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我国古代,婚姻不仅是男女个人的事情,同时也与两个家族的利益息息相关。传统婚嫁中,嫁妆是男女双方家族很关注的事宜,那么在古代,嫁女儿到底需要多少嫁妆呢?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古代各项制度的典籍《周礼》有明确规定:“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
我国古代,婚姻不仅是男女个人的事情,同时也与两个家族的利益息息相关。传统婚嫁中,嫁妆是男女双方家族很关注的事宜,那么在古代,嫁女儿到底需要多少嫁妆呢?
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古代各项制度的典籍《周礼》有明确规定:“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这里说的“五两”是指“五匹”,意思是婚嫁中的男方女方送聘礼或嫁妆,总数不要超过五匹黑色丝帛的价值。可见,在2000多年前,国家为避免百姓婚嫁过度攀比是有预见和指导标准的。
毋庸讳言,以财富论婚姻是我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陋习。在汉代,为避免出嫁的女儿在夫婿家受歧视、怠慢,女方要花大量金钱办嫁妆,久而久之形成风气,使一些小户人家吃不消。当时有个说法叫“盗不过五女之门”,意思是如果哪户人家养了五个女儿,要办嫁妆的话,非得倾家荡产,强盗也不屑去“光顾”了,或者也可以理解为,连强盗也不忍心去拿她们家的东西了。
从来都是富贵人家的嫁妆丰厚。皇家嫁女在古装影视剧中,很吸人眼球。作为天潢贵胄的公主的嫁妆自然非同一般,重要“嫁妆”之一就是立即给她“老公”来个响当当的“驸马”称谓,其后自然是官居显位,这或可称为“官位嫁妆”。同时,公主的财货嫁妆也让人眼花缭乱。《资治通鉴》卷251记载,公元869年,唐懿宗朝的同昌公主出嫁,因为她是皇帝最喜爱的女儿,不但立即提拔她的未婚夫为起居郎、驸马都尉,还给她准备了极其丰厚的嫁妆——一是将皇宫中所有宝贝随她挑选,“倾宫中珍玩以为资送”;二是送给她和新郎一座位于京城黄金地段广化里的豪宅,装潢极尽豪华,连窗户上都镶嵌着各种各样的宝贝,家里的一应用品器具也非金即银;三是给她“压箱钱”,“赐钱五百万缗”,也就是50亿文钱;四是还有一大批皇家用品,应有尽有。这样的嫁妆,非同凡响,正史上留下了记载。
同样在唐懿宗朝,还有一件关于嫁妆的事情,发人深省。时任大唐尚书省右丞的裴坦的儿子迎娶地方官员杨收的女儿,当时盛行“陪门财”,杨收觉得自己攀了门高亲,奉送了巨额嫁妆,陪嫁的器物用品也都非常奢华,“资送甚盛,器用饰以犀玉”。按理说,女方嫁妆丰厚,男方应该“笑纳”才是,但作为唐朝名臣的裴坦不是这样,他说:“这不是为我们家好,这是要害我们家啊!”命人当场将奢华的家具全部砸坏。虽然史书上没有写明,但由后来裴坦家没受牵连来看,杨家所送巨额嫁妆,裴家是没有完全收受的。因为,后来杨收在端州司马任上因受贿罪被赐死,“其僚属党友坐长流领表者十余人”,作为杨收亲家的裴坦却并没有受到牵连,后来还晋升宰相。
北宋熙宁朝以后有规定,除了皇帝的女儿出嫁由国库支取嫁妆钱,赵宋皇族有女子出嫁,国库也支付相应嫁妆钱。《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了皇室支取嫁妆的例子:宋徽宗的女儿福国长公主得到的嫁妆是“奁具凡二十万缗”,这二十万缗是个巨额数字,相当于2亿文钱,因为当时宰相、枢密使每月的俸禄才不过三百缗。据说,这嫁妆钱同北宋强盛时期相比,已经是减少了很多;还有一个是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出嫁的安康郡主,她的嫁妆是京城一座府邸,“又诏南库给金五百两、银三千两为奁具”。
对赵宋宗室女子,宋代也有嫁妆标准:“祖宗(宋太祖)元孙女五百千,五世三百五十千,六世三百千,七世二百五十千,八世百五十千。”谱系越远,皇室给的嫁妆钱越少,八世以后,就没有记载了。到了南宋绍兴年间,战事多开销大,国库紧张,皇帝下诏书将疏远的宗女的嫁妆又减了不少,而且还不能保证正常支付。因为没有像样嫁妆,致使这些宗女嫁不出去,“有司不时给,宗女贫不能行,多自称不愿出适者”由于没钱作嫁妆,这些与君主同宗的女子被迫成了“剩女”。由此来看,宋代婚姻是很讲究嫁妆的。北宋名臣司马光曾尖锐指出宋代婚姻注重钱财货物的情形:“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水东日记》记录了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郑氏家族的一份嫁妆标准:“奁租五百亩,奁具一十万贯(钱),十七界。”因婚嫁双方都是官宦之家,所以女方的嫁妆也颇丰厚,属于中产阶层吧。
再看景定三年(1262年)的一份嫁妆实物单子,很详细:礼书三缄,双金鱼袋,销金缬一疋(同“匹”),利市彩一疋,官绿公服罗一疋,画眉褐织一疋,转官毬须掠一副,叠金箧帕女红五事……
明代中期以后,婚配门当户对的观念荡然无存,婚配不问门第,专论聘财了,“今女家许聘,辄索财礼,男家既醮,乃论资妆,稍不如意,非过期不归,则妇归见斥矣”,如果没有令男方满意的嫁妆,即便订了亲,也不娶进门,或者娶进了门,也还会将妻子送回娘家,不讲夫妻情份。
婚姻重财的陋习在清代达到顶峰。《切问斋文钞》中叙述了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社会婚姻情况,“将择妇,必问资装之厚薄,苟厚矣,妇虽不德,亦安以就之;将嫁女,必问聘财之丰啬,苟丰矣,婿虽不德,亦利其所有,而不恤其他。”
《巢林笔谈》说了雍正年间一件涉及嫁妆的事,作者同一个朋友喝酒聊天,朋友跟他说,要给作者儿子介绍个对象,女方家是个富商,女孩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女方家承诺如能找个合适的夫家,愿意出嫁妆几千两银子,“奁资可得数千金”。可见,当时婚配是先将钱财货物讲论在前的,形同谈生意。但是,作者是个文人雅士,洁身自好,“予素持婚嫁不计聘奁之论”,所以,酒醒后,赶紧回绝了朋友的好意。
清代人卲长衡在《财婚》一文中对当时婚配有精准概括:“古人重嘉耦,今人重财婚。”
当然,也有开明的父母,《不下带编》中记载了一个善画的开明秀才,认为夫妻情趣投合感情好才是婚姻最重要的内核,他给女儿的嫁妆是他亲手画的一幅画,上面题诗:“婚姻几见斗奢华,金屋银屏众漫夸。转眼十年人事变,妆奁卖与别人家。”老秀才几句诗道出了婚姻中的势利现象,同时也揭示了婚姻论财的荒唐可笑与悲剧。
应该指出的是,古代常常出现的婚配重财、嫁女论嫁妆,甚至以能否满足财货要求作为缔结婚姻首要条件的现象,给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
彩礼,大部分家庭,都把彩礼加点嫁妆给女儿带回去了,谁卖了女儿,却没把钱揣进别人的兜里?
而且男人的付出,看得见摸得着,女性的付出,职业前途,身材走样,熬夜睡不好,与社会脱节等一系列问题,都没有人承认,没有法律保障。
“女方家要彩礼就是卖女儿吗?”
当我看到问题的那一刻,我觉得这个想法是不对的,这是2个家庭的重组。
“女方要彩礼就是物质拜金”
还有人直言称,“女方要彩礼就是卖女儿,女儿是货物”
也有人说:“彩礼不彩礼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看到你的态度。你这个态度就是不爱我,为什么还要结婚。”
先别急着下定论,让我们来理性分析分析到底该不该要彩礼。
江西的部分地区彩礼达到了38万。而且彩礼价格还在逐年上涨,前几年可能还是三斤三两,到了今年已经是六斤六两,当然有一些攀比心理存在其中,有的还要八斤八两,那就是差不多50万。
(通货膨胀都不敢这么涨!)所以一些因为彩礼闹得不欢而散的案例经常能够听到。但即使是这样,彩礼的地位依旧屹立不倒,问题出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彩礼的历史
最早大概是在西周时期,当时“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中的“纳征”就是说的古代聘礼。
在古时候,男方为了感谢女方的嫁女之情而略表心意,也为了今后生活的方便和幸福,从礼仪上要给女方下聘礼定亲。当然聘礼是由男方准备,主要是贵重而实用的东西,越是贵重,表明男方家里越重视这门亲事。
两个人结婚是组成一个新家庭,需要两个人共同经营,与原生家庭划分界限。也有人认为彩礼是个与时代脱节但是又被一小部分人重新炒热的话题(在爸妈90年代结婚,那个时候结婚就没有彩礼)。
为什么要把女性物化成一个数字呢?婆家没有理由用一笔钱「买断」一个女孩,而娘家更没有理由把闺女「卖」成一笔钱。
从劳动力角度来看
女生嫁人确实消耗了很多成本。婚后,女生要怀胎十月;还要养育孩子;照顾家庭等等。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女生放弃部分工作时间的隐性成本增加,丧失掉一部分经济能力。
另外在婚姻风险中
女生承受的风险普遍高于男生,毕竟离婚的女人难嫁,而离婚的男人依旧很有市场,而且离婚的女人,往往会伴随着一些非常不友好的言论……
如果丈母娘没有狮子大开口,彩礼也在男生能力范围之内,我觉得男方还是应该负起这个责任的。毕竟这是2个家庭的事。
彩礼送与不送,本来就无关对错,只与男女双方的需要有关。
只要是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那就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希望每个人都能不被现实所打败,和爱的人顺利走进婚姻的殿堂!
娘家给的嫁妆钱要告诉老公吗?这个得看你自己,一般都是告诉的,有些女方结婚带过去的嫁妆是属于自己的积蓄,不会给老公,但有些也会拿出来补贴家用,这个看两个人的性格和感情,不能一概而论。
娘家给的嫁妆钱要告诉老公吗需要讲清楚的,双方在定亲前要把彩礼和嫁妆的大概要讲明白。在定亲时双方还要把结婚的流程及要求讲明白,别在婚礼上结外生枝。双方在事前讲清楚,预防日后产生矛盾,也可给对方有一个参考作用。
陪嫁的钱应该拿出来吗不会马上拿也不会全部拿。自己有能力理财那基本是不会给的,自己投资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现在什么投资都有风险,对老公的投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这个男人有做生意的料子没有花花心肠,做事实在脚踏实地不会眼高手低,他自己存款不够的情况下才会拿出来给他投资。
这社会很现实,没钱寸步难行,钱只有在自己手上才比较有安全感。到时候如果你生孩子买买房子啥的都需要钱。而你老公如果投资没那么快回笼资金那么你手上预留的资金就是你的一种保障。
女方结婚的嫁妆是什么说句很套路的,结婚时候最好的嫁妆就是把自己打包过去。两个人的婚姻,两个人的情感,我把一颗心全部放在你的身上,从此以后与你白头偕老,一心一意,就是最好的嫁妆。不忘初心,一直向前,互相搀扶着走到最后,这是多么甜蜜而又美好的一件事。
虽然现在很多时候嫁妆都是用金钱衡量的,有人用房子,有人用豪车,也有人用现金。物质支持着上层建筑,但是感情却不是仅仅靠物质可以支持的。结婚的时候,女方把自己全身心的交给对方,所有的一切,从此以后,男方就是她的依赖。两个人,情比金坚,就是最美好的嫁妆。好好的把自己当做嫁妆交给对方,从此携子之手,白头偕老。
还是有很多姐妹不清楚彩礼和嫁妆的区别,要怎么给。为此我特地给各位姐妹整理了一篇彩礼和嫁妆的干货分享,快来一起看看吧
各个地方习俗不同,不知道各位姐妹那边是如何的呢?
1彩礼&嫁妆的区别彩礼
自古就是男方给女方父母的,是为了感谢岳父岳母将女孩养育成人的一种感谢。是指新人结婚之前,男方赠予女方作为约定婚姻的财物,当女方介绍彩礼,代表确定婚姻关系,在古时这种行为称之"聘娶婚"。
嫁妆
是女方父母赠予女儿在夫家时用于自己或者新家的备用金,是女孩在无工作生育各种需要用钱时不需要看夫家脸色的。是新娘带到婆家的财物,是由女方给予的。但关于嫁妆是送给婆家,还是为女儿准备的就要看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毕竟每个地方,每个人的思想都不同。
2嫁妆什么时候给现代婚礼中,当嫁妆准备好了以后,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和长辈们相互商量的要求,女方一般是在举行婚礼仪式的前一天上午(或当天入家门之前、也有许多地方是在前两天)请人将嫁妆送到男方家中。
嫁妆是指结婚的时候陪送女儿出嫁的物品,带到丈夫家的衣被、家具和其他用品现代嫁妆一般是洗衣机、冰箱、化妆品、金银首饰等等,表示了婆家对女儿的重视。同时也表示了希望女儿出嫁后的想念。从古到今,嫁妆的准备都比较繁琐。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3送嫁妆要注意什么1、在送嫁妆的时候,最好是不要新娘那边的直系亲属跟随,在婚礼的前一天,双方家属不要见面。
2、在送嫁妆时,女方要派一个与自己最亲近的人押嫁妆,一般是新娘的弟弟或是家族年龄小的男孩,手里要拿陪嫁箱子的钥匙,一同前往男方家所以叫押嫁妆。
3、要记住所有陪嫁的物品和送嫁妆用的车辆都要用红色绸布装饰,以示吉庆。
4、送嫁妆安排的人员、车辆必须为双数,更吉利。
5、女方家人将嫁妆送到男方家后,男方要给送嫁妆的人员发喜烟、喜糖和喜钱,其中给押嫁妆男童的喜钱要更多些。
6、送给新人的嫁妆一定要是吉利的东西,很多不吉利的东西都不能送,千万不能送床、锅、钟,这是非常忌讳的。
7、陪嫁给新郎新娘的日常用品,如被褥、脸盆、镜子、枕巾、热水壶等,这些东西都必须是双数,代表新人好事成双,百年好合。
4传统陪嫁物品传统陪嫁物品:
﹣子孙桶(1对):保佑子孙万代,多福多寿
﹣火冲(1个):寓意生活红红火火
﹣喜盆(1对):盆底要有"赢"或者"早生贵子"的字样
﹣喜碗(1对):寓意生活美满
﹣长命灯(1对):寓意婚姻长长久久
﹣糖罐子(1对):寓意感情甜甜蜜蜜
﹣其他(1套):生活用品,如香皂毛巾、情侣水杯、餐具等。
首饰:
﹣龙凤金镯﹣其他首饰(不限) ps :现在很多父母会为女儿购买龙凤金镯或者其他首饰作为嫁妆,没有数量规定,寓意"成双成对"。
家电家具:
﹣大型家用电器:空调、电视、冰箱、洗衣机等
-小型家用电器:电饭煲、烧水壶、吸尘器、餐具等
-家具:沙发、茶几、衣柜、梳妆台等
传统陪嫁物品
陪嫁箱:
﹣红色陪嫁行李箱(1大1小)
﹣陪嫁新衣(1-2套)
﹣枣、生、桂、子(不定量)
﹣压箱钱(66/666等)
﹣喜蛋(6或8只)
﹣油盐酱醋
陪嫁新衣寓意生活吃穿不愁
枣子和桂圆寓意"早生贵子"
压箱钱用以祝福女儿婚后生活富足寓意新人红红火火添子添孙
油盐酱醋祝愿新人细水长流
陪嫁床品:
﹣龙凤喜被(4/6/8/10套)
﹣喜庆红色床品(2套)
﹣婚后床上用品(4套)
龙凤喜被寓意"辈子",祝愿新人和谐美满辈子,无定数,以双数为佳。
喜庆红色被子在婚礼当天的婚房使用,为配合婚礼口当天喜庆红火的氛围,婚后一般不用,所以只需男女两方婚房各套尚可。
婚后床上用品主要为婚后生活准备,春夏秋冬四季按需求各一套。
5陪嫁当天物品陪嫁当天物品:
﹣敬茶道具:两套红色盖碗茶杯、两个托盘、两套红色跪垫
﹣婚房装饰:1套喜字、气球、充气筒、拉花等
﹣堵门道具:根据设定的堵门游戏来买堵门道具
﹣婚俗用品:红伞、红腰带、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压床娃娃等
﹣红包:若千个大小红包,送给工作人员及孩子
﹣干鲜果品:放在娘家、用以招待婚礼当天来娘家的亲朋好友新娘婚纱礼服及配件:
﹣出门纱(1件,提前3个月准备)
-仪式纱(1件,提前半年准备)
-敬酒服(1件,提前购买,以防需要修改尺寸)
-婚鞋(2双,一双高跟,一个半高跟,也可根据婚纱礼服搭配来买)
﹣头纱(1件,又称瘦脸纱,拍照很好用)
﹣手套(1副,可不买但戴手套更优雅)
-婚礼首饰(1套,仪式感更强,有些化妆师也会帮忙搭配)
-晨袍(1件,跟拍必备,除了买自己的,也可以给伴娘入手一件)
﹣回门礼服(1件)
-睡衣(2套,自己和老公各一套)
6爸爸妈妈的衣服爸爸妈妈的衣服
﹣父亲礼服(2套,沉稳色为主,颜色尽量选择深色)
﹣母亲礼服(2套,中式婚礼可选择旗袍、西式婚礼可选择套裙等)
﹣服装配饰(母亲搭配首饰、手包,父亲搭配皮鞋、皮带等)
-婚包(1个,收份子钱必备)
彩礼和嫁妆该如何平衡?首先,女方家庭不应该想当然的,不看男方家庭的实际情况,就“一口价”的定下彩礼的金额。你是嫁女儿,要为女儿婚后的生活考虑,过高的彩礼难免会给婆家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
其次,嫁妆的多少要根据男方给的彩礼而定,如果女方家庭收下彩,那么最好能给出相同的金额,如果确实困难,也不能少于彩礼的一半。
我一直认为,钱是解决问题的不是制造问题的,毕竟婚姻要持续几十年,如果在一开始就因为钱的问题,搞得一地鸡毛,那么婚后也一定会很累。
父母虽然养大一个女儿不容易,但男方家庭养大一个儿子也不容易,现在婚后又不会出现,儿媳妇照顾婆家的情况,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双方越平等,女人在婚姻中也能越有底气,婚姻也会越幸福。
相信每个父母都是疼爱自己的女儿的,也愿意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给女儿一份丰厚的嫁妆。
都说嫁妆是女人最后的保障,而小丽的这份保障却被婆婆给拿走了。小丽的丈夫有个25岁的弟弟,也是谈婚论嫁的时候。但是,对方要求男方给足18万的彩礼。小丽结婚的时候,可是一分钱的彩礼都没有要,娘家的爸爸妈妈还给了小丽10万的嫁妆。希望可以帮助女儿和女婿买个房子,过好他们的婚姻生活。
但是,小丽的婆婆可不这么想,小丽婆婆认为小丽的钱就是他们一家人的人,所以小丽也得为了自己的小儿子娶媳妇出一份力,如果不出力,那就是不把他们当一家人。婆婆说的也很好听,说以后再攒钱给小丽他们买房子,现在钱先给弟弟娶媳妇用。小丽的丈夫也宽慰小丽说,“对不起,嫁给我让你受委屈了,我保证以后我会努力赚钱,把你的嫁妆钱给你赚回来的。”
01、小丽丈夫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拒绝其母亲,为小丽守住嫁妆钱要知道,这个嫁妆钱是女方父母给女方的。可不是男方父母出的钱,如果小丽婆婆希望小丽把彩礼钱拿出来给小叔子当彩礼。那么这话还另说,因为这笔钱确实是来自你男方的。
但是,嫁妆钱完全就是女方父母的钱啊。是女方父母用来给女儿过好日子用的钱,而不是给你们儿子娶媳妇用的。在法律上,这笔钱都是能追回来的。小丽的丈夫竟然还同意母亲的做法,就是典型的妈宝男、凤凰男。
02、小丽太过于软弱,不敢守护自己的财产善良没有牙齿就是懦弱,小丽这就相当于给人骑着往头上尿尿,还不敢放屁的那种。是的,她需要丈夫的保护。但是,她的丈夫保护不了她。她自己也要保护自己,即使没有办法,也不要擅自做主把嫁妆钱给婆婆。因为这是你自己的父母给你的钱,你做决定之前也要问一下你的父母啊。至少,你父母能帮上你,能保护你。这事情,不管放在哪里,都是小丽婆婆的不对,小丽拒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03、结婚不是扶贫,而是要相互扶持小丽婆婆家显然有点穷,就指望着小丽来给扶贫。但是,婚姻可不是扶贫。小丽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昧的委屈自己,最后只会悲剧收场。小丽的父母给小丽这些钱,就是希望她的新生活可以过好,而不是给他人做嫁衣。而小丽的老公,也在指望着小丽来扶贫自己。一个大男人,还要老婆的嫁妆来给弟弟娶媳妇,也是很没用了。
但凡有点担当的男人,都不会要媳妇的嫁妆钱给弟弟娶老婆,这兄弟两都没担当。小丽其实要做的不是拒绝,而是换一个正常的、有担当的丈夫。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