续增加到一天,这样一周到两周的过度,孩子会比较快适应新环境、新朋友和老师的。

还有一个方法是事件表格,是帮助孩子将语言和事件建立连接的好帮手。我们可以在具体的事件来临之前,利用日历,或者是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数字小表格。然后和孩子一起商讨,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记录再次和妈妈相见的时间。

我和孩子共同商量后的决定是在自己制定的数字时间表上,每天早上起来后画勾,画5个勾,妈妈出差就回来了。如果是孩子上幼儿园,可以找老师要一份一日活动时间表。或者,参照时间表,妈妈帮助孩子回忆在幼儿园都会做哪些事情,然后,一起制定一个事件表。

做过一件事,画一个叉叉,这页的叉叉画完,妈妈就会来接你了。孩子不认识时间、不认识字,都没关系,可以让孩子用自己能够理解的绘画,或者是符号来代替。

经历过这样一个眼睛看的到、小手参与到、大脑能够理解到的过程,就是在帮助孩子进行心理的预设。以上两种方法为孩子做好了心理的准备,慢慢地,孩子就会比较容易走过分离焦虑的时期。

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1)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幼儿园有相对固定的一日生活时间表,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盥洗,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起床,而幼儿在家中的生活规律并不一定与此相符。

有的家庭中生活作息比较随意,一切以幼儿的意愿为中心;有的幼儿甚至有一些不良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如晚上熬夜,早上睡懒觉等;有的幼儿则精力旺盛,没有睡午觉的习惯。据调查,一些幼儿就是因为怕在幼儿园睡中午觉而不愿意来园。

因此,在入园之初,幼儿不习惯固定化的生活制度。此外,幼儿园的饮食和饮水也和家中不同。一些幼儿在家中养成了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到幼儿园后不愿意进食一些食物。而有的幼儿则在家中从来不喝白开水,而在幼儿园提供的饮水都是白开水等。

(2)成人与幼儿的关系

幼儿入园之初,见到的教师和小伙伴是陌生的面孔,容易使幼儿感到不安全。由于幼儿园是集体教育,师生比例为1:15或者1:20。也就是说一位成人负责照顾15—20名幼儿,这和幼儿在家中的环境有着天壤之别。

幼儿不可能像在家里一样得到一对一甚至是几对一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如许多幼儿在家中睡觉时要有大人陪伴和哄睡,而在幼儿园则需独自入睡,幼儿在入园之初感觉失去了亲情和温暖。

此外幼儿在幼儿园不可避免地会处于一种竞争的环境之中,如如何获得教师对自己的注意和关怀,如何占据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等。因此一些幼儿在入园之初会感到不知所措。

(3)陌生的活动室环境

当幼儿初次踏入活动室时,活动室的环境对他来讲是完全陌生的和新鲜的。无论是桌椅的摆放还是盟洗室的设备等都与家中不同。

这在使幼儿感到好奇和新鲜的同时,也会引起他的恐慌和不安。如有的幼儿在家中大便时使用坐式的尿盆或者抽水马桶,而幼儿园则是蹲式的,幼儿就感到不适应而引起心理上的压力。

(4)要求的提高

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独立和自理能力,包括: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裤、自己上床睡觉、能控制大小便、遵守一定的规则等等。这些要求都可能使幼儿感到一种挑战和压力。

这位家长显然是为孩子入园分离正在焦虑,我特别理解家长的这个行为,因为我自己是有两个孩子,即使我已经有很丰富的理论储备了,但是在送孩子上学的过程中还是会经历这个阶段,尤其白天的时候,我会用尽种种理由说服自己说:“没关系的,孩子会很喜欢幼儿园,会跟其他的小朋友玩得很开心,还会很喜欢他的老师。”可是当下午接到孩子的时候,又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些不好的反馈,家长就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当中,进而考虑自己的这个决定是不是正确,所以我真的是特别理解。

那问题当中的这个宝贝回到家之后就说害怕老师,晚上做噩梦,这种情况确实会令家长非常的焦虑,家长会纠结要不要继续送。其实我个人给到的建议还是要继续送的,因为孩子在入园的过程当中是需要时间去适应的,而在适应过程当中,有的孩子会很快,有的孩子会很慢,这个时间不一而足,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在不适应的过程当中,孩子又会出现种种不同的行为,这些行为表现也是因人而异。总体上来说有的孩子是大哭大闹,有的孩子是睡眠困难,有的孩子食欲下降,有的孩子会害怕老师情绪低落等等,这些都是有可能的,甚至有的孩子可能身体素质稍微弱一些或者免疫力稍微差一些,入园会出现生病的情况。这些都是因为孩子最开始不适应幼儿园环境所出现的种种行为表现。那问题当中这个孩子的表现是害怕老师,晚上做噩梦这种情况。我给到的建议是,家长每天可以在孩子放学之后跟他聊一聊这一天在幼儿园中的情况,当孩子晚上回来跟家长说害怕老师之类的话时,要及时去跟他进行沟通,了解他为什么害怕老师,当孩子做噩梦的时候,及时的去安抚。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永远站在他这一方的,永远关心他的,永远会为他提供帮助的。

当然如果家长实在是不放心,也可以跟老师进行沟通,了解一下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当中具体是什么样的表现,他在课堂的哪一部分非常的开心,或者在哪一个部分不够融入,这些都是可以帮助家长更好的回应孩子的信息。

总体上来说,如果孩子的不良反应是在正常的情况和范围之内,我是建议家长及时送孩子去幼儿园的,因为不管什么时候送孩子,他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孩子哭的太厉害,就暂停几天再送,一旦这一次出现了暂停,那过几天之后孩子一定会出现更大的反应。因为他觉得上次哭就不用去上了,是不是这次继续哭,妈妈还会让我回家。这样的一种回馈方式对孩子来讲其实不是很友好。好了,关于这个问题我就回应到这里,希望我的答案会对这位家长有所帮助,谢谢。

马秀老师:长颈鹿幼儿园园长,儿童心理行为咨询师

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