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给员工股权是一种常见的激励方式,可以激励员工为公司的成功做出更多的贡献。但是,是否靠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 1 公司的财务状况:如果公司的财务状况不稳定,给员工股权可能会增加公司的财务负担。 2 公司的发展
给员工股权是一种常见的激励方式,可以激励员工为公司的成功做出更多的贡献。
但是,是否靠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
1 公司的财务状况:如果公司的财务状况不稳定,给员工股权可能会增加公司的财务负担。
2 公司的发展阶段:如果公司处于早期阶段,给员工股权可能会帮助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但如果公司已经成熟,给员工股权可能不再是一个有效的激励方式。
3 股权分配方式:股权分配方式需要公平合理,避免出现不公平的情况,同时需要考虑股权的流动性和转让方式。
4 法律和税务问题:给员工股权需要遵守当地的法律和税务规定,否则可能会面临法律和税务问题。
给员工股权可以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靠谱。在决定是否给员工股权之前,建议咨询专业人士,并制定合理的股权分配计划。
分配结果见下面:
在创业初期,创始人的股份占绝对控股,不仅意味着权力,而且意味着责任与担当,承担更大的风险,创始人绝对控股对项目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股东人数过多,会导致股权结构分散,平均分配股权股份所带来的问题和隐患极多,可以按照出资设立。
一、正面回答
公司员工股份制度分配方法:
1、通过购买,即员工出资购买公司股份,记入公司的股权登记;
2、通过奖励方式,员工不出资或少出资取得公司股份,以上两种方式都要通过变更公司股权登记获得股权转移的合法定位。
二、详情分析
员工股份制指的是企业员工通过购买企业部分股票而拥有企业部分产权,并获得相应的管理权。员工购买企业全部股权而拥有企业全部产权,使其职工对本企业具有完全的管理权和表决权。公司实行员工股份制是公司照顾员工的一种福利,让员工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减少员工流动性。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三、公司分配员工股份的好处有哪些
提升公园员工的凝聚力,让员工觉得自己有公司的股份,是公司组成的一部分,使员工对公司产生更大的归属感,有股份后,员工每年都可以得到股份相对应的公司收益分红,对员工以后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激励作用使被激励者拥有公司的部份股份,用股权这个纽带将被激励者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使其能够积极、自觉地按照实现公司既定目标的要求,为了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工作,释放出其人力资本的潜在价值,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监督成本,约束作用。
确定股权激励数量,需考虑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总量,二是个体数量。前者解决的是股东与激励对象之间公平性的问题,后者解决的是激励对象之间公平性的问题。
先谈公司股权设计总量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应当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资本战略
如果考虑未来要引入战略投资者,一般创始人经过3-4轮的融资,个人股份持有比例降低到个位数是很正常的。
2、控制权
如果只是虚拟股份的小伙伴可以无视这一条,但如果是涉及到注册股,也就是要去工商局进行注册变更的话,那就可要慎重了,公司股份的几条生死线是每个企业家要时刻牢记的:67%-51%-34%-10%。
3、薪酬组成
这一点说白了就是看激励对象当前拿多少,如果本身就已经是高薪了,那么再给予高额的股权激励,实在是有钱任性的做法;但笔者估计大部分情况应该是之所以股权激励,实际上很多时候激励对象的薪酬并不是非常的令人愉快,因此,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到激励对象预期创造的价值和收入是否成正比,那么就要常规薪酬+股权激励收入的总和来进行计算。
4、未来的人才预留
随着公司发展,势必要不断的有新鲜血液进来,因此,很多企业在进行股权激励的时候,实际上是首先预估了未来3-5年大致的企业发展思路,预计可能会有多少精英的加入,然后从总体上进行股权的规划,再从这里面拿出一部分,作为本次股权激励计划。
5、人力资本依赖性
意思就是你这个企业的发展,是因为人才,还是因为占据了某些资源(前些年的山西煤老板),如果是前者的话,相应的激励总量也会大一些(少了人家不来啊)。
最后,对于激励对象来讲,关心的是分红收益,而并非是控制权,因此,与其强调比例,更重要的是要计算股份数量,因为如果从ROE的角度(净资产回报率)的角度,激励对象更容易明白一件事情:到底手上的这些股份(虚拟股份)能换来多少真金白银。
再看公司股权设计个量1、岗位
大家要始终记得一件事情,进行股权激励(储蓄-股票参与计划之类的除外),绝大多数的目的,都是希望激励对象在拿到股份之后,能够想股东之所想、急股东之所急,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共赢。别忘了,很多时候,这个人能够做出多大的贡献,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处于相应的岗位之上,因为岗位代表了职责、代表了权限、代表了资源,就好比厨师要做出好的菜,首先你要让他当厨师的道理一样。这就意味着,如果激励对象的岗位出现了调整,相应的持股数据也应有所调整。(具体要看激励方式和相应的持股约定)。
2、个人不可替代性
有一些人,在的时候,我们并不去珍惜,直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如果能够再给我们一个机会,我们一定回去挽留,不是么?身为老板,可以在脑海里盘点一下,有哪些岗位,一旦人员流失,至少在三个月之内无法找到合适顶替的人员,或者是能力,或者是对本企业的了解,或者是在企业内的威望,那么这些人一定是要被纳入到股权激励的范围当中的。
3、个人破坏性
对,你没看错,就是个人破坏性。担心客户资源流失、担心核心秘方泄露、担心核心技术被山寨、担心公司的黑幕被曝光(最好没有黑幕,或者不那么黑),在股权方案中都应该考虑到有可能“点火”的人,并不是说股权激励是万金油,但如果股权计划处理不好,有可能会成为“导火线”。
4、竞争对手给出的条件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很多情况下,产品的市场定价,其实是由竞争对手给制定出来的。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讲,他有的是需求,而在可以选择的条件之下,自然是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和服务了,这个时候,你想定高价也不可能——除非是两桶油。因此,如果你企业的几名关键性人才,在市面上有着公认的价格,那你就要给予或者至少许诺在未来有相应的价值回报(大家可以看看马云“忽悠”蔡崇信加盟阿里巴巴的案例)。
5、工龄
俗话说,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有疲劳。其实,对于这部分激励来说,与其说是发放给激励对象的,不如说是发给老板自己良心的和给其他员工看的。
6、个人职称与学历
大多数人都理解的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但对于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很多时候,学历、职称从概率上来讲,还是能够代表着一定的个人水平的,特别是当企业内部组织、薪酬、评价机制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国家给出的这个“评价标准”可以作为参考。
7、老板的视野和格局
一个股权激励计划实行的成功与否,其源头来自于大股东,也就是老板的初心。如果是本着利益分享,将蛋糕做大的初衷,那么在整个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一定会站在激励双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最终的效果一定不差,如果出现问题,也只能是技术上,但如果一开始就动机不良,或者勉为其难,那么最后的结局很可能不欢而散或者是对簿公堂。因为,股权激励只是第一步,对于很多公司来说,尤其是非上市公司来说,激励对象真正能拿到多少分红,还要看账目是否清晰、透明,税后利润中拿出来分红的比例有多少,因此,股权激励方案的执行只是第一步!
内容很多,望细看,也希望能够帮到您。
分红权激励依据的是员工的人力资本贡献,这就需要核定人力资本贡献比例。首先,要明确企业的利润是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共同创造的。
例如A公司2017年净利润1000万元,物质资本占40%为400万元;人力资本占60%为600万元。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贡献比要根据具体企业而设定。其次,在明确了人力资本的总贡献值后,需要进一步明确企业中每一个人的占比。
这里需要指出,在衡量每一个员工的人力资本数额时,全职在企业任职的老板也要统计在内。实际上老板是人力资本最多的人,老板即是物质资本投入者,也是人力资本投入者。
老板之外的员工不是都有很多人力资本的,很多员工没有多少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多少不是主观臆测,而是靠业绩考核考量出来的。
只要把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做好了,就可以向每一个员工分配相应的红利。仍以上例说明,A公司2017年人力资本应分红600万元。
共有20名员工个人绩效考核总分超过80分,由该20名员工分享此600万红利。20名员工个人考核总分1200分,技术经理张刚个人考核分120分,张刚应分:120÷1200×600=60万元。
利用上述分配思路,无论企业有多少员工,也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员工,都可用,而且公平合理。这就是动态分红权激励制度。
扩展资料
退出机制
1、职务变动
以职务调整之日为原岗位在职分红股截至日停止计算原岗位分红,新任职岗位起始日确定股份数量开始计算分红。
2、辞退
取消在职分红激励资格,当年分红及未发放部分取消。
3、因公殉职
取消在职分红激励资格,以殉职时间为截止日计算并支付当年分红,一次性发放未发放分红给其指定继承人。
4、丧失行为能力
取消在职分红激励资格,取消当年分红,一次性发放未发放分红。
5、退休
取消在职分红激励资格,以退休日期为截止日计算并支付当年分红,一次性发放未发放分红。
6、死亡
取消在职分红激励资格,以死亡日期为截止日计算并支付当年分红,一次性发放未发放分红。
7、刑事处罚
取消在职分红激励资格,取消当年分红及未发放分红。
股权结构的分配应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股东的角色和贡献来决定。
首先,股权分配需要考虑到公司的创始人和核心管理团队。这些人通常是公司运营和发展的关键人物,他们的决策和行动对公司的成功至关重要。因此,他们应该拥有相对较大的股权份额。
其次,需要考虑投资者的股权比例。投资者为公司提供了资金支持,帮助公司实现扩大规模、增加盈利等目标。因此,投资者也应该拥有相应的股权份额。
此外,还需要考虑员工的股权激励计划。通过向员工发放股权,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促进公司的长期发展。
例如,假设一家公司有三个创始人,他们各自拥有相等的技能和贡献,那么他们可以将股权平均分配,每人拥有333%的股权。如果公司得到了投资者的资金支持,投资者可以要求一定的股权比例,比如20%,那么三个创始人的股权比例将相应减少到267%。同时,公司可以设立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或者保留一部分股权用于未来的激励。
综上所述,股权结构的分配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确保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得到充分体现和保障,从而实现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作为老板,一定要学会激励和奖励,也一定要将其区分好:
1、给员工分钱,是一种奖励方式,奖励是对员工过往业绩的肯定;作为老板,一定要懂得,并舍得分钱,那样才能让员工都更大的动力,为你创造更多的利益。
2、股权是一种激励,作为老板,一定要清楚:股权并不是用“分”的,并不是一种奖励方式,它是对核心员工未来价值的一个展望和预期。
如果哪位老板把股权当“奖励”,分给员工,那么,你得到的并不是“员工的动力”,反而是“阻力”,因为“股权激励”并不是“奖励方式”,错误的“分”会失“人心”!
股权激励是针对核心人才、高管的激励机制,评估的基础来自于人才对企业未来的贡献度,股权激励中股权是必须“买”的,能“买”多少?以什么价格、什么代价来“买”到,这就需要一套完善的“激励方案”动态地来进行的。
千万别将“股权激励”当“奖励”,否则将会“财散,人也散”!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