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对于家庭关系的处理,我有一些建议: 1、一分谦让,家庭成员之间不要事事针尖对麦芒,多给对方说的机会,多为对方着想,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亲情无价。 2、一分惊喜,制造戏剧化效果,往往很多矛盾在玩笑中灰飞烟灭。 3、二分责任,承担自己应
对于家庭关系的处理,我有一些建议:
1、一分谦让,家庭成员之间不要事事针尖对麦芒,多给对方说的机会,多为对方着想,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亲情无价。
2、一分惊喜,制造戏剧化效果,往往很多矛盾在玩笑中灰飞烟灭。
3、二分责任,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多为家庭做一点,少为自己考虑一些。
4、二分沟通,很多矛盾都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从而使矛盾激化。
5、四分豁达,人生短暂,应创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凡事想开点,不要事事斤斤计较,不要勾心斗角,不要贪小便宜,心胸开阔一点,乐于感恩的人活得轻松愉快。
我觉得爸爸犯这样的错误很正常,作为一个孩子妈,我一直都觉得让男人带孩子简直就是笑话,一方面是他们根本就不屑于干这种繁琐又累的细活,另一方面男人本身的性格就是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照顾小孩子根本就不细致也不周到。
事件中的爸爸某天凌晨看错了时间,把2点半看成了5点半,着急忙慌的叫孩子起来给他收拾东西送到学校去上学,两人在路上还在纳闷怎么那天街上都没人而且学校也没有亮灯,等孩子到了教室之后发现一个学生都没有,再一看表发现才两点多也是一脸懵了,赶紧跑到门卫室让保安给爸爸打电话再把他接回去。
爸爸把他接回家也还4点都不到,从网络上的可以看出爸爸自己也是一脸不可思议又不好意思的大笑,而孩子则表现的很无奈也很无辜,估计也是被这样的爸爸给弄的无语了吧。
在有小孩之前我一直认为爸爸带不好孩子是不想带,直到我现在有了孩子后才发现爸爸们不是不想带,是真的带不好,带孩子本身就是个细致活,而爸爸们大多都大大咧咧不注意一些生活上的细节,就比如这位爸爸看个时间都能看错。
孩子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穿多少衣服合适,爱玩什么不爱玩什么,包括在学校里的情况,我可以肯定绝大多数的父亲都是不清楚的,因为他们的头脑里好像根本装不进这些小细节,如果孩子爸爸带孩子出门,所有的准备工作我都会全部做好,还要再三叮嘱他爸爸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要注意什么,真真实实是不放心大老爷们带娃啊。
也不能说他们坑娃吧,但是有些东西真的就是天性决定的,不是他们不想带好,而是很多时候他们真的做不好。
1
你是老大,带好妹妹!
我怀老二临生产的前一两周,正值暑假,每天定点儿到小区散步,都能见到楼下邻居家的姐姐带着妹妹玩。
姐姐骑着大的滑板车,妹妹就骑一个小的;姐姐拿着绳跳,妹妹也拿着儿童绳学着跳;姐姐走来走去,妹妹也跟在后面蹒跚学步。
姐姐12岁,上小学六年级,妹妹3岁,眼看着就上幼儿园了。
小区里玩儿的孩子很多,姐姐虽然大,但还是孩子,经常自顾自地跑去和朋友玩游戏,打鸭子啊、跳长绳啊、我们都是木头人啊,一不小心就忘了妹妹。
小家伙急着追上去,啪唧摔了一跤,趴在地上嚎啕大哭不起来,非得等姐姐过来抱。
姐姐只好长叹一口气,退出玩得火热的游戏,跑过来抱起妹妹,再回去眼巴巴地看着游戏换了别人。
她们的妈妈呢?我只见过一次。
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两个孩子都需要玩,那就一起去好了,都高兴,大人也乐得清闲。
实则不然。
要是出问题了呢?小的摔了,哭了,大的不想学习了,不写作业了,家长是不是会批评大的呢?
“你看你,怎么看妹妹的?”
“你真是的,还是姐姐呢,一点儿都不负责。”
“我说你怎么回事儿,都一天了怎么作业还没写完?”
父母真是偏心!
明明老大还是孩子,却让她承担不属于自己的义务。 自己是父母,却把孩子扔给孩子,还好意思说孩子不负责任。让老大帮着带老二,不给孩子留学习的时间,回头又批评人家不写作业。
或许有人会羡慕:“看,有姐姐多好,都能帮着带孩子了!”
可是我真替姐姐悲哀:自己还是个小公主,就要学着当妈妈了!
2
我不想做懂事的小孩!
想起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重男轻女给自己带去的伤害”,一个人就提到,她的爸爸妈妈并不重男轻女,但是仍然因为弟弟的出生,就无暇照顾她,从此,她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
衣服,自己洗;作业,自己做;辅导班,自己打听,自己交钱报名,自己去上课;和老师交流,自己来。
爸爸妈妈没在钱上克扣她,已经很好了。
她说:别人都羡慕我爸妈,你们家女儿可真懂事真能干! 但是我只想做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儿。
我也想有爸爸送我去上学,我也想吃妈妈做好的热乎乎的早餐,我也想钻进妈妈的怀抱撒个娇……
但是,我只能自己换乘好几趟公交车去上课,我只能自己做早饭,起晚了就啃个面包,我看着同学的家长来接放学,和老师交流学习情况,自己却永远都是一个人。
其实,我也只是一个小孩!
这不是重男轻女,这只是偏心老二。
有了老二,是会忙很多,但至于不能给老大做饭吗?至于接不了孩子吗?至于没时间和老师交流吗?
因为父母的偏心,老大的心理阴影一直持续到成年,要跑到网上吐槽,看得我真想顺着手机爬过去,抱着那个孤单的她安慰一下。
3
爸爸妈妈,你们只疼妹妹不疼我!
我家老二出生以后,老大也渐渐产生了情绪。
嫌我们总是给妹妹买玩具,陪玩陪睡,对妹妹无比耐心,从不批评她,就连拉泡屎也夸“真棒宝宝!拉得好!”
然后对他呢?是学习学习学习,是抓紧抓紧抓紧。
“你怎么又玩上了?”
“我说,你不能自觉一点吗?”
“孩子,你能不能让我们省点心啊,赶紧去写作业!”
“来,趁我现在有空,给你辅导一下作业。”
于是,大的闹别扭:“你们总是陪妹妹,也不陪我!”赌气自己关在房间里玩,结果忘了还有一项作业没写,等我发现了又被批评一顿。
好惨!
为什么爸爸妈妈总是陪着妹妹?为什么爸爸妈妈只关心我学习?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陪我玩一会儿?以前不是这样啊!都是因为有了妹妹,爸爸妈妈太偏心了!
所以老大心里不平衡,不痛快。 满腹忿懑,终于忍不住,发出了他的控诉!
这种发泄,其实是要呼唤父母的爱,要证明自己的地位,要给自己一个答案: 爸爸妈妈还是一样疼我爱我,并不是只疼妹妹了。
4
知道公平对待,但是做不到。
所以,我们当爸妈的,都知道家有二胎,要公平对待,不能偏心。
但是,真的做不到,因为情况不一样。
大的要学习,父母要求高。小的在成长,父母要求低。阶段不同,任务不同,所以要求不同
我和老大是这么说的:
对妹妹来说,现在要成长,她要吃奶要妈妈照顾要哄睡,她自己不能独立。对你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所以我们挤出时间来给你辅导功课。没那么多时间陪你玩了。
但是,作用不大。
懂道理是一回事,做到又是一回事。从老大的角度看,他的感受,就是爸爸妈妈在区别对待。他在意的,并不一定是玩具,是哄睡,是陪玩,而是平等对待。
知乎上有个人说,他是老大,家境清寒,结婚的时候,媳妇只要了彩礼1万,几年过去了,现在弟弟要结婚,女方要彩礼20万。
父母没办法,掏出了多年积蓄,还借了外债10万。老大媳妇心里不满,总在家里闹别扭。
老大左右为难,不想责怪妻子,不想责怪父母,也不能去责怪弟弟,苦恼地快要抑郁了。
大家都一边倒指责父母不公平,偏心太厉害,做事不地道。
只有一个网友一针见血: 其实你在意的不是钱,是父母一视同仁的态度,是重视,是公平对待。
另一个网友分享了他身边亲戚的做法。
老人给两个儿子各自准备了10万元结婚,结果到了老二非要20万。老人不想耽误老二的婚事,让孩子一辈子埋怨,还是多出了10万。
但是老人明确和两个孩子说了,会帮老大带孩子,继续打工也会贴补老大家。
归根结底,还在于父母的态度,以及处事的智慧。
5
偏心老大吧,好处多多哦!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投其所好,给孩子他所需要的,对两个孩子各自区别对待。
比如我家就调整了思路。
不能只关心老大的学习,也要关心他的精神需求。 尽量抽时间陪老大运动,他喜欢下棋,就多陪他下棋。实在没时间,会和他协商,明确等一下什么什么时候,就陪他下。
开始,我总是陪着老二睡觉。后来,老二睡着了,就让家人看着,我去陪老大学习。需要的时候,就辅导,不需要的时候,就在旁边看书写文章,陪着他。
全家去超市买东西,老大有喜好,就自己挑选,老二不懂事儿,给个什么都能玩半天,家里的玩具也多,就不一定买。
老二还小,该吃奶吃奶,该抱就抱,该陪玩就看着玩。
过了一段时间,老大的气顺了不少。
我最近每天在小区遛娃,经常见到一个年轻妈妈,每次都陪着2岁的老大,把3个月的二宝交给老人或者保姆带。
我和她一聊,她说:“我是故意这样做的。
老二现在什么都不懂,需求还没那么多,只要照顾好吃喝拉撒就行了。
而老大正是需要妈妈的时候,她需要陪玩,陪说话,陪运动,需要什么都不干,也要妈妈陪着。那我就尽量陪着喽,趁现在还有时间。
省得以后孩子越来越大,以为我们重男轻女,有了弟弟就不关心她了。万一连带着对弟弟有什么怨言,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我连连点头,佩服她的思虑周全。
想起曾经和老教师聊天,说起二胎家庭越来越多了,有好多新问题,该怎么应对。
老教师一席话,让我牢记至今。
她说:“小x,你记得我的话啊, 多偏心老大,肯定没错。”
为什么呢?
“你想啊,你让老大让着老二,你说老二小,就得多照顾。可是老大一直都比老二大,让到什么时候?照顾到什么时候
如果你这么要求,就等于助长了老二的气焰,我可见过不少,老二把老大欺负得,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老大讨厌老二,烦得够够的,放话说考大学要去最远的地方,永远不回来!
如果我们换个思路,对老大偏心。
老大已经懂事了,独享了多年的父母之爱,有了弟弟妹妹,他害怕有人分走了他的那份爱。爸爸妈妈照顾他的情绪,仍然对他关心备至,他就会得到安全感。
于是就有了爱弟弟妹妹的底气,有了努力向上的意识,有了定心成长的从容。
还有,你关心老大,关心他的情绪、生活、学习,把老大培养成才了。你在培养老大的过程中,就等于是在给老二做早教啊!
小孩是最会模仿的,老大看书,他也看书,老大学习,他也学习。
你想,这是一举两得的事儿啊,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你总是觉得老二小,偏心老二,老大心里憋屈,整天闹事,家里气氛也不好,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也不好,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啊!
所以,凡是家长来请教我,说老大学习不好,家里有老二,照顾不过来的,我都教他们一定要偏心对老大!
哈哈哈。
你说对吗?”
亲爱的朋友,你们觉得呢?
也可以,没什么不可以的
我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吃完早饭后,就是爸爸送我去上学。
每天爸爸把我送到学校门口时,都说:“在学校好好学习,不准在课堂上玩。”我慢吞吞一个字一个字地大声说:“行,知道了。”在校门口,我看见其他的家长也嘱咐自己的孩子:“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爸爸看着我的背影,一直目送我到操场上,看不见我才离开校园,开车去上班。
唉!太烦了,不过,我还是把爸爸的话记在心里。
爸爸每天下班很晚,看见他疲劳的样子,我的心很痛。爸爸这么累,每天还起得那么早送我上学,我一定不辜负爸爸对我的期望,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做三好学生。
2爸爸第一次送我去上学作文
五年如一日,爸爸每天早上都早早起床,开着自家的轿车送我上学,所以我也从来没有为刮风下雨或冰雪天气而担忧过。而今天有所不同,因为《上虞日报》社组织全市获“百分百作文竞赛”特等奖的选手去杭州参观,我有幸也参加了。爸爸妈妈很兴奋,一大早就起床,妈妈为我准备早餐,爸爸专门送我去报社门口。
一路上,车子川流不息,看得出绝大部分都是去上学的,当然我发现也有不少和我一样是赶去参加活动的。我的内心突然被什么东西触动,好奇地问:“爸爸,以前爷爷也是这么送你的吧?”“以前?”爸爸沉思了一会儿,似乎想到了什么,“先不提有没有那么好的活动可参加,就是去上学,爷爷一般也不会送的。”
我想起来了,以前也曾听爸爸说过,爸爸上小学的那会儿,连自行车也没有,由于学校在曹娥江对面,出门读书全靠坐船。全村的同龄孩子一大早全往船里挤,想早一点赶到学校。上学这个时间段,基本每一船都是满满的,所以站在船头的学生一不小心,就会被挤到水里去,被挤下水的学生只好攀住船舷爬上岸,回家去换一套衣服再赶去上学。爸爸也曾有几次被挤到水下去过。现在那只船仍然泊在曹娥江边,然而孩子们上学再也不需要它了。家家户户都有车子,不是用汽车就是用电瓶车送孩子上学。
“要说爷爷送我上学,倒是有两次至今记忆犹新。”爸爸突然发话将我的思绪又拉了回来,“第一次是上初中的第一天,就是你爷爷送的。他骑着自行车将我送到七八里外的上浦镇中,再满头大汗地赶回家卖豆腐。”爸爸顿了顿,继续说,“第二次是爸爸到春晖中学去读高中的第一天。你爷爷为了省一元五角钱,骑着家中唯一的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车后面驮着大包小包的生活用品、米等,提先半个小时从家里出发了。而老爸我呢,则花一元五角钱坐三卡去学校。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当我坐的三卡快到春晖中学时,超过了爷爷骑的自行车。我从三卡后面敞开的门里看到,当时已两鬓斑白的瘦弱的爷爷吃力地蹬着自行车时,我立刻泪盈满眶。”
爸爸说完,车子也到了报社门口,这儿已整齐地停满了私家车。家长们牵着孩子的手,纷纷走向那辆大巴车。车门外,站着《上虞日报》报社带队的几位叔叔阿姨,他们面带微笑,热情而又不知疲倦地为大家讲述这次参观的方方面面。于是我们这次出行,就变得更加温馨又令人期待。和爸爸那时候相比,可谓天差地别。
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给我们孩子增加了幸福指数。当我们在享受幸福的同时,也得为我们更美好的未来而发奋学习!
月
日 的时候,姐姐从成都坐了
个小时的火车来重庆陪我玩。可今天,姐姐就要回成都了,我十分的不舍,为了能与她多呆一会儿,我向爸爸请求我要送姐姐去火车站。
去火车站前,我为姐姐准备了许许多多的零食:有糖果、牛肉干、五股风爪……还精心为姐姐准备了一份精致的礼物。那个礼物是我昨天我了
个小时才制作出来的。
在送姐姐的路上,姐姐问我:“妹妹,我去了成都以后,你会想我吗?”我开开玩笑:“不想,我怎么会想呢,我又不喜欢你,你又不是帅哥,为什么我要想你呢?”姐姐听了后,假装十分失望的说道:“为什么呢?我怎么喜欢你,你却……”爸爸听了我们俩的谈话后,便哈哈哈的大笑起来。
到了火车站,我牵着姐姐的手,不想放开,紧紧地牵着,不然她会回到成都的,到了进口站,我不得不放手。姐姐向火车站走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爸爸看见我这样,用慈父般的声音安慰我:“以后的日子还久,不哭了!”便带着我离开了。
送姐姐到火车站,让我在少童记下了一笔泪。
近些年,爸爸送孩子上学,送错学校或者班级的新闻非常多,令人哭笑不得。这是因为父亲一般都比较粗心,不怎么管孩子的学习,才惹出这么多啼笑皆非的事儿。
一般来说,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方面,都是母亲管得比较多,父亲基本是赚钱养家。俗话说,男主外,女主内。既然父亲不管这方面的事情,自然不会清楚孩子是哪个班级的学生,甚至是不知道孩子在哪个学校上学。
还有,父亲普遍比母亲粗心,这是由于性别差异导致的。母亲对孩子关怀备至,细心到生活中每一个细节。但是父亲不会太过在意,孩子就算和父亲说了自己的事情,父亲也几乎不会把它们当成重要的事情,稍微听一听就抛到脑后了。
再者,父亲平常工作比母亲忙,不太顾家。所以平时也几乎不会送自家孩子去上学。偶尔因为母亲没空,父亲才会接送。所以父亲不记得孩子的学校班级也是情有可原,但是有一部分父亲记得学校班级,可由于不熟悉学校的路,所以才走错班级,毕竟一所学校里年级班级那么多。
当然,有些父亲非常关心孩子,平时也经常接送孩子上放学,就从来不会发生这样的尴尬又好笑的事情。
总的来说,我觉得还是父亲对孩子的关爱不够,平时缺乏交流。如果父亲和孩子经常聊天谈心,把孩子的话都记在心里,几乎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
所以,愿每一位父亲都可以在孩子身上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而不是一心放在工作方面。孩子也需要父爱,父亲的陪伴会让他们感到幸福美满。也希望身为父亲的他们,可以做到真正的细心,而不是粗心到连孩子的学校都忘记了。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