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文丨游迪妈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爷爷奶奶来广州后,游游(大宝昵称)放学都是爷爷接的。这天中午,这家伙一回家就绷着脸,也没叫我,自己哼、哼的满脸不开心。 爷爷奶奶不知道说了什么(潮汕话,我只能听懂大概30%-
文丨游迪妈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爷爷奶奶来广州后,游游(大宝昵称)放学都是爷爷接的。这天中午,这家伙一回家就绷着脸,也没叫我,自己哼、哼的满脸不开心。
爷爷奶奶不知道说了什么(潮汕话,我只能听懂大概30%-40%),让他更不开心了,哇哇大叫起来,像极了平时心里有诸多不满和抗议但不会表达只会怒吼的样子……
不论如何,这孩子肯定是有问题没想通,觉得自己委屈了但不会说,只会用愤怒的样子表达出来……
一开始,他完全拒绝沟通,油盐不进,一来二去,我内心一点不恼火是假的,我已经几天都在忙工作,从早到晚,甚至这几天因为迪迪的异常睡眠导致我也睡不好觉……但我知道 如果我的情绪也上来,或者说的话带了情绪不够平和,这小子肯定越想越歪,一发不可收拾 ……
于是,我反复做着这三件事:
终于,他脸上的表情松动了,还是一脸不高兴,但嘟嘟囔囔开始表达,一表达,内心就绷不住了, 开始带着哭腔,我知道他愿意打开心房向我求助了 。
原来,先是放学的时候被同学踩了鞋子……
然后爷爷拿着的校服不小心掉地上了( 这时大人的共情很重要,承认掉落、表达抱歉并快速给出或引导孩子思考解决办法,这是共情,反之,怕孩子不开心从而否认的表达掉衣服不是什么大事或者没有脏没关系之类的,反而是大人自以为是的想要控制孩子的想法,没有共情和平等的对话 ,我不知道爷爷当时怎么表达,但根据以往相处经验,应该是后者,不小心踩雷了,但此时的游游应该只是有点不开心,甚至没放在心上,这家伙肚量还是可以的,可惜的是爷爷后面还是一脚脚踩雷了哈哈);
接着,在路上遇到自己回家的同学,爷爷象征式夸奖了几句(我们夸奖别人时,游游是可以接受的,但是, 夸奖别人的同时故意把他拿来对比甚至故意反着说他不够好/没别人好之类的,他受不了,其实换位思考,谁也不喜欢这样,只是我们大人想当然了 ,我认为在这点上爷爷也踩雷了,他特别喜欢把话反着说逗孩子);
最后,致命一脚来了,爷爷看到路上没车就没走人行道,走了单车道(估计还拉着游游走了),还闯红灯(这其实是个大型社死现场,等红灯的估都是附近邻居和同校同学家长),游游反复劝说无效,规则感极强的他(特别他还是第一批入少先队的,戴着红领巾,戴着中队长袖章,我能想象他反抗但被爷爷无视的愤怒、违反规则的羞耻),面对爷爷的固执,崩溃了……
他一直都很生气爷爷奶奶不够尊重他的感受,比如明明抗议开水太烫爷爷奶奶还逼他喝;有时也不够信任他能把事情办好,总是抢在他前面把他会做的事情做了;每天吃饭时催促得太频繁,他估计还没来得及表现好好吃饭,一声声催促就来了…… 有一种爱叫“为了你好,所以我……”,老人家的这种爱尤其根深蒂固,他还不能理解老人家这种偏执,用他的话来说,“爷爷奶奶实在太固执了”,实际上是表达“爷爷奶奶不够信任和尊重我”……
终于找到了原因,这就好办了!
首先,我向爷爷“翻译”了孩子情绪的来源,解释孩子究竟在气什么 ,注意,此时爷爷是否能够理解,不是解决这次问题的重点,因为老人家日积月累的固执真不是几次沟通能解决的问题,相处十年,我对爷爷奶奶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是,不 管老人是否能共情孩子的情绪,也必须要做“替孩子向老人沟通交涉”这个动作,这在向孩子表达,我理解了他的情绪 。好在爷爷为了劝服孙子吃饭,口气也松了下来,跟孩子道歉把衣服弄掉是他不对(爷爷有长辈的尊严,能向孙子道歉非常难得,点赞)、肯定的表扬了他之前自己上学放学也很棒(其实,违反交通规则且不听劝才是让孩子最委屈的,类似的情节在以前也已经重复上演,是个顽固的老问题,顽固到已导致孩子内心有了阴影,稍微一触碰就崩溃)……
游游其实是容易把情绪放下的孩子,甚至有时有些心大,但前提是一定要找到他纠结的根源,帮他松绑……得到了爷爷的歉意和爱的表达,游游也找到了和自己和解的方式,来到了饭桌吃饭。
我知道他内心还是有些过不去的坎,于是下午上学我跟奶奶说我来送他——这是爷爷奶奶来了之后我第二次送他上学, 在没有爷爷奶奶在场的情况下,我不需要在意老人家感受的情况下,平和的把事情拆开来和孩子沟通,有这么一个时间和机会,能让孩子把问题想得透彻一些,或者简单来说,能进一步安抚他的情绪 。
在上学路上这10分钟里,我和孩子沟通了这些内容——
第一,我会帮他和爷爷奶奶沟通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他可以放下一些心理负担;
第二,就像我们以前沟通过的,爷爷奶奶是年近70的老人,有些习惯和观念是不容易改变的,游游可以自己回忆一下,自己的一些习惯是不是也很难养成或者改掉,何况爷爷奶奶这样的老人,如果在一些问题上不能达成共识,那你可以坚持自己的做法,爷爷怎么做就不要管他。在遵守交通规则这件事上,游游你的想法做法是正确的,所以你可以要求爷爷遵守,但如果他不遵守你作为一个孩子也没法劝服他,那就算了,爷爷现在身体还算不错,相信他应该能照顾自己的交通安全。
第三,我们通过这次的事情,延展一下,如果某件事本身不存在对错,只是各人喜好想法不同,比如爷爷觉得红色最好看,过年穿红色才对,但游游喜欢蓝色、绿色,觉得过年就应该穿自己喜欢的颜色……这种情况下,谁说的才是对的呢?其实大家都没错,如果爷爷说的红色是当地的风俗,那么我们最好尊重风俗和信仰,可以让步到最重要的日子或者仪式上穿红色,但这不代表游游说的是错的,在不是法律规定的事情上,立场不同时,可以不用说服对方,因为每个人想的不一样,但需要尊重对方,尊重他人有自己的想法,谁也别干涉谁,就好了。
做完以上沟通,也把孩子送到了校门口,他此时已经可以完全放下情绪,平和地顺着我引导的话题和我发散思维, 我很开心且欣慰,我们在面对彼此情绪时,都进步了 。
隔代 育儿 问题真的不少,希望我们都能智慧地解决好每一次 育儿 难题~加油!
你们家存在隔代 育儿 的问题么,都是怎么解决的呢?评论区见~
-----------------------------------------------------------
我是游迪妈,游游和迪迪这两个男孩的妈妈,乐于和大家分享 育儿 路上的点点滴滴,您的关注、点赞、评论对我来说很重要,先谢过,我会努力哒!
爷爷闯红灯孙女阻拦未果,结果俩人被撞。现场的情况是爷爷和孙女走在斑马线上,但由于车主在斑马线前没有减速观察路况,所以,车主是有责任的,应该承担50%的责任的赔偿,但不负刑事责任。
福建莆田,一位爷爷带着4岁的孙女闯红灯过马路,孙女非常懂事的两次拖拽爷爷,意欲不让爷爷闯红灯,此时爷爷不顾劝阻,拉着孙女过马路,结果被左转弯正常行驶的一辆黑色SUV撞倒,两人当场被撞飞,孙女受了轻伤,而后孙女爬起来去看看爷爷的伤势,而爷爷此时却倒地未起,被送往了医院救治。懂事的4岁孙女没能把爷爷从死神手里抢回来
这件事让人看得揪心,这个马路是很宽的,很多车辆行驶的速度相对比较快,危险程度也非常高。4岁的女孩真的很懂事,知道闯红灯很危险,想要拉住爷爷,奈何爷爷依旧我行我素,拉着孙女过马路,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爷爷的闯红灯行为差点也葬送了这个可爱的4岁孙女的大好青春。
从事发的监控视频中,多少也可以看出这爷孙俩感情是很亲密的,爷爷也很爱这个孙女。爷爷被撞倒在医院治疗的6天后,爷爷去世了,再也不能拉着孙女的手一起玩耍了。很多网友看过了监控视频以后,也有人说这个爷爷还不如孙女懂事。确实,爷爷不懂事了,这起事故中,爷爷的责任是很大的,但这个车主也是有责任的。那车主的责任具体该怎样划分
首先,在车主无违章的情况下,正常行驶,而行人没有在斑马线上行走且闯红灯。那么车主不是故意,且来不及刹车撞了行人以后,车主只需要赔偿对方10%的经济补偿,但不会承担任何刑事责任。但是,行驶中略有超速,那么,车主的责任变为30%。
第二,在车主无违章正常行驶的情况下,行人走在了斑马线上,但是闯红灯了。车主需要付50%的民事赔偿,不负责刑事责任,是因为车主未在斑马线前减速行驶,没有仔细观察路面情况,这起交通事故就是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第三,车主撞倒人逃逸了,这种情况,无论行人是否有过错,都是车主的全责。所以,发生交通事故不要逃跑,要面对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也有网友说,爷爷强行闯红灯才造成的悲剧,应该是爷爷全责,车主是正常行驶,不应该有责任。那如果是这样的话,岂不是所有闯红灯的人都可以被撞倒而不承担责任了吗?我想更多的人不想去分辨到底是谁的责任,我想更多的人,只是想让这个爷爷还能牵着孙女的手,走在那拥拥攘攘的大街上,买一支糖葫芦,你一口,我一口。
现在,这样的事例太多了,不需要我一一举例说明,大家身边就有这样的儿媳妇,把公公婆婆当保姆使唤,老人干得不好,还要遭儿媳妇的冷言冷语数落和嫌弃。
自己既然有时间出去打麻将,却不能照顾孩子,对于这一点,我不怎么看好这样的儿媳妇,或者说不赞同她的这种做法。
一,老人心甘情愿做家务,带孩子,不等于是家庭中的保姆。
现实生活中,许多老人,只是为了儿子和媳妇少一点劳累,主动帮助他们分担家务劳动和照顾孙子孙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老人的一种体贴和关怀。对于这一点,年轻人不能认为老人必须要干这些活,更不该认为老人是家庭保姆,什么活都让老人们干,不顺心时,还说三道四,让老人下不了台,心里受闷气。
二,老人没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儿媳做家务和带孩子。
老人们风里来雨里去,辛苦了一辈子,把儿女拉扯大,已经很不容易。现在他们老了,安享晚年生活的时候,还让他们整天干这干哪,连跳广场舞和散步都没有时间,有些人家儿子和媳妇一天三顿饭都要老人烧,年轻人下班后不是打游戏就是玩手机,每天把老人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我家旁边有个手机门店,夫妻俩整天在门店里,没有生意的时候就各自玩手机,每天中午都看到60多岁的婆婆,送饭菜过来,婆婆开了四次刀,走路都不稳重,听说每天还要骑电动车接送孙子孙女上学放学,看上去真让人感到心酸。
三,作为晚辈,不要贪图享乐,不能把做家务和带孩子,彻底地甩给老人。
现在许多老人身上的担孑并不轻,既要帮助下一代做家务,又要送孙子孙女上学,其实人老了,手脚不灵活,孩子最好不要让老人带。首先,大部分老人是辅导不了孩子的学习,不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再次是老人接送孩子不安全。有些老人骑电动车,不是不稳重就是闯红灯,容易出现交通事故。两个月前,我所在的小区里,出现过这样一起交通事故,中午放学时,近70岁的爷爷骑电动车驮着12岁的孙女闯红灯,致使孙女丧身公交车轮下,当孩子的妈妈赶到时,千言万语怪爷爷,可又有什么用呢!
老人帮忙带孩子是情分,不帮忙带孩子是本分。如果可以的话就尽量自己带,如果实在是情况不允许的话,老人帮忙带也是可以的。但是去打麻将,把孩子交给老人这样做我觉得是非常不合理的。
作为一家人互相帮忙也是应该的。不存在什么保姆不保姆的。老人现在还能帮忙带孩子,就尽量帮忙带。希望这些打麻将的妈妈能够适可而止。多多重视一下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1岁萌娃什么都不懂,在法律上不具有效益。但别墅是爷爷买的,在孩子没有懂事前,别墅可以由代理人代为实施。不管怎么说,这都是自家财产。
在江苏南通有一个1岁的萌娃,在网上迅速走红。不是因为萌娃有什么才艺,而是爷爷送给他一套别墅,并且牵着孩子的手在购房合同上按下了手印。小小年纪,就直接走上了人生巅峰,甚至可以说往后都不用继续奋斗了。
不过网友在羡慕的同时,还考虑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的年龄,这样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有法律效益。
1、爷爷送孩子别墅
网上有一个视频很火,内容是一家人买房子。按道理来说,这没什么可看的,但买房人的年龄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在视频里,按手印的是一个一岁多的萌娃。虽然什么都不懂,但是在合同上按下了手印。
按照一家人的说法,这是爷爷送给孙子的别墅,家里人都想把最好的东西,送给这个孩子。而这个孩子的起跑线,已经远超同龄人。不少网友纷纷开始羡慕,说这个孩子现在就不用努力了。甚至还有网友吐槽,说刚出生就能退休,一时间热议不断。
2、法律规定
按照《民法典》的规定,有两个年龄段是界定公民民事法律行为的节点,分别是八岁和十八岁。十八周岁以上就是成年人,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从视频里的内容来看,若是把别墅送给一个十八周岁的人,那么别墅完全由自己掌控。
八岁属于未成年,是限制民事行为的能力人,他所有的行为都要有法定代理人或者经过法定代理人同意。虽然是如此,但纯获利益的行为是可以享受的。也就是说只要满八岁,这个别墅也算是赠送给了孩子。在八岁以下,不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3、是否有效
法律中规定,在八岁以下不能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即使是纯粹获利也不可以。但我们要考虑到一个情况,那就是在接受房子的时候,父母(默认代理人)都在旁边,或许也可以算作父母代理实施。
就算不是父母代理实施,房产还是属于自家人。等到孩子到八岁的时候,还能够再次实施赠与。到时候就算代理人不在,当事人也能够自主接收这种纯获利的行为。
不属于违法行为。如果不让上学则属于违法。属于义务教育期,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让该小孩上学,都是违法行为。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五十八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第五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一)胁迫或者诱骗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二)非法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三)出版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的。
其实在现在社会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老人他们对于社会规则都是一种漠视的态度,而在这一次正是因为这样的模式太多,而造成了自己和自己的孙女一同受伤。在这则新闻报道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名小孙女为了阻碍自己的爷爷闯红灯,但是没有拉住爷爷,这就造成了这名孙女和爷爷一同被车撞。其实小孩子都懂得道理,老人他们在心里上也懂,但是就是不愿意去遵守,因为在他们的认知当中,偶尔犯一两次规则是没有什么严重后果的。
其实在现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很多小孩子,他们对于规则的遵守要比一些成年人更严格。因为在他们的认知当中是规则的话就需要去遵守,他们正是因为对于规则有着非常严格的认识,所以在他们的生活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孩子对于规则的遵守一直都非常重视。同样小孩子在成长教育过程当中,家长和父母对于他们的教育结果也都是要求他们在成长过程当中遵守规则。而小孩子又是比较天真活泼,对于父母以及老师的教育一直遵守于心,所以他们一直将这些规则记在自己的心里,并且在日常生活当中严格遵守。
其实每个孩子在自己小的时候都是一个乖宝宝,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见到的事情越来越多,从而发现了这个世界的潜规则。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大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自己都不遵守规则,这就让孩子感到非常疑惑,既然自己的大人不用遵守规则,那么自己也就不用遵守规则。这样的心理让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开始一次一次打破规则。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家长也要以身作则遵守规则,这样才能耳濡目染自己的孩子,遵守社会规则。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对于规则的认知都有所不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分规则在遵守的过程当中很容易被打破,而这一部分公厕也是无关紧要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能够了解到,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当中都会变得事故圆滑,但是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底线。同样在日常小事当中,我们应该积极遵守社会规则,防止给自己带来麻烦,以防止给其他人带来麻烦。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