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我和丈夫都是一般的工人,我们老家也是农村的,不过也不是那种大山里的农村,家里离县城坐车也只需要半个小时,丈夫是个木匠工人年轻的时候,就在城里给人做工,而我就在家干一些农活,日子算不上很富裕,可是却比别人家也要好一点,因为丈夫常年都有事情做,
我和丈夫都是一般的工人,我们老家也是农村的,不过也不是那种大山里的农村,家里离县城坐车也只需要半个小时,丈夫是个木匠工人年轻的时候,就在城里给人做工,而我就在家干一些农活,日子算不上很富裕,可是却比别人家也要好一点,因为丈夫常年都有事情做,我和丈夫本来是有两个孩子的,可是大女儿在一岁的时候,得病去世了,两年后我和丈夫才又有了儿子。
儿子出生的时候我大出血,丈夫心疼我,所以后面也就没再要孩子了,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我和丈夫对他很宠爱,同时对他的期望也很高,为让儿子接受好一点的教育,在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我和丈夫就把儿子送到县城去读书了,去城里读书开销是要大一些,但是为了儿子以后能有个好的未来,我和丈夫辛苦一点也没什么。
儿子虽然调皮了一点,但是学习成绩还是很好的,在学校里老师对儿子也是又爱又恨,后来儿子顺利的考上了大学,男孩子不比女孩子,男孩子花钱也总是大手大脚的,虽然我和丈夫也经常教导儿子,爸爸妈妈挣钱很辛苦,希望他花钱节约一点,可是儿子却从不把话放在心上。四年时间也很快,儿子毕业后也就参加工作了,儿子有了工作,我和丈夫的压力也就小了很多。
在儿子二十八岁的时候结婚了,和同龄人比起来,儿子结婚算是比较晚的了,儿媳是个城里的姑娘,家里条件也还比较好,亲家就儿媳一个女儿,他们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受苦,结婚的时候要求我们家在城里买房,儿子虽然已经参加工作很多年了,可是也没能存到什么钱,我和丈夫就只好把棺材本拿出来,让儿子去买房子。
转眼儿子结婚也有七八年了,孙子也有五岁多了,这么多年,儿子和儿媳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回老家来看望我和丈夫,我也知道儿媳一直就不怎么看的上我们这对农村公婆,我和丈夫也想开了,只要儿子过得幸福就好了,我们怎么样都无所谓,反正我们已经老了,这几年丈夫的身体越来越差了,几乎是一个月就要去医院里走一遭,从上个月开始丈夫就一直在医院里住着,丈夫得的是癌症,虽然已经治不好了,可是在医院里用药控制着,人好歹不会遭多大的罪。
可是上个星期儿子突然给丈夫办了出院手续,把丈夫接回家去休养了,我是相当反对丈夫出院的,可是儿子执意要接丈夫回家,我拧不过儿子,这一个月儿子医院家里两头跑也确实挺辛苦的,我也理解儿子,回家之后我明显感觉丈夫比在医院里要难过了许多,我就让儿子把丈夫送到医院里去,可是儿子硬是不肯,说在家里用药也是一样的,为了丈夫,我和儿子之间也有了矛盾。
这天丈夫又在床上呻吟,我就在一旁抹着眼泪,这会孙子就走过来说,奶奶别哭了,我这就去跟妈妈说,让妈妈送爷爷去医院治病,我听到孙子这么说,我心里有了一丝丝疑问,难道是儿媳不让丈夫继续住院的,我就去问儿子,在我再三追问下儿子才跟我说了实话,原来真的是儿媳不让丈夫继续住院的,儿媳说,丈夫本来得的就是绝症,继续在医院住着也是浪费钱,反正救不了了,就不需要再花那个冤枉钱。
我得知真相后,我就怒骂儿子是白眼狼,我和丈夫辛辛苦苦的挣钱让儿子读大学,他结婚我们出钱给他买房子,为了他的幸福生活,平时不管儿媳怎么对我们不好,我们从来没有在儿子面前抱怨过半分,可是想不到,在丈夫病重的情况下,儿子居然这么听从儿媳的话,我真是养了一个白眼狼啊,都说养儿防老,可是我这样的儿子养来有何用啊!真后悔那时候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给儿子了,不然现在丈夫也不会这么痛苦了!
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上日下弟)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可见,“孙子的孙子”叫玄孙,“孙子的孙子的孙子”叫昆孙。“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叫云孙
爷爷的爷爷叫高祖父,再爷爷就叫云祖父
有这么一位邻居,由于又是老乡,所以走得比较近,经常你家、我家一块玩,她家孙子比果果小4个月,奶奶很爱小孙女,总是夸奖不绝于口,每次都在不停的说她孙女的新本事。譬如会招手了,听到音乐会很激动,会叫很多称呼了,等等等等••••每次她洋洋自得的时候我就得说:嗯!宝贝真厉害哇!
长期如此,我••••••好累呀!
原标题:奶奶夸孙子,一直夸一直夸 媳妇担心“赏识过头”
孙子用筷子敲碗,奶奶夸:以后要当演奏家
孙子拿别人的手机玩,奶奶继续夸:能干得不得了,没人教,他自己也会玩
前天晚上,王女士一家去给一位亲戚贺寿。宴席上,王女士的婆婆一个劲儿地夸赞孙子。“一开始亲戚们还跟着一起夸,可是婆婆从头赞到尾,大家都烦了。”王女士说,她一直鼓励婆婆对宝宝赏识教育,但婆婆好像“赏识过了头”。
过去,信奉“谦虚使人进步”
婆婆几乎没夸过自己的儿子
王女士和老公都是“70后”。之前因为忙于事业,两人一直没要孩子,直到前年才生下宝贝儿子小锋(小名)。
婆婆一直盼孙子,王女士怀孕后,婆婆就搬来和儿子媳妇同住,照顾王女士的生活起居。王女士说,婆婆照顾她,比母亲对她更细致。
不过,在带孩子方面,王女士挺犹豫。“我妈以前是小学教师,我想让她帮我带孩子。”王女士认为,她妈妈带孩子应该比婆婆强。婆婆文化程度不高,而且“喜欢走极端”。
“我老公跟我说过,他从小到大,婆婆几乎没夸过他。”王女士说,婆婆以前信奉“谦虚使人进步”,整天鼓励儿子要向别人学习。儿子好不容易考了全班第三名,她会说:“你看人家第一名多棒!”
“我觉得老公受影响很深,缺乏自信。”王女士说,她一度不想让婆婆带宝宝。不过,为了家庭和谐,她还是妥协了,答应让婆婆、公公和自己的父母轮流带孩子。
担心婆婆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王女士经常跟婆婆讲,对宝宝要采取“赏识教育”。“好好好,就是要多夸夸他。”婆婆说,这个容易。
如今,改换“赏识教育”
孙子做什么,老人都夸好
“婆婆真的没少夸我们家宝宝。”王女士说,儿子出生1个月后,隔天就去游一次泳,那时她就常听婆婆夸宝宝“小手很有劲,游得比人家小孩好”。孩子稍微能听懂大人的话后,婆婆更是不吝赞美:孩子正常吃饭,婆婆夸“你最棒”。孩子穿件衣服,婆婆也赞“你最帅”。
时间久了,王女士发现,儿子没有言语激励,就没有动力。有一次,小锋摔了一跤,趴在地上不肯起来,怎么劝都不行,最后儿子哭着怪她没说“你最行”。“他现在连做错事也希望我们哄他,夸他几句才肯改。”
不过,婆婆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孙子“赏识过度”。前晚,一家人去给亲戚贺寿,一上桌婆婆就开始见缝插针狠夸孙子。孙子用筷子敲碗,被婆婆夸成以后要当演奏家。孙子拿别人的手机玩,婆婆也不管别人的担忧,继续夸孙子“能干得不得了,家里的电器全部会开会关。手机游戏没有人教,他自己也会玩。”
“起初,亲戚们都夸我们家宝宝。但是,婆婆从头到尾一直在夸,话题围绕着他,大家就有点烦了。”王女士说,最后她只好带儿子出去玩一会儿,婆婆才消停下来。
赞美要适度、讲技巧
西祠讨论版“中国好家长超级大联盟”的“盟主”何力行:“我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经常夸奖她,让她有动力。不过,夸奖也是门艺术,要讲究技巧。有时,我会用一个动作、一个欣赏的眼神来代替夸奖,不一定会说‘你真棒’,但是会说‘你观察得很仔细’,我觉得用这样的具体描述肯定孩子的良好行为,有利于孩子形成优良品质。”琪琪爸:我们家女儿也是老人带得多,我也鼓励老人赏识孩子,不过我们不会一味地夸孩子。要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瑞瑞妈:把孩子夸过了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今年已八十六岁,头发也脱的稀少了,他每天戴着一顶蓝色帽子,而且帽子里面总是藏着一些卫生纸,可能是戴着舒服吧,又穿着一黑衣服,显的更加苍老。
爷爷特别喜欢工作,现在还在三叔的醋厂里干活。每次到三叔醋厂去,总能看见爷爷的背影。
在我的心目中,爷爷是一位英雄。在老家的侧面墙上,挂着一幅年轻军人的照片,听爸爸说,爷爷曾经是一位军人,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这张照片正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照的。
爷爷特别不喜欢别人自己年龄大。记的有一次,有位叔叔去三叔那里倒醋,看到爷爷年龄那么大,就对三叔说:“老人家那么年龄大,你就不害怕给你收错钱”。正在说话时被爷爷听到,爷爷因此特别的生气便骂那位叔叔说:“你才老呢,我有那么糊涂吗……”。爷爷说了一连串的气话,那位叔叔感觉不妙拿上醋匆匆走了,再也不敢说爷爷老了,我看完这段情景后,感到爷爷可真天真。
爷爷年龄已大,回味自己的一生,他要写一本自传,他每天都坚持写,从他小时候写起,写完之后便让堂姐帮他修改,再让爸爸打印出来,结果是厚厚的一本。爷爷的文学写作能力好,他把自己一生的酸甜苦辣写的淋漓尽致,我看后非常受启发,了解了那时的艰苦生活。不过爷爷的思想也比较守旧——重男轻女。
每逢回老家过年,他特别关心堂哥,给堂哥的压岁钱也多,但堂哥却学习不上进,辜负了爷爷的希望,没有考上大学,只有自费上大学。现在老家的经济很紧张,爷爷时常向爸爸打电话说这事,让我也学习上有了压力。不过爷爷现在思想也开始转变了,常会讲一些故事,用故事教育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随着我一天天的长大我感到爷爷是一个饱经风霜,经历过各种风雨,又勤劳,还有点倔强的人,也是我最敬佩的人!我爱我的爷爷!
庭院里,爷爷辛苦栽种的兰花依旧盛开,不同的是,少了爷爷的身影。眼眶里泪汪汪,只因每一朵兰花都是对爷爷的思念,爷爷您过得好吗?
在我两三岁的时候,爷爷就常常带我到他的朋友家买兰花的种苗,我就像他的小跟班似的,走起路来跌跌撞撞的跟前跟后,爷爷看得哈哈大笑,对我就更疼爱有加了。奶奶常常说爷爷是个贴心的人,对家人很有责任感,所以我们总是依赖着他,也深深的爱着他。
就在我五岁那一年,爸爸妈妈突然说:“你的爷爷去世了。”我一听到就一直哭一直哭,一连好几天都吵着要找爷爷。几天后我正出门要去上学时,看到隔壁邻居家好幸福的模样,因为他们有爷爷陪伴,我就跟妈妈说:“妈妈,我不敢去上学了。”后来妈妈跟老师说我不上了,但是老师还是坚持我去上课,不得以妈妈先帮我换一间幼儿园后,我才觉得比较舒服了。原来,旧的幼儿园已经有爷爷会去接我的习惯,少了爷爷的接送,我真的不想上学呢!
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还有一双修长的双手,这就是我最佩服的人――孙子文。
他和我一块学习钢琴三年了。
又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树叶耷拉着脑袋,一动不动;鸟儿藏在树叶深处,一声不吱;火红的太阳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大手,给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按了静音键。只有蝉在“知了,知了”地叫着。叫得人们更是心里烦闷。
“休息!”钢琴老师的话音刚落,琴房的同学们就不约而同地长吁一口气。有的冲向卫生间,把头放在水龙头下一顿猛浇;有的拿起水壶,“咕嘟,咕嘟”一阵猛灌;还有人抓起扇子跑到琴房外的大树下,疯狂地扇着……我擦了擦汗,刚要出去透透气,一眼瞥见孙子文却仍在座位上一动不动。
我悄悄地走了过去。
他的背心已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额头上也渗出密密的汗珠,但他仍是出神地盯着琴谱。只见他一会儿眉头紧蹙;一会儿又舒展开来;一会儿表情凝重;一会儿又眉飞色舞。周围的一切仿佛早已不存在。突然,他仿佛顿悟了什么,修长的手指快速按向琴键。他一会儿微闭双眼,手指缓慢;一会儿又神采飞扬,双手在琴键上激烈地弹跳。他的琴声,时而悠扬,时而激烈,时而又如泣如诉。如一股清泉,从琴键上汩汩流出,飞出很远,甚至连蝉儿也突然噤声了。
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过去了,他对旁边站着的我这个大活人却毫无察觉。
现在我终于明白他获得“钢琴王子”称号的原因了。
孙子文,是我的楷模;他专注的精神实在令我佩服。
爷爷过世了,按道理孙子第二天不能离开!最好在爷爷入土为安以后才好离开。
如果孙子确实是有急事,例如孙子是探亲归家的军人,接到了紧急返回营房的命令、或是升学,考试,或者是婚姻大事,其他要紧的事情,向家长讲清楚,由自己的家长再向家族内主事的人沟通,也是可以离开的。
(一)爷爷过世了,通常,第一天属于最忙碌的时候,家人们要紧急行动起来料理爷爷的后事:搭灵棚、向亲朋好友们报丧,然后家人们还要守护在侧,待爷爷单位领导、爷爷的好朋友、老邻居等等来吊唁等等事宜,家中主事的人,开始张罗为爷爷下葬的墓地选择、立碑的事情。孩子们还要去派出所办理销户口(因为火化的那天没有当地派出所的销户以后的准予火化的证明,殡仪馆是不予办理的);
(二)第二天还要再次去昨天看好的墓地,让家中主事的人定夺以后,需要办理交款以及各种手续;交给刻碑的师傅碑文的字词写法,交付款项等等;这些事情纠结在一起,很需要人手。
(三)第三天通常属于正式“出殡”的日子,孙子要在场怀抱遗像、火化后还要抱骨灰盒,这些都需要孙子在场参与的;
如果孙子确有参加考试等等不得不到场的大事,可以告假。活着的人还有活着的人要做的事,不能因为老人过世就耽误了年轻人的人生大事,头一天到场了,孝心尽到了就行。
(四)(案例)我的战友老W,他在家是长子的位置。他的爸爸过世之时,他带领全家都赶回乡下处理老人的后事。他处理完老人的后事回来时给我们讲:他家有个兄弟的儿子,当天只露了一面,人就不见了。第二天中午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有人就找他兄弟的孩子咋没来吃饭?老W听说以后也询问自己的弟弟,孩子咋没看着在哪里?一上午也没看见他的身影?快给他打电话,过来吃饭。老W的兄弟说他也没看见,不知道干什么去啦。
老W一听就来气啦,吃完饭,你啥也别干了,给我把臭小子找回来!你这个儿子这不是给你上眼药嘛?爷爷去世了,当孙子的不来忙活事,找地方打麻将去了吧?!
结果到吃晚上饭的时候,老W兄弟的儿子睡眼惺忪的来了,说头天打了一宿的牌,刚刚睡醒。老W气的骂上啦,连他爸爸面子也没给,到场的人谁也不敢反驳。都在指责这个兄弟的孩子太不懂事!老W生气的说:
“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你应该忙前忙后的帮助大人跑跑腿,你应该是有事忙乎事,没事也得在这侯着,这是规矩!”
如果你确实是有正经大事,老人们也不是不讲理,也容许你去。玩游戏、打牌不在这里忙乎,这就不对了!
老W吵吵完了,几个孩子都静悄悄的没有出声…………
不管是谁家老人忽然去世,晚辈份的人,都应该陪伴在家中尽自己最大的能量帮助爸爸、妈妈和长辈们分担忧愁,帮助各位亲朋好友们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借故离开。这是尽自己孝心的时候,别人不能替代。
重要的是,活着的人还有活着的人要做的事,不能因为老人过世就耽误了人生大事,孝心到了就行。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