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1、《姜子牙》**一共有三个彩蛋。在第一个片尾彩蛋中杨戬有出场。2、此时姜子牙己跳出三界之外,成为自己的神。杨戬、雷震子、黄天化前往渡劫城,对姜子牙说了句:“师叔,我等奉师祖之命前来……”这也预示着,可能《封神三部曲》的第三部,《封神榜》的
1、《姜子牙》**一共有三个彩蛋。在第一个片尾彩蛋中杨戬有出场。
2、此时姜子牙己跳出三界之外,成为自己的神。杨戬、雷震子、黄天化前往渡劫城,对姜子牙说了句:“师叔,我等奉师祖之命前来……”这也预示着,可能《封神三部曲》的第三部,《封神榜》的几个关键人物要齐聚了。
3、“二郎神”杨戬是中国最有名的神话人物之一,他是《封神演义》助周伐纣的关键人物。一次性介绍三位新角色不是没有野心,这三位英雄都可以拍独立**,尤其是家喻户晓的角色二郎神杨戬。
这个有趣的问题考而无果:杨家老大是谁呀?二郎和三妹都很出名耶,可他大哥却毫无知名度。
详细的你可以查看下面的考证。
关于二郎神的身世考证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
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
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
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这首诗是《西游记》中对于二郎真君的一段描写,可谓形神兼备,二郎神杨戬的英挺形象历历在目,但是,这位号称为"天界第一战神"的二郎神究竟是什么了身世来历?他是何年何月从何处流传至今的呢?
首先,从吴承恩写在《西游记》里这首诗来看,至少在明朝中叶,民间对于二郎神的传说还是耳熟能详的,因此这诗只是概括式地一点而过,书中也没有加以解释和注释。但时至今日,二郎神的传说大量已经淹没而不可考了,像诗中所说的"斧劈桃山"尚可知,但"弹打凤凰"就不知所云了。
尽管对于二郎到底是由谁演化、神化而来的有很多种说法,分别有"李二郎说"和"赵二郎说",但"杨二郎"还是可考的。首先,杨戬的出生便是一次出轨的产物,传说他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妹,因为羡慕人间恩爱生活偷偷下凡来到人间,结识了一位姓杨的书生,并与之结为秦晋之好。(可见天堂不是女人的天堂,否则咋有那么多仙女前赴后继来到人间,出名的的就有这位、七仙女、织女,还有后来的华山圣母,也就是二郎的妹子,可没见有一位男天神下凡与凡间女子结合的。)玉帝御妹为杨书生先后生下了三个孩子。(这里有个有趣的问题考而无果:杨家老大是谁呀?二郎和三妹都很出名耶,可他大哥却毫无知名度,按说可不应该。)其中的二郎就是杨戬。三妹则没名字,只知是华山三圣母。(在剧中听到二郎叫妹妹三圣母真有够滑稽。)
其实从传说的流传时间来看,最早"劈山救母"的事迹绝对是二郎的,但后来添枝加叶,以讹传讹的,就变出了"宝莲灯"故事。一笑此说是有根据的,因为"二郎斧劈桃山救母"的故事带着明显的上古神话色彩,而沉香的故事显然要时尚的多,形成的时间也较晚。不过,大家比较一下便会发现这两个故事一脉相承,包括人物关系也是母子、甥舅。
传说玉帝知道妹子私自下凡十分震怒,便将妹妹压在了桃山之下受苦。杨戬自幼便本领不凡,但后来师承为谁已经不可考,包括他独有的兵器--三尖两刃枪,好象中国也只有他一个人(神)用,再无别家。他额上的天眼又是如何来的也不得而知了,但据一笑所知,在中国所有的神鬼妖魔里,三只眼的只有两位,他是其中之一。(另一位是马王爷,就是让孙悟空上天后抢了饭碗那位。)待杨戬长到十七岁,已经是勇无可挡,曾经在二郎山中干掉了八个危害人间的妖怪,这就是"力诛八怪"的由来。于是他持了一把开山斧(奇怪,又不是枪了,可能枪劈山不好使吧),力劈桃山,救出了被压在山下受难的母亲。
母子相逢自是欢喜无限,但不幸的是,御妹因在山下压得太久,十几年不见阳光,身上已经长满了白毛(别笑,这就是一笑说的上古神话的朴素),于是二郎将母亲放在山上晒太阳。这时,玉帝闻听二郎劈山,恼怒非常,为了消除自家的耻辱,便放出九个太阳上天,将妹妹活活晒死在山上。
二郎又痛又恨,暴怒狂追天上九日,一手一个擒住却无处放,便分别掀起两座大山,将捉住的太阳压住,再看天上乱窜的七个日头,便抄起一副扁担担了七座大山继续追赶太阳,这就是"二郎担山"的传说。就这样,只剩下最后一个太阳在飞跑,二郎一直将它追进了东海里,在海边被东海龙王的三公主拦下,筋疲力尽的二郎晕倒在三公主温柔的怀中(好浪漫是不是?),之后他们就结成了美满良缘(好象没有嫦娥什么事)。
为了母亲的死,二郎恨死了他的玉帝舅舅,玉帝也自知理亏,便封他为"英烈昭惠显灵仁佑王",道号"清源妙道真君"。但二郎始终对这个舅舅不理不睬,坚决不在天庭居住,而是在下界受香火,帐前有梅山七圣相伴,麾下一千二百草头神,对于玉帝是"听调不听宣",就是说只服从命令,没事别套近乎。这就是"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其实关于二郎还有些有趣的东西淹没了,比如他的宠物--人人都知道他的哮天犬,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有一只鹰吧?实际上,二郎一出现,应该是"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岗"的架鹰纵犬的形象,这在《西游记》中就有提及。而同时,从诗中看,他还精通暗器--"腰挎弹弓新月样",这个弹弓在《封神演义》中好象也出现过。
杨戬最威风的时候大概就是被邓婵玉打了两石,虽是挨打,却是火星迸出,只当不知,仍是紧追不舍。他是有玄功护体,和孙悟空一样,也是个钢铁战士。
杨戬败过的次数极度有限,一次用胳膊去迎余化的化血神刀,想看看刀上有没有毒,这次败的丝毫不丢人,另一次是被三霄娘娘用混元金斗捉入天河阵,要知道文殊、普贤、慈航等十二真人都被拿住,最后是原始天尊和老子出面才摆平,这次败的也不丢人。
除却这两次危难,杨戬基本上是一个力挽狂澜的人,屡屡在危难之中独撑大局,被姜子牙评为“智勇双全,功高千古!”但这杨戬却不得其用,始终是一个督粮官,可能是姜子牙的军粮太重要了,重要的宁可全军被围困,也要杨戬去督粮。我小时候经常想,如果姜子牙要杨戬做先锋,恐怕是一路凯歌,根本轮不到哪咤、雷震子等人表现。即便瘟神吕岳把西岐全城人都放倒的时候,能走的只剩杨戬和哪咤的时候,哪咤一阵着慌,“人马杀来,你我二人如何抵挡?”杨戬却镇静异常:“吾自有退兵之策!”用撒豆成兵之术吓退了郑伦,颇有银鞍照白马的子龙之风。运粮官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土行孙,另一个就是郑伦,这三个人均是奇异之士,却久不得战阵,只能在运粮的空闲时间帮忙打两仗。想到这,颇有些觉得杨戬和赵云的寂寞很相似,赵云也是不受重用,也许是另一种重用,主要是保护家小、断后之类的杂务。
曾有人说杨戬之所以没有像赵云那样被人所喜爱,更多的是他的性格太模糊,我却很不愿苟同,杨戬性格很清晰,就是一个谦卑内敛的人,绝无孙悟空那种狂傲之气,也绝没有居功自傲的行为,虽然他屡次搭救哪咤,却仍然尊哪咤为“道兄”。
杨戬初出场,扇云冠,水合服,腰束丝绦,脚登麻鞋,一副道士打扮,拜见一番便请姜子牙把免战牌摘了,“若不见战,焉能随机应变?”说得极度自信却不显半分骄狂,实是千年不遇的一个人物。待得他用智除了花貂,哪咤大吃一惊,他也未有半点吹嘘,“你我道门徒弟,各有玄妙不同!”给哪咤留足了面子。杨戬不单是个谦卑之人,还是个良善之人,杨戬战周信的时候,心内担忧的是城中百姓恐遭屠戮,便速战速决,用啸天犬解决了周信。在《封神演义》里,杨戬就是一个完人,或者说就是一个真神!
离开了封神演义,杨戬的形象便不那么光辉了,他也曾有过劈山救母的叛逆,也曾阻挠过三圣母(沈香的妈妈)的爱情,也曾和孙猴子大动干戈,当然,杨戬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一个反面角色,他从来不是一个史实,他只是神话传说,如何涂抹他是个人的喜好,个人的自由。
作为玉帝的外甥,他与玉帝的关系并不好,“听调不听宣”便是一种极度的个性,‘裙带’?如果杨戬的这种姿态也叫裙带的话,那么杨国忠之流就决不是裙带了,而是心肝或者五脏六腑了。不过高兴的是《西游记》并未把杨戬涂抹的太不堪,杨戬被描述的‘清奇秀气’,和那个封神演义中的‘扇云冠,水合服,腰束丝绦,脚登麻鞋’的杨戬并不迥异,只可能是麻鞋换了锦靴。杨戬也是个高傲之人,“我输与他,列公不必相助;我赢了他,列公也不必相助。”只可惜太上老君不是个磊落之人。
杨戬的师傅是玉鼎真人
玉鼎真人
为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居于玉泉山金霞洞,镇府之宝是“斩仙剑”。作为元始天尊的十二门徒之一,他曾协助老子、元始天尊等仙会破诛仙阵,又在姜子牙被困瘟神之时及时到来,令徒弟杨戬到火云洞见了三位大帝,从神农之手求得升麻,解救三军于痘疹之厄。详见《封神演义》。破诛仙阵时摘去陷仙剑
姜子牙也是元始天尊的徒弟,因此杨戬晚姜子牙一辈,叫他师叔
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的神仙人物众多,常会看得人眼花缭乱。人们大多能记住姜子牙和杨二郎、哪吒三太子等名字。但书中塑造的神将还有两位在民间极有名,那就是“哼哈二将”。
(哼哈二将)
现今“哼哈二将”四字早已是成语。
在一些地方,人们习惯把干工作消极怠工、敷衍了事的人戏称为哼哈二将;有的地方,把落后群体中发牢骚、一唱一和的两个人叫做哼哈二将;也有的地区在藐视对手实力时,常会说,你们那除了哼哈二将还有啥?···。再就是有人用来比喻有权势者手下得宠而盛气凌人的人或狼狈为奸的两个人为哼哈二将。
可见,哼哈二将已经被演化成了贬义词或无能者的代名词。
事实上,传说中的哼哈二将是非常有本事的神仙。有史料介绍,哼哈二将是民间对佛寺山门前二金刚的俗称。佛教界传说,转轮王生了一千位儿子,每位都成了佛。最小的两个儿子,一个叫青叶髻。一个叫楼至德。他们两兄弟为了保卫兄长们成佛,同时也为了保护佛法,便自觉自愿做了佛国的佛法神。他们两个手拿金刚杵,腹怀“窍中二气”,怒目远方,威武雄壮,尽职尽责,把守山门。
而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哼哈二将不仅“神功”相似,而且都是押粮官。两人一个属于姜子牙阵营,一个属于商纣王阵营。被誉为“黄气无声能覆将,白光有影更擒兵”。
在小说里,郑伦曾为商纣王的部将,拜昆仑度厄真人为师。真人传给他窍中二气,将鼻一哼,响如钟声,并喷出两道白光,吸人魂魄。后来被周文王擒获改邪归正。
陈奇也是商纣王的部将,曾受异人秘传,养成腹中一道黄气,张口一哈,黄气喷出,见之者魂魄自散。
最有意思的是,小说作者设计了哼哈二将在战场上相遇对阵,比较到底是哼将厉害还是哈将厉害。
书中写郑伦押粮到军营,土行孙对他说道:“青龙关中有一人,名唤陈奇,也与你一样拿人。吾岳丈被他拿去,坏了性命,特奉元帅将令,来此救援。只他比你不同,他把嘴一张,口内喷出黄气来,其人自倒;比你那鼻中白气,大不相同,觉他的便宜,昨日我被他拿去走一遭。”郑伦曰:“岂有此理,当时吾师传我,曾言我之法,盖世无双。难道此关,又有此异人?我必定会他一阵,看其真实。”
次日,探马报入中军:“启老爷!陈奇搦战。”郑伦出而言曰:“末将愿往。”主帅黄飞虎曰:“你督粮亦是要紧的事,原非先行破敌之职,恐姜丞相见罪。”郑伦曰:“俱为朝廷出力,何害於理?”黄飞虎只得应允。
郑伦上了金睛兽,提降魔杵,领本部三千乌鸦兵,出营来见陈奇。却见对手也是金睛兽,提荡魔杵,也有一队人马,俱穿黄号衣,也拿着挠钩套索。郑伦心下疑惑,乃至阵前大呼曰:“来者何人?”陈奇曰:“吾乃督粮上将军陈奇是也。你是何人?”郑伦笑曰:“吾乃三运粮总督官郑伦是也。”郑伦问曰:
“闻你有异术,今日特来会你。”郑伦催开金睛兽,摇手中降魔杵,劈头就打;陈奇手中荡魔杵,迎面交加,一场大战展开。
周营中的土行孙同哪吒诸将出辕门来看二人交兵,连黄飞虎同众将,也在门旗下,都来看厮杀。
郑伦正战之间,自忖此人,当真有此法术,打人不过先下手为妙,把杵在空一摆;郑伦部下乌鸦兵,行如长蛇阵一般而来。陈奇看郑伦摆杵,士卒把挠钩套索,似有拿人之状;陈奇摇杵,他那飞虎兵也有套索挠钩,飞奔前来。正是:能人自有能人伏,今日哼哈相会时。
郑伦鼻子两道白光,出来有声;陈奇口中黄光,自迸出。陈奇跌了个金冠倒躅,郑伦跌了个铠甲离鞍;两边兵卒,不敢拿人:各人只顾抢各人主将回营。郑伦被乌鸦兵抢回,陈奇被飞虎兵抢回,各自上了金睛兽回营。土行孙同众将,笑得腰软骨酥。郑伦自叹曰:“世间又有此异人,明日定要与他定个雌雄,方肯罢休。”
次日,郑伦关下搦城:陈奇上骑,出关言曰:“郑伦!大丈夫一言已定,从今不必用术,各则手上工夫,你我也难得会。”催开坐骑,又杀了一日,未见输蠃。
后来,书中的哼将郑伦被纣王的部下金大升斩死,而哈将陈奇被哪吒刺死。姜子牙在最后封神的时候,敕封郑伦、陈奇镇守西释山门,宣布教化、保护法宝,为哼哈二将之神。
“哼哈”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行为习惯,但含有贬义的“哼哈二将”最好不能当。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