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端午节要送粽子 端午节要送粽子的原因

老人 0 26

为什么端午节要送粽子 端午节要送粽子的原因,第1张

为什么端午节要送粽子 端午节要送粽子的原因
导读:1、端午节送粽子是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 2、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

1、端午节送粽子是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

2、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3、一般认为,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实际上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节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众的心里愿望而已。

4、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送粽的民间风俗。

      端午节是一年之中比较受欢迎的一个节日,会有各种各样的传统美食,粽子就是其中很受欢迎的一种食物,它的做法多样,口味丰富,有甜的也有咸的,深受人们喜欢。那么端午节送粽子有什么讲究和忌讳吗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端午节送粽子有什么讲究忌讳1、注意时间

      粽子一般可以提前一周或者三天送,但是最好不要推后送。

      因为提前送的的话可以提前的食用。粽子礼盒中的粽子一般比较多,而在端午节吃粽子不宜多吃。因此提前送,可以让家人提前食用,不必要在端午节那天吃多,造成身体上的不利。

2、注意数量

      最好是双数,而且比较吉利的 如6、8有点说头比较好,比如10个可以说实心足意。

      不过大多数人都会直接送粽子礼盒,送一盒或两盒都是可以的。粽子礼盒里面的数量一般都是双数,没有什么不好的。

3、注意口味

      在端午节我们可以选择送粽子,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先清楚亲人朋友的口味爱好,然后再选择送什么馅的粽子。

4、注意品质

      建议多选择国家知名品牌的粽子,而且在选择的时候,也要看好,其包装是不是完好无损,这样,才是合格的。

      选择上好的信誉好的商家或者是大型的超市购买,不要到小店或者是流动的小贬那里购买。

      国家已经下发过粽子的QS标志,所以,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看好粽子上的包装是否有QS安全标志,如果没有的话,建议不要购买。

送粽子有什么说法纪念屈原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屈原是战国时楚人,当他看到国家将亡时,于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老百姓划着船去打捞他的尸体,并将米饭撒到江中,防止鱼虾侵害到屈原。于是有了端午节,有了龙舟竞渡,有了吃粽子。另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版本,是说屈原生前正直,是他的政敌在江中追赶他的小船,将他杀害后,装在麻袋中深入江底。为了掩饰罪行,伪作了怀沙一篇遗文,传言屈原是自杀。但老百姓心中有数,于是也有了端午节,划船是暗示小人们追杀屈原,包粽子,是暗喻小人将屈原捆绑并投入水中。

驱赶蛟龙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光宗耀祖

      因为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端午的时候吃上粽子。

功名得中

      因为粽和中 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时寓意学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举考试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举中的。

求子

      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粽子包什么馅最好吃

      各地方口味不一样,放什么馅好吃,那要看对什么地方的人来说。

      北方的粽子,多是简单白米,或者杂以赤豆、枣子,蘸白糖食用。

      江南的粽子名声最盛,做法也复杂,尤其是馅,变化多样。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莲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竹叶粽”:“取竹叶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软,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艾香粽”:“糯米淘净,夹枣、栗、绿豆,以艾叶浸米裹,入锅煮。”

      “蛋黄粽”:“中间一个蛋黄,蛋黄必须采用上好鸡蛋,入口甜咸而不反感。”

      “火腿粽”:“入火腿块包粽,火腿要金华者,精肥适均。又,肉丁包粽亦可。”

      “甜茶粽”:“取真武山优质甜茶取汁用来制作粽子,其粽子色泽金黄油亮,入口润滑细嫩,柔软 粘稠,齿颊留香,回味甘甜,去腻消食,营养丰富”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由于我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也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

      个人比较喜欢吃里面放有板栗、绿豆沙、五花肉加杂豆的咸味什锦粽。

端午节是一年之中比较受欢迎的一个节日,会有各种各样的传统美食,粽子就是其中很受欢迎的一种食物,它的做法多样,口味丰富,有甜的也有咸的,深受人们喜欢。那么端午节送粽子有什么讲究和忌讳吗?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端午节送粽子有什么讲究忌讳 1、注意时间

粽子一般可以提前一周或者三天送,但是最好不要推后送。

因为提前送的的话可以提前的食用。粽子礼盒中的粽子一般比较多,而在端午节吃粽子不宜多吃。因此提前送,可以让家人提前食用,不必要在端午节那天吃多,造成身体上的不利。

2、注意数量

最好是双数,而且比较吉利的 如6、8有点说头比较好,比如10个可以说实心足意。

不过大多数人都会直接送粽子礼盒,送一盒或两盒都是可以的。粽子礼盒里面的数量一般都是双数,没有什么不好的。

3、注意口味

在端午节我们可以选择送粽子,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先清楚亲人朋友的口味爱好,然后再选择送什么馅的粽子。

4、注意品质

建议多选择国家知名品牌的粽子,而且在选择的时候,也要看好,其包装是不是完好无损,这样,才是合格的。

选择上好的信誉好的商家或者是大型的超市购买,不要到小店或者是流动的小贬那里购买。

国家已经下发过粽子的QS标志,所以,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看好粽子上的包装是否有QS安全标志,如果没有的话,建议不要购买。

送粽子有什么说法 纪念屈原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屈原是战国时楚人,当他看到国家将亡时,于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老百姓划着船去打捞他的尸体,并将米饭撒到江中,防止鱼虾侵害到屈原。于是有了端午节,有了龙舟竞渡,有了吃粽子。另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版本,是说屈原生前正直,是他的政敌在江中追赶他的小船,将他杀害后,装在麻袋中深入江底。为了掩饰罪行,伪作了怀沙一篇遗文,传言屈原是自杀。但老百姓心中有数,于是也有了端午节,划船是暗示小人们追杀屈原,包粽子,是暗喻小人将屈原捆绑并投入水中。

驱赶蛟龙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光宗耀祖

因为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端午的时候吃上粽子。

功名得中

因为粽和中 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时寓意学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举考试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举中的。

求子

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粽子包什么馅最好吃

各地方口味不一样,放什么馅好吃,那要看对什么地方的人来说。

北方的粽子,多是简单白米,或者杂以赤豆、枣子,蘸白糖食用。

江南的粽子名声最盛,做法也复杂,尤其是馅,变化多样。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莲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竹叶粽”:“取竹叶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软,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艾香粽”:“糯米淘净,夹枣、栗、绿豆,以艾叶浸米裹,入锅煮。”

“蛋黄粽”:“中间一个蛋黄,蛋黄必须采用上好鸡蛋,入口甜咸而不反感。”

“火腿粽”:“入火腿块包粽,火腿要金华者,精肥适均。又,肉丁包粽亦可。”

“甜茶粽”:“取真武山优质甜茶取汁用来制作粽子,其粽子色泽金黄油亮,入口润滑细嫩,柔软 粘稠,齿颊留香,回味甘甜,去腻消食,营养丰富”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由于我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也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

个人比较喜欢吃里面放有板栗、绿豆沙、五花肉加杂豆的咸味什锦粽。

粽子的寓意是啥

粽子的寓意是啥,相信大家都有吃过粽子吧,美味简单的美食却蕴含着不一样的人情味,当然不同地方的粽子的味道也是不一样的,但他们想要表达的寓意却是大同小异的,下面是粽子的寓意是啥。

粽子的寓意是啥1

包粽子的最初寓意是用作祭祖及神灵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变,后也有了祈求“粽”子、高“粽”功名、光“粽”耀祖的寓意。粽子,即粽籺,属于“籺”的一种,籺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祭祖的贡品,用籺作拜祭贡品是古老的习俗。

资料扩展

粽是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以柊叶、箬叶包裹稻米煮成,尖角,如心之形,曰糉(粽)。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北方粽子多是简单白米、赤豆、枣,蘸着白糖,多以斜四角或三角常见。而在南方,粽子口味丰富到,鲜肉、豆沙、蛋黄、排骨、蜜枣、莲蓉等,形状多体现地域特色。

其中比较著名的粽子有: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一般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老北京包粽子的粽子叶一般是苇叶。

粽子的寓意是啥2

端午节吃粽子有三种寓意,第一种寓意“光宗耀祖”,古代寓意“功名得中”;第二种纪念屈原;第三种表达对健康平安的美好希冀和向往。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是集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粽子的寓意是啥3

一、粽子的美好寓意是什么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

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二、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而端午节当日是要吃粽子的,很多人不了解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不知道吃粽子有什么寓意,其实也是一种传承而已,每年到了端午必吃的食物就是粽子了。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坊间有传闻,屈原就是在端午节当天投江自杀的,百姓不想让屈原受到伤害,就往江中投粽子和其他食物,不让江里的鱼儿吃他,所以后人为了纪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五就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了。

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是有阖家团圆的意思,毕竟现在的端午节已经是法定节假日,每到端午节各地的`游民便会回家与家人团聚。

还有另外一层寓意,便是“求子”,粽子有谐音“中子”的意思,一直有传闻吃了粽子就能得儿子的风俗,寓意人丁兴旺的意思,总之端午吃粽子是好意,一定要记得吃粽子。

作为国民的节日,吃粽子是大家都知道的饮食习惯,除了粽子还可以喝雄黄酒、吃咸鸭蛋等等,都是在端午节要吃的食物,至于小孩子就会在手腕上系上五彩绳,寓意可以带来好运的意思。

三、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西汉把粽子做为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

而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但是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由此可见,历史悠久的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按《续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食物,用粽叶包装,是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深切的感情。不过现在大多数人都无法体会到那种感觉了,大家都只是在享受着端午节带来的难得的假期,毕竟工作是一件很累的事,大家都希望跟能够多休息会,不过我认为端午假加班的人也不在少数,有些公司是不允许放假的,就给你整加班,不过我还是希望端午每个人都能吃上热乎乎的粽子哦!

生在北方的我,从我依稀记事开始,我的奶奶每当端午时候会给我准备粽子、茶叶蛋、红肚兜。

记得小时候,在北方没有粽叶,可能是农村没有种的(因为农村做的美食,很少买材料的)奶奶用的是玉米叶,这个玉米叶还得去找,因为五月五没有种玉米的,有的也是早玉米。

然后糯米都是过年赶大集奶奶买来存下的,在掺和点大米做出来的。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那时候原材料不如现在,但儿时的味道永远比现在的好吃。(依稀记得跟下面这图一样)

除了粽子,这一天奶奶还会给我煮茶叶蛋,那时候鸡蛋匮乏啊,别提多想念了,茶叶就是大绿茶也就现在咱们说的花茶,放上一点茶叶再放上大盐粒(现在娃娃可能不知道大盐粒长啥样),然后煮上几个(表哥都自带鸡蛋,哈哈),家里孩子多,我姑姑也是邻村的,表哥堂哥表妹加起来8个,哈哈,别提那天多好玩了,抢着吃茶叶蛋,画面很美好。

除了吃上面,我奶奶还给我穿肚兜,小时候我很喜欢,红红的很好看,上面有个小动物(再拿个爷爷准备的小棍子,自己找个铁圈,这不就是小哪吒吗),据奶奶说这是辟邪,然后现在没有了,在我上初中后,奶奶老了,我也大了,就没有穿肚兜这事了。(看下面的图,有画面了没大家,跟我小时候传的差不多,哈哈)

后来初中后,如果放假赶上端午,妈妈就给我弄个红绳,严格来讲需要五色丝线编织在一起,戴在手腕或者脚腕上面,也是为了辟邪。

现在长大了,每到端午,只要不是特别忙,我都会回家陪父母一起吃顿饭,妈妈会提前包好粽子和煮好茶叶蛋,说一些小时候的事情,画面也很美好。

虽然现在粽子、茶叶蛋种类很多,但总是吃不到小时候的味道,写到这里时候,忽然很怀念小时候,很想念小时候跟在奶奶屁股后面抢茶叶蛋场景,想念穿上肚兜后拿着棍棒装哪吒的场景。

再到现在有了小少爷和小公主妈妈升级为奶奶后,基本都在城市带娃,每次快到端午时候,妈妈就会跟奶奶当年一样准备包粽子的材料和煮茶叶蛋,俩娃娃跟着妈妈跑来跑去,叽叽喳喳地,跟我当年场景一样,这可能是就是习俗的传承吧

1、来历:

纪念屈原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普遍公认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

老百姓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一“筒粽”的由来。

早在春秋时期粽子就出现了,到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2、寓意:

而最初粽子的寓意是用作祭祖及神灵的,因为古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必须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举行祭祀活动,以除瘟、驱邪、求吉祥。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变,人们过端午节吃粽子都是承袭传统的表现。不同的地区粽子的种类很多,然而,吃粽子的意义都是一样的。

逢年过节走亲戚是时下很多地区都有的讲究,这不就要端午了吗,很多人都提前备起了探望亲友的礼品,而粽子作为该节日的必吃食物,所以成了很多人的首选,一起看看端午送粽子送几个合适吧。

1、端午送粽子送几个合适

端午送粽子送几个都合适,毕竟大多数地区对于粽子的个数都是没有限制的大家送别人的时候可以直接购买粽子礼盒,也可以用自己包的粽子来送人。不过有的地方有送九个好的说法,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

2、端午送礼送爸妈什么好

端午节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粽子和绿豆糕都是不能缺少的,除此之外可以买父母所需要的一些东西,也可送一些服饰,除了物质上的东西外,最重要的是陪伴,可以陪父母吃一顿饭或者带父母去他们比较想去的地方转转看看,都是很不错,那怕一个电话,他们心里也会高兴一阵子,所以礼品不重要,陪伴才是真。

3、五月节吃粽子有什么含义

第一方面是吃“粽子”有“吃粽得子”之意。因为“粽子”的谐音是“中子”,人们希望吃了粽子就能得到心仪的儿子,因为古时候劳动力就是生产力,有人多力量大,人丁兴旺、多子多福之意。

第二方面是吃“粽子”有“中取功名”之意。有句俗语叫“吃了端午粽,才把锦衣送。”因为“粽”通“中”,古时候的科举制度考试,一般都是安排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都让考试的人多吃粽子,希望他们能一举高中。

第三方面是吃“粽子”有“光宗耀祖”之意。因为“粽”通“宗”。所以古时候家家户户的人,都在端午节的这一天吃粽子,期望家人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第四一方面是吃“粽子”有对美好生活向往之意。因为粽子里面包的是“大枣”寓意着“早生贵子”。有的包的是“红豆”,寓意着相思,有思念远方亲人之意。吃的时候蘸着白糖,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