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8月4日上午,在洛阳龙门站安检口,一对母女将携带的儿童行李箱过安检时,车站民警从安检画面中发现了异样——儿童行李箱中疑似装有大量现金。车站民警立即将这对母女带到一旁小心询问,女子表明行李箱里确实是现金,而且足足有100多万元。交谈中,民警得
8月4日上午,在洛阳龙门站安检口,一对母女将携带的儿童行李箱过安检时,车站民警从安检画面中发现了异样——儿童行李箱中疑似装有大量现金。车站民警立即将这对母女带到一旁小心询问,女子表明行李箱里确实是现金,而且足足有100多万元。交谈中,民警得知了这笔巨款是给工人们的工资。民警立即开启绿色通道,列车准时到达濮阳东站。夏女士看到有一名车站民警已经在站台上等候,就这样,夏女士母女又在车站民警的护送下,与前来接站的家人顺利会合。
为了给工人结算工资,为什么要选取这种支付方式呢?
第一、工地一般都是承包制,包工头下面又有很多临时工,一般一个工程都不会太久短则个把月长则几年而已,而且工程款也基本上是做完才结账所以到时候工头会有大量现金存放,不想再花时间存到银行。也许刚收到货款或者其它原因,公司刚好有大批量现金存在的时候发现金比较方便。
其二、工地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可能自己也没有银行卡,因为打工的不一定都会玩手机,拿回家花钱方便,农村不一定所有的消费都用支付宝,在农村还是使用现金比较普遍。用现金给员工发放工资是不违法的,通过正常渠道代扣代缴个税,然后提现发放给员工,并正常入账是合法合规的。
据悉,这笔“坐着”高铁去濮阳的百万元现金已经发放到工人们手中,解了燃眉之急。
总的来说,这件事也带给我们一些感动:当事人作为企业主能够为工厂职工解决工资发放问题,克服困难从外地调资金来解决燃眉之急,是个有担当企业中。其次,公安发现异样后立即了解情况,并为当事人提供护送确保安全。
关于工地民工的伙食调整报告
据中国社科院人口经济研究所去年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在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业占80%;在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城市建筑、环保、家政、餐饮服务人员90%都是农民工。农民工这一群体已接近2亿。
据西安市统计局统让,目前该市农树1966万的转移劳动力中,在本市就业的有1541万人,旦接近城镇从业人员数量。有关专家估址,且前在西安工的农民工不下100万人,占西安市在籍人口的1:8,在蓉农民工就业行业人数比例,与上述全国的情况相当。
第 1 页
两年前,四川曾发生过某建筑工地在本工地食堂吃午饭后,大量工友出现头痛、腹痛、发烷、呕吐、心慌等症状,经送到医院获救的事件。另外诸如用洗衣粉发泡油条、劣质陈化粮做饭等事件在西安也时有发生。
最近,上述恶劣饮食事件几乎没有在西安市范围内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政府努力创造有利于农民工的社会环境。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发布后。陕西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会议,印制了《农民工维权手册》,免费发给农民工。西安市开通农民工维权咨询投诉举报热线,受理投诉结案率很高。
阅读已结束
下载
打开APP获取全文

限免
导长图
转存到网盘
发送至微信
下载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专属归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页数说明:当前展示页数为百度文库重新排版后结果,原始文档共1页。
第 2 页
相关文档
淮滨县大学生返乡转运通知
浏览量2750
行业好评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的活动目标
浏览量2122
绝绝子
精选关于工地民工的会员文档741篇
精选文档
车站送务工人员标语
1629人阅读
2022年咸阳市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的规定
2861人阅读
林州六一返乡通知
1718人阅读
春风行动暨外出务工人员欢送会工作方案
2933人阅读
开通VIP解锁全部免费资源
村级困难群众发放粮食简报
浏览量1308
专题培训尖扎县坎布拉镇举办2021年上半年农牧民党员培训班
浏览量2377
关于工地民工的伙食调整报告
文件夹
APP精选
提高伙食费的报告 - 百度文库
1855人阅读
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 百度文库
1017人阅读
关于城市中农民工状况的调查报告 - 百度文库
4138人阅读
农民工的调查报告2篇_调查报告_ - 百度文库
1001人阅读
前往APP一键获取全部合集
完全失地农民男满75岁女满70周岁需要缴费吗
浏览量1339
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提升农村创业创新水平
浏览量2645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牧民素质繁荣什么文
浏览量2524
大学生返乡证明返程事由
浏览量1329
湖南外出务工人数最少的10个县,你的家乡上榜了吗?
浏览量2620
2022年疫情期间磐石市域内外返乡备春耕人员管控措施会议记录
浏览量2341
失地农民面临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建议
浏览量1183
就业务工人员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约稿
浏览量2113
查漏补缺 严把审核关——成都市新都区开展农村劳动力实名登记入库工作侧记
浏览量2101
天津市打开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通道
浏览量2508
引导高校毕业生返乡振兴题目
浏览量2395
查看更多
推荐文档集(30篇)
关于农民工在杭州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
杭州二中高一(11)班课题组
指导老师 赵明全
[摘要] 在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现象比较普遍,他们的生存状况普遍较差。由于杭州政策比较到位,民工的生存状况已经得到改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自身素质不高造成维权意识不够、没有技术只能普遍从事苦力工作、生活质量不高、精神世界空虚,总的来说,他们与杭州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要求有些脱节。因此应该加大监察、管理与培训力度,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就业环境,使之为杭州带来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 农民工 生存状况 问题建议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与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随着农业用地的减少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的许多剩余劳动力来到了城市,成了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在中国,农民工的生存状况一直为世人所关注,而他们所碰到的欠薪、子女就学、与城市难以磨合等问题一直让人揪心。近年来,杭州掀起一股“民工潮”,147万外来农民工构成了四分之一左右的杭州人口。
农民工们在杭州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对杭州的经济生活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怎样保障他们的合法利益?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春假期间向一部分在杭农民工以及有关部门做了调查,我们共发放问卷80份,收到有效答卷73份,采访了杭州市劳动保障局、城建局、劳动力市场和几个建筑工地、小区保安等。发现农民工在杭州的生存状况已得到不少改善,但其中仍然反映出一些严重的问题。尽管杭州市的服务行业、体力劳动行业仍然用工的缺口比较大,但是由于在杭州工作的民工主要来源于贫穷地区,总体素质较低,缺乏从事技术型工作的技能,再加上生存成本的上升,民工在杭的数量增加趋势已经减缓,甚至有停止的趋势。民工在杭的生活状况物质上趋于贫困,而精神生活更加空虚。
一.杭州市农民工的分布特点
在杭打工者的年龄分布状况
年龄 人数 百分比
20以下 1 149%
20~30 28 4179%
30~40 27 4030%
40~50 10 1493%
50以上 1 149%
总和 67 10000%
表1-1
在杭农民工的性别分布情况
性别 人数 百分比
男 50 8330%
女 10 1670%
总和 60 10000%
表1-2
从年龄分布(表1-1)看,在杭的农民工的年龄主要是在20~40岁之间, 以青壮年为主。从性别分布(表1-2)看,外来打工者在性别分布上以男性居多1。原因是农村的
仍是女性以留在家中干农活照顾小孩为主,而男性由于体力上的优势在城市较容易找到工作。这样的年龄与性别分布使农民工主要承担体力型的工作。
2.从工作类型看,外来民工以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为主。2主要集中在建筑企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个体私营、有限责任制企业,使用外来民工人数约占总数的70%左右。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服务体系的扩展,在城市建筑业和商业服务业等劳动部门出现了较大的结构性的就业需求,存在着吸纳劳动力的较大能力,而这种需求的空白往往是向往舒适的白领工作的城市青年所无法填补的。可以这样说,农民工对我们城市的建设有着巨大的贡献。
在杭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分析表
文化程度 人数 百分比
文盲 11 178%
小学 8 129%
初中 33 532%
高中 9 145%
高中以上 1 16%
总计 62 1000%
表1-3
3.从工种看,一般都以苦脏累、无技术特长的工作为主。如建筑工地、普工、缝纫工、清洁工等。依据社会分层理论,以职业划分,这类工作属于无技术而又收入不高的最下层。尽管社会的分工呈现金字塔型,此类下层工作将占大部分,但农民工自身的问题也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一大原因:知识水平低,职业技能低,素质修养又低。这从民工受教育程度(表1-3)可以看出:虽然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占693%,约有178%的外来农民工是文盲,约有129%的农民工是小学文化水平。所以,工作难找,就业困难,工资水平不高,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无法用正当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所幸的是,当问及“有没有想过接受再教育”这个问题时,大部分青年民工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但都苦于没有钱、也不知道该通过什么途径。而在对城建局的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杭城的每个区都开办免学费的民工学校,而内容主要是基本知识(文化、法律)培训。
外来农民工的主要来源表
省份 人数 百分比
本省外市 15 214%
江苏 10 143%
安徽 10 143%
河南 8 114%
甘肃 6 86%
湖北 5 71%
四川 5 71%
其他 11 158%
总计 70 1000%
表1-4
4.从外来民工分布看,我市的外来农民工主要来自江苏、安徽等地表(1-4),这些地方主要是离浙江比较近,但是又比较穷的地方。据市劳动保障局提供的资料,外来民工的主要来源为本省的淳安、建德、衢州地区,及外省的安徽、江西、河南、四川等地3。至2003年底,在办理的外来就业人员就业登记中,本省占3769%,外省为6231%。其中安徽占2941%,江西占1736%,四川占1141%,河南占1052%,江苏占892%,除西藏以外,全国各地都有。外省来杭的民工近几年增长趋势高于本省,99年省内外的民工比例为1:1,2000年改为1:15,2002年以后基本为1:3以上[同上]。
二.杭州市农民工的工作待遇与生活环境
1.杭州的就业环境比较宽松,就业渠道广,手续简便,政府支持保障力度大。在调查中,农民工普遍反映在杭城找工作比较容易,基本上不担心失业。政府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政策也很宽松。原来的三证(计划生育登记卡,身份证,外出务工证)现在改为两证(身份证,外出务工证)。手续已经简化为一站式服务:登记(进杭就业登记卡,相关单位有填写用工登记信息)——上岗培训(不是专业的职业培训,只是最基础的上岗须知,看宣传片)——找工作,应聘。劳动就业局出台各项政策,尽量保障外来务工者享有与杭州人同等的工作条件。例如杭州市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手续办理最快只要几个小时。因此,民工普遍对杭州的就业环境表示满意。
外来农民工在杭工资收入的统计表
工资收入 人数 百分比
低于500 10 139%
500~1000 32 444%
1000~1500 24 333%
1500以上 6 84%
总计 72 1000%
表2-1
2.外来民工工资水平和杭州农民人均收入基本相当,但是实际收入偏低。据调查,有78%的外来民工的收入在500~1500之间,且1000~1500的占333%,近1/3,而2003年全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98元(月均10748元--注),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740元(月均4783元--注)4,可见,民工的收入从总体看与杭州农民收入基本相当。但是,不同岗位、不同技能的收入差距较大。相当一部分民工的收入很低,只有四五百元左右,虽然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上,但由于子女就学、物价、杭州的生存成本高等问题,每月实际纯收入不到350元。
外来农民工签订合同情况统计表
签订情况 人数 百分比
签 24 369%
不签 35 539%
不知其事 6 92%
总计 65 1000%
表2-2
3.大多数的农民工在就业前不与用工单位签定用工合同,没有稳定的就业保障和生活保障(表2-2)。 在签订的合同中,约15%的合同约定有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内容,85%的民工这方面的还是一片空白。
据我们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民工主观方面认为签合同没用或者根本不知道有合同这么一回事,因此也就不会想到要签合同;另一方面,由于民工在这方面知识比较欠缺,有的用工单位对签订合同只字未提。如果民工提出签订合同,只是形式上签定合同,但是根本不涉及各类保险等实质性问题。有些用工单位则态度强硬:“要干就干,不干就拉倒”,有些民工也就因此而忍气吞声不再张扬了。
外来农民工如期、足额地拿到工资的统计表
情况 人数 百分比
能 40 678%
不能 19 322%
总计 59 1000%
表2-3
4.在工资足额按时兑现问题上,总体情况较好,但有部分私营业主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这与杭州市职能部门的严格执法密切相关。关于欠薪问题,社会上一直都比较关注。在这次参与调查的农民工中,能够如期、足额拿到工资的农民工占678%(表2-3),总体情况比较好。但仍然有私营企业存在着拖欠工资的问题,也有不少用人单位采取每月发生活费、年底结清的方式,这是一种限制农民工流动的方式,但对于农民工来说,每月少量生活费(约200元)将难以应付突发状况,以致要借债,这将威胁到他们的生活质量。
5.农民工对于法律法规很不了解,不知道自己应该享有哪些合法权益,缺乏必要的维权意识。
农民工所知的法规、政策的统计表
法规、政策 人数 百分比
中央“一号文件” 1 14%
劳动法 34 472%
杭州的政策 3 42%
一点都不知 34 472%
总和 72 1000%
表2-4
调查显示(表2-4),有一部分人表示“不知道,也不想了解”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近一半的人只知道有《劳动法》这回事,但事实上,对内容全然不知。甚至,有近一半的人(472%)全然不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有哪些。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低,维权意识淡薄,对维权持无所谓的态度(近40%的认为“如果真的不行,就回家种田”),政府的普法宣传力度不够。
农民工对自己的权益的了解情况的统计表
权益 人数 百分比
养老保险 14 192%
工伤保险 22 301%
工作时间 23 315%
不知道 35 479%
表2-5
有近一半的农民工(479%)并不了解自身享有的合法的权益(表2-5),尤以在工地打工的。为主。有些人认为只要老板比较好,发生事情就会负责任的。这种缺乏必要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以情代法的心理,导致了包工头拖欠工资、延长工时等不法现象,也使政府的一些政策难以落到实处。
关于农民工维护自己权益的方式统计表
如何维权 人数 百分比
找有关部门 44 587%
找同乡 6 80%
向社会求助 2 27%
不知 23 307%
总计 75 1000%
表2-6
关于维权的方式,有23%的人表示不知道(表2-6),而选择找有关部门的有44%,但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也找到一位三轮车工,他表示他对劳动保障局等政府部门已经失去信心。原因是他有一次去银行存200元钱,被银行职工扣下,也曾经去市政府门口示威,但政府毫无反应。对于这件事情,我们姑且不论谁对谁错,因为也没有办法了解。但这其中,一方面是自己选择方式的不恰当,如果用合法的方式、适当的途径去投诉,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而另一方面,这也是政府的工作还不到位的表现。
在对城建局的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农民工就业的灵活性和许多民工通过非法中介就业,给他们的管理造成很大困难。
6农民工在杭州的生活质量较差,住房、子女就学问题仍是困扰他们的主要因素。
恩格尔系数表
系数 人数 百分比 评价
30%以下 0 00% 最富裕
30~40% 3 43% 富裕
40~50% 7 100% 小康
50~59% 14 200% 温饱
59%以上 46 657% 贫困
总计 70 1000% ———
表2-7
在对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用于食品及相关物资的购买占工资比例”(表2-7)的统计以及与恩格尔系数比对之后,我们发现农民工的物质生活并不好。虽然他们的收入不算低,但由于杭州的物价水平相对较高,他们每月的结余并不多;再者,他们中的大部分到杭州来打工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挣了钱之后就寄往家中。所以,他们的工资水平虽然不低,但由于除了吃以外,基本上不在其他方面进行消费,导致他们的恩格尔系数较低。
外来农民工在杭住房问题的解决的统计表
方式 人数 百分比
买房 3 59%
租房 40 784%
无固定居所 4 78%
不能解决 4 78%
总计 51 1000%
表2-8
住房也是农民工的一大问题(表2-8),有些农民工是几个合住一间房,用以减轻租房费用的负担;有个别的甚至住火车站;而在工地打工的绝大多数农民工(974%)是住在工地的,有些条件较好的工地造临时宿舍,有些工地则是根本没有宿舍,直接让员工住在新建房的地下室里。由于杭州房价不断上涨,用人单位能为外来民工解决住宿问题的逐步减少。据初步统计,能提供住宿是单位只占招工人数的20%左右。这就导致虽然在杭工资并不低,但除去吃、住开销,一年下来的节余并不多,还要再寄回家一些,剩余的就少之又少了。因此,今年出现民工不断流向“生存成本”比较低的周边城市打工的趋势。这样对杭州企业引进技能人才和较高文化层次的人员有一定的影响。
在子女就学问题上,所有的农民工都一致认为应该让他们上学,可见时代的变迁已经让人们“读书无用”的观点得到了根本的改变。不过,子女就学问题也是农民最重的负担之一。有821%的民工认为经济因素会或将会影响子女的就学。我们采访过程中,发现一位清洁工,月收入只有500块钱,几乎全部用来供儿子读书。而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不惜借债来交昂贵的赞助费,这样的负担可想而知。还有一位民工的孩子,因为没钱交费,读到初二就辍学出来打工。现在杭城虽然有不少民工子弟学校,但可能是由于经费问题,或是教学质量不如其他学校,或者户籍的问题,导致了不少民工的孩子要交赞助费、做借读生。这无形之中大大加重了民工的经济负担,体现了杭州在接纳外来打工者时仍然有些不公平。尽管中国的国情是教育资源稀缺,但由于应届学生人数在不断减少,加之杭州的经济实力,希望能够为民工子女创造出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减轻民工的负担,使他们更加专心工作,避免农民工世世代代素质低下的问题。
7大多数的农民工对在杭生活不满意,但认为杭州人对待他们的态度基本不错。
外来农民工的生活满意率的统计表
满意情况 人数 百分比
满意 14 194%
一般 14 194%
不满意 44 612%
总计 72 1000%
表2-9
在问及对现在的生活是否满意时,半数以上的人对生活是不满意的(表2-9),主要表现在:住宿、文化水平、生活保障、工地食堂、工作和工资、感情等。不少民工表示,除了同乡,他们在杭州没有别的朋友,离乡背井的苦楚外人难以得知。而且除了工作,他们几乎没有别的活动,一下班就只有回家睡觉,精神世界的空虚可想而知。看**、商场购物等活动根本没有。
在调查过程中,大多数民工都表示杭州人对他们的态度不错,有人盛赞杭州人“热情、开放、好客”,没有对民工抱有偏见,因此在杭州生活没有受到歧视。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观念的改变与城市人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进城民工素质提高的结果(从与他们的交谈中可以看出)。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一部分人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民工,也有不少人曾经有因为自己身份而被人误会的经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民工素质偏低,而教育的欠缺是他们素质不高的直接原因,这又间接造成部分农民工违规违法、缺乏公德心,影响杭州市容等现象,因此被人所轻视。
三、我们对于农民工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应该看到,大量的农民工在我们杭州的城市建设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现在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境遇比较差,我们就应该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改善这种现状。对此,我们提出一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1向农民工提供专业的职业培训,而非仅仅是就业前的基本知识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就业能力,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
首先,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力度,不光是让农民工知道有民工学校这回事,更能让他们意识到参与培训。
外来农民工在杭的职业培训的状况的统计表
有否培训 人数 百分比
有 34 6070%
没有 22 3930%
总计 56 1000%
表3-1
其次,加强职业培训,解决杭州市经济发展中对较高层次人力资源的需求逐步增加的问题。杭州还没有建立一个很完整的职业培训制度,上岗培训以及民工学校都只提供最基本的文化教育,而没有任何针对职业的专业培训。而在民工中,参与或了解职业培训的人的数量都不大,不参加职业培训(包括安全作业、技能培训)的情况在私营企业和临时工中尤其严重。目前,杭州仍然有大量的建设项目,而近几年进驻杭城的外资公司(例如精密仪器厂)也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对具有一定技术的工人、相关服务产业的中高级人才需求很大。对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量为3万人,治安保卫人员和营业员的需求量紧跟其后,需求量分别为2.2万人和2万人6。加强职业培训,是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大量民工处在失业边缘徘徊。为了充分利用这种巨大的人力资源,最好的办法是尽量完善职业培训制度。这既要靠政府的努力,也要靠全社会的支持。除了民工学校之外,各种职校、成教中心都可以对农民工敞开大门,降低入学门槛,采取一些措施(如降低学费等),为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对杭州市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三方共同努力,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欠薪、劳动时间过长等问题不仅是对农民工在工作待遇上的不公,而且是对法律和人权的漠视,更会影响到杭州廉价劳动力的吸引力以及我们城市的形象。
解决这个问题,要三方面去进行:民工、用工单位、劳动保障部门。首先民工需要提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劳动法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第九章第七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第五章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民工应该明白自己的权益是有法律保证的,要勇于通过合法的途径来争取。其次,规范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必须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职工。通过合法的中介就业有利于有关部门管理与监察,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再次,对于用工单位,则应该明白自己的义务,对农民工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而且对工人权益的保障能够提高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与自觉性,须知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劳动合同同样也是对工人守法工作的约束。第四,劳动保障部门,应该加大监察力度,除了通过举报进行突击检查之外,加大平时定期检查的频率;要加大对于违反《劳动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令违法的用工单位受到更大的惩罚;加强对农民工宣传力度,例如通过民工学校的法律培训,使他们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
3、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研究,真正实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合理疏导管理新兴职业,尽量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加以禁止。
比如,在采访从事擦鞋与街头买电话卡的人时,他们说,他们的工作经常遭到市容管理队的粗暴驱赶,然而他们除了这样的工作又没有别的工作可做,因此只有在遭到一次次驱赶之后仍然从事这样的工作。据观察,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很多私家车遂意停在人行道上,妨碍行人通行,城管人员却熟视无睹。在与城建局工作人员的对话中,他们表示擦鞋与街头买电话卡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为,应该要取缔。
众所周知,这些职业一方面可以吸收部分劳动力,还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如果引导得当,不仅不会影响市容,还会成为一道城市景观,使杭州市逐渐与国际化、高水平化的形象相符。随着生活水平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不少人的确需要类似的服务。第三产业作为我国大力发展的行业,对于吸纳剩余劳动力有着极大的作用。这样的职业还在兴起阶段,制度却没有跟上。严令禁止还不如疏而导之。应该尽快立法规范这样的职业,比如规定某一地块为专门服务区,令他们统一着装,为大家服务;为他们提供专门的培训,使之符合服务行业的规范等等。
4、多举办一些文体活动,丰富民工的精神世界,加强与杭州市民之间的交流。
农民工出门在外,总有思乡之苦,加上从事的工作普遍劳动强度较大,适当的娱乐放松十分必要。我们认为,作为杭州的管理者,政府可以举办更多的文体活动,比如定期举行文艺汇演、免费播放**等,来丰富他们的精神境界,排解他们思念亲人的痛苦,令他们能够在杭安心工作。例如,前不久举行的“在杭民工广场歌会”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而另一方面,也应该加强农民工与杭城居民之间的交流,比如使农民工与社区挂钩,举行小型联欢等等,让人们了解新时代民工的形象,也让民工感受到城市的温馨。
小结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民工在杭的生存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应该说,杭州仍然需要大量的民工进行城市建设,而他们的生存状况也直接关系着他们的生产热情以及对杭州这个城市的印象。他们生存状况不佳,将会直接导致大量廉价劳动力外流,影响在杭的密集劳动型产业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大量的民工也给杭州这个城市的交通、环境、治安带来了压力。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这样的人力资源、改善农民工的生存质量,将是一个重大问题。我们也从城建局得知,加大技能培训、监察力度以及用工方面的规范,将是今年的重头戏。而我们认为,加强立法与执法力度,规范民工的工作与生活,使之能够与杭州的大都市形象相符合,这样民工就能融入都市,为杭城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据市劳动保障局的《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流动就业概况》,办证人员中,男女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072%、3982%。
2“外来民工从事的产业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约占总数的70%左右”摘自《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流动就业概况》。
4“2003年全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740元”摘自市统计局《2003年杭州年鉴》
5“外来民工的主要来源为本省的淳安……2002年以后基本为1:3以上。”摘自《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流动就业概况》
6“对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量为3万人,……需求量分别为2.2万人和2万人”数据摘自杭州人才网
参考资料:
要想了解更多,请照参考资料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