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推销员到福特野马之父,54岁被扫地出门,却靠昔日对手完美复仇

员工 0 61

从推销员到福特野马之父,54岁被扫地出门,却靠昔日对手完美复仇,第1张

从推销员到福特野马之父,54岁被扫地出门,却靠昔日对手完美复仇
导读: 2019年7月2日, 汽车 界传奇人物李·艾柯卡(Lee Iacocca)去世,享年94岁。 从移民之子到美国英雄,艾柯卡为福特效力32年,从推销员做到总裁,却在职业巅峰被扫地出门,受尽侮辱差点自杀,却又东山再起,成为80

2019年7月2日, 汽车 界传奇人物李·艾柯卡(Lee Iacocca)去世,享年94岁。

从移民之子到美国英雄,艾柯卡为福特效力32年,从推销员做到总裁,却在职业巅峰被扫地出门,受尽侮辱差点自杀,却又东山再起,成为80年代底特律三巨头中的“小老弟”——克莱斯勒的拯救者。

艾柯卡的传奇之处,在于作为他一位职业经理人的成功,更在于这些成果背后,关于成长、忍辱、崩溃与至暗时刻的艰难选择。

如同他的自述一样, “当我回顾自己在 汽车 业38年的生涯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与新车上市、得到升职或发红利的辉煌时刻毫不相干。”

李·艾柯卡的故事,要从父亲尼古拉·艾柯卡讲起。

1902年,12岁的意大利移民尼古拉·艾柯卡抵达美国。

当轮船驶进纽约港的时候,尼古拉看见了那个无数移民希望的象征,自由女神像。

贫穷无助的尼古拉,当时唯一确信的就是“地球是圆的”,因为有一个叫哥伦布的意大利人刚好比他早410年抵达美洲。

当尼古拉再次经过自由女神像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名事业有成的美国公民,身边是母亲,年轻的妻子,聪慧的儿子,以及无穷的希望—— 只要你有目标而且愿意努力,你就可以成功。

这是尼古拉给儿子上的最珍贵的一课。

即使在1930年代大萧条的艰苦岁月中,父亲的那句 “太阳总是要出来的,要勇往直前,不要半途而废” ,成了小艾柯卡的定心丸。

尼古拉留给儿子的第二笔财富,是自信。

每当小艾柯卡带着从学校拼写比赛中拿到的奖状回家,尼古拉就会欣喜万分,迫不及待告诉自己的朋友。

乃至后来艾柯卡入职福特后,福特只要推新车,尼古拉一定是第一个试驾的;艾柯卡晋升总裁那天,他也说不清自己跟老爸谁更高兴。

尼古拉留给儿子的第三笔财富,是对 汽车 的狂热。

他是镇子里少数会开车的人之一,拥有一辆最早期的福特T型车,只要有空就去摆弄车子,改进性能。

父亲不准小艾柯卡骑自行车,但当艾柯卡年满16岁时,他却支持艾柯卡去考驾照——结果,艾柯卡成了镇上第一个会开福特车的小伙子。

当然,就像那个年代的大多数移民后裔一样,小艾柯卡的童年并不是只有欢乐,艾柯卡一家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是意大利人。有时候,艾柯卡会跟嘲笑自己的大孩子打架,但总会记得老爹的警告: 如果对方比你高大,就不要还手,用头脑,不要用拳头。

1946年,深谙街头生存法则的艾柯卡,一口气拿下宾夕法尼亚州利哈伊大学的工业工程、商学和心理学3个学位。

从利哈伊大学毕业后,他又靠奖学金去普林斯顿大学深造。

(这期间,他还听过爱因斯坦的现场演讲,只不过听不太懂就是了)

常春藤名校毕业+时下热门的工程科学位,给了艾柯卡足够光鲜的起点。

毕业时,面对20个offer,他毫不犹豫选择了福特——他早年开过一辆破烂的1938年产60马力福特车,常对朋友说:“他们需要我,造出这么差劲 汽车 的公司,一定需要帮助。”

1946年8月,一个夏夜,21岁的艾柯卡连夜坐车赶到底特律。

他成了福特的一名见习工程师。

培训期间,有一天,老爹老妈来看他,对穿着工作服的儿子,尼古拉老爹笑着说:“上了17年学,现在你明白了没能在班里拿第一是什么后果了吧?”

实习还没结束,艾柯卡就感觉整天跟没有生命的机器打交道索然无味——从小痴迷于人际交流的各种尝试的他,真正感兴趣的是跟人打交道。

他要申请内部转岗。

几番辗转后,宾夕法尼亚一位地区经理给了初来乍到的工程师一个机会。

工程师切换到了推销员的赛道。

现在,这个故事看起来就理所应当了,一个有着营销天赋的小伙子,毕业后投身商圈,建功立业,最后实现美国梦。

慢,并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

艾柯卡用实际经历证明了,不是所有优秀的推销员都是天生的。

艾柯卡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人。

一开始,他即使把推销话术练习了一遍又一遍,但每当拿起电话,心里还是会发毛。

在一场又一场被拒绝的原因复盘和优化改进后,对方终于不再很快挂他电话了——就像当年在大学一样,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艾柯卡的推销工作开始变得顺利和出类拔萃了。

他的运气也不错。

二战后,买车需求暴涨,电话推销员艾柯卡用三年时间,就被提拔为威尔克斯巴勒地区销售经理。他每天带着幻灯机、海报和图标,开着崭新的 汽车 ,周日晚上达到指定的经销商所在城市,周一一早就马不停蹄给经销商做销售培训。

这是他一生中很关键的一个阶段,这段经历让艾柯卡明白了一个道理: 经销商是美国 汽车 业的精髓,想在这一行获得成功,必须和销售商站在同一立场上。

以后的风风雨雨中,他始终牢记这一点。

这期间,一段小插曲很好地说明了艾柯卡深谙人性:他发现自己的姓“Iacocca”对很多北方人来说很难记,但是南方人对这个姓却颇有好感,让他们忘记他的意大利裔身份,把他当作他们当中一员。很快,美国南方的推销员和经销商都认识了这个叫艾柯卡的伙伴。

又七年的摸爬滚打后,巴勒地区经理艾柯卡升职为费城地区销售副经理。

还没来得及享受升职的喜悦,就迎来一场多事之秋。

1956年,福特总部推新车,公司分发给介绍这款车安全装置的广告片,让他放给经销商看。

艾柯卡注意到片子里有句解说词:

他决定在有1000多个推销商参加的地区推销会上,搞一次实物表演——他把新型安全垫铺在地板上,然后带着一纸盒鸡蛋爬上高梯子,亲自往下掷鸡蛋。

第一个鸡蛋落到了地板上,鸡蛋碎了,哄堂大笑;第二个鸡蛋扔下来时,替他扶梯子的助手不巧晃了一下,鸡蛋掉在助手的肩膀上,又引起一阵倒彩;第三、四个鸡蛋虽然落到垫子上,但都碎了,直到第五个鸡蛋,实验才算成功。

表演失败了,艾柯卡却反思出推销的窍门:

1做实物演示,不要用鸡蛋(那天,他的脸上一直挂着黏糊糊的鸡蛋液,那是他在尴尬的时候,手无意识地蹭上去的);

2搞推销活动,彩排很重要,一言一行都要万无一失。

整体来看,总部策划的安全装置宣传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福特在各地的销售都变得疲软,艾柯卡所在的费城地区成了垫底。

销售经理面临被炒鱿鱼的危险,直到一场天才的推销计划,直接把这位业绩垫底的副经理送进了福特 汽车 高管层。

“56换56——只要交20%首付,就可以在3年内以每月56美元的价格,买一辆1956款的福特车。”

是不是想想有点心动?

这是排名垫底的销售经理艾柯卡策划的。

仅仅3个月,费城地区销量从垫底跃居销冠。

当福特总部把这种推销方法推广开后,这款车的年销量猛增75万辆。

十年艰辛,一夜成名。

1960年,36岁的艾柯卡晋升为福特 汽车 分部副总裁兼经理——比他在大学时发誓“要在35岁担任福特公司副总裁”的时间,仅仅晚了一年。

也是这一年,他结婚了。

新娘是当时福特费城办事处的接待员,两人恋爱好几年,因为艾柯卡经常出差,婚期一再推迟。

住进新房的第二天,艾柯卡就被通知,去福特总部底特律工作。

听到这个消息,艾柯卡的第一反应是:天呐,我的新房子光地毯就要2000美刀!公司能给我付这笔钱吗!

履新副总裁后,艾柯卡沉迷工作不能自拔,他每天早上迫不及待去上班,晚上还不想下班。

领导的工作热 情感 染了团队。

这帮自信的年轻人,把自己看作艺术家,新车就是他们的艺术品,他们想设计出前所未有的杰作。

迅速上位的艾柯卡也非常明白,要想地位稳固,必须尽快有让人心服口服的业绩。

方法只有一个:推新车。

他组织手下每星期聚一次,分析、预测消费者心理和市场。

在这些聚会中,他意识到,60年代肯尼迪入主白宫后,一股乐观的气息横扫美国大地,年轻化是市场趋势。市场调查也证实,今后10年 汽车 购买力的增长至少一半来自年轻人。

他为新车的研发定下目标:坐得下4个人,有宽敞的后备箱,引擎盖必须很长,后甲板又要很短。

1962年底,新车设计最后定型了:酷似美国赛车迷们崇尚的欧洲赛车;而且不单是跑车,也可以挂上一个车厢,在星期五晚上去乡村俱乐部度假;星期天又能开着它去教堂做礼拜。

非常符合美国青年小夫妻们的口味。

这一代美国年轻人,终于又有了爱上底特律金属的理由。

不过,为新车取名,永远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艾柯卡的案头摆过许多名字,特级猎鹰,美洲豹,多里诺——因为多里诺和意大利工业城市都灵发音相近,有艾柯卡想要的异国风味。

准备拿着“多里诺”这个名字投放广告时,艾柯卡接到公关经理的一通电话:你必须给新车换个名字。

原来,董事长亨利二世正在办离婚,新女友是意大利人,给新车取个意大利名字,可能会引起不利的联想。

最终,苦逼的广告公司从底特律公共图书馆又翻来一堆野兽的名字,艾柯卡从中选出了野马。(不过这个野马并不是真马,而是取自二战中威震长空的野马型战斗机)

确定名字后,有人对艾柯卡说:“你看,车头野马标志奔跑的方向错了,因为它顺时针方向奔跑,而不是美国赛马场马跑的逆时针方向。”

艾柯卡的回复是:“因为他是野马,而不是驯服的马。”

(为艾老师的机智口才鼓掌)

1964年4月,野马问世第一天,订单上万,投产两年一共卖出100万辆,为福特带来11亿美元纯利润。

1970年底,福特总部大楼。

在雪后阳光的照耀下,董事会全体通过艾柯卡任命福特总裁。

他当时心想,这是一份最好的圣诞礼物。

他第一时间给老婆玛丽和远在家乡的尼古拉老爸打了电话——他肯定这一天会是老爸最开心的日子。

功高震主,亘古不变的道理,可以用来解释所有被老大干掉的二把手。

艾柯卡英俊潇洒,毅力非凡,风趣幽默,但又咄咄逼人,他跟福特二世经常在产品计划、高管任命、支出优先事项上发生冲突。

1975年,生性多疑的福特二世开始削权,艾柯卡的地位从集团第二落到第四,被打入冷宫。

艾柯卡找小福特要说法,小福特的理由是:我就是不喜欢你。

1978年7月13日,一个炎热的下午,福特二世把艾柯卡叫到办公室,通知他已经被免职,以后不用去总裁办公室了。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艾柯卡还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他提高嗓门:“你看着我!你的决定坏透了,过去两年我为公司赚了35亿利润,你以后也许再也见不到18亿的年利润了,因为你只会花钱而不懂得赚钱!”

无论如何,这一天,为福特效力32年的总裁艾柯卡被解雇了。

跟福特二世的辞职谈判中,艾柯卡为自己争取到了3个月缓冲期,在他找到新工作前,公司还会提供一间办公室供使用。

那是离福特总部几英里外的一间灰暗的仓库,秘书在门口垂泪相迎。

他推门一看,办公室只有卧室大小,地板上铺着有裂缝的油毡,只有一张小桌子,上面放着两只塑料杯,比起他原来的豪华总裁办公室,简直就像流放到西伯利亚一样。

这场最后的羞辱,对艾柯卡来说,比被炒鱿鱼还糟糕,“遭到我想杀人的地步——我也不敢确定是想去杀亨利福特还是杀我自己。”

他怒火满腔,猛然转身走了出去。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踏进这间工作室。

爬得越高,摔得越痛。

一被解雇,艾柯卡这个人似乎就在世界上不复存在,手下都怕见到他,躲着他。

尼古拉老爹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在临终时有5个真正的朋友,他就算生得伟大了——艾柯卡此时体味到了老爹这句话的含义。

连他的家人也受到牵连——整整一个星期,他的女儿莉亚都度日如年,“总经理的女儿,处处有优越感,现在受到惩罚了吧!”

此时的艾柯卡,已经54岁,知天命之年。

那么,艾柯卡叱咤底特律的传奇故事就这样黯然落幕了吗?

当然还没有。

但他那段痛不欲生的经历无法抹去。他开始酗酒,愤怒、仿惶、苦闷,甚至想到自杀,直到老婆提醒他: 不要只会生气,要真正做出些事情来。

他开始振作——或者换句话说,他的斗志被彻底激发了——后来他这样回忆 :“当我真正走上战场,情势十分艰难时,我的肾上腺素将开始流动。”

被解雇之后,由于过去的威名,许多财大气粗的公司都向他发邀请,他可以去别的行业当老总,就像2006年波音公司的穆拉利去福特当CEO一样,或者接受雷诺的offer,挂个全球 汽车 顾问的闲职,当时他已经54岁了,财务自由。

但他觉得自己不是当顾问的料,“我对完全投入工作有股狂热,我爱直接负责做事,做成了,那是我的光荣,失败了,我愿意接受惩罚。”

他选择迎接新的挑战,入主当时负债累累的克莱斯勒公司。

艾柯卡在福特的时候,几乎没注意到克莱斯勒的存在,他眼里的对手只有通用,从来不把克莱斯勒放在眼里,但这个他以前瞧不上的平台,将成为他复仇的起点。

1978年双十一那天,艾柯卡上任克莱斯勒总裁。

然后,他再次崩溃,他接手的是一个远远超过了他预期的烂摊子。

对内,现金枯竭,上任当天公司宣布连续3个季度亏损16亿美元;

管理混乱,一个公司竟然有35位副总裁,还各把一方,互不通气;

产品粗制滥造,积压严重;

对外,伊朗事件导致汽油价格攀升,主打经济省油的日本进口车虎视眈眈。

在自传里,他这样写道:“如果我知道摆在面前的任务如此艰巨,即使把全世界所有的钱给我,我都不干。上帝不让你提前一两年知道未来的命运也是一件好事,否则你可能会痛苦地拿枪自杀的。 ”

但既然已经上船,只能硬头皮干下去。

“艰苦的日子一旦来临,除了做个深呼吸,咬紧牙关尽其所能外,实在也别无选择。”

抱完国家的大腿,艾柯卡挥起大刀向自己——他关闭了20个工厂,在1978年到1980年间裁掉74万名工人,解雇了35位副总裁中的33位。员工接受了12亿美元的减薪,上游厂商3次同意延迟首款,管理层同意减薪10%——推动这些的基础,是他先把自己的工资减到1美元。

之前,他一直是特别强调高工资带给自己荣誉感的那种人,1970年代,小亨利福特和他是全美收入最高的两位企业家。

“作为企业领导,最重要的一点是身先士卒,这样员工会看到,大家都会模仿你。”

艾柯卡非常清楚,人是最重要的。

危难时期,动员人的最佳方法是,让每个人都了解整个行动,成为其中一部分。

可能是因为推销员出身,所以人们愿意把他的成功归结到三寸不烂之舌,但事实上,营销在克莱斯勒翻身的事情上只贡献了很小的一部分。

带领企业走出泥沼的,只能是一个冷面铁血而又熟悉产品的总裁,而不可能是一位笑容满面、八面玲珑的营销大师——比如艾柯卡用各种理由撤掉了35个副总裁里的33个,28名高层也被撤掉24个。

与此同时,他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记着福特几百名经理的种种业绩——他把福特的老部下被悉数挖了过来,负责新车研发。

他知道,这些人有一个绝妙(但被福特二世毙掉的)新型车idea:K型车。

K型车成了克莱斯勒的最后一张牌。

这是艾柯卡在福特时一心想做的车,只用四缸就能跑很好,前轮驱动,空间宽敞,结构坚固,外观气派,不像其他小型车看起来那么单薄,省油实用,还破天荒可以塞进6个美国人。

这是艾柯卡特别设计来应付日本对手的,可惜小福特一直严词拒绝。

到1981年底,K型车已经占领了小型车市场的20%以上。

K型车带来的现金流,成了克莱斯勒的救命稻草。

1983年,对艾柯卡来说,是苦乐参半的一年。

这年春天,他的长期患病的老婆玛丽去世了。

死前,她对丈夫说:“现在车子的确比较好,比你几年前开回来的废铁要棒多了”——艾柯卡常常开车载着一家四口出去玩,特别是他的两个女儿还小的时候。

“她至死仍然十分美丽。”

艾柯卡在自传里这样回忆。

事实上,如果玛丽再撑过两个月,就能亲眼看到丈夫逆风翻盘了——

8月15日,艾柯卡把他生平仅见的、面额高达814亿的美元支票,交到银行代表手里,至此,克莱斯勒宣布还清所有债务,比预期的提前了7年。

恰恰是5年前的这一天,福特解雇了他。

当年的过节,他已经用传统的美国方式——在商场上击败他,扳回来了。

是的,只有美国,才能让他有成功的机会,而且他也紧紧抓住了机会。

这成了他那本自传的主旋律。

“今天我有了成功的事业,只有在美国才能让我有成功的机会,而且我也紧紧地抓住了机会。”

1984年,克莱斯勒取得238亿美元净利润,超过了 历史 上的最高水平,重回世界三大 汽车 制造商之一的地位。

同年,克莱斯勒收购玛莎拉蒂156%的股份,风头一时无两。

如同艾柯卡从熔炉中走出来一样,克莱斯勒也终于在生死边缘处重新站起来。

艾柯卡成了美国人最崇拜的英雄——后者在他身上,看到了永不放弃、永不服输的美国梦。

当一个人活成一个行业、一个时代、一种精神的代表,他的故事,就是不朽的。

1982年,当美国总统里根邀请艾柯卡出任庆祝纽约自由女神像落成100周年纪念委员会主席时,艾柯卡正在为克莱斯勒的工作忙得透不过气来。

但他还是欣然接受了。

儿时,爹妈经常对他提起这个故事——第一次见到自由女神像的时候,这对夫妻都是刚迁徙到美国的移民,身无分文,还不会说英语。

“假如你勤劳不息、奋斗不懈,你会很惊异地发现,在一个自由 社会 里,你想要多成功都有办法做到。”

艾柯卡用一辈子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他同样强调,“我的成功并不是靠秘方得来的,那是将近40年努力工作的成果。”

作为见证艾柯卡逆风翻盘的最后一站,克莱斯勒后面的故事并不乐观。

在2008年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它没能重演80年代的奇迹,宣告破产;

2014年,它被意大利老牌车企菲亚特收购;

如今,它旗下值得一提的,或许只有艾柯卡当年执意收购的jeep品牌,然而jeep在中国的销量已经开启一轮暴跌了。

1二八法则:世界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来自于百分之二十的人

(80/20法则告诉我们——一些关键的小的投入和努力,通常可以产生大多数的结果、产出或酬提高效率就要抓住那20的重点 )

2马太效应:好的越好,坏的越坏,多的越多,少的越少

(马太效应告诉我们——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再者,当目标领域有强大对手的情况下,就要另辟蹊径,找准对手的弱项和自己的优势 )

3墨菲定律: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原则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事前应该是尽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发生不幸或者损失,就笑着应对吧关键在于总结所犯的错误,而不是企图掩盖它)

4羊群效应:一种容易因盲从而导致失败公众心理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对他人的信息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出奇能制胜但跟随者也有后发优势,常法无定法)

5水桶定律: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木桶定律告诉我们——若个人的某些方面是自己短板,那就要尽快把它补起来若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块最短的木板”那就应该迎头赶上,不要拉集体的后腿)

6不值得定律:倘若一个人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则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

(不值得定律告诉我们——要做有价值的事情,而且要富有 与动力若现实所迫,不能选择符合自己价值的事业,也不要消极对待或者直接放弃,应该学会改变自己,再努力向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

7手表定理:拥有两只或者两只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你更准备的时间,它只会让你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息

(手表定理告诉我们——坚定一个目标,建立一个标准,自己才能成功)

8华盛顿合作规律: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

(华盛顿合作规律告诉我们——团队一定要有合适的团队协助方式而作为一名团队成员,我们要积极参与团队的沟通和协调

相互分工合作,共同取得成果 )

9酒与污水定律: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酒与污水定律告诉我们——对于坏的组员或东西,要在其开始破坏之前及时处理掉 )

10减法哲学:化复杂为简单(减法哲学告诉我们——减出轻松减出自在,减出健康,减出年轻,减出快乐,减出幸福 )

11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奥卡姆剃刀定律告诉我们——万事万物应该尽量简单,而不是更简单(爱因斯坦) )

12破窗理论:没修复的破窗,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破窗理论告诉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行动起来)

13贝勃定律:添加更多的重量才能感觉到与已有重量的差别当人经历强烈的 后,之后施予的 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贝勃定律告诉我们——理性的分析事实,不要随意凭感觉论事)

14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能导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引起周围事物的相应变化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防微杜渐,不能忽视小的漏洞和差错,以免造成大祸 )

15晕轮效应:你对人或事物留下的最初印象将会影响到你对此人或此事件其他方面的判断

(晕轮效应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告诫自己不要被别人的晕轮效应所影响,而陷入晕轮效应的误区)

16青蛙效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青蛙效应告诉我们——居安思危,给自己设定一个远大的、不断追求的目标)

17刺猬理念:狐狸知道很多事,但是刺猬知道最重要的事

(刺猬理念告诉我们——专注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而不去轻易分散自己的精力和资源)

18约拿情结:渴望成长却又因为某些内在阻碍而害怕成长的畏惧心理

(约拿情结告诉我们,成功源自克服内心的成长障碍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除了我们自己,还能有谁能够打败我们呢)

19鲶鱼效应:即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 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

(鲶鱼效应告诉我们,企业要引进鲶鱼型人才改变一潭死水的现状;对于鲶鱼型人才来说,自我实现是最根本的;对于沙丁鱼型员工,要有忧患意识,必须活跃起来寻找新出路)

20:野马结局:因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以致因别人的过失而伤害自己的现象

(野马结局告诉我们,第一:情绪是有成本的第二:情绪是自身选择的结果外在事物并不能伤害我们倒是我们自己对这些事物的信念与态度让自己受到了伤害)

21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22鸟笼逻辑: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3责任分散效应: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4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25证人的记忆:证人,在我们的认识里,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观的证据的人,就是把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东西如实地讲出来的人然而,心理学研究证明,很多证人提供的证词都不太准确,或者说是具有个人倾向性,带着个人的观点和意识

26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27虚假同感偏差: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你也通常会高估给自己喜欢的同学投票的人数,高估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与领导能力等等你的这种高估与你的行为及态度有相同特点的人数的倾向性就叫做“虚假同感偏差”

公司注册资金880万元,占地面积170亩,为独立核算的民营股份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2000年8月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现有员工10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0余人。企业内设原电池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力量雄厚。专业生产无汞P型高功率锌锰电池,扣式锂电池,并引进加拿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LR6、LR03无汞碱锰高速电池生产线,共拥有各种电池生产线30条,是最早生产“无汞绿色环保电池”的企业之一。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著名商标等,其中R6P、R03P型电池经国家轻工业质量检测中心抽检,多次名列国内第一,CR锂锰电池、R6、R03镍氢电池被评为市新产品。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30多个销售分公司和多个营销网点,已形成了一个内外销并举,遍布国内外的销售网络,大大提升了野马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在野马产品荣获“中国名牌”后,公司继续完善、提高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确保野马电池的质量以赢得经销商和消费者的信赖。并及时开发质高品优具有不同用途、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投放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结构的系列化程度和产品的技术含量,高度重视名牌后续工程的投入,以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并全力抓好企业的文化、诚信、商标、营销等名牌发展战略辅助系统建设,以利充分发挥“野马”产品名牌效应。

《许你春风野马》大结局叶风和马小芽在一起了。

马小芽是叶风新招入公司的员工,行为做事非常地大胆,并且很有想法。叶风最开始看不惯马小芽,但相处久了也读懂了马小芽的坚持努力和善良。从怼怼不断的欢喜冤家到后续情感甜蜜的情侣,两人关系逐渐亲近。最后成为了情侣,感情很甜蜜。

该剧讲述了在既定秩序和规则下运转的金融圈,几个因为意志、正义、复仇等不同目的聚集在一起的年轻人们的反叛故事。随着这场职场“捕猎者”与反抗的“猎物”之间的博弈和斗争,一部又燃又正,三观笔直的职场爽剧缓缓开启。

剧集评价:

《许你春风野马》讲的是金融圈的故事,女主角作为职场新人,入职到了一家金融机构当中,遭遇了直属上司的刁难,而这位女主角则是见山开路,遇水搭桥,次次化解直属男上司的刁难,并且在化解当中,出现了大量的笑点内容。

没有蛮不讲理一言不合就怼人的职场霸总,没有玻璃心哭唧唧的职场小白兔,全员智商、情商在线的感觉简直太爽了,高智商群体间势均力敌的对抗,让人看后直呼过瘾。随着这场职场高智商怪咖间的博弈和斗争,一部又燃又正,三观笔直的职场爽剧缓缓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