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宝妈为给老师“送礼”彻夜难眠!教师节送不送、送啥引焦虑,心理专家这样建议)

老师 0 62

(郑州一宝妈为给老师“送礼”彻夜难眠!教师节送不送、送啥引焦虑,心理专家这样建议),第1张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王苗苗


9月10日是第37个教师节。虽然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教师节在学校和教室里少了一些仪式感,但并不影响一些家长提前做好计划和准备。不,还有宝贝妈妈们几天来辗转反侧。


[纠结]


买东西,还是手工复印?老母亲的年度纠结


从女儿上幼儿园开始,每年的教师节,娜娜总是向老师表达自己对Faer的思念。


“我家姑娘刚上学的时候特别调皮。到了学校,她经常尿裤子,连臭味都不会。他们的老师王老师特别负责,我真的很感谢。”起初,娜娜在教师节给老师送礼物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感谢。她送的礼物也是一些护手霜之类的小东西。可是,女儿上了小学,“教师节”好像变了味。


“感觉幼儿园的时候父母之间的攀比比比以前更重了。”教师节前夕,去学校接女儿的时候,娜娜总会听到父母在谈论送礼物的事。孩子回家,还会时不时告诉她班里某个同学送了老师什么礼物。



(郑州一宝妈为给老师“送礼”彻夜难眠!教师节送不送、送啥引焦虑,心理专家这样建议),第2张

这些零零碎碎的信息间接影响了娜娜,以至于她送的礼物开始从幼儿园的护手霜、小饰品变成了品牌护肤品、口红。


“如果你不想送,那就算了。一旦决定发,就不想发太低了。”娜娜担心老师不会收贵重的礼物,同时也希望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和其他家长不一样。于是,两年前,她开始和孩子一起做工艺品。


“老师挺喜欢孩子自己做的礼物的,但是你说,我们能不能每年都送手工礼物?”送什么成了娜娜这几天最头疼的事。她一连翻来覆去好几天,最后决定做手工。“其实我送的是礼物。想多了,觉得太累了。”


[声音]


发不发,怎么发,收不收,都是挥之不去的问题


事实上,对于教师节是否送礼物,家长的意见并不一致。


比如娜娜支持送礼,认为老师尤其是幼师很辛苦。孩子们在学校吃的喝的撒的都需要老师来打理。所以通过节日表达自己的意愿,也是对老师辛苦的认可。


“其他人都发。如果不送,那就尴尬了。这是一种享受。”包老师和赵老师也同意我们在教师节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也用了一句时髦的话:节日要有仪式感。



(郑州一宝妈为给老师“送礼”彻夜难眠!教师节送不送、送啥引焦虑,心理专家这样建议),第2张

有像娜娜一样支持送礼的,也有像小英一样犹豫送礼的。


“一直在纠结,送吧,不知道多少钱合适,好像不像其他家长送的那么贵吧?老师不满意怎么办?不送,如果我们不送,是不是对孩子更不好?”其实小英的犹豫也是很多家长的顾虑。


送礼物无非是想感谢老师。当然,也不排除有家长希望通过送礼物的方式,让老师在平日里照顾孩子。但如果送礼物对孩子不好,还是不要直接送的好。


“不送这个礼物也没关系。只要一开始没完没了,不如别人。也许适得其反。”露露是坚决不支持送礼的一群人。在她看来,老师喜欢听话、懂事、有礼貌的孩子。“还是好好教育孩子吧。反正我没见过哪个老师讨厌听话懂事的学生?”


露露觉得父母的上述烦恼完全来自于自己。“大的氛围和环境影响了它。如果大家都不发,就不会有这种事了。”


[查看]


跟随你的心,请不要有其他的意图


面对家长送不送,怎么送,老师收不收的复杂心理,我们的专家怎么看?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杨永超表示,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传统。教师节送老师有思想的礼物,也是尊师重德的表现。这种现象类似于逢年过节带着礼物走亲访友,是一种关心和感谢的表达。


但是由于前几年大环境的影响,家长给老师的礼物逐渐变了味道。比如父母开始互相攀比,更加注重礼物的选择;别人送,不送,父母愧疚;不给或者少给会不会影响老师对孩子的态度成为家长的第三个变化或者担心。


杨永超认为,当上述风气形成后,可能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影响,使他们不自觉地思考“这个节日谁送了礼物,谁的礼物特别有价值”。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老师这个时候会有一定的倾向,会更加关注一些孩子,但是这种情况不会突破原则,就是惩罚没有送礼物的孩子。


“以前老师可能关注过某个学生,但那时候人们不会把关注和送礼联系起来,而送礼之后,很多人会不经意间把两者联系起来。”杨永超说,老师也是普通人,面对这么多学生也有自己的感受。父母不必把这种感情放在道德或法律的角度去考虑是对是错。



(郑州一宝妈为给老师“送礼”彻夜难眠!教师节送不送、送啥引焦虑,心理专家这样建议),第2张

“教师节送礼,家长要平常心,遵从自己的内心。”杨永超认为,家长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单纯地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如果他们没有任何奖励或者特殊要求,可以送符合一般环境的礼物,但是如果他们有私心等特殊需求,最好不要送。


“面对这么多学生,老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会去想这个家长有没有送礼物。”杨永超说,目前有些人喜欢“当面秀”,“以为一个老师收了礼物就照顾孩子,所有老师都这样。”他说,这是心理学上的认知不合逻辑的错误,所以家长不必。


(河南商报编辑石尚敬纪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