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期颐之年的老人(来,与期颐老人一起寻找“长寿秘诀”)

老人 0 55

祝期颐之年的老人(来,与期颐老人一起寻找“长寿秘诀”),第1张


祝期颐之年的老人(来,与期颐老人一起寻找“长寿秘诀”),第2张

一老王人桂兰



祝期颐之年的老人(来,与期颐老人一起寻找“长寿秘诀”),第2张

王桂兰和她的家人。



祝期颐之年的老人(来,与期颐老人一起寻找“长寿秘诀”),第2张

我去拜访的时候,老人正在和家人打麻将。


胶东在线市民记者王广录


人生叫做七十岁,也就是说,这样的高龄从古至今都是稀缺的。事实上,现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6岁,70-80岁并不少见。你见过105岁的老人吗?


就在前几天,我从微信朋友圈得到信息:烟台市蓬莱区登州街道三里沟社区的王桂兰老太太迎来了105岁生日。社区组织了庆祝活动,给老人送上礼物,专门做了一个超大豪华的生日蛋糕,还安排了一个热闹的生日聚会。经微信好友推送推荐,的爱人,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社区妇女主任,老人的孙女小凤等。,终于得到了采访老人的机会。为了准确、全面、快速、顺利地完成这次采访,我经过两天的深思熟虑,制定了详细的采访提纲,做了充分的准备。


10月13日下午,我拿着精心挑选的一盆双寿花,一红一金,敲开了紫荆山街道三里桥社区长辈大女儿家的门。虽然得知老人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但一进屋还是吓了一跳——一个整洁有序的房间里,六七个人正围着一张小圆桌打麻将。坐在沙发中间,那个穿着红色唐装,戴着老花镜,头发半黑半白的老头,轻盈地拿起麻将牌,随意扫了一眼,很快就蹦了起来。产生了清脆的触感。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我要采访的对象,刚刚过完105岁生日的老王曼桂兰!


听完我的自我介绍,老人的盒子马上打开,把在场的人都介绍给我。这是大女儿,二女儿,小女儿,那是邻居,这是我孙女小凤。老人眼神机警,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随着采访的深入,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从北洋政府时期走过来,经历了北洋政府、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的百岁老人的曲折人生图景。


老王曼桂兰,1916年9月18日(古历8月21日),北洋政府时期,出生于蓬莱三里桥村。按照传统习俗,女性必须缠足,俗称“缠足”、“缠足”。虽然早在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就发布命令,劝说全国禁止缠足,但实际上由于时局动荡,旧观念根深蒂固,实施拖延了数年。开明的父母在她的小脚纠结了一小段时间后,接受了新的观念。因为年龄小,时间短,她的脚基本没有影响正常发育,但是35码的两只大脚脚趾还是有轻微变形。


王桂兰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有四个哥哥,他没有上过一天学。通过向堂兄妹学习和自学,她不仅学会了常用汉字,还会弹尤克里里琴、唱歌、背唐诗宋词。老人唱的有三五首记忆深刻的,比如《苏武牧羊》《王大妈治大缸》。可惜钢琴坏了,不能弹不能唱。“王大妈治大缸,还有一个锔锅在这里...喜欢就别闹,不然滚蛋。”“一去二三里,四五烟村,六七亭,八九十花!”老人说话有节奏,有手势,大家都竖起了大拇指。“前两天,我开车送奶奶去市里。她不识字。她一路看着招牌。这是交通宾馆,这是万寿宾馆,这是百货商店。没看错,我妈不是人。她简直就是神!”孙女余美凤抢着说。老人听了前半句,立刻扬起脸来。”别说我不是人。为什么我不是人类?“当你理解了解释,你会笑得很开心,嘴里没有一颗牙齿。


成年后,经邻居介绍,嫁给了三里沟村的丈夫姜。“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我家老头长什么样。那时候媒人举亲,父母同意嫁给他,他又聋又瞎,这辈子只能站着。结果结婚的时候才知道。人又高又帅,人又聪明又老实。”老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庄稼歉收,她就没法在蓬莱生活了。经亲戚介绍,丈夫带她去了辽宁鞍山。她在别人的货船上当过管事,自己从事过虾生意,也去过日本做生意。“我在日本拍过一张照片,我家老头穿着皮鞋,我打扮得很漂亮。哈哈,那时候拍照还是很少见的,我就赶紧回时尚了。”


后来日军侵华,东北三省危在旦夕,鞍山成为日美战场。那时,王桂兰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我们经常钻到地下的反空洞里躲起来,那里到处扔煎蛋,墙都塌了。我们最多七天七夜不敢出来...有一次我带着三个孩子待在家里,在外面吹笛子(防空警报响了)。如何做到这一点?三个孩子拿不下,也没有办法,把小女儿扔在炕上。说到这里,老人沉默了一会儿,随即恢复了笑容。”她的人生真的很大。”“后来鞍山待不下去了,我们也到不了天津。陆路运输去不了。我父亲做过舢板,就是那种没有动力的木船。我们在海上漂流了七天七夜,奇迹般地降落在蓬莱的刘家王滩。那时候我8岁,二姐才3岁。我们从刘家旺走了40多里路回到三里桥村。我还记得我所遭受的罪行,但幸运的是我救了我的命。但是在我们回国的第二年,鞍山解放了。如果不是回到蓬莱,国家早就给我安排工作了。谁能预见得失?”80岁的大女儿呻吟着。


回到蓬莱后,生活逐渐稳定。王桂兰夫妇相继又生了三个孩子,包括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加上孙子和曾孙,老人家庭的人口现在接近50人。她88岁的丈夫20年前去世后,儿女们轮流照顾王桂兰的老人,让他安享晚年。


当我问老人他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时,老人温柔地看着孙女,拉着她的手。“最开心的就是和我家的凤儿在一起。”玉凤从10个月大断奶开始就特别喜欢跟着奶奶生活。即使上了小学和中学,她放学后也总是绕道去外婆家吃饭。如果有什么好吃好玩的,老人总是留给她。“我妈不喝酒,不抽烟,这辈子也没去过医院。她只是爱吃糖、水果和海鲜。不管轮到谁,凤儿总是隔两天买一大袋东西,老人从来不掉嘴。然后凤儿就习惯自己带奶奶去澡堂洗澡。只有上次阿姨不小心摔倒了,才叫我陪她去澡堂护理。”王桂兰的小女儿说:“相比较而言,我的姐姐、哥哥和弟弟对我母亲最耐心、最细心、最忠诚。现在的老人基本能自理,拄着拐杖行走自如,但上下炕不方便。我大哥专门做了一张可以由张克组装的小床,轮到哪张床就带着床上用品去哪张床......我姐和我妈在一起的时间最多,总是从理发、美甲、洗脚、搓背、按摩开始,最有耐心听她唠叨过去。我妈最喜欢吃的是海鲜,鱼,虾,蟹,新鲜的,腌制的,半干的。当我不够用的时候。”“嗯,我受一条鱼的委托。”老人插话道。“老太太,你不是鱼生的。你显然是猫生的。你最爱吃鱼腥味,却不贪吃猫!”我的话把大家都逗笑了,老太太高兴得合不拢嘴。


“人们恨不得快点完成工作,而我母亲总是花时间维持生计。在家里当女儿的时候,她和弟媳关系特别好。她嫁到蒋家后,与小姑关系密切。她从来不跟别人生气,我们兄妹也从来没有被我妈打过骂过。她总是记得来回说别人对她的好,对别人的误解和偏见从不解释也不在乎。她太难过了。”第二个妓女这么说。


我还了解到,从100岁开始,王桂兰的高龄津贴也涨到了每月600元,每月400元就轮到你住了。为了让老人开心,孩子们听了他们的话,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老人的吃喝上。“哦,现在不仅政府给钱,社区也很照顾我妈。在郑晓东书记的带领下,这些社区改善了村庄环境,建设了馒头加工厂和蔬菜种植基地,把原本落后破旧的社区建设成了风景秀丽、村容村貌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每次老太太过生日,社区干部都会组织聚会。如果我妈住在外面,就搬回小区。社区会送蛋糕,办生日会,送她生日礼物。村里人都很羡慕我家,说我家有老神仙,和我家小区的千年老槐树、两百年老枣树一样,是村里的光荣和骄傲……”


向老人挥手告别时,我们约好了。在王桂兰老太太106岁生日的时候,我会专程去参加生日聚会,为他们拍一张漂亮的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