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亲贤匾额是由什么体现的

领导 0 26

勤政亲贤匾额是由什么体现的,第1张

勤政亲贤匾额是由什么体现的
导读:故宫养心殿西暖阁的“勤政亲贤”匾额是由雍正皇帝题写的。清朝自雍正皇帝后,就将寝宫从乾清宫迁到了养心殿。养心殿中的“中正仁和”匾是雍正所书,是说帝王要中庸正派,仁爱调和。是帝王对本身行为准则的高要求。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

故宫养心殿西暖阁的“勤政亲贤”匾额是由雍正皇帝题写的。清朝自雍正皇帝后,就将寝宫从乾清宫迁到了养心殿。养心殿中的“中正仁和”匾是雍正所书,是说帝王要中庸正派,仁爱调和。是帝王对本身行为准则的高要求。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雍正皇帝是一个十分勤勉的皇帝,克尽职守,勤政爱民。西暖阁位于养心殿,“勤政亲贤”匾同样是雍正御笔,表现了这个皇帝终身都对自己严格要求,严于律己,严于律人。

        我没去过故宫,在横店一比一的明清宫苑里,我们第一印象是太和殿的气势恢宏,位于中轴线上的前后三殿,各有特色千秋。但如果不做一名细心的游客,我们几乎不会注意到在后三宫之首的乾清宫西侧,围墙围着一座并不起眼的养心殿。正是这座小偏殿,住了八位清代帝王,见证了封建皇权最后的辉煌。

        明末,后金逐鹿天下,所依仗的不过17万骑兵而已。与大明朝的1亿多人口、几百万军队根本不成比例,甚至远逊于李自成、张献忠。但后金就凭这点兵力稳坐中原,堪称以少胜多最不可思议的战例。那时,满人刚有自己的文字,留着一个蛮子头,还强迫汉人也如此,俨然一副蛮族入侵的景象。

        很难想象,就是这样的一个草莽之家,全力吸收汉族文化,没过多久,就成了文化素养最高的皇族。入主中原后才几十年,康熙皇帝已是皇帝中的学霸,对儒学各派、汉学各家都是入木三分。不仅如此,他还向西方传教士学习近代西方科学,在数学、天文方面都达到了令人惊讶的水平。而这一切,还与他武功骑射、勤政治国,娶一大堆老婆生了几十个子女不相矛盾,生命力令人佩服。皇族的文化造诣源于严格的皇家教育,所有皇子每天天未亮就要入学,文化和军武课程并重,一年中很少有休息天。课业繁忙程度,应该远高于现在的中小学生。一个刚入关的皇族,虽君临天下,却这样勤奋上进,实在是千古帝王家的楷模。

         康熙死后,四爷雍正帝一改自明朝以来皇帝寝居乾清宫的惯例,改居养心殿。用他的话说,是他爹在乾清宫住了几十年,自己不忍再去。后人猜测:或许是他在康熙之死上有什么手脚,于是自己不敢再住老皇帝的寝宫。但从后来的事情来看,雍正选择养心殿,有很大的原因是方便工作,我们的四爷,是旷古第一务实勤勉皇帝。

       养心殿面积并不大,与华丽的乾清宫相比,着实很不上档次。也就与现在一幢排屋的使用面积相当。前厅是召见大臣、处理政务的场所,后厅是皇帝寝宫,前后相隔不过数米。也就是说,皇帝起床洗刷完毕,往前走几步,就到达办公场所可以开始工作了。我们的雍正爷,每天只睡3、4小时,一年就在自己生日那天休息一天,日复一日两点一线。雍正爷不会知道,那时的西方社会,近代工业、近代政治、近代法律体系下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野心和动力都已经被点燃。而他自己却始终活在孤独压抑中,只身推动着庞大帝国的运转。

         西暖阁勤政亲贤厅内雍正的御笔真实记录着他的心迹:唯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我们这位公仆型皇帝,最终在超乎寻常的努力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能在康熙朝九子夺嫡中胜出,又终身以勤政为使命,雍正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一个优秀的人努力起来有多可怕。在他的超凡努力下,康雍乾盛世得以推向辉煌。但即便如此,雍正爷只是以一己之力暂时治好了天下,并没能探索出一套推动天下长久发展的治国长远之策。故而,繁荣注定是一时的。

         自康熙始,清帝有夏居园林的习惯。康熙爷首建畅春园,到了乾隆朝,更是大幅扩建了圆明园、清漪园(后改为颐和园)。在秀丽的皇家园林之外,居住紫禁城的日子里乾隆爷也偏爱养心殿。他钟爱的三希堂,面积不过48平米,比一般小户型的房间还小,很难想象,好大喜功的乾隆爷就在这么一番小天地中居住了60多年,并且乐在其中。退位之后,也依然不愿搬离这座住了大半辈子的小院,最终在养心殿死去。

        活在2017年的我们,回想60年前的1957年,自是感慨沧桑巨变。但乾隆一朝60年,乾隆爷就这么安安稳稳、日复一日过了一生。暮年,他老还以为自己之所以有旷古阳寿,一定是自己的文治武功感动了上天。不过,他老人家好歹是以勤奋有才自居。一生写诗4万首,虽没一首广为留传,但笔耕不辍至少值得肯定。书法虽不是大家,但饱满雍容间有大度华贵之气,自成一体,无论怎么讲,都比明朝那些朱氏无赖皇帝强多了。

        清朝中期,世界已因工业革命而发生了生产力的裂变,而清朝的几代帝王们,正是这样在养心殿日复一日处理着日常的政务,几年、几十年、上百年的时光就这样在没有变化和进步中逝去。帝国的士子们,在考据学和馆阁体中消磨着自己的才华和时光,任由世界风起云变。从这时起,养心殿这座见证了前清发展辉煌的寝宫,又一步步看着帝国没落。清中期,生产力停滞不前,人口增长日益接近红线,马尔萨斯的沉闷科学论一次次敲打着这个古老帝国,白莲教、捻匪、太平天国此起彼伏,本已羸弱的帝国财政疲于应付。

        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 如果说天朝曾有过挣扎,最后还是被束缚住了手脚。养心殿东暖阁内,就是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之所。那时,慈安、慈禧分居养心殿后厅,一个帝王之家竟然就挤在这座小院内,实在是很令人惊讶。实际上,在养心殿生活实有诸多不便。据说,住在后厅的妃子要上个卫生间还要费一番周折。但一切以政务为中心,紫禁城里闲置的大殿和养心殿这座繁忙紧凑的小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代帝王继承了自雍正以来的务实作风,却并没给帝国带去希望。

        养心殿里最后执掌大权的一代人,慈安太后、恭亲王奕䜣天不年假,先后死去。有时候,莫名其妙地就会好人易折寿,坏人活千年。最后的独裁者--慈禧太后心中似无多少江山社稷,对个人的享受似乎更在心一些。生命的最后,依然不忘让满心抱负的光绪帝“离奇”死去,把庞大帝国交给一个几岁的娃娃。而辅政的隆裕太后,是个懦弱优柔的女子,她之所以成为光绪帝正妻,全因她是慈禧的侄女。就是这样一个女人,把国家视同自己的玩物,爱怎么玩就怎么玩,最好还不许别人沾染。一个女人的自私和嫉妒,竟然统治了中国几十年,大清帝国没有理由不走向消亡。

       1912年,隆裕太后最后一次在养心殿召开御前会议。此时,辛亥革命已使帝国风雨飘摇。当她问及朝廷军力如何时,主管军务的皇族载涛竟然回答:奴才没打过仗,不知道这些。在使用唯命是从的奴才治国几百年后,大清帝国终于耗尽了所有阳气,无能和懦弱充斥了帝国所有角落,国难危急时,竟发现无一人可用。最终,还被袁世凯威逼利诱,坐收渔利。

       溥仪是养心殿最后一位皇帝,到他在位时,已难见前清的勤政务实踪影,更多地看到他和皇后婉容在养心殿的生活锁记。192X年,军阀冯玉祥控制北京,一改优待皇室的政策,勒令溥仪搬出紫禁城。至此,养心殿和紫禁城彻底关上了皇族的大门。

        如今,古老的养心殿正迎来大修,预计几年之后,修缮完毕的养心殿将迎来更大程度的开放。爱新觉罗氏在养心殿的勤政故事,始于雍正。再看一眼他的自箴:“唯以一人治天下”是他渴望权利的写照,但也正是他加强中央集权的做法,一步步为帝国衰弱埋下伏笔。“岂为天下奉一人”,至少前清几代帝王们励精图治,勤于政务,能视天下为责任,实为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的异类,他们的勤奋、文化和修养,为大天朝几千年封建皇权史写上了特别又重彩的一笔。

       

养心殿勤政亲贤匾额是雍正皇帝写的。

雍正帝的存世墨迹“勤政亲贤”其行笔疾舒有序,沉稳清丽,是历代皇帝御笔书法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此幅雍正御笔的“勤政亲贤”匾位于养心殿西暖阁中,体现了这个皇帝一生都对自己严格要求,严于律己,严于律人。此拓片现收藏于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

扩展资料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驾崩,终年58岁。

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勤政亲贤是雍正题的。

雍正当上皇帝后,只有生日那天才休息,其余时间每天只休息大概四五个小时,并且亲自题匾“勤政亲贤”,放置在自己日常办公的养心殿西暖阁。

这里本来是妃嫔们平时休息的地方,被雍正拿来处理政务,这可以大大节约卧室到书房的时间和距离,好多大的政治决议都是诞生于养心殿的西暖阁。

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等。

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同时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他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其第四子弘历。

勤政亲贤是雍正皇帝写的。勤政亲贤的牌匾位于养心殿西暖阁中,表现了雍正皇帝对自己要求严格,严于律己,这四个字疾舒有序,沉稳清丽,是历代皇帝御笔书法中难得的珍品,此拓片现收藏于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

勤政亲贤是哪位皇帝写的

雍正皇帝指的是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他是康熙帝第四子,也是清朝第五位君主,于1722年至1735年在位。

雍正皇帝是一个勤政爱民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做了一系列改革,例如重整机构、整顿吏治、改善立储制度、废除贱籍制度、建立养廉银制等。

雍正皇帝的一系列改革对“康乾盛世”的连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雍正帝驾崩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由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继位。

大家好!欢迎大家前来浏览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圆明园”。我叫钱书逸,大家也可以叫我钱导。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一点思考和启示。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过去,我们现在看到的尽是残垣断壁,尽管如此,它还是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耻辱,发奋图强,立志让祖国更加强大。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面,它是清代皇家一座大型御苑,占地约5200亩,规模十分宏大。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它的陆地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和颐和园差不多。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分布着40个景区。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其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可想而知,昔日的圆明园气势是多么的宏大。然而,1860年,所有这些都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剩下的就是这些残垣断壁了。

旅客朋友们,浏览圆明园,我们一定要牢记耻辱,发奋图强,争取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好了,下面请大家自由参观浏览,顺便提醒大家,在浏览的过程中,不要乱涂乱画,不要乱扔垃圾,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