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的正确做法是?

老人 0 23

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的正确做法是?,第1张

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的正确做法是?
导读:1 与老人进行交流:尊重老人,尽可能了解他们的年龄、健康状况、家庭背景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信息,与他们进行愉快的交流,并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尊重与温暖。2 带去小礼物:可以带去一些老人爱吃的食品或简单易制作的小礼物,如花、书刊、音乐CD、礼品卡

1 与老人进行交流:尊重老人,尽可能了解他们的年龄、健康状况、家庭背景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信息,与他们进行愉快的交流,并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尊重与温暖。

2 带去小礼物:可以带去一些老人爱吃的食品或简单易制作的小礼物,如花、书刊、音乐CD、礼品卡等,以表达自己的关心关爱。

3 提供关爱服务:为老人们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和服务,如聊天、散步、唱歌、阅读、做手工等,可以根据每个老人的需要来选择。

4 需要尊重老人的意愿:如果老大爷或老奶奶不想交谈、不想做手工、不想看电视也不想听音乐,那么志愿者必须要尊重他们的意愿,留给他们足够的休息空间。

5 需要统筹安排时间:每一位老人的年龄、体质、健康状况都不同,为了避免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打扰,需要事先向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或者志愿团队负责人了解每个老人的访问时间安排。

总之,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的最重要的是要展现出真诚和关爱。和老人进行交流,带去一些小礼物和提供关爱服务,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尊重老人的意愿,以及统筹安排时间,才能真正达到看望老人的目的。

把年迈的父母送敬老院,值得我深思的问题啊!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父母终有一天会慢慢老去的。

有些人觉得把父母送进敬老院是“孝”。有些觉得不孝。当然,这肯定要根据具体情况以及生活方面来看,也要尊重父母的意思,如果强制就不好了。

现在的敬老院收费有高也有中等的,具体看服务要求的层次。没有一定的经济,想进去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些老人就以这个钱,就拒绝进去,怕自己儿女压力大,宁愿自己窝在家的。

送不送敬老院,我个人就觉得,如果是一个人独住,或是身体行动不便的,甚至要躺床上的那一种,是要送进敬老院的。

住我们隔壁一个单元的一个老奶奶,她就是一个人住,脚有些不方便的,女儿上班,一个星期回一次,儿子去南宁那边工作,也很少有空回来的。因为她一个人住,一天她可能上厕走回客厅摔了一跤,有一边脚是不方便的,就这样爬不起来了。不知过了多少天,女儿回家开门,看见都傻完了,母亲躺在地上,那里还有呼吸啊!全是一股股臭味啊!电视机一直开着呢?都不懂自己母亲去世了几天了。一屋子全是臭味啊!真的好可怕啊!好可怜啊!一个老人独住。

还有就是,住我们隔壁,有个老爷爷,他挨中风了,行动不便,后来严重就挨瘫痪了,没办法,家人商量把送进敬老院。刚开始,邻居们就看不爽的,怎么这样啊,送进敬老院,没孝心之类的,没事几个奶姥打牌就爱扯了。

时间一久,好像大家都已经默认了,瘫痪了,留在家,就一个老伴的,年纪也老了,儿女都有自己的家了,不住一起。怎么照顾啊,老伴那有什么力气啊!再说不小心累坏了,那不是更麻烦。哪怕儿女轮流照顾,也辛苦啊!时间也安排不上啊!工作还是要工作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儿女要照顾啊,也要为生活去奔波啊,照顾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长期的事。总不能,儿女各自的生活不顾了,班也不上了,专门回来照顾吧!

儿女各自出一些钱,把送进敬老院去,请专人护理。有空就去探望,聊聊天什么的。有时过年过节就接回家一起过。这样,其实挺好的,年轻人照样可以去工作,毕竟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也不小啊!老人又可以得到照顾。

如果是子女,这个问题要看子女能不能给老人提供一个可靠稳定的生活照顾,一般父母刚退休,60-75岁时,身体非常健康,基本是不需要去养老院的,甚至很多还会承担“保姆”的角色,去照顾子女和孙辈。当老人年纪更大时,独立生活出现困难,子女又无法全职的陪伴左右,又不愿请保姆,老人的生活质量就会急剧下降,发生意外的几率也会成倍增长,这时候处于老人安全的考虑也应该让老人入住养老机构或者社区养老。

如果是社会舆论,把老人送养老院是不是不孝的讨论其实已经很多了,根结在于人们的养老观念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突。“养儿防老”的养老理念是否还适用于现在小型化的家庭结构,根据调查答案是否定的,新型的养老方式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与时俱进。我国现在还是90-7-3的养老结构,可见大部分人还是需要在家中养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养老院就是“最后的选择”。

如果是老人,老人有完全行为能力,入住养老院与否,最终是需要老人来决定的。如果可以在家里养老,并且得到妥善的照顾,这无疑是最好的一种情况。但要避免高龄空巢老人的出现,并且适当的改造家庭环境,比如在走道、洗手间等处安装扶手等。如果老人选择入住养老院,则需要仔细的考察养老院的服务水平和医疗条件,以免老人在养老院生活不习惯

       我曾经在养老院做过一段时间的义工,不得不说,养老院真的是一个能看到很多温馨也能看到很多冷漠的地方。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养老院里也是一个见证了无数人情世故的地方。

       先说一个暖心的。是一对老夫妻,都是退休职工,不想给儿女添麻烦,自己搬进来的。我每次去给他们洗头、打扫卫生,他们都笑呵呵的和我聊天,十分慈爱。后来没多久,老奶奶身体不好,病倒了,老爷爷就一直坐在床边拉着奶奶的手。一会问问想不想喝水,一会问问躺着难不难受,看得我既羡慕又心酸。老爷爷还经常在老奶奶扎针的周围按摩,轻轻地揉来揉去,这就是爱,叫人羡慕的爱。我算是真的见识到了,少时夫妻老来伴的真正含义。

       再说一个让人齿寒的。一个老奶奶一直没见过她家里有人来看望过,衣服也就那几身,我给送过好几身衣服,有我奶奶只穿过一次的,也有新的。老奶奶一直郁郁寡欢,没两年就去世了。我一直以为老奶奶没有亲人,后来才知道,不是没有,而是儿媳妇太不像话,逼着男人把老娘赶出去,镇政府妇联把老人送到了养老院。更可耻的是,老奶奶去世后,儿媳妇还来收拾东西,指责养老院私藏老奶奶的钱财。有时候,有些人真的是不能叫人。

       总的来说,我其实不喜欢养老院的环境。每次走进养老院的大门,我就感觉心情很压抑,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这里的老人基本每个月都有去世的,上个月还说我头发好看的老人,这个月就没了,我都十分难过,何况同住一起的老人呢?可能除了伤感,还会有恐惧。希望养老院能越来越好,各方面的服务都能跟上,让老人们在人生最后一程过得能略安心些。

这个问题,要看自己了。如果是我自己,当父母老了,我会提出问题,我肯定选择听从老人的意见。他如果选择自己想去养老院,那么我就会认真的筛选一些,较为好点的养老院,至少环境和服务态度,专业程度,不会差。这样子我自己也放心把老人交给养老院,每周或者有空的时候还能把老人接回来玩。

如果不想去养老院,其实我心中也不是很想送老人去养老院,那么正符合我心意。而且现目前又不是只有养老院一种养老方式,居家养老,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每周我只需要叫一次上门服务检查,检查检查老年人的身体,这样子也不用担心她们的身体情况,还有就是每次我下班还可以陪着她们说说话。还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