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老板,而老板很多时候也是让大家多多吐槽的人物。而单单对于我来说,能够遇到一个非常大方的老板,绝对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不管是对于谁来说,我们工作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利用自己的劳动,去得到薪水,以此来让自
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老板,而老板很多时候也是让大家多多吐槽的人物。而单单对于我来说,能够遇到一个非常大方的老板,绝对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不管是对于谁来说,我们工作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利用自己的劳动,去得到薪水,以此来让自己能够在社会之中生存下去。
而拥有一个非常大方的老板,很多时候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工作时的乐趣。因为在工作的过程之中,不管是谁最关心的地方,都是在于自身的利益,一个对待员工非常大方的老板,很多时候都能够让自己的员工,感受到自己价值的实现,来自领导的关心关注,因此对于一个企业公司来说,这样的氛围,能够很大程度带动员工的积极性。
所以单单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拥有一个非常大方的老板,那么可以让企业本身具有比较强的凝聚力。试想一下,如果你为一个非常小气,面对金钱或者利益问题是斤斤计较的老板工作,你会觉得自己能够对这样的老板,对这样的企业拥有很少的归属感吗?不管自己多么努力工作,在老板的眼里也只是为自己谋利的工具罢了。
所以很多时候对于一个大方的老板来说,能够利用这样的特点,让员工们感受到来自领导的温暖和关心,自然就会在工作的过程之中,将公司的一切当成是自己的事情,非常努力工作。
用苹果手机会被骂,说是使用手机的人不爱国。这种情况几年前就有出现,没想到几年之后还能出现,我本以为这种非常不理智的爱国行为已经消失了,因为这种行为和在你街边碰到一辆日系车,你要把它砸了是一样的爱国行为,而且都是打上引号的。
使用国外的产品就是不爱国了吗,这没有任何必要的联系的吧,因为不是所有使用国外产品的人都对国外有着崇拜的情绪,并且看不起自己本来的民族,那种人是崇洋媚外,你可以骂他,但是大部分使用国外产品的人他都不知道这个产品是从哪发源的,也不知道他的历史,只是觉得在市场上看到了这款产品,它的评价各方面都还不错,在性能上在功能上都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且自己也有这个经济能力,那就买了没有考虑那么多,但是总有人考虑那么多,甚至说比买这个产品的人考虑的还多。
前几年的时候出现过那种抵抗外来货物,甚至说对日系车打砸抢的行为,这种行为就是违法行为,人家车主买个日系车怎么就是不爱国了呢?你不可否认日系车它在省机油,在动力,省油,安全性等方面,它确实比同价位的国产车要好,这不是什么崇拜的情绪而是客观的阐述一个事实,不能什么产品都冠上爱国的名义,就是说你不买我们这个产品你就是不爱国,这种商家走不远的,如果消费者都这么说的话,那国内的一些市场也将逐渐处在封闭的状态,这对于我们大的社会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支持国货是一种倡议,是在彼此两个国家发生经济贸易战的时候,给自己国家这个产业的一个支持,但是这只能算是一种倡议,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出台过一种政令,说强制自己本国居民必须购买自己的国货,不能购买外来产品,都只是民间的倡议罢了,大家多买一点我们国货就能够推动国家的这方面产业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这可以,但倡议毕竟是倡议,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认同他。
爱国要理性爱国,不要把违法乱纪的事情戴上一个爱国的帽子,就说自己这种行为是爱国行为,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爱国应该有最基本的法律意识,别人使用什么产品那是人家的自由,人家也没有什么崇洋媚外的言论,也没有说国外的月亮圆国外的空气甜,人家使用过国外产品怎么就让某些人看的那么不顺眼呢?
最近,浙江某企业出了新规定:公司及公司员工禁止购买苹果产品,违反员工将失去晋升机会,以及取消相应的补贴。同时鼓励员工买华为产品。管理层,公司给与发票票面价50%的补贴;员工如果已有苹果产品,弃用苹果支持华为,给与25%补贴;普通员工给与20%补贴。这个规定一出,网友议论纷纷,有人说规定很爱国,有人说纯粹蹭热度。我个人意见,赞成买华为有补贴,但并不认同买苹果无晋升。
买手机纯粹是个人的私人消费行为,其实企业本来就没有权利横加干涉,如果你鼓励员工买华为,加上补贴就可以,员工会看到公司支持国货的导向,这么绅士的规定,也会让员工开开心心地跟着公司的导向走。然而,禁止员工用苹果,如果购买了苹果产品,就会失去晋升机会,这样的规定,真是让人哑然失笑,摊手状。那已经在用苹果产品的员工怎么办呢?如果我买了,不带到公司来算吗?这样的规定根本没有可执行性,不知道该企业的管理层是不是脑袋秀逗了。
再者,用华为就一定是爱国吗?反之,用苹果就一定不爱国吗?如果国人乃至企业都是这种格局,也是堪忧。支持国货当然是好,但市场有市场的规律和运行规则,将道德凌驾于规律之上,并不是长久之计。竞争是开放的,优秀的企业和国家也一定是集大成者。
不管选择华为还是苹果,作为个人行为,可以有偏好;作为企业,即使初衷是可以理解的,出文还是得慎重。一不小心,规定无法操作和执行,员工有空子可钻,还被网友调侃,也是不值得呀!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