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9岁女儿买了个老人机可以吗(我给9岁女儿买了个老人机)

孩子 0 47

我给9岁女儿买了个老人机可以吗(我给9岁女儿买了个老人机),第1张

以下内容由朋友口述:



我给9岁女儿买了个老人机可以吗(我给9岁女儿买了个老人机),第2张



在营业厅,女儿优优终于挑到了自己喜欢的号码。但是当她把数字指给助理看的时候,助理哥哥看着我问:“这个数字里面有这么多4。真的有可能吗?”




我看着我的女儿。




她表情坚定地点了点头。




但小哥还是看着我,等待我“父母”的回答。我笑,“挺好的。又醒目又好记。”




我又看了一眼旁边的女儿。也许一个成年人的提问也震撼了她。她的表情有些犹豫。我赶紧开玩笑说:“4是我们记谱法里的fa。你看fa就是头发。别人看你的号,就像恭喜你发财一样。”




女儿只是笑笑,伸着脖子,看着小哥哥忙进忙出的背影。过一会儿号码就定了,副卡开了,收据还给我,SIM卡就到位了。




开机声表示一切正常。




这个早已退出主流江湖的明黄色、复古设计的“老人机”终于活了过来,被郑重地交给了9岁的女儿。




从今以后,一个年轻人和一个老人将在江湖上相伴!





我给9岁女儿买了个老人机可以吗(我给9岁女儿买了个老人机),第2张

女儿亲手为心爱的老人画像并签名|作者供图






1




为什么会想到给女儿买个“老人机”?一年前开始的。




上小学的女儿看到身边的朋友纷纷有了各种电话表,开始回来磨我和老婆,想买个电话表。




“爸爸,给我买个电话表?”




——“爸爸天天陪你出去玩。手表对你没用,别买。”




“爸爸,你看,我所有的朋友都有电话和手表!”




-“那就问他们有多少人有switch?”




“爸爸,我的生日快到了……”




——“生日礼物吧?但不是电话手表!”




这种对话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二三十次。女儿极力想让我和妻子给她买一块各个角度的电话表,但我“硬如石头”,拒绝了。




不是我固执,而是没必要把手机和手表留在家里。我家的价值观是:无论你需要什么,无论多贵,都可以考虑;但是真正不需要的东西,再便宜也不能随便买。




这是我和妻子一直秉持的理念,也是我们在北京这个大城市生活和奋斗的一贯价值观。我特别希望能从小把这种观念传递给女儿。




于是,当女儿又缠着我要电话表的时候,我就跟她一一分析:“悠悠,你为什么要电话表?”




女儿想了想说:“这样我就可以玩养小狗养兔子的游戏了。”




我:“啊???"




“不,不,”女儿很快改变了主意。“我在外面玩的时候,你能知道我在哪里玩,你会更放心。”




我:“那你每次在外面玩爸爸离你多远?”




女儿想了一下,沮丧地说:“我一抬头就能看见你。”




我哄着,“是啊,你还年轻。为了安全,爸爸只要有时间,都会亲自陪你。另外,如果真的有坏人,我不跟你在一起。手表有什么用?”




看着女儿沮丧的表情,我又补充了一句,“另外,电话手表很快就会被淘汰。年纪大了还不如直接买手机。”




女儿不死心,嘟囔着“别人家的孩子都有,还能和其他同学交朋友。”




我笑,“说起别人家的孩子,爸爸问你,别人家的孩子有几个玩switch的?另外,老师会允许你们把电话手表带到学校吗?”




女儿哽咽了,但还是很纠结:“就买个便宜的吧。”




我觉得终于到了传承我们家庭价值观的时候了,就很认真的说:“这不是便宜不便宜的问题。我们应该买一两千的东西。看看你的单簧管。随便给个笛头加个夹子,就一千多了。因为要提高音色,爸爸二话不说就要改。但是如果某样东西不值得花,或者我们本来就不需要,那只是因为别人有,我们才不得不拥有。爸爸觉得没必要买。不要被所谓的流行和小圈子绑架了~”




女儿跟我吵不过,就跑去看书了。




虽然在女儿的争论中我赢了,但我并没有感受到“胜利的喜悦”。相反,我一遍又一遍地扭曲它:一个电话手表,只小了几百美元。我的孩子拒绝是不是有点苛刻?




但想了想,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




首先,就我家来说,电话手表的大部分主要功能真的没用;




其次,我观察了女儿的一些朋友,发现手表的一些功能也会对孩子产生诱导和干扰。一会儿开宝箱,一会儿鼓捣漂亮头像;




然后有强行增加孩子社交需求的嫌疑。比如不管他熟不熟,反正大家都有表,摸摸就交个朋友——但是不同牌子的表相互靠拢。想交朋友,必须买同一个品牌——卖手表创造了网络效应增加销量,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些社交需求是刚需还是创造出来的?




看我态度一直很坚决,孩子终于不闹了。有一段时间,我几乎不提手机手表。然而就在这时,我的态度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转变。






2




4月中旬北京疫情稍有缓解时,女儿和朋友约好去欢乐谷游玩。我已经习惯了女儿在我眼前玩耍,但是到了这么大的操场,我的眼睛就有点不足了。




女儿的闺蜜拉着她到处跑,两个女孩要自己排队去玩漂流项目,我们大人就不用跟着了。




“我用电话手表联系你!”我女儿最好的朋友大声和她妈妈说话。




那一刻,我不禁想,如果女儿有个电话表,就可以给我打电话了。




但那只是一瞬间的感觉。下一刻,我和其他负责任的老父亲一样,把女儿挡在了视线之外,默默守护着她。




比起我的好眼神,我的同道朋友们不盯着孩子看就潇洒多了。他们老神在在的样子让我有点羡慕,不禁想:




女儿已经是小学生了。按理说,如果她能在安全的地方独立行动,也是很好的锻炼。另外,我真的要盯着它吗?




我还要这样照顾她多久?




牵着手折腾了几个项目后,两个小家伙直奔路边的冰激凌摊。




女儿远远地向我招手,我立刻赶了过去。




“爸爸,帮我付。”




我打开支付码让对方扫描,却看到女儿的闺蜜已经打开了手机手表,自己付了钱。




“哇,你这里还有钱?”我笑着问。




“嗯,我的零花钱。”小女孩轻松地回答。




其实我女儿也有我们定期给她的零花钱。但尴尬的是,我们给孩子的是现金,而现金既不方便携带,也不方便支付。




于是零花钱反而成了展示的“账号”。每次女儿需要买东西,还是要靠我和她妈妈。只有她在家讨论网上买什么才会被扣零花钱。




从游乐园回来,忍不住打开一个网页,开始浏览儿童电话手表的测评。




看着看着就觉得不对劲。




这功能太多了吧?这不就是你社交交友时的人脉效应吗?三五个宝宝买,形成一个小氛围,周围一大群孩子都想要。那些没有手表的人就不同了。另外,屏幕有点小。我女儿的眼睛有多难看...




从游乐园回来的第二天,我主动给女儿打电话,坦诚地和她谈了我的想法:“昨天,我注意到你小伙伴的电话表真的派上用场了……”




女儿大喜:“我要有电话手表了???"




我打断她,“等等,我还没决定买什么,所以想先和你商量一下。我们需要什么功能?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女儿想了一下,天真的说:“爸爸,我特别想要走路的功能,为胡萝卜省步骤,给宠物喂食。我的一个同学在他们的狗身上绑了一块手表……”




我只好再次打断她:“你没有开关吗?能不能先不提游戏?还是实际一点吧。”




这次女儿仔细琢磨了一下:“能扫码买东西!”




“是的,这是刚需。还有什么?”




“能打电话!”




“确实是刚需,所以你觉得需要搞定位功能吗?随时让我们知道你在哪里。”




女儿犹豫了一下:“可能有用,但是我总觉得怪怪的,这样捉迷藏不好玩吗?”




“但是没有定位功能。爸爸不知道你在哪怎么办?”




这次轮到女儿不屑了:“那爸爸,你不叫我了吗?我也可以给你打电话!”




我:“总结一下,我们需要的主要功能是能够支付和打电话,其他功能可选,并且尽可能简单耐用...爸爸能给你买这样的设备吗?”




女儿沉思了一会儿,可能思绪飘到了走路和攒胡萝卜喂宠物上。最后她说:“好吧,有总比没有好,反正你也不会给我买表……”






3




从那以后,我就一直按照父女总结的需求在寻找。




谁能想到,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想要找到一个尽可能“简洁”的设备,并不容易。




在查阅了大量的电话手表、儿童手机、功能机的设备资料后,我发现有几款功能机,俗称“老人机”,是最符合需求的:




它们都具备起码的通话、支付、播放音频等功能;没有其他乱七八糟扩展功能,特别是不诱导社交;续航能力还不赖;此外还有收音机、手电筒这样方便的小工具……



唯一的缺点是,因为内置的Tik Tok不能删除,一些老机器已经被我筛选掉了。




初筛结束后,我打电话给女儿,让她做最后的选择。




女儿充分行使了选择权,指着各种型号:这个不好看,那个我不喜欢。




突然,她眼睛一亮,小手一挥,“我要这个!”




我定睛一看,女孩正在看诺吉的一个黄香蕉机。





我给9岁女儿买了个老人机可以吗(我给9岁女儿买了个老人机),第2张

女儿拿着自己的“老人机”拍照。




虽然手机不是孩子心目中的首选。但下单后,孩子当场开启复读机模式:




“爸爸,你看我手机在哪儿?”


“我的手机今天能到吗?”


“快递大叔开始送了吗?”


……




当我开始后悔为什么不干脆给她买个电话表的时候,快递小哥救了我——手机终于到了。




为了让妓女有独立感,我们一起去营业厅取号,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办完子卡,我决定趁热打铁,当场充了她的零花钱,说:“走吧,趁周围的店铺都关门了,用新手机买点小东西!”




其实女儿对我家门口的小超市并不陌生。她经常来这里和我们一起买东西。




但当她手里拿着新手机再次踏进店里时,她兴奋得仿佛踏上了新大陆。




她在超市走了好几圈,拿起这个看了看又放下,然后又拿起那个...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一罐饼干问:“爸爸,我可以买这个吗?”




也许是以前我们把她当保护对象,对她说了太多的“不”,导致她现在这么谨慎。于是我回答:“零花钱已经交了,你想怎样就怎样吧……”




女儿差点跳到收银台扫码结账。




随着清脆的“滴滴”声,已经付了五元六角。




阿姨在超市开玩笑说:“哎小姑娘,你的手机还挺有意思的。这个功能机你现在付钱了吗?”




女儿不懂什么是“功能机”,还挺得意的:“当然,我的零花钱都在里面。”




抱着饼干罐走出超市,旁边传来麻辣的香气。我停下来问她:“你妈妈很喜欢这个,但是现在有点晚了。你说我们是不是该买点回去?”




女儿激动道:“你为什么不直接打个电话问问你妈妈呢?”!"




于是,女儿新手机的第一个电话,就从麻辣烫的味道开始了...可笑的是,她还没用过手机,却学会了像个带着电话表的孩子,扯着嗓子对着屏幕喊:“妈妈,你吃麻辣烫吗?!!"




从此,小家伙完全脱离了我的帮助,开始自学:




-问了其他孩子的电话号码,添加了联系人;


——我给手机设了闹钟,换了壁纸;


-自学用九宫格拼音输入法发短信;


——我也选了我喜欢的手机壳和挂绳。




好几次,我很惊讶地看到她和奶奶通电话,和同学讨论疫情…


买个电话手表或者手机,多年后回头看,只会是漫长成长路上的一个微小瞬间。


但我认为,就像成长中的许多其他时刻一样,它有其特定的意义:




保护,放下;斗争与妥协;告别怀旧...




我不禁想起了《守望》中的那句名言:




所谓的父女母子关系,只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这辈子一直看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头,看着他消失在小路的拐角处。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别追了。




过了一会儿,我问她:“别人用电话手表,只有你用手机,你会觉得别扭吗?”




我女儿诚实地回答,“其实我还是有点想要手机手表的,但是有时候我觉得我的手机比他们的手机手表好……”




我说:“用不了多久你就长大了,然后你就可以买你喜欢的智能手机了!”





我给9岁女儿买了个老人机可以吗(我给9岁女儿买了个老人机),第2张



正当我写这篇文章,为这次购买的结果沾沾自喜的时候,女儿突然跑来跟我炫耀:“爸爸!爸爸!我又打破了玩蛇的记录!!"




啊!!!算了吧!!




老人机系统里也有祖传游戏。谁能受得了?


资料来源:郭克儿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