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的边款应该如何练习,不像印文一样有,有字典可查。

妈妈 0 28

篆刻的边款应该如何练习,不像印文一样有,有字典可查。,第1张

篆刻的边款应该如何练习,不像印文一样有,有字典可查。
导读:篆刻边款是篆刻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篆刻边款的概念如同书画作品题款,对字体无明确要求,但又与书画题款风格明显不同,即要求有金石趣味,许多名家好采用楔形刀法刻制印章边款,当然采用何种刀法并非绝对。至于如何练习,这里很难几句讲清。从你的问题中可

篆刻边款是篆刻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篆刻边款的概念如同书画作品题款,对字体无明确要求,但又与书画题款风格明显不同,即要求有金石趣味,许多名家好采用楔形刀法刻制印章边款,当然采用何种刀法并非绝对。至于如何练习,这里很难几句讲清。

从你的问题中可以推断,你目前学习篆刻还不太系统,建议你先看看邓散木所著《篆刻学》一书,内里系统地介绍了学习篆刻的相关知识(当然也包括你问的边款问题的答案),相信你可通过它更深入地了解篆刻艺术。

篆刻边款刻法:

  先将印章要刻的一面用墨涂一遍,这样能看清用刀的效果。如刻一面边款,应当是刻在印面的右边,盖印时其款就在左边,这样只要根据边款方向也可以避免印章位置盖颠倒。

  具体的刻法是:用刀角切刻下去,“点”以刀上锋侧势切刻,“横”以刀锋由右向左下行刀,下刀时略重,“竖”下刀时略重,“转折”一般单刀刻,转折处分两刀完成,有时看起来像一刀。懂得单刀楷书边款刀法后,多临多练即可掌握。至于行草印款可取法邓石如、吴让之,魏碑可取法赵之谦,篆书可取法吴昌硕诸家。

刻边款,篆、隶、草体多用双刀。行楷多用单刀,即一刀一笔。镌刻边款,可按笔顺刻。明人文彭所刻边款,沿用了刻碑帖的方法,即先将字写在印章上面,然后用双入正刀刻出,字体线条流畅,但缺乏苍古之气,今人运用很少。黄易沿习丁敬用单入切刀法刻边款。据传,黄风气镌刻边款右手握刀不动,左手拿石章就锋而刻。每刻一字。印章必旋转多次,方寸之地刻上百十字,印面光洁如初,别有一番风韵。近代赵之谦、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等篆刻大家刻款,使用的也是丁黄之法。其中,白石老人刻款,先将横画一次刻出,旋印后再刻竖现,最后补齐其他笔画,字体刚劲古拙,自成一格。

初学者镌刻边款,最好使用行楷小字。行楷小字一般都是直接奏刀。但运刀时要注意行气,并用刀角入石,用力钉下。刻“点”时,将刀角插入石内,自下而上用力一按即可。刻“横画”时,先用右刀角着石一按,刻出横画收笔韵味。然后,自右向左横向行刀,至笔画终点,用右刀角向左弯一按即刻出起笔。刻“竖画”时,先将右刀角锲入石内,自上而下向前行刀,至笔画终点便可。“长撇”刻法也是将右刀角入石,先重后轻向左一冲即可。行楷中很少有捺笔,边款中的捺笔多为“反捺”(即长点)代替。总之,镌刻边款,要注意发力适度。否则,会因用力过猛而刻“花”。

另外,镌刻边款还需要注意石质的优劣。行刀时,用力要有轻重之分。石质松脆的宜轻不宜重,过重则笔画崩成一片,无法辨认。但过轻也不好,过轻拓出的边款字迹不清,影响印章的整体效果。

怎樣拓邊款1、 將皂水洗淨刻款一側,均勻地塗上清水或極稀的白芨水。覆以連史紙或薄宣紙,務使紙面平整。

2、 紙面壓上它紙吸去部分水分。

3、 速以拷貝紙覆蓋,隔紙輕刷每個部位,並不斷更換拓紙緊貼印石,力求款識文字字口清晰。

4、 揭去濕紙,以拓包在瓷碟或玻璃上薄薄地蘸上一層濃度合宜的墨(先在廢紙上拍去第一層濃墨),在拓紙(緊貼石面的第一層紙)上逐層輕捷拍打,從無字處折至有字處,反覆拍至全款墨色勻淨為止(墨色濃淡,厚薄可以靈活掌握)。

5、 待拓紙乾透揭下,必平整光亮,如未乾時揭下則起皺。

附:如拓紙與石游離,則說明石上油污未洗淨,如局部脫起,可用唾沫輕塗脫處吸乾後再反覆補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