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爷爷奶奶最好的礼物是什么(给爷爷奶奶买什么礼物好?在线等,挺急的)

老人 0 46

给爷爷奶奶最好的礼物是什么(给爷爷奶奶买什么礼物好?在线等,挺急的),第1张




给爷爷奶奶最好的礼物是什么(给爷爷奶奶买什么礼物好?在线等,挺急的),第2张



来源:新华社


“买吧,给老人选个合适的型号太难了;买吧,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适合养老’。”随着新年的临近,北京市民周小姐想给家里的老人买些新年礼物,但她很尴尬,因为她不能或不敢选择。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满足老年人对更加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产品的需求非常重要。近日,新华社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有不少打着适合老年人、专供老年人等旗号的所谓老年人食品和用品。,并且存在欺凌、欺骗老人等问题。我国老年用品市场活力尚未充分激发,有效供给能力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1


养老产品好用吗?



记者调查发现,有些商品叫老,适合养老,其实不然。



一些老产品质量堪忧,可能伤害老年人。家住长春的李丹在网上给奶奶买了一副“老人专用助听器”,价格接近300元。奶奶经常说戴上后耳朵不舒服。李丹亲自试戴后发现,助听器内噪音很大,时不时会发出明显的“砰砰”声。“要不是我及时发现,还不知道会不会伤到老人。”李丹说。



北京市民陆离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她刚刚给患高血压的父亲买了一台100元的“老年人专用电子血压计”。她第一次用的时候,发现这个仪器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的数据差别很大,明显是错的。



适合老年人食用的食品有“阴阳标签”,可以欺骗和欺负老年人。记者走访多地超市,搜索各大电商平台,发现标有“适合中老年人食用”和糖尿病人食用的食品,价格和销量往往远高于同品牌的普通产品。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此类产品中存在不少“阴阳标签”。



在一款名为“中老年无蔗糖豆奶粉”的品牌营养配料表上,记者发现该产品每100克含糖量高达35克,产品营养配料表底部还标注了“糖尿病患者、肠胃不适者慎用”的字样。还有一种打着陈年旗号吹嘘“低盐”的蛋糕。其营养成分表中“钠”的含量高达每100克481毫克,比国家“低盐”标准高出4倍。





给爷爷奶奶最好的礼物是什么(给爷爷奶奶买什么礼物好?在线等,挺急的),第2张


南昌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专门为高血糖的父亲买了一盒网页上宣传的“糖尿病人定制食品”,不添加蔗糖。买回来后,他发现盒体上标注的食品详细成分中仍含有多种糖类,光食品添加剂就有30多种。“如果老人不小心吃了伤了身体,我们作为孩子该有多自责。”



医疗保健骗局仍在发生,欺骗老人,伤害老人。长春市民肖红女士告诉记者,她的母亲在一个“健康公益大讲堂”被洗脑,迷信一种“老年人理疗仪”,花了几万元买了下来。肖女士告诉记者:“钱是其次。我妈一直迷信这个仪器到现在,她生病了还拒绝就医,危害太大了。”





给爷爷奶奶最好的礼物是什么(给爷爷奶奶买什么礼物好?在线等,挺急的),第2张



2


创新乏力、技术不佳、价格战导致行业陷入低谷



权威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2.49亿,70岁以上人口1.67亿。多位专家认为,近年来,中国老年用品市场的有效需求在增加,但目前行业在创新设计、质量控制、生产技术、定价策略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这也是目前很多市场乱象的根本原因。



——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种类少。在国内从事老年用品领域多年的江苏常州百悦中心项目总监邢东风告诉记者,与一些发达国家在国内建设的老年用品加工厂相比,国内自主品牌企业的工厂在配套设备和关键技术上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发布和生产的养老产品不到1万种,同期一些国家超过4万种,全球养老市场约6万种,差距很大。”



——缺乏行业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下。中国老龄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党吴均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制造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R&D投入不足,产业链不完整。因此,目前的市场情况是,没有老年人想要的产品,一些产品的质量普遍较低。邢东峰也认为,国内相关企业在产品生产技术、管理水平、质量检测等方面还是有很大提升的。空,这和质量标准不明确有直接关系。



—“价格战”拉低质量,质量监管不力,行业低位循环。邢东风表示,出口国外的贴牌产品质量明显高于国内自主品牌产品,但价格却高出40%-50%,国内老年消费者“不买账”。一些国内自主品牌企业为了迎合省钱的心态,不惜牺牲质量来打生产环节的“价格战”。一旦质量监管不力,将直接影响老年消费者的权益。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国内部分老化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3


市场规模将超过5万亿


质量改进和产能扩张依赖于标准、强有力的监督和信心



根据《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到2025年,老年用品产业总体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供给水平明显提升,品牌建设明显加快,市场环境明显优化。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要推动老年产品市场提质扩容。



专家认为,首先,应全面梳理和完善老龄产品产业相关领域的标准体系,制定和修订一批重点、急需的产品和技术标准,同时加大国际标准的采用力度。



据上海市消保委副主任兼秘书长陶介绍,前不久,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委托上海市皮革技术协会制定了《老年人用鞋》团体标准,不仅对鞋的耐磨耐折性能、粘合强度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还结合老年人的特点,增加了老年人用鞋不允许有可触摸的尖锐面的要求。



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推进老龄产品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严格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搭建标准化、专业化的第三方质量检测平台,引导龙头企业强化行业引领作用,尽快提升老龄产品质量。



“我国老年用品市场的活力还没有完全激发出来,应该推动老年用品行业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性。通过不断的研究如何更好的为老年人服务,不断的创新,甚至是装备制造业的升级。”党吴均说。



专家认为,老年消费者很难区分良莠不齐的商品,应建立老年用品领域的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这样才能培养老年用品市场的消费信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宋宇认为,还应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加强自主研发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在老年用品领域的深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