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据南方+客户端消息,11月1日上午,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科学家颜宁宣布将从普林斯顿大学辞职,在深圳成立医学科学院。
图片来源:南方+客户端
据深圳电视台沈视新闻报道,在论坛上,颜宁分享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人生阶段的看法。在她看来,第一阶段是努力吸收和学习,充实自己;第二阶段是证明,努力得到认可;第三阶段是输出,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和感受传递给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支持更多的人。
“我觉得经过过去几十年的积累,现在我终于更有信心主动进入第三阶段,也就是搭建一个平台,支持更多优秀的学者,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健康威胁,挑战生物医学问题,取得真正的原创性突破,回馈社会。这时候深圳向我伸出了橄榄枝,一拍即合。我再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了朝着梦想努力的兴奋和愉悦。”颜宁说。
公开资料显示,颜宁出生于1977年11月,1996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00年获学士学位,同年9月就读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2004年12月获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
据清华大学官网介绍,颜宁博士期间主要利用结构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研究肿瘤发生和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因其在线虫和果蝇凋亡通路工作机制方面的杰出研究成果,获得了2005年由《科学》杂志和GEHealthcare评选的“青年科学家奖”(北美)。该奖项致力于每年奖励生命科学领域最优秀的博士论文,全球每年仅评选5人。
在博士后期间,颜宁继续研究结构生物学,重点研究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成功解析了一种重要的膜整合素的高分辨率原子结构,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
2007年,30岁的颜宁被清华大学录用,成为当时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37岁的他带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用6个月的时间攻克了困扰了50年、最受关注、国际竞争最激烈的膜蛋白研究领域的科学难题。2015年获得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和“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
2017年,颜宁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第一位雪莉·蒂尔曼终身教授。
图片来源:南方+客户端
颜宁主要从事物质跨膜转运的结构和机制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人葡萄糖转运蛋白、真核细胞电压门控钠通道、钙通道等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理和病理意义的跨膜蛋白的原子分辨结构,为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研发提供了分子基础。
据介绍,深圳市医学科学院由深圳市政府组建,注册为市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编制不定,级别不定,实行社会化用工制度。理事会是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决策机构;院长为深圳医学科学院法定代表人,全球招聘,理事会聘任,终身制。
今年3月31日,深圳市政府公报发布了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建设规划。根据新机制的要求,深圳医学科学院将主要建设“四个层次一个平台的智库”,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知名的医学研究机构。
根据方案中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以深圳医学科学院为中心和桥梁的深圳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基本建成,部分重点领域研究取得进展,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深圳医学科学院运行机制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研究院基本定型。到2035年,以深圳市医学科学院为核心引擎的粤港澳大湾区医学科技协同创新主体更加成熟定型,重点领域取得重大进展,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防控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制度安排、规则对接等方面经验可复制可推广,成为科技创新引领健康城市发展的典范。
关于深圳医学科学院的成立,颜宁表示,她的梦想是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10年、20年内,深圳将在世界生物医学版图上占据重要位置。
来源:南方+客户端清华大学官网深圳卫视深视界新闻等。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