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奶奶带,晚上妈妈带”,双重标准对孩子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老人 0 22

“白天奶奶带,晚上妈妈带”,双重标准对孩子会造成多大的影响?,第1张

“白天奶奶带,晚上妈妈带”,双重标准对孩子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导读:        这个应该会对孩子有影响,要是观念教得不同,孩子可能会往另一面发展。过完产假之后,很多宝妈还要披上战衣重新回到工作战场上,谁来照顾孩子无疑就成了头等大事。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请保姆虽然最合适但往往因为经济原因,不得不选择让老人

        这个应该会对孩子有影响,要是观念教得不同,孩子可能会往另一面发展。过完产假之后,很多宝妈还要披上战衣重新回到工作战场上,谁来照顾孩子无疑就成了头等大事。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请保姆虽然最合适但往往因为经济原因,不得不选择让老人帮忙带孩子。而隔代教育在中国十分普遍,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近70%的家庭选择让老人带孩子。

          这个影响应该不会很大,只要两者教育理念相差不大就行。最受益的当然是孩子的父母了,孩子放心的交给老人,夫妻就能安心的工作,经济压力也会小一点,毕竟夫妻双方两份收入总比一个人赚钱养家要轻松的多。

        这是目前的一个生活现状的问题,妈妈可能会需要上班,所以白天没有时间。首先,老年人很容易宠溺孩子,对孩子的性格影响很强烈,很容易导致孩子自私、任性等等的问题。另外,在教育理念上老年人的思想往往更加陈旧,无法跟上时代的需求。而且因为老人的宠溺,孩子更喜欢跟老人相处,离教育正轨越来越远。对于一些在外打工的家庭来说,宝宝断奶之后直接留在老人家,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影响还是有的,因为老人和年轻人带孩子的方式相差很大。在隔代教育的问题上,家长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让老人帮忙看孩子,家长不是轻松了而应该是更警惕了,尤其在隔代教育的初期,应该用有限的陪伴时间,给孩子更高校的陪伴和爱。“母亲”这个角色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但是谁来担任,却可以有变动,如果孩子把自己的依赖交给奶奶,那么他和妈妈之间通过孕育和哺乳形成的亲子关系会出现隔阂,这时候宝妈再以孩子主导者的身份出现,孩子会不认同,这对孩子长远的发展是不利的,因为毕竟有一天,孩子要回归和爸爸妈妈的小家庭中。

暑假到了,你会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吗?

1我不会。如果父母因为没有人带孩子,将孩子送到爷爷奶奶那里去,一送就是一暑假,而爷爷奶奶都七十多了。这无论对大人还是小孩来说,都不是太好,因为老年人岁数大了,没有办法很好的照顾孩子,更别说现在存在的多种安全隐患。对于孩子来说,一个暑假和老年人待在一起,对孩子各方面都或多或少有点影响,可能学不到什么新的东西。老年人喜欢静,可能对孩子也有所压抑。所以,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不建议把孩子送去。长辈文化程度不够高、安全意识不强,再加上事情又多的话,就不能很好地监管好孩子,容易出问题。

2现在的孩子即使呆在家里也不去亲戚家。娱乐方式变了,不向往去亲戚家了。以前,孩子们没有手机和电脑可以玩。他们之所以特别期待去亲戚家过暑假,跟亲戚家的孩子有很大关系。但现在的孩子可以用手机“黑”,打开电脑就能看到想看的一切。渐渐的,他们不需要朋友陪他们玩了,也就不再向往亲人了。孩子们在暑假仍然专注于他们的学习。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以前的暑假,简直就是为了休息放松。现在孩子的暑假被各种网班、家教、特长班占据,没有时间和亲戚住在一起。

3不建议把孩子长期留在爷爷奶奶身边,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孩子普遍对父母很依恋,只有在父母面前,孩子才觉得最踏实,最开心。如果孩子长时间见不到父母,会产生心理上的失落和迷茫,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不是很好;另外,爷爷奶奶普遍年龄比较大,接受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都比较落后,对培养孩子的智商并不理想。当然,如果你真的因为其他原因不能照顾孩子,那也没办法。你必须退而求其次。父母帮你照顾孩子也是必要的。

1、更随意的电视机时长

当孩子在爷爷奶奶家时,孩子有更随意的电视机操纵时长。可是一定要留意不能让孩子看太长期。

2、有大量躲猫猫的地区

爷爷奶奶的家一般是历史悠久的房屋,并没有新房子装修的那样奢华精美,因此孩子也不必担心玩乐的情况下粉碎哪些珍贵的物件。最重要的是,孩子在玩捉迷藏的情况下,有大量秘密空间可以探寻和挑选。

3、有越多的棒棒糖

在爷爷奶奶家孩子会吃到大量的棒棒糖,由于老人能想起的给孩子的第一个食材便是棒棒糖,而且在孩子离去时也会给他袋子里装许多孩子喜爱的糖。

4、有更可口的午饭

爷爷奶奶在家里用餐一般都是会非常简单,可是一旦孩子赶到家中,老人就会做他最擅长的饭食给孩子吃。

5、爷爷奶奶始终不容易回绝

并不像父母那麼严苛,爷爷奶奶对孩子的规定大部分都是会达到,那样或许会惯坏孩子,可是爷爷奶奶的心理状态跟父母是不一样的,她们只想要把最合适的给孩子。

6、有趣的小故事

在爷爷奶奶家,孩子会听见大量有趣的小故事,父母或许只能让你讲书上的小故事,可是有丰富多彩经验的老人,会了解大量千奇百怪的小故事。

7、一天到晚陪他玩

由于爷爷奶奶见孩子并没有父母那麼经常,因此一旦孩子到了家中,她们就会抽出来一整天的时间段陪孩子玩游戏,也不会主要表现的厌倦。

8、爷爷奶奶会更为宽容

或许你犯错误的情况下父母会惩罚你,可是在爷爷奶奶家中,即使你做错事儿,她们也舍不得惩罚你,只能轻轻地说你一两句。

9、爷爷奶奶更有耐心

孩子如同一个十万个为什么,总是会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一般父母工作中太累了会不想预防孩子。可是爷爷奶奶就会就细心的回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发生概率挺大,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怎么给奶奶带,多大开始给奶奶带,带多久。

从妈妈得知怀孕那一刻起,就和宝宝建立起了情感连接,感受着自己的体内有一个新生命在孕育,这实在是一种奇妙的体验。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宝宝在妈妈体内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心跳的频率、吃食物的声音、肠鸣、甚至是血液的流速。

我不知道你是否看过央视播放的这个公益广告。视频中,一个婴儿在哭,出现了很多人在哄孩子,始终没有效果,直到这个酷似齐秦的大叔出现。当他怀抱婴儿的那刻起,孩子就停止了哭闹,因为这个大叔体内跳动的是妈妈的心脏。

所以,孩子和妈妈是天然亲近的,这不是说说而已。

几个关键点

我不在分开论述了,放在一起说吧。

老人能不能带孩子?答案是肯定的:当然可以。但要注意带孩子的时长,时间。老人带孩子,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

1、可以给老人带,老人一定要和自己住在一起或居住在附近。

2、如果有工作,白天可以给老人带,晚上一定要接到自己身边。

3、杜绝扔给老人不管,自己去外地打工,一年回家一次。

满足前两个条件可以让老人帮忙带,没有太大问题,毕竟现在职场对于女性并不是非常的友好,晚上的时间,如果妈妈有效利用,也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杜绝第三条,为什么呢?我详细说一下。

第一,依恋关系的需要

孩子和母亲的依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依恋关系的好坏,依恋程度的高低,决定孩子安全感的高低,未来要开始发展的某种人格结构,与他人互动的方式(人际关系)。这一点,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咱们国家针对孤儿院的孩子做过一次研究(我忘记叫什么名字了),在视频研究资料中,有一个1岁左右的孩子非常的依恋某一个阿姨,只要这个阿姨不在场,他就无法正常活动。这说明,孩子需要有一个固定的依恋对象,这个依恋对象的最佳人选就是母亲。

第二,留守儿童

这类型的孩子在欠发达地区较多,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不仅仅是在农村,在城市中也有,例如:老人带一周,周末休息,接孩子回自己家,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孩子期望和父母在一起,不仅是天然的血缘联系,更多的是情感需要。这种方式教养出来的孩子有极大的概率和妈妈不亲近,而且后天很难补足。

道理很简单,我以农村留守儿童举例:

每年,回来看我一次,给我带来很多吃、穿、玩的东西,当我和你熟络起来,你却又要走了。每年春节后的返城季,哭的撕心裂肺的孩子和眼泪汪汪妈妈,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孩子会越来越明白:你是我指望不上的人!当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每年回来一次,这有什么用呢?如果,你不能理解这种心情,那么就和孩子做一下换位思考,如果是你,你会是怎样的感受。

所以,我的观点是:可以给老人带,但一定要每晚都接回自己的身边,老人最好和自己同住或居住在附近,方便自己接送。同时,要保证每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长度,以及相处的质量。

@37度暖爸 专注婚姻家庭与亲子关系,一个不温不火,温度刚刚好的爸爸,如果恰巧你也喜欢我的内容,这是遇见的缘分,别错过,点个关注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