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可以送派出所吗

孩子 0 25

孩子不听话可以送派出所吗,第1张

孩子不听话可以送派出所
导读:法律分析:孩子不听话不可以送派出所。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

法律分析:孩子不听话不可以送派出所。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家庭教育中孩子的自尊应该照顾吗?

近日,网上一则新闻引起很多人的反思与讨论,小孩子偷拿了100元被父母揪进派出所。看到后,很多年轻人反应很激烈,认为 其父母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不可取;而很多家长认为这种做法可以让孩子深刻地明白自己的错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其实,出现这一分歧,两方的态度很明显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群体,一个是父母,一个是孩子。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如何教育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如果让他们学会待人接物等等,初为父母,多多少少都会很局促,很害怕孩子做坏事误入歧途,特别是一旦孩子出现问题,父母们第一反应大多是愤怒生气,即使心里面清楚要冷静,不要像上一辈人那样棍棒教育,但最后还是会“破防”。

像该事件中的父母,因为孩子偷拿一百元而把孩子送进派出所,其实就是硬式教育的一种体现,但这种教育方式真的没有作用吗?当然不是,教育作用肯定是有的,但对于孩子的伤害也是很大的。我们试想看,当孩子被强制送进派出所的那一刻,当他的行为被公之于众,特别是被自己从小就认为正义的化身的警察叔叔看到的时候,他会怎么认为自己?大部分孩子可能从此都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坏孩子,像被警察抓住的坏人一样,会不断地否定自己,会更加没自信,没胆量。甚至有一些自尊心特别强的孩子会做出过激反应,起到相反的作用。

我想这些都不是父母做这件事情的初衷,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真的要多去照顾孩子的自尊心,去寻找更具有保护性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在愤怒之前多问几句原因,多一点谅解,多去听听孩子们的意见。

对于该妈妈的行为我只想说做得好,熊孩子犯了错作为家长不能一味的放纵,家长要向孩子讲道理,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要让孩子承认错误。如果由于他的错误行为造成了别人的损失是要承担后果,承担责任的。这样子熊孩子以后才会长记性。孩子的成长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会让他们经历许多的坎坷磨难,这样他们才会进步。

孩子犯错不要第一时间打骂。

打骂孩子是最低级的教育方式。我觉得这只是暂时有效,但是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每个家长都应该立即停止这种做法,帮助孩子内在的、长远的发展。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被打骂的家庭中,父母往往只会表现出他们的贡献,而不会肯定他们的功劳。那么长此以往,他们就会逐渐怀疑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事无成的人。好父母是真正关心孩子教育的父母,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父母。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关心孩子真正的身心发展。

让孩子自己承担自己犯错带来的后果。

当然,这要根据孩子的承受能力来定。例如毁坏家里的东西,或伙伴的东西。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补偿,例如让熊孩子卖报纸或者捡垃圾挣钱补偿别人。如果熊孩子导致别人受伤,那就让他照顾伤者等等。

试着跟孩子好好沟通。

比起打骂,良好的沟通更为重要。试着和孩子聊天,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很多时候,多和孩子交朋友,更有利于亲子教育。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调整适合他们的规则。沟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了解孩子在想什么,更是为了让亲子关系融洽。如果让孩子自由的去发展,迟早会有其他人来替他们的父母教育熊孩子。

孩子一定要从小教养,改正孩子陋习,千万不能够放过!一八岁男孩偷家里钱,被父母送到派出所进行教育。

男孩偷家里2000元,被家里人送去派出所教育。

事情发生在湖北武汉,11月22日,一八岁的男孩偷家里的钱买玩具卡片,涉嫌金额2000元,父母在一气之下把孩子送到派出所教育,录“笔录”!警察苦心教育:“偷一块钱也是偷,你这两千元数额还是比较大的,盗窃罪就构成了,是犯罪哦,要坐牢!”这样的教育方式有用吗?

教育方式挺有用的,能够还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

在我看来这样的教育方式很特别,小孩子对警察都有莫名的崇拜感,将小孩子送到派出所里面进行教育,孩子的印象更加深刻,会慢慢改正自己偷东西的陋习。不仅如此,警察的教育方式也很特别,跟孩子进行了说服教育,还给孩子录了口供,让孩子按指印!该怎样教育这样的孩子呢?

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自己想要获得一件东西,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

孩子物权意识比较薄弱,不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没有一定的是非观念。当孩子出现一些偷盗行为时,家长就应该严厉制止,并且给孩子讲道理,杜绝此类行为的再次发生。给孩子树立一定的物权意识,自己的东西,自己才能够使用别人的东西,自己要经过别人的同意才能够使用。不仅如此,家长还要告诉孩子,想要获得一件东西是需要自己通过努力去获取的,而不是偷偷拿别人的东西当作是自己的东西,这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不要给孩子贴上一些不好的表情,要给予孩子理解和耐心教育。

孩子出现一些偷盗行为时,家长不要给孩子贴上“盗贼”的标签,可能会让孩子内心自卑或者是留下心理阴影!家长就应该耐心教育,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给予孩子理解,积极帮助孩子改正陋习!

广东清远清城一位年约五六岁的小男孩走进派出所称前来“自首”,原因竟是小男孩用玩具铲子把别人车刮了。随后孩子的妈妈也走进了派出所,她告诉民警自家孩子刚放暑假三天就把别人的车给刮花,赔了4000元,她想让孩子更好认识错误和学会承担于是就让孩子来派出所“自首”了。

小男孩害怕自己做错事会被警察抓走不断的请求警察叔叔原谅。民警对男孩儿提出另类的“惩罚”帮家人洗碗抵销赔偿金“他总共赔偿的金额是4000元那让他帮家人洗碗一个碗抵销5毛钱”,孩子欣然接受“惩罚”,跟着妈妈安心地回家了。

没两天,又看到了一则“自首”的新闻。和上面一样,又是一个为了教育孩子的家长带孩子来“自首”了。原因是10岁的女儿偷偷改了试卷的分数。为了让孩子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爸爸还真的是用心良苦特意开车带孩子选择离家比较远的派出所,请民警帮忙教育。

每次看到这种新闻,真的好心疼我们的警察叔叔,每天工作就很忙了,还要帮忙教育孩子?或许有些家长第一反应会觉得送孩子“自首”的家长真会教育孩子,不打不骂孩子,带孩子去警察局让孩子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敢于承担后果。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所有小朋友的家长都以这种方式教育孩子,犯错了就找警察叔叔就送进派出所,那派出所还能工作吗?这根本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甩锅”行为!

警察的责任本该是维护社会秩序,而家长带孩子去“自首”等于把自己的教育责任甩锅给了警察。不仅会耽误警察工作的时间而且会分散他们做本职工作的精力,更是一种公共资源的不合理占用。

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不会调皮刮了别人的车,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不会因为成绩不好而改试卷分数,难道都是送到派出所才教育好的吗?绝对不是。那父母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或许纵容溺爱孩子,才养出来天不怕地不怕的“熊孩子”。是不是对孩子的教育太过严苛才使孩子偷偷的改了成绩。

我们自以为“自首”的教育难道真的是在教育孩子而不是恐吓孩子吗?4岁的孩子,还没有完全了解警察的职责,原本应该是教育孩子遇到困难找警察帮助,告诉孩子警察的工作是保护我们。而在这些父母的心里,警察成为了一种对孩子恐吓的工具。“你再怎么怎样,警察叔叔就把你抓走!”“你再怎么怎么样,就把你送警察局坐牢。”他们以这种口吻恐吓孩子,让孩子警察有了“新认识”。在孩子心中,或许我这顿饭不吃,或者不听妈妈的话警察就要把我抓走,他们对警察充满恐惧,将来如果孩子真的出现什么问题语言找警察叔叔帮忙的时候他们心中只有对警察的畏惧及排斥感,又怎么敢去找警察寻求帮助呢?

所以,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们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并寻找解决的办法,而并非一味的甩锅,一味的恐吓,这样只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