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回应的内容是已逐步取消对外卖小哥逐单处罚,这个回应的内容就是不会再因为一单的超时而对外卖小哥进行处罚,会根据外卖小哥总体的情况对外卖小哥进行处罚,而这种处罚就不会让外卖小哥有那么大的压力。这个副处长为了体验外卖小哥一天的生活,而且成为了一名
回应的内容是已逐步取消对外卖小哥逐单处罚,这个回应的内容就是不会再因为一单的超时而对外卖小哥进行处罚,会根据外卖小哥总体的情况对外卖小哥进行处罚,而这种处罚就不会让外卖小哥有那么大的压力。这个副处长为了体验外卖小哥一天的生活,而且成为了一名外卖小哥。但在送外卖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会遇到很多困难,包括堵车,送单超时。而这位副处长辛苦工作了12个小时之后,却发现自己只赚了40多元钱。一天的工作下来,副处长发现外卖小哥这个工作确实非常辛苦,超时了的话还会受到平台的处罚。
这位副处长的体验也让很多人产生了共情,因为在长期的工作当中,外卖小哥遇到的肯定不仅仅是这些问题。有些顾客的家庭住址其实非常难找,小区门卫又不会让外卖小哥进去,但联系顾客的时候他们又不肯下来,这样就造成了两难的局面。而有一些外卖小哥为了及时将单送到,甚至还出现了交通事故,但就算是如此,他们也是忍着伤痛将手里的外卖送到再去医院。不仅如此,他们还经常要面临很多顾客的不理解。有的时候明明是商店自己没有对外卖进行密封,结果导致汤洒了出来,顾客却将这件事挂在了外卖小哥身上,觉得是外卖小哥没有保管好自己的外卖。
从而给了外卖小哥差评,导致外卖小哥被处罚。外卖小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这个行业的工作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其实都是卖的体力活,需要不停地在城市中间跑来跑去。如果身体不够好的话还做不来这个活。这个副处长在一天的工作下来之后觉得自己有些委屈,他没有想到自己只赚了这么一些钱。副处长原本的目标是打算赚100元的。
也许他只赚这么多与他超时拖不了关系,但这也反映出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外卖小哥因为超时而被处罚,我觉得送外卖在一个小时之内送到都能算是非常合理的,我自己对这种事情要求不是特别严格,但有的顾客却比较斤斤计较,外卖小哥迟到一两分钟都要骂别人几句。我也希望平台和顾客能够多给这些外卖小哥一些送餐时间,让他们能够在路上充分注意自己的安全,让他们能够安安全全地将外卖送到顾客手中。
北京一处级干部送外卖,12个小时赚了41块钱,他之所以想要去体验送外卖,是因为他都听说送外卖的工资非常的高。而这个处级干部在体验了,送外卖之后不光知道送外卖,工资不仅没有那么高,反而工作非常的辛苦。12个小时才只赚了41块钱,这对于普通人来说,相当于一个小时才只赚了三块钱。再结合自己的时间来算,在做任何工作的时候也不可能一个小时只有三块钱的工资。
体验送外卖没有做过外卖的人都以为外卖小哥都非常的轻松,表面上看到外卖小哥感觉他们的工作时间也都非常的自由,但其实外卖小哥也都有着自己的无奈。虽然说外卖小哥工作时间比较自由,也只是为了符合家里边孩子上学接送孩子的时间。但其实外卖小哥想要拿到一份高工资,就需要一天来回的在城市中穿梭,而且在接订单的时候,也要比别人抢先才可以接到更多的订单。
外卖小哥不容易现在的外卖小哥送一单,平均下来一单的价格也都在三块钱。他们在挣这样一单的时候,虽然说跑的路程并不是特别的远,但由于送餐途中也经常会发生等红灯或者是交通事故的时候。因为现在的外卖小哥都为了抢赶送外卖的时间,都会有逆行或者是不按交通规则行驶的情况,外卖小哥也都意识到自己这样的问题,也只是想更早的把外卖送到顾客手上。
生活不容易在提到现在每个人的生活都非常的不容易,在每个行业当中也都是难以看到别人的付出。只看到别人贪图享受的时候,就比认为外卖小哥非常的轻松,但实际上当体验过送外卖的时候,才能够清楚的知道外卖小哥在夏天的时候,都要顶着风吹日晒的天气去送外卖,尤其是到下雨天的时候,骑车更是难上加难。
先讲一段个人经历:
去年(公历)十二月下旬,我到北京拜访一位前辈。上午约十一点的样子见面,由前辈引路请客,先去丰台万达一家京城餐馆吃饭。
十一点过就餐,吃完饭正是午高峰——既是车流高峰,又是点餐用餐高峰。出来便注意到电梯上快走赶时间的外卖骑手。
吃完饭计划是打车去别处游玩参观。在万达外临街等车之时,便看见万达外来来往往的骑手。
十二月下旬的北京已经够冷,当时的风在北方的冬天也算大,以至于我和前辈在风中等车之时都是裹紧外套,略作高声以防对方不能听清。同时我便看见从车流中分化出的骑手靠停、小跑进万达城;又有万达中小跑出来的骑手迅速上车,汇入高峰的车流。除厚衣物外,每个骑手都在小腿上有“护腿”至膝盖位置,盖以御膝盖和小腿免受汽车之寒风。寒风天气,厚重衣物如此,而仍不忘速度,其中辛苦,我只有努力想象。
再说点旁话:
自我国外卖系统发达而深入人们日常生活,便见一种论调:将我国外卖速度与外国外卖速度对比,以证我国外卖送货速度之快,最后得出以外卖速度为代表,我国各行各业之高效率和生活在我国之幸福云云之结论。此等幸福为消费者所享受,由外卖骑手付出所得到,但外卖骑手是否得到了与其付出等值的回报呢?
不禁想到所谓“基建狂魔”之称号。此等称号所带来之荣誉感、自豪感为不少国民乐意“享受”。然而此等称号之铸造者,又是否得到了与其付出等值的回报呢?若付出之人得不到等值的回报,那么付出之人所取得的成果,他人究竟何以“自豪”、“骄傲”?
最后说回此位副处长:
看到有评论说这种体验行为好得很(大意如此),固然好得很。但是,就到此为止了吗?这位副局长所代表的人社局、所代表的政府,能做些什么呢?我们的社会、社会共识,能做些什么呢?私以为荣誉是不足的,告诉别人你的高尚行为、牺牲感动了大家是不足的。物质报偿的问题才是第一位的。我惶恐地猜想,这是期盼社会发展进步、社会越来越公正的大家所期待的。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