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的“星巴克”:北京老年玩具店里都在聊什么话题,有独居老人发明卧室自动报警器)

老人 0 55

(爷爷奶奶的“星巴克”:北京老年玩具店里都在聊什么话题,有独居老人发明卧室自动报警器),第1张




(爷爷奶奶的“星巴克”:北京老年玩具店里都在聊什么话题,有独居老人发明卧室自动报警器),第2张

一位老人正在商店里玩玩具。


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尹海月


在老年人玩具店,许多东西都很大。这里卖的是大号扑克牌和跳棋,还有一个阅读灯,带放大镜。就连商店招牌上的字体大小也是隔壁招牌的两倍。


41岁的店主宋德龙在北京通州开了一家玩具店后,打开了一扇通往老年人世界的大门。附近的老人经常来看望,他们大多跟随子女在北京定居。突然他成了听众,有的客户会拉着他聊两三个小时。他记得老顾客的名字和他们最近的麻烦。顾客总是用商店里的搪瓷杯子喝水。久而久之,这个杯子就成了他的专属。


一位60多岁的顾客结账输入金额时一直在嘟囔。宋德龙一看,客户输入的支付金额是“123456”,那是她的支付密码。


宋德龙特意选择了2020年10月25日试运营,也就是重阳节。第一位顾客是附近的一位50多岁的居民,他想给他88岁的家人买一个“无脑”玩具。


这几个月,有的老人坐1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去买小时候玩的“滚铁环”,也有很多人来给长辈买玩具。一个年轻人来这里为他95岁的爷爷买生日礼物。然而,有些人只是习惯了坐在这里。


59岁的曹海晨除了坐着什么都不爱。“这里有人。”他解释道。


在开玩具店之前,宋德龙从事广告和销售工作。除了卖玩具,他还希望店铺成为“老人星巴克”,一个像星巴克咖啡店一样挂着招牌的公共空房间,老人积极聚集的地方。


市场


早在2010年,宋德龙就有了开老人玩具店的想法。当时他为电视台的老年栏目找广告商,发现市面上的老年产品多为保健品、药品、日用品,没有什么可玩的。


2019年底,宋德龙注意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个数据:中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比18.1%。他觉得“不能再等了”。


开店之前,宋德龙咨询了很多人。“很多人都看好这件事”。他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外地的旧玩具店玩具只有几十种,觉得很有市场。


他没有找到国内专门生产老人玩具的厂家,只能在网上搜索“中国古典益智玩具”、“老人用玩具”等关键词,寻找合适的产品。他收集了3000多家厂商的400多种玩具,分成“怀旧”、“智力”、“实用生活”等20多种,放在5个货架上。


家住北京西五环附近的郑先生,带着89岁的老母亲开了很久的车去买玩具。郑先生说,他妈妈在家呆久了很烦躁,他想给她买点玩具打发时间。


为了给老人找玩具,郑先生去过一家老人商店,但那里只卖轮椅、拐杖等日用品。另一家“老生活馆”只卖鞋帽、黄金、护肤品。他也去过好几个“养老驿站”咨询,得知是从儿童玩具店买的货。后来,他在网上找到了宋德龙的店铺。


广东一家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在北京出差。当他看到新闻中提到的这家玩具店时,他顺道去买了它。他买了八种玩具,包括考验记忆力的“记忆棋”和“钓鱼棋”,以及需要更多大脑的“开锁钥匙”。


虽然经常有人买玩具,但宋德龙粗略统计,开业至今,日均销售额20,收入只有房租的一半。对国产老人玩具了解不够。有路人以为这是麻将室,或者是老年人活动中心。进门就问怎么收费。还有人认为这里卖的是老年人的玩具。


“市场是要培养的。”为了推广店铺,他组织附近小区的老人参加游戏比赛,并联系通州区的社工协办。最后有70人参加。这个项目分为两个项目:扔锅和室内高尔夫。奖品由制造商赞助,包括智能拐杖、挠痒痒和大型扑克牌。





(爷爷奶奶的“星巴克”:北京老年玩具店里都在聊什么话题,有独居老人发明卧室自动报警器),第2张

玩具店的玩具。


席惟伦


开店之前,宋德龙就想好了,不仅卖玩具,还能给老人提供休闲。店里随时提供免费热水和茶水,老人可以玩玩具、下棋、台球和室内高尔夫。怕老人摔倒,店里的地砖都是防滑的。一个常客,放学接孙子的人,会来玩一会儿。有的闲着无聊,一天来三次。别人来打台球,然后回家照看孙女。85岁的方秦书喜欢玩两三个小时的跳棋。


她是吉林人。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黑龙江佳木斯的一家造纸厂工作。丈夫因病去世,她退休后,1993年来到北京,帮助照顾住在哥哥家的父亲。后来,我的第三个女儿在北京定居,她也在那里扎根。


她不能无所事事。过去,她经常乘坐北京的每条地铁线,看看她经过哪些车站。她经常去电视台当观众“凑热闹”,每周至少一次。节目的录制场地遍布北京。她坐公交车走遍北京,最远的一次是大兴。过去坐公共汽车需要两个小时。她甚至和观众交朋友,观众经常给她蔬菜和水果。这几年她经常带着女儿出国玩,去了10个国家。她的手机里保存着在各个景点拍摄的照片。


但是从前年开始,她发现自己的腿脚越来越无力。以前常听人说:“人老了,腿先老。”她不明白。现在,她站一会儿腿就疼,走几步就累。她开始不敢一个人坐公交车,她去电视台当观众的习惯也停止了。


2018年,女儿女婿陪孩子去西班牙练球,至今未归。她一个人住在140平米的房子里。孩子们每月给她4000多元钱请保姆。她嫌贵,半个月就把保姆炒了。


女儿又在网上找租客,想着和她做个伴。租房的是一个每天早上早早出门,晚上很晚才到家的女生。方觉得“她看不到一个同伴”。一年后,房客也搬走了。


大多数时候,她很无聊。有一次和小区的一个邻居聊天,听说有个二十多岁的妓女,没对象。她从天津打电话给三十多岁的孙子,让两个年轻人见一面,但之后就没有了下文。她又去中山公园找了。前前后后,她给孙子介绍了10多个对象,没有一个成功的。


玩具店开张后,她成了常客。


曹海晨曾经住在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是一名电工。后来,他和儿子住在北京。但他总觉得北京不如香河。香河村就在门外的农贸市场,很安静。这里的房子离主干道很近,车来车往一直到晚上。


他怀念香河:小区里有一个老人活动中心,老人可以在这里打麻将、下棋、打乒乓球。居民们经常互相拜访。每逢节日,物业都会组织活动,比如正月十五猜灯谜,端午节吃粽子,一年两次免费短途游,包括密云水库、八达岭长城、白洋淀。


来到北京,曹海辰一个人都不认识,也无处可去。为了打发时间,他每天早饭后都在京杭大运河边溜达。走路要四五个小时,累了就看人家去钓鱼,“就看一眼热闹”。


曹海辰还是很怀念以前的农村生活,人和人之间很亲近。“你假设夫妻两个都去上班了。孩子肚子怎么了?不用担心,只是(有人)会带你去医院给你看。当你回来的时候,你会找到你的孩子。这都是自然的。这个地方没有这种人情味。”他晚年的理想生活是留在山里,养几头牛,天亮了放牧,晚上回来,“安心”。带儿子出国旅游,吃不惯国外的食物,总觉得哪里都比不上家乡。


他喜欢游泳。他儿子给他买了一张6000元的健身卡。健身房在楼下。他只去过那里两次。游泳池里有一群男女老少,他听腻了。他也不习惯健身房的跑步机,那种“怪异又无聊”的东西。他宁愿沿着运河散步。


子代子代


老人喜欢和宋德龙聊天。而他们的孩子无法倾诉的心事,在这里表露无遗。曹海晨来北京照顾孙子,但37岁的儿子一直不想要孩子。他劝儿子,养孩子太累了。


曹海辰见自己动不了儿子,只能着急。“老人们愿意有一个‘看坟’。至少你们这一代会留个男孩‘看坟’。”他在玩具店说。


“人到北京,没人想看坟。”58岁的王淑英接过话头说道。王淑英经常带他的孙女来店里玩。她是河北沧州人。自从她孙女出生后,她就一直在北京。转眼间,她的孙女快3岁了。


偶然看到这里开了一家玩具店,她就每天晚饭后去散步,有时摔盆,翻手帕。当人们忙的时候,他们玩扑克和跳棋。


很多人都请了保姆。王淑英不让她的孩子雇保姆,她自己照顾孩子,做饭和打扫卫生。说起带孙女,她很自豪。“我的小孙女两岁多的时候没出过什么事。”


王淑英的愿望是再要一个孙子。在她的家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男孩的家庭在村里都是站得笔直的,没有男孩“传宗接代”。“你感觉抬不起头。”媳妇单位的产假等福利很好,但媳妇不愿意生,说操心一个孩子够累,养两个孩子精力不够。媳妇还说,以后孩子的教育问题你也无能为力。她无言以对。


因为这件事,她暗自纠结了一年多,“每天都不开心”。


她有个女儿在保定,她劝女儿生两个孩子。现在女儿经常跟她说带孩子很累,一有心情就跟她抱怨。有一次,她哭着说自己“累坏了”。


她不敢劝媳妇生两个孩子——媳妇以后可能会自责。


曹海辰降低了要求,不管是孙子还是孙女。他期待着他的儿子生一个。之前不管是在外面还是在家里做电工,他都是不折不扣的。现在他年纪越来越大了,也只好老了。


“儿子的孝顺就是孝顺,现在我自己说也无所谓了。我讲‘占据一席之地’。”他说。


曹海晨和儿子住一栋楼,经常一起吃饭。我媳妇口味清淡,曹海晨不习惯。她喝粥总爱吃咸菜,媳妇总说不健康。曹海晨买来咸菜磕磕,切成小碗,放在抽屉里,吃的时候偷偷捏捏,或者等他们自己吃完了再吃。他不想因为这个和媳妇吵架,怕影响小两口的感情。


两代人住在一起总会有摩擦。当她的孙女五个多月大的时候,王淑英用勺子刮苹果,尝给她的孙女吃。媳妇觉得孩子还小,应该只吃奶。王淑英不争,她有自己的方式——媳妇在家的时候,她听媳妇的;儿媳妇不在,她就按自己的方式做。


时间生成


秦方觉得一个人住很舒服,但是她面前没有人,很多地方都不方便。有一次,她在家里操作洗衣机的时候没有反应。她想找孙子帮忙,没找到微信。她也给孙子打了电话,也不知道情况。她被教会使用微信向在西班牙的女儿求助。她点了10个节目才找到微信。她一边对着洗衣机一边用手机和女儿通话,最后发现排水阀没开。她觉得自己落后于时代了。有一次,她出门看到一个年轻女孩穿着米色的外套和白色的裤子,就想买下来。她很担心,因为她说她是在网上买的——她不能在网上买。


家里没教她怎么用手机支付,怕她操作不当。买菜的时候,有的人用手机支付可以打折。她很焦虑。“你说我到现在都用不了。未来90%的人会用手机支付。我们其他人呢?”


手机程序里,她只用今日头条和微信,爱看国际新闻和养生类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看书时戴400度眼镜加放大镜。有一次,方在她手机里看到了教人购物的视频,于是就跟着看了。学了一段时间,她就忘了。她不知道怎么反复播放,想问问别人能不能把教学内容打印成文字。她去书店买了它。“今天忘记翻了,记了十遍”。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晨曦在一篇题为“老年人的数字鸿沟”的论文中指出,老年人控制他们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生活的能力下降,这将导致新的社会排斥和不平等。例如,老年人更容易成为网络谣言和网络骗局的受害者。


秦方经常接到陌生人的电话。一个业务员给她打电话介绍郊区的养老院。她坐了对方的车,看到是养蜂场。数百名老人被带到一个房间,向他们出售蜂王浆产品。传道者说,他也在新疆建过分厂,在和田玉开发区附近,然后拿出一棵大玉白菜,不到两万块。


秦方刷卡5000元,买了4盒蜂王浆和一颗翡翠白菜,回家向楼上楼下的邻居炫耀“我今天大赚了一笔”。过了几天,她想想都觉得有点心疼——自己每个月的退休工资才3350元——要求退款,钱全额退了。


她先后收到保健品公司的产品说明书和电台,有号称糖基化脂肪的“紫苏油”,有专门研发的“阿胶第一原研药东阿长寿方”,有号称能逆转和预防致命疾病的“女娲神草复方绞股蓝营养餐”。方花了4000元买了4盒这种营养餐。喝了一盒,它觉得味道不对,剩下的3盒。


宋德龙也遇到过这样的业务员。对方是大连某保健品公司的销售经理。他想和他合作,在店里租个场地,定期给老人讲课。最好把保健品的名字挂在商店的招牌上。宋德龙拒绝了,说自己的定位很明确,就是给老人卖玩具。


不来[/s2/]


在玩具店,老人们会谈论未来——如果有一天他们卧床不起,不能走路了怎么办?


方给自己找了一个养老院。她在超市收到一张养老院的宣传单,跟着对方的车去看。一楼是新装修的房子,她出6万就能住5年。她和三个女儿轮流求教。他们觉得不靠谱,叫她不要被骗。后来朋友给她看了另一家养老院的视频,看着老人们在里面唱歌拉手风琴。她很羡慕,但想到这样的养老院每月一定要交很高的费用,就没有再问。


69岁的白桂玉不敢想这个问题。他从未结过婚,一个人住在玩具店对面的小区。他在这里买了一副大号扑克牌和一个串珠手工包。其实他不需要玩具。他就是觉得老板开店不容易。他花钱以示支持。


大部分时间,白贵玉都在家里“搞发明”。据他说,他设计了飞机发动机的模型,并获得了一个奖项。他设计了治理沙漠的特殊设备,但由于缺乏财力,他中途放弃了。他还发明了不吸水的泳衣,申请了专利,但是卖不出去。他要交专利维持费,专利就被取消了。


白宇年轻时曾在北京星海钢琴厂修理乐器。由于失误,她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


现在他快70岁了,经常在电视上看老人相亲节目,发现很多老太太找对象都有物质要求。有人说,要给儿子买套房,才谈得上。白宇觉得社会越来越注重物质,她对找对象不抱太大期望。


没有结婚,白贵玉感到有些遗憾。“追求幸福,追求一个最终会以幸福生活告终的旁观者。”他在博客中写道。偶尔有网友叫他“爸爸”,他“开心了好几天,不知道为什么”。


但回想这些年,白贵玉觉得很充实。家里有七八个摄像头,记录着他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他在家里种了西瓜、冬瓜和葫芦,绿色的藤蔓爬满了阳台的护栏。


几年前,白贵玉经常在某问答网站上回答问题,大多是关于电力知识的。2010年,富士康工厂发生了14起工人跳楼事件。他感到很难过,想做些事情来帮助别人。他想到了网上答题。“不管他问什么问题,我都会用我的知识去帮助他”。


在过去的六年里,白桂玉回答了超过22,000个问题,并获得了来自各个平台的许多奖项,包括指甲钳和u盘。后来他找不到登录密码,就不再回答问题了。


白宇担心如果她将来不能走路该怎么办。有一次,他洗澡的时候摔倒了,头撞到了马桶座上,晕了过去。后来,淋浴的冷水把他弄醒了。之后,他设计了卧室门口的自动报警器。如果他不能动,只要卧室24小时不开门,他就会自动给亲戚打电话。但是设计出来之后,白贵玉又感到了挫败。“这东西是你死后为你准备的东西。你不烦吗?”


白宇还在阳台上安装了摄像头,以为自己以后不能动了,于是通过摄像头向外看。他前后买了很多相机,都不满意,因为看得不够远,不够清晰。最便宜的相机50-60元,最贵的780元。最近买了一个能从窗户看到300米外居民楼的人。


方秦书给白贵玉出了一招:把摄像头对准房子,把他家的情况向外人直播。“人家今天看到老人没动,就会到屋里来找你。”话音刚落,在场的几位老人哈哈大笑起来。


独居的白桂玉越来越注重维护邻里关系。他和社区里的一个电脑修理工成了朋友。家里的灯泡和电脑坏了,花盆搬不动了,他就找对方帮忙。作为回报,他经常给女儿买零食。


还有养老机构找宋德龙谈合作。一个自称是天津养老院的“营销总监”让宋德龙推荐客户,并承诺月入10万。这个人说养老院很先进,医疗设备先进,免费体检,可以通过换血让老人变年轻,一次十万。宋德龙想骗老头换血,把他送走了。某知名养老机构表示,他们正在打造“旅游养老”模式,希望宋德龙给他们介绍老人们过去的经历,从中拿提成,但同样遭到拒绝。


宋德龙把心思都放在找玩具上了。他还没有找到老年人感兴趣的产品。店里有一个智能拐杖,可以照明,可以听音乐。老人摔倒了可以报警。他觉得有市场,就把海报贴在门口,但是没人管。他还进过一个集暖手、照明、玩小游戏于一体的手掌大小的充电宝,没人买。


店内销售冠军是一款35元的弹力软轴乒乓球训练器。这个玩具不占空的房间。一个盘子大小的金属底座上插着一根弹性很大的软轴,轴的顶端插着一个乒乓球。很多老人把它们买回家和孙子孙女一起玩。


一个客户和宋德龙商量,家里有乒乓球。他只能买一个俱乐部吗?


很多老人不愿意花钱。“他认为你出价多少就贵了”。还有人在10块钱的玩具价格上斤斤计较。


很多时候,宋德龙需要教客户怎么玩。他发现大多数顾客都想买“毫不费力”就能玩的玩具。他向许多人介绍了一种更复杂的玩具,但老人们玩了一段时间没有成功就放弃了。当方第一次来到店里时,他对一切都感到新奇。他学会了和老板一起玩“九环”。他第一天学了,第二天就忘了。


有顾客建议摆两张麻将桌。宋德龙说麻将无处不在,打久了对身体不好。


一些不属于玩具店的东西也出现在店里,比如茶壶,旧磁带。方带来了家里不用的手镯和耳环,让宋德龙帮忙卖。“如果没人买,就放在这里吧!”贵屿送了一些广播杂志。"有兴趣的顾客可以看看."


宋德龙希望自己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更多的人可以开老人玩具店,老人的娱乐需求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他打算开个网店,开拓更大的市场。他想着注册一个视频账号,和店里的老人实时聊天,让更多人关注老人的生活。今年春节,他打算照常营业。店里所有的花、鸟、鱼都需要打理。有些老人,没有孩子,可以照常在店里玩。


编辑:张果




本文由中国青年报独立出品,首发于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及头条,并加入#树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